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真正狠起來,將會掀起怎樣的驚濤駭浪?
英國Sky Atlantic電視臺出品的六集英劇《小鳥們》,就圍繞兩位出身不同階層的女性展開。
一些觀眾或許最初會因為尺度而入坑,畢竟本劇可是改編自阿奈絲·寧的同名小書短篇集。
然而隨著劇情漸入佳境,便會發現除了狂野奔放的外表,其實還有著非常深刻的內涵。
本劇的故事背景設置在1955年,看過美劇《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的觀眾,想必都清楚那個年代的美國女性過著怎樣的生活。
她們大多數人都追求著精緻的裝扮,努力成為一個賢妻良母,畢竟當時的社會環境對女性並不友好。
這點在本劇裡也有所體現,比如女主母親告訴女兒,自己當初正是因為知道如何說話得體,才得到了丈夫的喜愛。
家庭主婦以博取丈夫的歡心為榮,她的觀念代表了當時美國社會主流的價值觀。
女主露西·薩維奇出身於美國上流社會,父親是販賣軍火的商人,對一切都有著極強的控制欲。
儘管露西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但她也沒有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她似乎患上了心理疾病,不得不聽從父親的建議去看心理醫生,還要定時吃藥。
值得一提的是飯桌上的一場戲,巧妙地展現了家庭裡每個人的性格和地位。
露西當場向家人宣布即將遠嫁他鄉的喜訊,她的奶奶說自己不知道是否能活到和孫女再次相見的那天,還不如現在就把手上的戒指交給她。
露西的母親立刻提醒婆婆,此時並不適合在餐桌上說死亡這種不吉利的話。
然而老太太非但不領情,還火力全開處處擠兌兒媳,指責她早就對這個戒指虎視眈眈了......可見老太太是有多不待見這個兒媳。
由此可以看出露西母親尷尬的處境和地位,任憑她怎麼努力都無法得到婆婆的尊重,還要處處看別人的臉色。
露西的父親並沒有維護妻子的意思,還教育女兒懂得感恩,在他的暗示之下露西表達了對奶奶的感謝。
老太太此時再次發揮了自己的毒舌功力:「你會愛上任何給你那戒指的人......」
父親給的一把小型手槍,讓露西猝不及防。如此硬核的結婚禮物,怕是唯有直男才能想得出來了......
果然薑還是老的辣,父親似乎早有預感女兒之後會遇上麻煩,這把實用的手槍果然之後派上了用場。
從如此奇怪的吃飯氛圍,就能感受到這並不是一個正常的家庭。
難怪露西會迫不及待地想要逃離原生家庭,甚至不惜橫跨半個地球,從美國千裡迢迢來到摩洛哥丹吉爾結婚。
露西的結婚對象雨果長相帥氣斯文,就是名字有點冗長且拗口......
飾演雨果的正是英劇《名姝》裡的倫敦醋王,這次依舊延續懦弱廢柴又喜感的屬性。
露西此前被迫過著循規蹈矩的生活,然而在溫柔美麗的外表之下,卻隱藏著一顆狂野叛逆的心。
紙醉金迷、活色生香的派對現場,無疑是她放縱自我的絕佳選擇。
在摩洛哥丹吉爾這個自由的地方,露西嘗試了她此前從未敢做的事情。
在享受著前所未有快感的同時,露西並沒有徹底忘記自己的定位,她還是決定要當好丈夫的賢內助。
她滿心歡喜地期待這段婚姻生活,本以為嫁給雨果就進入了一個新世界,到頭來卻發現自己不過是從一個牢籠進入到了另一個牢籠......
雨果只是在扮演露西的丈夫罷了,英俊性感的埃及王子阿德汗·阿巴扎才是他的真愛。
雨果如今已是落魄的英國貴族,為了償還家族債務他不得不做出妥協。
不過,他在欺騙露西的同時,卻也傷害了埃及王子的感情。違背真心做出的選擇,終究會傷人害己。
彼時經濟發達的美國催生了一批暴發戶,他們內心嚮往著英國貴族的頭銜,渴望得到上流階層的認可。
所以在當時,美國富家女和英國貴族男的組合可謂屢見不鮮。這種聯姻多半是名利互換性質的交易,一個為了財富一個為了名譽,不過是各取所需罷了。
露西和雨果的結合也是如此,露西的父親正是看中了雨果的英國貴族身份。除此之外雨果在丹吉爾的人脈關係,也會有助於他開展軍火生意。
為此,他願意付錢給雨果,讓對方娶自己的女兒。
這樣一來,雨果順便解決了債務危機。
從妻子聽電話時丈夫嫌棄呵斥的行為,就能看出露西的父親是一個非常糟糕的男人。
露西的母親對此心知肚明,但為了過上富裕的生活她只能默默忍受,他們可謂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了。
露西的父親將女兒的婚姻做成了一場買賣,露西的母親又何嘗不是把自己的婚姻做成了一門生意呢?
除了露西·薩維奇之外,劇裡還有風塵女子艾爾·莎裡發這條故事線。
雙女主本質上都是嚮往自由的人,她們雖來自不同的世界,彼此之間卻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
上世紀50年代的摩洛哥,還是法國的殖民地。
摩洛哥丹吉爾的上流社會,基本由英國貴族、美國富商、法國高官組成。
他們在這裡釋放著最原始的欲望,卻也做著最骯髒的事情。
法屬領地的頭目瓦尼部長就是個狠角色,完全做到了工作和享樂兩不誤。
莎裡發身為底層的風塵女子,主要服務的對象便是法國軍官。
她能夠滿足客戶們奇葩的特殊需求,也只有在工作之時她才能夠享受地位反轉的快感,其它時候她更多是被壓迫的對象。
在酒吧被法國大兵逼迫唱《馬賽曲》的那一幕,算是她人生的高光時刻。
作為摩洛哥女性,在自己國家的領土上唱著殖民國國歌,是一件非常諷刺的事情。
然而她卻彰顯不屈不撓的精神,渾身上下散發出了頑強的生命力,這種野性之美深深吸引著瓦尼部長。
與此同時,整個摩洛哥都在醞釀著一股強大的力量,很多人開始了反抗西方殖民主義的鬥爭。
憤怒的抗議者向法國當局施壓,要求恢復摩洛哥國王的王位。
莎裡發親眼看到街上有個男孩,就因為張貼國王的海報而被法國人活活打死。
男友安慰她說等國王回來一切就會好起來,然而莎裡發卻對此持有悲觀的態度:「國王有為我們這些人做過什麼好事嗎?」
與其將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不如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
毫無疑問莎裡發和露西用實際行動,挑戰著男權社會對於女性的固有認知。
莎裡發有著自由奔放的靈魂,而露西也絕非簡單的傻白甜。
比如她上一秒還跟帥哥享受「藍色誘惑」,下一秒就發現了對方的間諜身份......
露西同樣在用自己的方式反抗強權,面對法國部長的威脅和羞辱,她做出了有力的回擊,狠狠打臉了這個高高在上、自以為是的男人。
軍火商的女兒,槍法可不是蓋的!
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本劇雖然在豆瓣收穫了8分的評價,但在國外的IMDb上評分卻只有4.7分。
明明整體比預想中的要好看,卻不知道為何會遭遇差評。
服裝、色調、片頭既華麗復古又有異域風情,不失英劇一貫的精緻。
配樂也是非常應景,反映了角色當時的心境。
沒想到一些不可描述的香豔場面,卻反而拍出了唯美高雅的質感。
本劇既有尺度又有深度,內容涉及到了女性覺醒、民族獨立、殖民主義等多個議題。
《鳥兒們》這個劇名不只映射兩位年輕的女性,其實也在隱喻劇裡諸多角色的處境,他們同樣是被關在籠子裡的小鳥們。
在這片土地之上,追求獨立和自由註定會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
被壓迫的邊緣群體與弱勢群體,他們的自我意識正在覺醒。
或許終將打破禁錮的枷鎖,直面內心的欲望,找到真實的自我。
兩位女性的覺醒和抗爭,無疑是全劇最靚麗的風景線。
她們在那個年代能有極強的獨立意識,也是非常前衛了。
露西的父親和法國部長是男權社會的代表,他們眼中的女性不過是可以隨時被操控支配的工具人。
他們自以為女性如同小鳥一樣,可以肆意被訓化、被玩弄、被羞辱、被物化。
然而卻低估了兩個渴望自由的女人,她們為了掙脫牢籠可以迸發出怎樣強大的力量。
因此,千萬不要把女性當作籠中之鳥,否則你將付出慘痛的代價!
(本文首發FIX字幕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