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即將至,秋已別離

2021-03-02 博聞與雜談

冬將至,秋別離!

文來源:雨露微刊  

秋到濃時秋淡去,日子一天天是遠去的飛鳥兒,想抓也抓不住,等我們終於從一片落葉裡悟透了一些什麼,蕭索的北風已然吹了過來,轉眼,又是別秋。

拭去眼角的淚花,揮別那個曾經急著發芽,淋著雨生長,默默的收穫的自己;迎接那個步履不停,還在繼續尋夢執著的你。

一季風景一季人,一段路上一段情。冬天伊始,請把你的腳步走的再堅定一些!踩著厚厚的落葉還能感受到一絲秋日的溫暖;似油畫塗抹的莊園還在日漸輝煌;清晨的街角還飄著淡淡的桂花香,可我們,終究還得繼續向前走啊。於生命來說,接納才是最好的溫柔。如果你曾為一片落葉而感到嘆息,就不應辜負未來每一片雪花的潔白。

人世無常,季節也是如此,總有一場兩場的雨,做為秋天的趕腳來騷擾一下敏感的心,別理會這些自己左右不了的事,保持自我,做自己的太陽,心裡有陽光才是驅除陰霾最好的辦法。

餓了,去街角溫暖的小屋要碗熱騰騰的蔥油麵,閒了,到打折店買你想要的風衣,搖擺長街笑流雲。

這個世上最愛你的人就是父母了,父母在,此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天越來越冷,要記得常回家看看,嘮嘮家常,父母年紀大了,記著給他們置辦一些保暖的衣物。

已有多久,沒看見過家門口的那棵老槐樹了?

春天,總說一年之計在於春,要給事業好好打基礎,夏天和秋天又藉口太忙,如今,樹的葉子都落了,還是拖來拖去沒有時間。

可我們付出的種種努力,所吃過的苦,受過的累,不都是為了有一天能好好的報答他們嗎?

時間不等人,算一算你還能陪他們度過多少個冬天?

冬天,請記著給愛你的人多一份體諒,少一絲不滿。

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平時難免吵吵鬧鬧,但那些都如草尖上的露珠,太陽一出來就該煙消雲散了。

葉落聚還散,花落花會開,人生相逢不易,居家過日子,多一些包容,少一些怨氣;多一絲耐心,少一絲浮躁,憂對方所憂,喜對方所喜,就是對愛最好的詮釋。

你的體貼將會成為這個冬天裡最溫暖的一縷陽光。

帶著感恩之心,帶著晚秋的鮮花與果實,感謝支持和幫助你的人。感謝家人,感謝父母,感謝朋友,感謝自己!雖然你不願意拘於這種形式,但也不能少了這份祝福吧!另外,聖誕節別忘了給孩子一份特別的禮物,經常忽略了孩子的感受,那可不好。

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對人以和,對事以真,對心無愧!做人率真一點,做事清澈一點,心胸寬廣一點,情感流露一點,這樣的人生才會有樂趣。

冬天,絢麗的花朵說沒就沒了,但你仍需步履不停、追尋美好的生活。

不要讓蕭索的北風吹亂了秀髮,寒涼的露珠打溼了睫毛,過得好不好也都過去了,假如你總是沉淪在過去的光影中,你就無法開始新的人生。

利用這個冬天,多讀書,勤思考,沉澱自己,總結失敗的教訓,繼續努力,把剩餘的小目標各個擊潰,給這一年畫一個圓滿的句號。

走過了人生之秋,你必須更加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時間分分秒秒都不能複製,不要讓明天的你,討厭今天不曾努力的自己。

成功的反義詞不是失敗,而是從未行動。歲月是神偷,可當你有一天發現了時間也是個賊,它們已偷光了你所有的選擇。有些人,再不珍惜,就晚了;有些目標,再不發力,就來不及了。

冬天同樣也很浪漫!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早晨醒來,整個世界都被連成潔白一片,我們就像住在童話裡!

冬天裡有回憶。

看著屋簷下閃閃發亮的冰凌,一下子就想起了小時候。

冬天,感謝拼搏的你,不放棄的你,樂觀的你,善良的你,努力的你……

冬天,接受愛哭的你,愛笑的你,不服輸的你,有點小脾氣的你……

冬天,請繼續風雨兼程,並和缺憾握手言和,有機會和幸福,在春天的小路上拍馬相逢。

相關焦點

  • 歲末將至 敬頌冬綏
    歲末將至 敬頌冬綏 ——茶雪情思 嚴冬如期而至窗外已是凜冽數九寒天,生活簡單地日復一日地繼續著。一個人端起茶杯,小呷一口,澀甜盈頰,心脾頓爽。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仿佛是等待著靈魂瞬間的蛻變,在緩緩的伸展中,一點點地緩慢釋放自身的精華,坦然地走向超然。隨之,思緒猶如那飄渺的茶霧,似淺唱,如私語,嫋嫋地鑽進了心靈的深處。 人生如茶,濃淡由己,甜澀自知。
  • 秋去冬來,這是你在長理的第幾個冬天?
    秋已去,冬將至 校園裡的綠植換上了素衣 手裡多了熱乎乎的烤地瓜 和冒著熱氣的奶茶 ......
  • 「幹冬溼年」?冬至的廣州「幹秋」已久
    廣東民間素有「幹冬溼年」一說,以冬至是否下雨判斷過年期間天氣情況。記者從氣象部門獲悉,這一說法沒有科學依據。但結合實際天氣情況,廣東地區已「幹秋」已久。預計受偏南氣流和弱冷空氣影響,廣東部分地區近期將迎小雨天氣。
  • 蘇打綠:春、夏、秋、冬
    「韋瓦第計劃」是什麼2009年,蘇打綠計劃以「春、夏、秋、冬」為主題,來做一套有關
  • 說文解字:春、夏、秋、冬,不得不服的古人造字智慧!
    《說文解字》認為「春,推也」,也即有「春陽撫照,萬物滋榮」之意,故又可延伸至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等意。楷書中的「夏」字從小篆演變而來,已失去人的形象。在字義上,「夏」字的本義是「人」——「中國之人」(這裡的「中國」指黃河中遊流域,即中原),後假借指一年四季之中的第二季。有人認為甲骨文的「秋」像一隻蟋蟀,在中國的北方,蟋蟀一般在八月成蟲,九月份十分活躍,算是秋天的代表性昆蟲,而且「秋」字的讀音也與蟋蟀的鳴叫聲很相似,因此古人把蟋蟀鳴叫的季節叫做「秋」。
  • 歲末將至,敬頌冬綏,並肩於雪山之巔
    歲末將至,敬頌冬綏。 煮酒溫茶,滿飲此杯。大雪將至,萬事勝意。祝眉目舒展 ,順問冬安吖。
  • 【年終特稿】歲末將至 敬頌冬綏
    終於,歲末將至。皚皚白雪與澄明的冰晶將這一年的記憶封存。 2020,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對抗疫情、戰勝疫情是我們全民的共同記憶。現在回頭看,仍然感慨萬千。
  • 冬至將至,俗語「冬在頭,凍死牛」啥意思?今冬冷暖已成定局
    2020年感覺過得格外快,轉瞬已到了12月下旬,離2021年只剩下短短幾天了。如果翻看農曆會發現,我們很快就會迎來一個重要的節氣,即冬至。冬至是冬季的第4個節氣,也是一年中的第22個節氣。
  • 「幹冬溼年」?冬至前的廣州「幹秋」
    「幹冬溼年」?廣東民間素有「幹冬溼年」一說,以冬至是否下雨判斷過年期間天氣情況。記者從氣象部門獲悉,這一說法沒有科學依據。但結合實際天氣情況,廣東地區已「幹秋」已久。預計受偏南氣流和弱冷空氣影響,廣東部分地區近期將迎小雨天氣。
  • 蘭曉龍、康洪雷時隔11年後將再合作《冬與獅》|秋交會項目一覽
    本屆秋交會上,重大現實題材的《閩寧鎮》、重大革命題材的《光榮與夢想》均亮相參展。兩部劇目均已開機,《閩寧鎮》已全劇殺青,《光榮與夢想》已部分殺青。該劇已於8月3日開機,目前暫未殺青。該劇已於9月21日開機,目前暫未殺青。
  • 冬至將至,俗語「冬在頭,凍死牛,冬在中,單衣過冬」啥意思?
    在農村人們常說「冬在頭,凍死牛,冬在中,單衣過冬」,這是什麼意思呢?今年冬季冷不冷?今年的冬至到來以後,我們就到了數九的日子了。人們常說「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任數九」,到了逢任日或者冬至當天開始,我們的數九就要開始了。數九就是人們對於冬至以後天氣變化的總結。民間常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到了三九四九階段天氣達到了最寒冷的時節。
  • 遼詩聯盟‖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02.重陽詩社  宿奎勳立冬未忍辭別七彩秋,曲觴應句趕潮流。霜枝燦爛方歇筆,盟苑繁榮再放喉。盛景常隨換季轉,華章偏與立冬謀。相約來日踏飛雪,共話豐年好兆頭。03.重陽詩社  邢震冬顏玉露凝晶澗水寒,山脫迷彩換容顏。南風遠嫁霜迎客,冷日冬來雪漫天。
  • 知青小說:《 那些年的秋與冬 》(七)
    凍冬進門就單刀直入。慕容秋這才想起自己的手。她疑惑地問:「你咋知道我切了手,老馮說的」?凍冬含混地點點頭。實際上,他中午買飯時,看到慕容秋的手指上纏著布條,透出絲絲縷縷的血跡,猜她一定是傷了手。所以吃過晚飯,就迫不及待地趕來了。「本來想找你包紮的,忙起來給忘了。沒事,就切破點兒皮,已經不流血了」。慕容秋邊說邊解開了布條。
  • 清冬料峭‖歲末將至,順問冬安
    暖陽透過淡薄的雲層,散落在牆角、樹幹,依偎在你我肩旁,讓這個略顯寒冷的冬日不再落寞,不羈與朦朧,初識即是人間。接下來跟隨小東來看看隆冬時節的校園景色吧! 細軟的積雪悄聲地藏在松果裡 灰喜鵲在枝頭雀躍 或許是嗅到了冬雪的氣息
  • 中國神話中掌管著春、夏、秋、冬四季的神仙,你卻只認識祝融?
    不好奇是誰帶來了萬物復甦的春、暑熱難當的夏、碩果纍纍的秋,還有寒冷刺骨的冬?反正我是挺感興趣的,或者說,我對神話這一類都挺感興趣的。春神句芒。句芒是我國比較古老的一位神話人物了,他最初的形象和現在小牧童的模樣完全不同,而是帶有明顯的獸相,在《山海經》中是這樣描寫他的:「東方句芒,鳥身人面,乘兩龍」,可見他應該和女媧伏羲等神處在同一時期。
  • 暑氣散去秋將至 康業尚膳牌海參茶油膠囊出伏後預防秋乏
    原標題:暑氣散去秋將至 康業尚膳牌海參茶油膠囊出伏後預防秋乏長達40天的三伏天終於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今天正式出伏了,各地也即將迎來較大幅度的降溫降雨,讓每個人都不由得感嘆:終於可以感受到一絲秋天的氣息了。
  • 古詩詞整理:春、夏、秋、冬、山、水、日、月、風、花、雨、雪
    秋 1.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李煜:《虞美人》) 9.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 冬 1.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杜甫:《兵車行》) 2.秋月揚明惲,冬嶺秀寒松。(陶淵明:《四時》) 3.南鄰更可念,布破冬未贖。
  • 我和我的家鄉|小城卓尼 秋去冬來,憶鄉愁
    我和我的家鄉|小城卓尼 秋去冬來,憶鄉愁 2020-10-20 16: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冬之文學
    故鄉冬日那無風也無雲的下午,或許就是我寫作最原初的意象,是最緘默又豐富的啟示錄。
  • 廣州「幹秋」已久,未來一個月降水大概率偏少
    廣東民間素有「幹冬溼年」一說,以冬至是否下雨判斷過年期間天氣情況。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從氣象部門獲悉,這一說法沒有科學依據。但結合實際天氣情況,廣東地區已「幹秋」已久,預計受偏南氣流和弱冷空氣影響,廣東部分地區近期將迎小雨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