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經授權轉自公眾號:鋅財經(ID:xincaijing)作者: 黃亞男
前幾日,搜狗公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的財報,這也是其最後一期財報。
根據本月初雙方達成的協議,騰訊以35億美元完成對搜狗的私有化邀約,今年第四季度,搜狗將正式從納斯達克退市。
騰訊與搜狗的「前世今生」源於2013年。
彼時搜狗面臨困難,而騰訊大力推行「開放」的姿態,對搜狗戰略入股36.5%。不僅保持搜狗獨立發展,而且將騰訊搜搜、QQ收入法以及旗下的內容池(QQ、微信、QQ空間等)全部對搜狗開放,這個皆大歡喜的結局讓搜狗的坎坷發展告了一段落。
此後,騰訊帝國在「買買買」的路上越走越遠,一度比肩國內頂尖的投資機構。但是大多數情況下,騰訊不會要求控股,也很少會以收購、併購的角色出現。對搜狗的合併某種程度上也說明,一些變化在慢慢發生。
與騰訊的前世今生:入股
搜狗留下的最後一期財報並不好看。
搜狗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報告期內營收2.167億美元,同比下降31.2%,虧損為4200萬美元;其中,搜索與搜索相關營收為1.925億美元,同比下降33.2%。
第三季度搜狗也說明了虧損的原因:由於此前公布的騰訊將私有化搜狗的建議,導致某些廣告主對搜狗的業務政策存在不確定性,以及流量獲取活動減少。
事實上,受疫情影響,2020年前三個季度搜狗也持續處於虧損狀態。
2020年第一季度虧損為3110萬美元,同比擴大10倍;第二季度淨虧損850萬美元,有所收窄,第三季度虧損更一步惡化,淨虧損為4200萬美元,同比擴大3.9倍。
從2017年上市以來,今年或許是搜狗財務成績最糟糕的一年。
時間線回到2013年9月16日,那天王小川發了一條微博:「網際網路行業格局因此而變。新搜狗,大夢想!」 他所指的事件正是騰訊入股搜狗。
同日,馬化騰、張朝陽、王小川一同來到了搜狐媒體大廈,正式宣布騰訊戰略入股搜狗並召開了新聞發布會。
在搜狗的獨立、轉型中,2014年的確是一個關鍵點。王小川為自己找到了騰訊這個匹配度極佳的「戰略入股方」,不僅獲得了大量內容流量、資源支持,同時仍然能夠保持獨立的團隊架構。
搜狗搜索孕育於搜狐集團內部。1999年,張朝陽來到清華計算機系宿舍,以8000元的薪水搶來了王小川為其「打工」。其後,2004年,以王小川和他的十二個清華學弟為起點,打造出一款當時水平頗為領先的搜索軟體。
2005年百度上市,稱霸國內搜尋引擎市場,搜狗一直居於下風,難以趕超。
2006年搜狗輸入法的推出讓搜狗找到了增長曲線,帶來了真正的用戶量後,王小川開始做瀏覽器,他認為只要做好瀏覽器,就能夠抓住搜尋引擎的市場,但瀏覽器始終不為張朝陽所理解;這種分歧也為日後搜狗的獨立埋下了伏筆。
比如,周鴻禕兩度意圖拿下搜狗瀏覽器,張朝陽也兩度快要同意,但每一次王小川都找到了合適的「接盤人」,穩住了搜狗而保證了團隊的獨立性。
王小川在《十三邀》裡
第一次是在2010年初,谷歌宣布退出中國市場。王小川在關鍵之際找到了馬雲,入股事宜洽談成功後,搜狗正式從搜狐集團拆分,被譽為「成人禮」。
第二次則是眼下搜狗的終身「郎君」:騰訊。
2013年9月,騰訊以佔比36.5%的股份、4.48億美元戰略入股搜狗。不僅將旗下的騰訊搜搜業務和其他相關資產併入搜狗,搜狗還將繼續作為搜狐的子公司獨立運營。
毫無疑問,這個合作乃至入股時機,都是兩全其美的。
當時的騰訊來說,旗下搜索團隊乃至內容池流量全部併入搜狗,強化搜狗實力,能夠進一步遏制360。
騰訊的社交、瀏覽器以及內容平臺助力對搜狗來說更是一大利器,尤其是2014年微信正式接入搜狗搜索結果。2014年搜狗營收3.86億美元,淨利潤淨虧損2680萬美元;2015年扭虧為盈,淨利潤提升為9950萬美元。
根據搜狗IPO招股書,截止到2017年6月,搜狗約38.2%的搜索流量均來自騰訊。
騰訊入股後,搜狗迎來了二次攀升期,從IPO招股書能看到2014-2017年業績持續增長。只不過,網際網路格局風雲變幻,一個個黑馬從斜刺裡殺出,騰訊、搜狗二度連手,演變為如今的收購,時代舞臺已經完全不同了。
與騰訊的前世今生:收購
從搜狗自身來說,上市前,其短板在上市前其實已經很明顯:工具屬性、營收結構單一。
在騰訊入股搜狗時,三位大佬都著重提到搜狗的三個火箭打法「輸入法-瀏覽器-搜索」,但是目前看來效用不足。
雖然搜狗輸入法DAU仍然穩佔前列,但是工具屬性下,流量變現和盤活難度很大,而網際網路流量搶佔戰越發激烈,搜狗面臨的競爭也無形中加大。
從財務上看,流量成本持續走高是虧損主要原因。2018年財報顯示,流量獲取成本增幅達到了69%,佔營收的50.3%。2019年第一季度,搜狗出現了上市以來首次虧損。
在隨後幾個季度,搜狗營收持續扭虧為盈,但是流量成本提升的大趨勢無法改變。搜狗也在2019年Q4中提到,「受宏觀經濟下行以及競爭加劇的影響,搜狗本季度的廣告收入繼續承壓」。
網際網路流量成本走高的背景下,搜狗的廣告營收被瓜分,營收結構單一的弊病更被放大。
2019年搜索全年搜索和搜索相關總收入為10.7億美元,對比國內前幾大網際網路公司2019年全年廣告營收,搜狗距離阿里、百度、騰訊相差十倍有餘,也被微博、新浪58同城所趕超。
相應是資本市場的消極回應,2019年,搜狗的股價幾度暴跌。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從投資回報角度看,搜狗上市後,市值不斷跌落,騰訊這筆投資回報並不算理想,如今再次以9股/美元的價格拿回整個搜狗,也是一個划算的方式。
另一方面,搜狗輸入法一直位於國內手機輸入法前列,多年來DAU一直很穩,而且搜狗為自己找到的第二增長曲線,在AI與自然語言算法上的研發技術沉澱也的確是一個不錯的資產。
只不過,收購之後雙方團隊架構如何融合,目前並未知曉。
對王小川來說,保持團隊獨立性意義重大。畢竟他曾兩度自尋投資人,而避免被360吞下。2013年張朝陽在接受網易科技採訪提到,與別家也有過交涉,但是就是否能夠「獨立發展」這一項產生了分歧。
「如果賣給360,那就是要把搜狗揉碎了放進360裡,以搜狗輔助360搜索。但是搜狗對未來有更大的夢想。」
只不過,目前已經改姓「鵝廠」的搜狗,未來又將擁有怎樣的「自我意志」,卻是難以言說了。畢竟,騰訊拿下搜狗,也還因為對搜尋引擎這個賽道有著期待。
搜尋引擎的物種進化
騰訊入股搜狗後,一度在搜索接口上展開了深入的合作。
2014年6月,搜狗將搜索業務接入微信公眾號數據,用戶在搜狗搜索結果頁直接瀏覽到微信公眾號與全部文章,這對於搜狗的內容擴容有極大利好。畢竟,2014-15年間,微信公眾號紅利期,優質公眾號內容數不勝數。
不僅如此,騰訊各條產品線如QQ、Qzone騰訊網、QQ瀏覽器等也全部接入搜狗搜索。
從2017年起,微信的生態圈越來越大,「搜一搜」上線,旗下展示了公眾號、百科、圖文、視頻等;其後還接入了京東商品、知乎問答、小程序以及現如今的視頻號。
微信的搜索越做越深,搜索結果越來越多樣,更重要的是,現如今成為其商業化變現的一條重要渠道,譬如「麥當勞」,微信搜索結果直接顯示最近門店、菜單、視頻號,從銷售渠道、品牌宣傳和用戶互動上,都為商家打通了通道。
微信搜索「麥當勞」顯示結果
而打通騰訊內的生態,也正是搜索將要扮演的重要意義。
有人提出,搜索的本質是內容與技術的大戰。現如今百度雖然仍然佔據搜索行業頭牌,但是不知名的玩家正在一點點蠶食搜索流量和其背後的廣告業務。正譬如微信、微博、字節跳動等。
今日頭條依靠算法驅動信息流崛起後,一直對搜索技術有著明顯的擴張野心。「頭條搜索」從網頁版到APP,內容上貫通了旗下的頭條號與西瓜視頻、抖音等視頻APP們。
從世紀初Google的傳說傳進國內,國內以及海歸技術大牛們對於搜索領域的探索就沒停下過。後來Google退中國市場,百度始終霸榜首,搜尋引擎市場一度熄火。
但是多元內容消費刺激下,人們對於搜索的理解、利用,甚至觸達搜索的工具都不再固定。譬如,對於二次元群體和00後們,他們永遠優先且樂於在B站搜索每一個網絡新詞和新梗。
百度、搜狗是國內最早一批探索搜索技術的玩家,現在他們開始和新的對手競爭,搜索這個物種仍然在進化中。
張朝陽是王小川的清華師兄,也是他的貴人,他曾經評價王小川及其團隊都「對推進新事物很饑渴,有著很強的推動力。」只是殊不知,在搜狗與騰訊的雙劍聯璧下,搜索領域又會發生怎樣有趣的新變?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繫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