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依然不敢相信《死侍2》就這麼在國內上映了……
當我第一次看到《死侍2:我愛我家》的時候我只是當成了惡搞,既然我們能夠見證趙本山變身念詩之王,那麼讓美漫跟國產喜劇MIX一下又能怎樣呢?
結果它上映了。
作為一部把「死」和「家」都放在同一個名字裡,並且還敢放在年前上映的電影,片方反的作風讓我再度以為這不是真的……
結果它還是上映了。
而就算把違和的名字去掉,《死侍》系列之所以能夠有如今的地位,靠的是他那套「五毒俱全」的內容,血腥、暴力、粗口混搭出的極致風格搭配爽快的劇情,有一種無與倫比的美麗,但這些都不可能出現在我們的電影院裡。
結果它真的上映了。
一邊是絕對不可能的限制條件,一邊是真實地上映著,於是社長不得不開始懷疑這個《死侍2》是否真的就是那個叱吒風雲的「賤賤」。
於是帶著這樣的疑問,社長走進了電影院,等到燈光再次亮起的時候,我終於明白了其中的奧妙,原來比起《死侍2》的劇情,最酷炫的竟然是電影之外的操作。
首先要說明的是,如果你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渠道看《死侍2》,那麼很可能看到的是不同的版本,他們有去年上映的院線版本、去年製作的未分級加長版本、終極剪輯版本以及去年聖誕上映的 PG-13版本《Once upon a deadpool》。
而這個《Once upon a deadpool》就是我們在內地院線看到的《死侍2:我愛我家》。
那麼這個《Once upon a deadpool》是什麼版本呢?如果你說是刪減版,死忠粉會跟你急,因為這部電影可不是單純的刪減,而是在刪減的基礎上又補拍了三十多個鏡頭,在他們眼中,刪減了再多,只要有補拍,並且補拍時長還不少,那就是新的創作。
但他們肯定不會告訴你的是這三十個鏡頭足足花了一天的時間,而且還是在同一個地方!
增加的部分又是什麼呢?是死侍手捧著故事書,給床上的老男孩講睡前故事的鏡頭,看到這裡你該明白,補拍的是禮品盒,只是讓這部電影看上去不一樣了,看上去精緻了,但當你打開盒子看,發現裡面的內容還是缺斤少兩了。
可能又有人要說了,美國上映的就是這個版本,根本沒有針對國內市場重新剪輯,電影是無辜的。
真的是這樣嗎?
社長覺得不是,因為在展開宣傳的時候,用的是《死侍2》的名號,弱化甚至乾脆不提大量情節被刪減的事實,反而強調補拍內容多,強調誠意十足,這顯然是一種誤導性的話術。
因為很多人想去看《死侍2》衝的就是原版的鼎鼎大名,衝的這份刺激,而最後看到的不僅是濾掉刺激的清湯寡水,還有更加支離破碎的情節。
本來《死侍2》的劇本就存在著很大的問題,雖然裡面的演員在竭盡全力地表演,裡面的梗也層出不窮,號稱幾十個彩蛋,但依然解決不了劇本激烈有餘而起伏嚴重不足的問題。
於是這個改造成睡前故事的電影就真的讓很多人看睡了。
而關於模糊營銷的最大的證據就是豆瓣評分了。
即使已經有了那麼多版本,有著明顯的區別,但他們依然共用著《死侍2》的條目,共用著《死侍2》的評分,而片方要只是把名字改成《死侍2:我愛我家》,那些此前看過電影不同版本的,並為其打的分,就這麼理所應當的成了這部「純淨版」的得分。
而社長擔心的是,一旦開了先河,這種借著國外的口碑圈粉,刪減後再送到國內上映的行為會不會泛濫?
所以社長想要在這裡給豆瓣提個中肯的意見,既然書籍可以根據版本的不同拆成不同詞條,那麼電影是不是也可以這樣呢?
如果我們無法改變商人的做法,至少可以採取措施讓觀眾有辨別是非的權利,這是負責的表現。
所以社長認為,如果已經在網上看過了《死侍2》,那再去電影院就沒什麼必要了,畢竟他們這個睡前故事惡搞的是三十年前的經典電影《公主新娘》,而這部電影顯然在國內是沒什麼情懷在的。
如果已經看過了也不要著急,因為這種事會越來越普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