《單簧管協奏曲現場@克拉瑪》

2021-02-08 EastmanWinds

時間:2020年11月21日 

坐標:青島市人民會堂 

事件:Backun籤約單簧管演奏家、貴陽交響樂團單簧管首席、貴州大學音樂學院特聘教授唐偉國先生,受邀在青島交響樂團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音樂會系列VII中演出弗朗茨·克拉瑪的單簧管協奏曲。

請欣賞

 弗朗茲·克拉瑪 《降E大調單簧管協奏曲》,作品36號

 第一樂章 快板

 第二樂章 柔板

 第三樂章 迴旋曲,波拉卡風格

指揮:楊洋

演奏:唐偉國

協奏:青島交響樂團

樂器:Backun Lumière烏木、金柱、銀鍵、bB調單簧管

捷克作曲家弗朗茲斯克·文森茲·克拉瑪-克羅默(František Vincenc Kramář-Krommer 1759-1831),是18至19世紀初在維也納音樂界享有極高的聲譽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

  他被弗朗茲一世皇帝( Franz I)委任為宮廷御用作曲家,在利奧波德·科澤魯(Leopold Koželuh)逝世之後,他接任了宮廷室內樂團的指揮的職務。他對維也納古典樂派的貢獻在於,他的作品傳承了活力和柔情,並無過多的感傷,還多了些幽默。

 

  在古典時期,單簧管是當時最適合在音樂會中演奏的樂器,無論是演奏技巧還是它的音域範圍都已經相當成熟,克拉瑪完美的編排和嫻熟的對位,使他的作品成為單簧管發展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作品,並與莫扎特和韋伯的作品一較高下。

  克拉瑪的這部降E大調單簧管協奏曲,把單簧管作為抒情樂器的優勢展現的淋漓盡致,而確實它也是精美的曠世之作。音樂浪漫的特質在頻繁且戲劇性地轉換為小調時表現的最為明顯。

 作為Backun單簧管籤約藝術家,偉國使用Lumière系列單簧管演奏。

(建議使用專業視聽設備欣賞,真實感受BACKUN單簧管靈動之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現場觀眾座無虛席、掌聲雷動。

Eastman團隊再此向青島交響樂團和唐偉國先生致以由衷祝賀

  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   

微信號 : EastmanWinds

了解更多管樂知識

  歡迎添加EASTMAN客服微信  

微信號 : EastmanFamily

相關焦點

  • 20200908【古典-協奏曲】韋伯:單簧管五重奏,單簧管協奏曲,大二...
    20200908【古典-協奏曲】Jorg Widmann, Irish Chamber Orchestra - Weber (2020) [24-96]
  • 「隔籬呼取盡餘杯」,兩個人的《單簧管協奏曲》
    之前介紹麥克斯·瑞格《A大調單簧管五重奏》時,列舉了一些重要的單簧管室內樂作品;但如果把協奏曲也考慮進去,那個曲單有些單薄——至少還要加上幾部極為重要單簧管作曲家的著作。這篇文字我們重點介紹本納特·克魯塞爾(Bernard Crusell,1775-1838)和他的《降B大調第三單簧管協奏曲》Op.11 以及莫扎特的《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K622。
  • 但齊《為長笛、單簧管和樂隊所寫的協奏曲》
    1814年5月《大眾音樂報》宣稱但齊出版了一部《為長笛、單簧管和樂隊所寫的協奏曲》,作品第41號。在慕尼黑的時期(1783-1806),但齊曾經創作過《為兩支巴松管所寫的二重協奏曲》以及《為長笛、雙簧管、圓號、巴松管和樂隊所寫的協奏曲》,在卡爾斯魯厄的歲月(1812-26)裡,作曲家創作了大量管樂作品,包括管樂五重奏、獨奏協奏曲以及一首為單簧管和巴松管所寫的協奏曲。
  • 電影《走出非洲》裡的莫扎特《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第二樂章
    莫扎特(1756—1791)的《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K622,創作於1791年。是作者為他的好朋友——單簧管演奏家安東-斯塔德勒(1753—1812)所作。       歷來的作曲家們為單簧管而寫的協奏曲數量很少,莫扎特也不例外,他只寫了一首,也僅僅是這一首,卻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極品。而正是這位天才少年率先發現了單簧管樂器的魅力,並寫出了能充分發揮其性能的不朽之作。     莫扎特的《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則當屬管樂協奏曲中的一部典範之作。不僅從作曲意義上說,這是歷史上第一部有高度藝術水準的單簧管協奏曲。
  • 管樂器介紹之——單簧管
    (圖片均源於網絡)莫扎特       說到單簧管,就不得不說莫扎特的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莫扎特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譽為「音樂神童」。他短暫的一生中,僅僅寫了三部單簧管作品。這部單簧管協奏曲是莫扎特生命中完成的最後第二部作品,該曲的手稿現已丟失,最早的版本都是在莫扎特去世後十年,甚至更晚才複印的,而且全部都把單簧管獨奏聲部修改得符合標準的A調單簧管的音域。       協奏曲一般多為三個樂章結構。
  • 單簧管,很美.
    以協奏曲為例,一般的音樂家,都喜歡在鋼琴和小提琴上著力,因為這兩種樂器音色豐富,演奏技巧完備,具有較強的表現力。相比之下,為管樂器寫的協奏曲就非常少。這主要是因為管樂器的個性特點,過於突出。它的音色雖美,卻略顯單調,因此更適合用來增加色彩,或填充聲部。但是,莫扎特並不這麼想。
  • 單簧管指法表
    樂隊常用的標準單簧管為bB調,專業演奏者常配備bB調和A調兩支,C調單簧管流行於德語國家,上述單簧管皆屬高音單簧管,全長約 66釐米。單簧片用蘆竹製作,用箍卡固定在管嘴上,吹時貼於下唇。音域為e~g3,屬移調樂器,記譜較實音高一全音。低音區濃厚柔和,稱為蘆管音區;中音區自f1~bb1,音質較差;高音區b1~g3,圓潤而明亮;最高音區尖銳。
  • 單簧管的音樂之美
    ,把聽眾帶到遙遠的俄羅斯原野……歷來的作曲家們為單簧管而寫的協奏曲數量很少,但其中卻有一篇難得的極品——莫扎特「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K622)。它不僅是最早的單簧管協奏曲之一,而且出人意料的是,最早的,竟然是最好的!這首單簧管的千古絕唱將這一樂器的孤寂、溫柔、高雅、神秘的種種性格寫到了極處,情深到了極處,自此再無後人能夠超越。樂曲共分三個樂章:第一樂章是快板,A大調,4/4拍子,奏鳴曲形式,長度超過莫扎特大半的協奏曲。
  • 【古典音樂中的樂器】單簧管
    至此,對單簧管這一樂器的改革歷經一個世紀,從戴內到勒費福爾等人歷盡艱辛,使單簧管發展到六個鍵子。這個時期單簧管的演奏技術也有了較大的發展,就在這個時期,莫扎特創作了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並且首先將單簧管應用於樂隊。與此幾乎同時,還有施塔米茨父子大力發展了單簧管藝術,小施塔米茨更為單簧管創作了二十餘首協奏曲。
  • 單簧管男神奧登薩默領銜「新時代」
    還不了解這位單簧管才俊的讀者請閱讀:單簧管男神Andreas Ottensamer要來啦!小施塔米茨和丹奇的單簧管協奏曲可能在Decca目錄裡系首次出現。曼海姆樂派是18世紀後半叶音樂試驗的一個大熔爐,來自歐洲各地的音樂家相聚在一起,創造出新奇與豐富的音樂色彩,開闢了音樂的古典主義時代,誕生了今天管弦樂團的雛形。當時的曼海姆樂團第一個將單簧管引入樂團,莫扎特由此第一次聽到了這件樂器的聲音。
  • 世界三大單簧管品牌之 Leblanc(利布朗)單簧管全球藝術家系列
    Conn-Selmer/ Leblanc(利布朗)單簧管藝術家: LORI ARDOVINO 洛裡·阿多維洛博士 美國蒙特瓦洛大學單簧管教授, 梅洛三重奏, 勒巴隆三重奏單簧管手,Conn-Selmer/ Leblanc(利布朗)單簧管藝術家: Dave Bennett
  • Janet Hilton 單簧管獨奏音樂會
    JANET HILTON         作為一個國際上傑出的獨奏家,Janet Hilton在曼徹斯特和維也納學習後,Janet Hilton已經和大多數主要英國樂團一起出現在節日中,其中包括愛丁堡
  • 當代頂尖演奏家馬丁·佛洛斯特《與單簧管共舞》專輯
    馬丁·佛洛斯特不僅是當代頂尖單簧管演奏家,也是勇於挑戰並打破刻板古典音樂印象的開創者。他可以穿著溜冰鞋滑出八字型的同時優雅的演奏巴哈–古諾的聖母頌;在安德斯·希爾伯格的單簧管協奏曲「孔雀傳奇」一曲中,他則搖身一變頭戴孔雀面罩邊吹邊隨節奏舞動,他旺盛的好奇心總是讓他在面對傳統時,提出種種讓人意想不到的想法。
  • 奧地利單簧管演奏家---安德雷斯·奧登薩默 【單簧管資源交流】
    奧登薩默1989年出生於奧地利的音樂世家,很早便被音樂吸引,他四歲開始學鋼琴,十歲在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學習大提琴,在2003年轉攻單簧管,拜入維也納愛樂單簧管首席辛德勒門下;而大提琴的經歷也幫助了他在單簧管演奏演奏出溫暖豐富的音色。
  • 【樂壇新秀】24歲旅美單簧管藝術家,音樂製作人——王韋雄
    文章來源:單簧管資源交流(訂閱號)作者:TANGESWeixiong Wang Mozart Clarinet Concerto 124歲的旅美單簧管藝術家,音樂製作人王韋雄,現任紐約州府奧爾巴尼交響樂團單簧管副首席,是該團歷史上最年輕的團員。
  • Anthony McGill演奏德彪西狂想曲+講述他與單簧管的故事
    Anthony McGill 出生於1979年,畢業於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現任美國紐約愛樂樂團單簧管首席,曾多年擔任大都會歌劇院樂團首席單簧管;
  • 臺灣備受矚目的十五歲單簧管明日之星 - 蘇宇欣
    宇欣四歲習琴,八歲進入古亭國小音樂班,主修鋼琴師事黃如杏老師;副修單簧管師從劉馥綾老師。十二歲時以主修鋼琴考取師大附中國中部音樂班師從黃如杏老師,副修單簧管師從陳威稜教授。習藝其間,恩師陳教授發現宇欣具有超齡的音樂詮釋及純熟的演奏技巧,相繼引薦其接受法國知名音樂家Florent Heau及Romain Guyot的指導並深獲肯定,於十四歲將單簧管轉為主修。2013年獲得師大附中協奏曲比賽優勝,與附中管弦樂團合作演出韋伯第一號單簧管協奏曲。
  • 柏林愛樂奧登薩默2013新專輯《單簧管素描》
    2011年三月,年僅二十二歲的奧地利單簧管演奏家安德烈·奧登薩默(Andreas Ottensamer)坐上了柏林愛樂單簧管首席的位置。在此  奧登薩默以他美麗的音色以及獨特的音樂性得到樂評人的稱讚。德國《每日鏡報》形容他的音樂動態「似乎沒有界限…他的演奏千變萬化而且不斷擴展其表現力」。2013年年初,奧登薩默成為DG旗下第一名專屬單簧管演奏家,並且推出這張包括柯普蘭、史博、祈馬羅沙作品,以及數首改編小品的第一張個人專輯。由於專輯的曲目風格差異極大,因此,這對於奧登薩默對於不同風格音樂的掌握能力與演奏方式是一大挑戰。奧
  • 管樂器簡介の單簧管家族
    下節管:下節管(lower joint)是用右手操作的部分,在製造上以能發正確的音律為首務。揚音管:揚音管(bell)是使管子裡的氣柱向大氣擴大的部分。這唯有吹奏低音音域時才有作用簧片:一塊薄的蘆葦造的竹片。巴塞特單簧管  巴塞特單簧管為單簧管的近親。
  • 兩位法國頂級單簧管大咖演奏克拉瑪二重奏,指揮:斯貝當克
    Michel Arrignon,巴黎國立音樂學院單簧管教授。 曾獲得日內瓦國際歌劇大賽二等獎。後加入巴黎國家歌劇院,後期創立了O. Messian四重奏。自1989年以來,他在巴黎國立音樂學院任教。Michel Arrignon自1985年起擔任Buffet Crampon的單簧管測試人員和開發人員。參與研發了包括著名的Tosca及綠線單簧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