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心流體驗,在日常生活中創造樂趣,提升幸福感

2020-12-22 靜待花開的園丁

社會的進步,人類獲得了史無前例的豐富多樣的物質,財富。反過來,富饒的物質也不斷地擴充著人類追求更多物質的欲望,毫無極限,如永遠填不平的黑洞。

正如商人運用各種營銷手段,或用廣告,或用大V直播,或創出光棍節,中國情人節等各種噱頭,誘導人們不斷地購買的欲望獲取利益。

獲取到的巨大利益讓商人嘗到甜頭,驅使商人再使出渾身數解去獲取更多利益,追求永無止境,欲望永不滿足!

這就出現了幸福感越來越低,能感受到的樂趣越來越少。

01 為什麼人們會越來越浮躁

在物質如此豐富的現代社會,本應該如陶淵明描繪的世外桃源那樣一片祥和,人人友愛,平和,幸福感爆棚。

可是,現在的環境充斥著浮躁,焦慮,不安。人們對生活抱怨,沮喪甚至失望。幸福感也是漸行漸遠,難以捉摸,企及。究其原因,不外乎兩種不正確的觀念:

第一,追求財富、地位、權力即追求幸福。在現實生活中,財富、地位、權力是現代文明最重要的幸福象徵。我們總以為擁有這些就擁有了幸福。可現實生活中的反例告訴我們不是如此。

比如某明星,年輕漂亮,片酬千萬,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可最後抑鬱成疾自殺身亡,令人唏噓。

某高官,位高權重,呼風喚雨,風光無限,可最後觸犯法律,於監獄中度過餘生。

這樣的事例比比皆是,它們無不在告訴我們擁有財富、地位,權力不等於擁有了幸福;

第二,幸福遙不可及,虛無縹緲,難以追求。幸福不像物體一樣,可以用眼看到,用手觸摸到,人們會認為它無形無狀難以企及。

幸福是一種感受,一種專注在自己的目標上,通過努力達成目標後的一種滿足感。目標可大可小,大到為國家增光,如女排獲得世界盃冠軍;小到如小學生思考後終於解出一道難題。

而當目標細化時,你會發現這種達成目標的滿足感隨時隨地都可能出現在日常的生活中。

02 如何用心流提升幸福感

那麼在這個浮躁的生活中,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心流模式,找到樂趣,提升滿足,幸福感呢?可以通過以下四個途徑實現:

(1)運動之樂

先不說登山,賽車,攀巖等這些極限運動給人帶來的控制自我,挑戰自我,完成貌似不可能完成目標的巨大樂趣。

就是步行這種最簡單的身體運動,仍然可以發展成一種帶來樂趣的心流活動。

在公園經常會看到一群人,穿著統一的衣服,帶著播放強烈節奏音樂的機子,踏著整齊劃一的步伐,無視周圍探尋的目光,專注在自己的運動中享受著運動之樂。

(2)感官之美,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捫心自問下:多久沒有去公園看看正在綻放的花朵,感受它們的驚豔,聞聞它們能洗滌心靈的幽香?多久沒有聽聽悠揚的樂曲,哼哼優美的旋律?

所以說,生活不是沒有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而我們不僅能在運動中可以體驗心流,在休閒中,用我們的身體感官去用心體驗感官之美

(3)思維之喜

鋼琴有很多基本技術,如琶音,音階,雙音,八度等。一首曲子是多重技術的組合。

只不過單純的技術組合卻演奏不出優美的旋律。需要演奏者思考,設計和不斷的嘗試才能完成。

如音的強弱,彈太強,音會刺耳,太弱音會沒了。不強不弱,有沒有對比。觸鍵深淺和力量大小需要演奏者不斷嘗試找到需要的音色。

所以我看女兒每次練琴完,首先就是看她狀態。如果出來她紅光滿面,神採飛揚,我就知道她進入了心流模式,享受其中了。

所以說思維過程是創造的過程。它帶來的之驚喜讓人回味無窮,流連忘返。

(4)人際之歡

人際之歡是很容易讓人忽略的。有效,舒適的溝通能讓人非常愉悅,反之,令人窒息,暴躁,焦慮。

女兒同學跟他媽媽每次溝通如針尖對麥芒,有時發展成對打。媽媽變得焦躁,心中的怨火無處可發時就揍他爸爸,一家人的關係非常緊張。

由此可見,無論是運動、感官或是思維、人際關係帶來的愉悅,都是一個先專注和投入的過程,而在投入的過程中不僅體驗著心流的愉悅,也令我們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希望。

03 結語

專注當下的目標,用心體驗,發現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創造樂趣,不斷成長,你會發現人生處處有驚喜,意外,時時有成長,感動。幸福之感也會油然而生,時時伴隨左右。

相關焦點

  • 「心流」是種怎樣的極致生活體驗?
    那心流到底是一個如何美妙的體驗?如何能達到這樣美好的體驗?今天就一步步剖析一下心理學家說的所謂的「高峰體驗——「心流」是如何達成的。庖丁解牛的故事相信大家已經耳熟能詳,其 「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 的技藝令人嘆為觀止。
  • 心流是什麼?心理學家發現:想快樂、提升幸福感,這個狀態是關鍵
    研究發現,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重複且規律地進入心流狀態,也能夠提升你整體的幸福感、生活品質,令你更快樂,生活更積極;如今,心流是積極心理學中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要如何更容易進入心流狀態,目前研究歸納出以下五個條件:(1)你要熱愛你所做的事。(2)你要具備一定的技能,對你做的事有主控的能力。(3)要有挑戰性,但不會太有挑戰,難度大概微微超過你當下的能力( 10% )。
  • 心流體驗是什麼?
    而成就感對幸福感和滿足感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凱西莫吉爾卡同時進行多個任務,更容易讓我們陷入焦慮、慌亂中。離成就感、滿足感越來越遠。人生的幸福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的心流體驗。在我看來,心流體驗就是專注,極致的專注。
  • 神奇的心流體驗:為什麼說工作是獲取幸福捷徑?
    因此造成這一現象的本質原因是:他們沒找到從工作中獲得長足快樂的方法!而在工作中獲得幸福和滿足感的方法就是「心流」當然這篇文章並不是像劉強東那樣push大家使用996大法努力工作,畢竟人生要講求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工作是所有人都逃不過的事,畢竟現代社會中,人需要通過工作來獲取資源,維持生活。那麼為何不讓工作充滿快樂呢?
  • 《心流》 | 獨處專注時,你最幸福
    你是不是也曾有過相似的感受,小時候蹲在樹下看螞蟻,某一個周末在家裡寫著字,會忘記周邊的光影變幻,只專注於螞蟻的觸角,它們行進的路徑,手下筆墨與紙張間的遊戲,這種因為專注而帶來的感受,在《心流》這本書中,被稱為心流最優體驗,也就是幸福感。《心流》的作者米哈裡教授,曾對「幸福」這個主題,做過十分紮實的研究工作。
  • 《心流》的秘密到底是什麼呢?
    這就是本書探討的「心流」體驗。 這本書將為你系統闡述心流的理論、進入心流狀態的條件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獲得心流的方法,為你鋪就通往穩定幸福的高速公路。對與生活質量緊密關聯的外在力量,我們的影響力實在是不足為道。歸根結底,我們對自己的觀感、從生活中得到的快樂,直接取決於心靈如何過濾與闡釋日常體驗。 2.無止境的欲望 每個人對於自己這輩子希望完成的事,大致總有個模糊的概念,目標達成的程度就是衡量生活品質的指標。
  • 心流——你值得一讀
    最近一次聽到心流是聽《對白》節目中武志紅介紹心流體驗,專注時間的增加使個人獲得扭曲時空的非凡體驗。閱讀全書我是在三天內三四個集中時段完成的,給我的體驗堪稱完美。其中涉及古今中外的案例,多元的分析角度,雖然是1990年出版的英文原著,但我相信對於大眾來說,真正讀過的人並不是非常多,即便是讀過,我相信也不會厭倦再次開啟此書的閱讀之旅,我正是其中之一。關鍵詞:心流、幸福、最優體驗。
  • 心流狀態,長時間精神專注的秘籍!
    米哈裡早期研究了很多特殊的對象,包括數百位藝術家、運動員、音樂家、棋壇高手以及外科醫生等,因為這些人都特別喜歡自己所做的事情,經常能從中體會到一種深深投入的幸福感。為了提高研究的精確性,米哈裡發展出一套評估主觀體驗的新方法——「心理體驗抽樣法」(簡稱ESM),並將研究人群擴展到各行各業。
  • 如何進入心流狀態
    跑步實際上可以幫助我們提升自控能力,而進入心流狀態的重要前提就是這種自控能力。該幹什麼馬上就去做,絕不拖泥帶水,暫時屏蔽外界其他信息的幹擾和誘惑。在自己稍微有所動搖,思緒有所飄散的時候,就馬上能將自己拉回來。寫作的開始就將自己按在座位上的過程。這個時候什麼也不幹,就想著寫什麼,怎麼寫。
  • 《暖暖的心流》:幸福是什麼?
    可以列數出很多的答案,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它是一種內心的感覺,一種暖暖的心流,一種陽光與青草混合的味道,一種謙卑卻昂揚的生命姿態。看到《暖暖的心流》一書的文稿,能夠先睹為快,並能為該書作序很是欣慰。「幸福」是人們自覺追求的產物。人們的行為就有著共同的動機。追求功利、追求樂趣、追求意義,是人類個體行為的三種動機。
  • 【心知】如何達到「心流」狀態
    在這種狀態下,你的效率很高,並且在事情完成之後有一種幸福感。心流理論在創建初期提出的觀點是:如果一個人的能力低於他做一件事情所需要的能力,他就會覺得太難了,感到焦慮;而如果能力高於這件事情所需要的能力,他又會覺得太簡單了,感到無聊。只有當能力剛剛與挑戰難度相等時,人既不會感到焦慮,也不會感到無聊,才會產生心流。
  • 問答:在工作中如何獲得心流(flow)?
    心流理論在創建初期提出的觀點是:如果一個人的能力低於他做一件事情所需要的能力,他就會覺得太難了,感到焦慮;而如果能力高於這件事情所需要的能力,他又會覺得太簡單了,感到無聊。只有當能力剛剛與挑戰難度相等時,人既不會感到焦慮,也不會感到無聊,才會產生心流。也就是說,人要產生心流,就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來決定自己要做什麼事情。
  • 夜讀 一個人生活,如何提升幸福感?
    收到最後,三兩知己、一杯淺茶、一段老戲,或許再養條狗兒、貓兒,就著那中國的水墨,把生活活成自己的生活樣。這真是定數。而漸漸生活也變得從容,以為此生不會喜歡的事或者人,中年以來,那些低溫的、穩妥的、空明的、獨釣寒江的人或事物漸漸進入內心。不再慌張,不再討好、強求,對於熱烈或熱鬧的事物有著堅定的拒絕。靜影沉壁。清遠深美。料峭獨寒。習慣一個人獨處時,是喜歡了一種生活方式。」
  • 家長可巧用「心流」的力量
    因為,專心是每個人都會有的能力,比如孩子會專心看電視而聽不見大人在叫他,孩子會專心地把鬧鐘拆下而不顧周圍如何吵鬧。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專心就是"心流"的體現。在心理學中,"心流"指某人專注某個行為中所表現的心理狀態,人們一旦在這樣的狀態,就不願意被他人打擾,所以當我們強硬關閉孩子正在看的電視的時候,孩子會大哭大鬧。
  • 幸福不止是貓吃魚,狗吃肉,更是享受每一次的《心流》!
    因為覺得時間過得特別快的人經歷了心流。著名心理學家、積極心理學奠基人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在許多年前,開創性地提出了「心流」的概念,並著寫了這本《心流》,為所有迷茫焦慮的人在每一次的追求過程中找到樂趣。——老子《道德經》這本書裡說,契克森米哈賴先生使用「心理體驗抽樣法」,曾經每天隨機地選擇8個時間點用電子呼叫器指揮著體驗者填寫問卷,通過這種方法,獲得了超過10萬份的日常體驗問卷,本來是想得到「到底做什麼事最幸福」的答案,結果洞見了「心流」這個最優體驗。
  • 如何進入極度專注的心流狀態,讓能力發揮到最大?
    相信每個人都有過那種完全專注於自己的事情,甚至忘記時間的體驗。這種狀態有一個很傳神的名字,叫做——心流(flow)。心流是一種特殊的精神狀態,當你在極度專注時,完全沉浸其中,效率會大幅提升,讓你忘記時間、忘記飢餓、甚至忘記所有不相干的身體訊號,能力會發揮到極致。
  • 朱清時先生:禪定、心流與腦科學
    動態中的最優體驗傳統的內觀禪法和現代的心流,是在動中進入這種狀態的例子。一般情況下,我們的心理不是處於靜態而是在動態之中。禪法的內觀就是動態之禪。六祖惠能主張禪修不離日常生活,日常生活也不離禪修。他把禪法稱之為「一行三昧」,「了取平常心是道,飢來吃飯困來眠。」
  • 遊戲如何創造情感體驗
    作者:Jinny1208連結:https://www.jianshu.com/p/33cefe7a77f4【騰雲讀書會04】遊戲如何創造情感體驗在日常生活中,達成挑戰與能力的完美平衡的機會比較少,但在遊戲中,在遊戲設計師引導和動態難度調整下,實現心流變得十分容易。在心流和有意義的選擇的基礎之上,其實遊戲還可以激發出一系列其他情感,比如社會情感。我們在看電影,小說的時候會對裡面的角色產生強烈的情感依附,這種現象被稱為擬社會互動。很多媒體創作者都有有針對性地去培養這種關係,在電視中直接與觀眾對話。
  • 對於小學生來說,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提升英語?
    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練習 1、將英語真正融入日常生活。不要學英語,而要生活在英語當中。 2、把難單詞、難句子製成卡片。放到自己可以接觸到的地方,幫助自己隨時記憶。
  • 牛津大學研究發現社交遊戲有益於解壓與提升幸福感
    牛津網際網路研究所的研究發現,玩電子遊戲會對玩家的幸福感產生積極影響。根據研究,玩家感受到的 "能力和社會聯繫提升"的體驗是提高生活質量的動力。之前的研究表明,遊戲玩法會降低情緒幸福感,而這項研究在利用遊戲解壓或避免外部問題的參與者中也發現了同樣的結果。然而,從遊戲中獲得真正樂趣的玩家,特別是那些參與社交的玩家,發現在遊戲中幸福感得到了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