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的進步,人類獲得了史無前例的豐富多樣的物質,財富。反過來,富饒的物質也不斷地擴充著人類追求更多物質的欲望,毫無極限,如永遠填不平的黑洞。
正如商人運用各種營銷手段,或用廣告,或用大V直播,或創出光棍節,中國情人節等各種噱頭,誘導人們不斷地購買的欲望獲取利益。
獲取到的巨大利益讓商人嘗到甜頭,驅使商人再使出渾身數解去獲取更多利益,追求永無止境,欲望永不滿足!
這就出現了幸福感越來越低,能感受到的樂趣越來越少。
01 為什麼人們會越來越浮躁
在物質如此豐富的現代社會,本應該如陶淵明描繪的世外桃源那樣一片祥和,人人友愛,平和,幸福感爆棚。
可是,現在的環境充斥著浮躁,焦慮,不安。人們對生活抱怨,沮喪甚至失望。幸福感也是漸行漸遠,難以捉摸,企及。究其原因,不外乎兩種不正確的觀念:
第一,追求財富、地位、權力即追求幸福。在現實生活中,財富、地位、權力是現代文明最重要的幸福象徵。我們總以為擁有這些就擁有了幸福。可現實生活中的反例告訴我們不是如此。
比如某明星,年輕漂亮,片酬千萬,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可最後抑鬱成疾自殺身亡,令人唏噓。
某高官,位高權重,呼風喚雨,風光無限,可最後觸犯法律,於監獄中度過餘生。
這樣的事例比比皆是,它們無不在告訴我們擁有財富、地位,權力不等於擁有了幸福;
第二,幸福遙不可及,虛無縹緲,難以追求。幸福不像物體一樣,可以用眼看到,用手觸摸到,人們會認為它無形無狀難以企及。
幸福是一種感受,一種專注在自己的目標上,通過努力達成目標後的一種滿足感。目標可大可小,大到為國家增光,如女排獲得世界盃冠軍;小到如小學生思考後終於解出一道難題。
而當目標細化時,你會發現這種達成目標的滿足感隨時隨地都可能出現在日常的生活中。
02 如何用心流提升幸福感
那麼在這個浮躁的生活中,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心流模式,找到樂趣,提升滿足,幸福感呢?可以通過以下四個途徑實現:
(1)運動之樂
先不說登山,賽車,攀巖等這些極限運動給人帶來的控制自我,挑戰自我,完成貌似不可能完成目標的巨大樂趣。
就是步行這種最簡單的身體運動,仍然可以發展成一種帶來樂趣的心流活動。
在公園經常會看到一群人,穿著統一的衣服,帶著播放強烈節奏音樂的機子,踏著整齊劃一的步伐,無視周圍探尋的目光,專注在自己的運動中享受著運動之樂。
(2)感官之美,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捫心自問下:多久沒有去公園看看正在綻放的花朵,感受它們的驚豔,聞聞它們能洗滌心靈的幽香?多久沒有聽聽悠揚的樂曲,哼哼優美的旋律?
所以說,生活不是沒有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而我們不僅能在運動中可以體驗心流,在休閒中,用我們的身體感官去用心體驗感官之美
(3)思維之喜
鋼琴有很多基本技術,如琶音,音階,雙音,八度等。一首曲子是多重技術的組合。
只不過單純的技術組合卻演奏不出優美的旋律。需要演奏者思考,設計和不斷的嘗試才能完成。
如音的強弱,彈太強,音會刺耳,太弱音會沒了。不強不弱,有沒有對比。觸鍵深淺和力量大小需要演奏者不斷嘗試找到需要的音色。
所以我看女兒每次練琴完,首先就是看她狀態。如果出來她紅光滿面,神採飛揚,我就知道她進入了心流模式,享受其中了。
所以說思維過程是創造的過程。它帶來的之驚喜讓人回味無窮,流連忘返。
(4)人際之歡
人際之歡是很容易讓人忽略的。有效,舒適的溝通能讓人非常愉悅,反之,令人窒息,暴躁,焦慮。
女兒同學跟他媽媽每次溝通如針尖對麥芒,有時發展成對打。媽媽變得焦躁,心中的怨火無處可發時就揍他爸爸,一家人的關係非常緊張。
由此可見,無論是運動、感官或是思維、人際關係帶來的愉悅,都是一個先專注和投入的過程,而在投入的過程中不僅體驗著心流的愉悅,也令我們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希望。
03 結語
專注當下的目標,用心體驗,發現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創造樂趣,不斷成長,你會發現人生處處有驚喜,意外,時時有成長,感動。幸福之感也會油然而生,時時伴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