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知】如何達到「心流」狀態

2021-02-19 欣欣心理

轉載自公眾號心理學網

我們常常會聽到一個心理學概念——「心流」。那麼這個「心流」究竟是什麼呢?

「心流」指的是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的忘我愉快的狀態,而它的產生依賴於個人能力與這個事件挑戰難度的匹配。在這種狀態下,你的效率很高,並且在事情完成之後有一種幸福感。

心流理論在創建初期提出的觀點是:如果一個人的能力低於他做一件事情所需要的能力,他就會覺得太難了,感到焦慮;而如果能力高於這件事情所需要的能力,他又會覺得太簡單了,感到無聊。只有當能力剛剛與挑戰難度相等時,人既不會感到焦慮,也不會感到無聊,才會產生心流。也就是說,人要產生心流,就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來決定自己要做什麼事情。這個事情應該對你來說不太難,又不太簡單,剛剛好有那麼一點挑戰性,又具有實現的可能性。

在此後三十多年的研究中,心流的理論被進一步發展完善。現在心流研究者普遍認為只有當能力與挑戰難度都處於較高水平的時候,才會產生心流。而如果能力與挑戰難度都比較低,即使能力和挑戰難度是相匹配的,現在也被認為不屬於心流的狀態,而屬於一種叫apathy(中文一般譯為冷漠,總體來說就是有點無感)的狀態。這種apathy的狀態雖然不屬於心流,但也屬於一種比較舒適的狀態,是比無聊、焦慮要好的狀態。

那怎麼才能達到或者接近心流的狀態呢?

要產生心流的先決條件是自己的能力與所要做的事情的挑戰難度都比較高,並且能力與挑戰難度相等。那麼接下來有兩種情況:

1、你的能力已經很高了

那麼這個時候非常簡單,你只需要去做那些與自己能力相等的事情即可達到心流的狀態。

2、你的能力比較低

這個時候,你是不具備獲得心流的先決條件的,因為獲得心流的先決條件是能力要達到比較高的水準。這時你可以做的是,首先保持自己在apathy的狀態裡,即能力與挑戰難度都比較低,且能力與挑戰難度相匹配。去做那些比較簡單的事情,直到熟練掌握了這些簡單的事情的技巧,這時候你就會發現你的能力已經高於事件的挑戰難度。這時候再做同樣的事情你就會感到無聊,於是你就該把挑戰難度提高到與你現在的能力水準相當或者更高一點的地步。這時候你的能力應該勉強足以應付新的挑戰難度,而在多次嘗試這種挑戰難度以後,你的能力也會自然提高到可以輕易應對這個難度。這時候又該繼續提升挑戰難度。以這種方式,一步一步地逐漸提升你的能力與挑戰難度,直到能力與挑戰難度都進入了較高的水平,就可以達到心流的狀態。

放在工作中,就意味著要設置合理的工作目標,即,那些挑戰難度與自己能力相匹配的目標。對自己來說不要太難,也不要太簡單的目標。並且隨著自己能力的提升,逐漸地把目標設置得更高、迎接更大的挑戰。

這背後的科學道理就是,當挑戰稍微超出你的能力範圍時,你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所以就會更加專注。這種「未知」會讓我們的大腦分泌多巴胺,讓人興奮和愉悅。斯坦福神經學家羅伯特·薩波爾斯基說過,「未知」比任何東西都要讓人上癮

我們再來看一個類似的理論。美國應用語言學家史蒂芬·克拉生提出過一個重要理論:「i+1」。

i表示學生當前的水平,1表示略高於語言學習者現有水平的語言知識,即語言的就近發展區。克拉生認為,「學生只有接觸比現有語言水平稍微難一些的內容,才能掌握語言」。相反,如果教師給學生提供的是i+0或i+2的內容,就達不到教學的最佳效果,因為i+0的內容太容易,i+2及2以上的內容太難理解。

總之,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個人成長方面,不要只是去完成那些你可以得心應手的任務,而是要主動去做一些稍微高難一些的工作,這樣你才能達到心流狀態,真正獲得成長。

來源:整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心流」是種怎樣的極致生活體驗?
    那心流到底是一個如何美妙的體驗?如何能達到這樣美好的體驗?今天就一步步剖析一下心理學家說的所謂的「高峰體驗——「心流」是如何達成的。庖丁解牛的故事相信大家已經耳熟能詳,其 「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 的技藝令人嘆為觀止。
  • 如何進入心流狀態
    心流狀態其實就是一種專注做事的狀態,全情投入,不願被打擾,甚至可以忘記時間的流逝。寫作尤其是需要心流狀態,沒人可以在三心二意的情況下寫出好作品,甚至是完全寫不下去。但是心流狀態是很難保持的,尤其是現在有個手機,不時的都要拿出來看看,各種App都可以消耗很多精力,然後忘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 心流是什麼?心理學家發現:想快樂、提升幸福感,這個狀態是關鍵
    人的能量有限,通常,我們工作會隨著時間拉長,愈來愈累;但有沒有工作會讓人「打完收工」後反而神清氣爽?有的!這次就來談談愈做愈不累背後的秘密。我們理解能量(意志力)是一個有限的系統,但在這裡,我要來打破它,聊一聊心理學上有點違反常理,令人不解的現象──心流。
  • 如何進入極度專注的心流狀態,讓能力發揮到最大?
    這種狀態有一個很傳神的名字,叫做——心流(flow)。心流是一種特殊的精神狀態,當你在極度專注時,完全沉浸其中,效率會大幅提升,讓你忘記時間、忘記飢餓、甚至忘記所有不相干的身體訊號,能力會發揮到極致。這種狀態通常在玩遊戲或者從事一些體育項目的時候會出現。
  • 問答:在工作中如何獲得心流(flow)?
  • 心流狀態,長時間精神專注的秘籍!
    那麼恭喜你,你也曾進入到「心流」狀態。如果你經常有這樣的感覺,那麼你應該感到幸運,因為「心流狀態」是激發我們大腦潛力、高效做事的最好狀態。如果你很少有這樣的感覺,或者說,你想讓「心流」成為一種技能,讓你能夠隨時「心無旁騖」的學習,有沒有一種方法能夠實現呢?答案是有。
  • 「學」到深夜,「忙」到沒時間睡覺,可能是無用的
    對「高效學習」這四個字的關注,始於我在兩年前讀到的一本書《盜火者:矽谷,海豹突擊隊,和異見科學家們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與工作》。曾經風靡網絡的番茄工作法就是以時間為導向的工作法圖片來源:Google 但是後來我發現,寫作的產出需要一種「進入狀態」、「深化輸出」這樣的過程。1 個小時並不是寫作的好時間。
  • 聖經名詞「知善惡樹」
    後者在解經學的歷史上,有了很多的演變,遂有不同的解釋。有人謂二者只是一棵樹,只是作者的重述而已。在創2:17隻提那一棵使原祖墮落的知善惡樹。3:3說:「只有樂園中央那棵樹上的果子」。3:11隻禁止吃一棵樹上的果子,3:22, 24好似是說不同名的一棵。但是不論如何,兩棵不同樹的說法,與原文更相符合。這也可由兩棵不同樹的不同目的(3:22-24),及其他古民族的傳說來證明。
  • 心流體驗是什麼?
    做事情的整個過程都是行雲流水,時間過的飛快,達到了一種忘我的境界。而這種體驗就叫做心流體驗。---契克森米哈伊。忙於工作的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場景呢?陽光正好,昨天睡的也非常的飽滿,早上起來心情特別好。不急不慌的到了公司。
  • 朱清時先生:禪定、心流與腦科學
    大家都很享受這樣的狀態,它讓人能夠全身心投入一項活動,忘記自己,忘記時間,毫不費力,不僅使人快樂,而且做事的績效也很高。全球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的研究人員進行過一項研究發現,那些能夠解決重要戰略難題的高層管理者,他們進入這種狀態的效率比普通人高很多倍。但是對於一般人,這種狀態可遇不可求。
  • 專注做喜歡的事,保持「心流」狀態,讓時間定格
    這就是「心流」的狀態!感覺真好!2很久以前聽到「心流」這個詞,沒有深入了解,但我一直很嚮往那種專注投入、忘我工作的狀態。自從開始接觸自媒體,每天日更寫文章、拍視頻、剪視頻,即便是在家隔離,也完全不覺得無聊,每一天都非常充實又愉悅。
  • 神奇的心流體驗:為什麼說工作是獲取幸福捷徑?
    心流定義是當人處於一定「區域「時,注意力如此集中甚至其他所有東西鬥消失了,這是一種行動與意識開始融合,漸漸感覺不到自我與時間,生理、心理的表現都達到了巔峰狀態。心流狀態有四種特徵:無自我型,無時間性,無刻意性,豐富性回憶一下,工作中當你努力決絕一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時,當你解一道有趣的數學題時,當你玩遊戲時,你會忘記時間的流逝,忘記自我。
  • 《心流》 | 獨處專注時,你最幸福
    更可貴的是,關於如何獲得幸福的心流體驗,書中也有可依循操作的步驟。讀過這本書後,會覺著它對我們的每一日,不論做事或生活,都很有幫助。所以,做了摘錄和心得,分享給你😊只有在不計較好壞、全身心投入生活的每一個細節時,才會覺得幸福,直接去找反而不會奏效。• 幸福是你全身心地投入一樁事物,達到忘我的程度,並由此獲得內心秩序和安寧時的狀態。🐦小世界:經常會有這樣的寓言故事,一些人不遠萬裡,艱苦跋涉,去遠方尋求智者,希冀獲得幸福的秘訣。故事的結尾,智者往往說,幸福其實在你自己的手中。
  • 幸福不止是貓吃魚,狗吃肉,更是享受每一次的《心流》!
    二、心流的意義一個人的修養,只有「掏空」自己的內心,讓心回歸清靜、無我、真我的狀態,才能做到「無」,在無我忘我中投入做事,專心致志,才容易取得成功。4.達到忘我的狀態人處於心流狀態的時候,時間就會飛快地流逝而我們並不自知,那正是因為我們進入了一種渾然忘我的狀態:沒有不開心,沒有痛苦,也無關乎貧窮與富裕,周遭的一切都與你無關,或者說,你的意識裡也沒有你這個人的個體,而只剩意識,一種做事的意識,這種意識自覺地變得井然有序,任由需求!
  • 《王國之心》是如何塑造「黑暗」的?
    作為一個長篇故事,《王國之心》創造過不少梗,迪士尼式動作自帶一種笨拙的滑稽感:「光」、「黑暗!」、「鍵刃!」、「朋友!」和「冰淇淋」這類詞出現得過於頻繁,以至於被人拿來當喝酒助興遊戲(比如說到其中某個詞就喝一杯);有粉絲還致力於補充各種設定,通過續作或衍生作品對時間線和世界觀進行各種補充與修訂。
  • 葛葛丨聖子寶寶狀態(五):「相」是假的,愛是真的
    你的正知正見到了這個狀態會是什麼樣子?這個狀態就是我在講的,你不管看什麼,你都是喜悅的。特別是你在外面走一走、看這個街道、看人、看花花草草,你會特別的特別的喜悅。 這就好像張慧說「你會不會經常有種控制不住自己的感覺?」
  • 孟子 | 人生圓滿,需修「四心」
    《孟子·公孫丑上》講:「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認為這四顆心,如同人的四肢,修得齊全,人才完整。若要人生幸福圓滿,須得擁有這四顆心。惻隱之心「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我們都聽過這句話,出自《告子章句上》。
  • 如何走出舒適圈,讓自己強大起來!
    上篇文章發了《人是如何一步步廢掉的》,本篇發下我們如何改正錯誤,讓自己優秀起來。。目錄(我們該怎麼做?)1. 給自己一個理由2. 切斷幹擾源3.「3」「抗癌」APP(癌:手機中毒患者)這真的是我特別愛的神仙APP啊,番茄TO DO了解番茄工作法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叫做「心流」的概念。什麼是心流呢?
  • 家長可巧用「心流」的力量
    因為,專心是每個人都會有的能力,比如孩子會專心看電視而聽不見大人在叫他,孩子會專心地把鬧鐘拆下而不顧周圍如何吵鬧。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專心就是"心流"的體現。在心理學中,"心流"指某人專注某個行為中所表現的心理狀態,人們一旦在這樣的狀態,就不願意被他人打擾,所以當我們強硬關閉孩子正在看的電視的時候,孩子會大哭大鬧。
  • 如何評價電影《愛樂之城》(LaLaLand)?
    以是,這道光象徵的,著實便是人的一種精力狀態——也便是本文一開始說的「入魔」。「入魔」便是精力非常專注在一件事變上而進入一種痴狂的狀態。忘我「入魔」的時間,你會完全地「忘我」。你會100%迷戀在完成這件事的興趣裡。你不會去想你為什麼要做這件事,你不會去想萬一事變失敗了有什麼結果,你乃至不會想起來你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