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有幾乎10多年的聽音樂樂齡。我這個年齡的人經歷了00年代...

2021-01-08 澎湃新聞
X

我專門來裝上客戶端提問,為的是向你表達敬意。我雖然只是二十歲多,但是有幾乎10多年的聽音樂樂齡。我這個年齡的人經歷了00年代華語流行的尾巴,又趕上網絡崛起大大的破壞流行音樂的生態。慢慢在大學也接觸到對非音樂專業者的樂理基礎課程。樂荒時,我開始拓展聽音樂的範圍,從古典,聲樂一路下來,又回到幾十年前的老華語流行。我的感受就是你的看法很對,有些所謂很火很流行的歌曲實際上從音樂,從製作上水平相當的一般。甚至於整個華語樂壇的整體作曲,編曲,配樂,作詞,製作(錄音混音等音響工程)整體水平較發達地區仍然有相當的差距,而內地和港臺海外又是有差距。我很多次的向周圍人,向網上的陌生人們去講音樂不存在高低貴賤,但是同一個種類的音樂水準卻分高低。我感覺到尤其是內地的聽眾水準的確是相當不足的。容祖兒在演唱會唱學貓叫也震驚了我和我一個愛聽音樂的朋友。我們從未想到華語樂壇頂級水準的歌手會去迎合大眾唱這種東西。但也如你所說,網絡歌手,獨立音樂人等的確也存著在實力不足的局面。在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裡,聽眾不會有耐心在大量低水準的音樂裡去翻好音樂。但不可否認,有相當部分的獨立音樂人,網絡歌手具有非凡的天賦。內地對新音樂人的培養體系又完全斷層,就如同缺乏踢足球的球探那樣去發現有能力的人。這個問題不僅僅在音樂領域中,實際上個個領域都有。對運氣不夠好就被埋沒的天才們。我只能說聲加油和保重。現在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對長時間生活在海外的華人來說,缺乏獲取正版音樂的渠道。國內的音樂媒體需要使用國內手機號去註冊,可是沒有手機號。而且因為版權地區授權問題,國外無法播放的情況非常多。搞的想買正版只能買cd然後國際航空快遞或者船運。這個問題有沒有好的解決辦法?
每個問題背後都有一份翹首以待的熱情,如何回復,你懂得!

已輸入0字

提交

有2個回答

首先要謝謝你,謝謝你細緻的提問。然後在回答你的問題之前,我希望可以先談一下與你見解不一致的地方,第一個是關於「華語樂壇整體製作水平的問題」。實際上,我覺得你想說的其實是內地,港臺,歐美國家的音樂製作水平區別。就製作水平而言,內地跟歐美發達國家確實存在差距,但是目前對於港臺地區來講,內地的製作水平至少是不低於他們的。實際上,我們的音樂好的作品也遠多餘港臺地區,上世紀90年代,內地搖滾勢力崛起,那時候論音樂水平,內地是遠高於港臺的。至於後來由於一些原因,內地音樂沒落,致使聽眾紛紛都開始追港臺的歌星。而實際上大部分香港歌星就是靠翻唱日美熱歌起家,原創好的作品少之又少。而所謂臺灣歌星,很多都是披著黃種人皮囊的ABC,他們從小接受的都是西方的音樂,所以回來做音樂會有一些前瞻性和高級感。在我看來,內地好作品匱乏的原因並不在於製作水平,而是在於聽眾審美的取向和一些表達被限制的原因。 至於你的提問,我覺得使用itunes聽音樂可能是你的解決辦法。

說你什麼好呢

已輸入0字

發表

這一些原因,很關鍵

說你什麼好呢

已輸入0字

發表

Copyright © 2014~2020 The Paper All rights reserved.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 滬ICP證:滬B2-20170116 |

滬ICP備14003370號

| 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相關焦點

  • 《樂齡唱響》:聽合唱,更聽合唱團背後的故事
    億老年人,幾乎每6個人中就有1位老人。其中,童心合唱團的大多團員都有過參加少年廣播合唱團的經歷,他們演繹過《讓我們蕩起雙槳》《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等經典歌曲,幾乎成為了全民記憶。如今,絲絲銀髮的他們在《樂齡唱響》的舞臺重新唱起時,現場的觀眾產生深深共鳴,並情不自禁地跟著唱了起來。合唱可以打破不同年代不同圈層交流互動的代溝界限,可以跨過不同地區不同文化對於美好定義的空間障礙。
  • 《樂齡唱響》:聽合唱,更聽合唱團背後的故事
    相關調查顯示,中國目前有2.54億老年人,幾乎每6個人中就有1位老人。但無論是現實中還是螢屏上,對老年人生活狀態和精神風貌的話題引導,尚不夠充分。正如節目主持人兼製片人黃薇所說:「對於關愛老人這件事,落實在我們的具體行動上,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如果通過我們的節目,能在引導關愛老人中,起到一點點推波助瀾的作用,我想這就是《樂齡唱響》最大的社會價值。」
  • 《樂齡唱響·全國老年合唱大賽》暖心反饋
    來源:央視網 全國首檔老年音樂綜藝季播節目《樂齡唱響·全國老年合唱大賽》決戰大幕即將開啟。回首往期節目,有歡笑、有淚水、有豪邁、有溫情,「乘風破浪」的爺爺奶奶們向觀眾們展示的是樂觀向上、睿智鮮活的老年生活。你有沒有為他們鼓掌喝彩?你有沒有對你的老年生活少了一絲憂慮多了一份期?
  • 《樂齡唱響·全國老年合唱大賽》暖心反饋
    來源:央視網 全國首檔老年音樂綜藝季播節目《樂齡唱響·全國老年合唱大賽》決戰大幕即將開啟。回首往期節目,有歡笑、有淚水、有豪邁、有溫情,「乘風破浪」的爺爺奶奶們向觀眾們展示的是樂觀向上、睿智鮮活的老年生活。
  • 首檔老年音樂暖綜藝季播節目《樂齡唱響》開播
    最終有32支合唱團登上央視舞臺,參與錄製的老年歌者達兩千餘人。合唱團中有退休後成團二十餘年的清華女教授們,她們的歌聲唱出了高齡老年群體相依相伴、互學互助的姐妹情誼;有來自河北一家養老院、平均年齡近八旬的老年合唱團追求金色時光的美好與歡樂。在這個舞臺上,我們看到老年人輕鬆灑脫的心態,退休後精彩人生的展現,這些無不彰顯著新時代老年人向上、積極、樂觀的生活理念,也是對「夕陽金色價值」的最佳詮釋。
  • 一支來自養老院的合唱團,在《樂齡唱響》舞臺暢談全新養老觀念
    最近在央視綜合頻道熱播的,一檔為2.5億老年人打造的專屬音樂節目《樂齡唱響·全國老年合唱大賽》。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節目主持人黃薇獨立擔綱製作人,節目歷時兩年,一經發起即得到全社會老年合唱團體的踴躍響應。最終有32支合唱團登上央視舞臺,參與錄製的老年歌者達兩千餘人。
  • 一支來自養老院的合唱團,在《樂齡唱響》舞臺暢談全新養老觀念
    最近在央視綜合頻道熱播的,一檔為2.5億老年人打造的專屬音樂節目《樂齡唱響·全國老年合唱大賽》。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節目主持人黃薇獨立擔綱製作人,節目歷時兩年,一經發起即得到全社會老年合唱團體的踴躍響應。最終有32支合唱團登上央視舞臺,參與錄製的老年歌者達兩千餘人。
  • 首檔老年音樂暖綜藝季播節目《樂齡唱響》開播:追憶崢嶸歲月,唱響...
    最終有32支合唱團登上央視舞臺,參與錄製的老年歌者達兩千餘人。合唱團中有退休後成團二十餘年的清華女教授們,她們的歌聲唱出了高齡老年群體相依相伴、互學互助的姐妹情誼;有來自河北一家養老院、平均年齡近八旬的老年合唱團追求金色時光的美好與歡樂。       在這個舞臺上,我們看到老年人輕鬆灑脫的心態,退休後精彩人生的展現,這些無不彰顯著新時代老年人向上、積極、樂觀的生活理念,也是對「夕陽金色價值」的最佳詮釋。
  • 「東韻阿膠杯」《樂齡生活報》第六屆樂齡春晚海選成功舉辦
    2009年創刊樂齡生活報,創辦淄博樂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山東頤養千年健康養老養老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樂齡之旅旅遊公司;十多年如一日致力於中老年文化旅遊、養老服務行業,受到山東省老齡委、淄博市老齡委和衛健委的認可和社會較高的評價。
  • 《樂齡唱響》展現「乘風破浪」的爺爺奶奶風採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綜藝季播節目《樂齡唱響·全國老年合唱大賽》日前進入了複賽階段的比拼,各支隊伍在全國觀眾面前展現了各自的風採和新時代老人的風貌,節目中那些「乘風破浪」的爺爺奶奶也讓不少觀眾看到淚目。「能唱多久,我就唱多久」「學長徵,唱長徵,能唱多久,我就唱多久,一直到唱不動為止。」
  • 參加央視《樂齡唱響》的選手個個都「硬核」
    32支合唱團,有榮登過國家大劇院的男聲合唱團,有被授予過「中國合唱突出貢獻獎」的成員……論合唱他們肯定是有備而來,在合唱比賽中的成績也各自精彩,但給我個人印象最深的還是他們退休以前的職業和經歷。年輕時,他們背井離鄉,在不同的國家為了中國的外交事業貢獻努力,參與並見證了我國外交事業幾十年來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也曾經歷過風雲變幻的國際世界。在《樂齡唱響》的舞臺上,老外交官們不平凡的故事比歌聲更動人。
  • 樂齡健身藝術團康樂迎新年演出將在三樓演藝廳上演,歡迎觀看!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場冠狀疫情的爆發,讓人們突然認識到生命的可貴,人們對生命重新有了新的認識。無論哪個行業,哪個年齡,都因新冠疫情而改變,面臨同樣的挑戰。珍惜當下,敬畏生命,敬畏自然,迎接2021年的春暖花開成為大家的共識。
  • 《樂齡唱響》溫暖收官 下一季呼聲不斷走高
    節目也以"訪談+合唱"的全新形式,帶領觀眾走進各行各業老一輩人的人生故事,呼籲社會關注老年群體。  據相關統計,目前中國人口平均每6個人中就有1位老年人,隨著時間推移,我國老齡化的趨勢愈發明顯。為了呈現專業的合唱舞臺效果,《樂齡唱響》從一開始就秉持著嚴格的篩選標準。節目組在全國範圍內層層選拔出32支優秀的合唱團,他們平均年齡在70餘歲,其中年齡最大的參賽選手已經93歲,年齡最小者也已年過花甲。但是,節目並沒有因為高齡降低專業標準,樂齡老人們憑藉過硬的實力和亮眼的舞臺表現,呈現出積極樂觀、不懈進取的精神面貌。由此,節目為老年群體對話大眾、化解孤獨打開了一扇窗口。
  • 熱愛不止、生命不息 |《樂齡唱響·全國老年合唱大賽》呈現新時代老人的嶄新面貌
    節目中,河北燕達老年合唱團由來自養老院平均年齡79歲的老人組成,他們不僅懷揣著對唱歌的無限熱愛,為觀眾獻上可以媲美專業團隊的演出,更成為「養老要靠自己」這一新型養老觀念的代言人。88歲的任位平說:「一唱歌我就高興,唱歌什麼也不想了。我在養老院九年了,每天快快樂樂地過,把時間都忘了。」
  • 《樂齡唱響》:在合唱旋律中展現「夕陽」風採
    他們中既有93歲的最高齡者,亦有剛年過花甲者。各個合唱團比賽選曲用心,藝術水準和歌曲所傳達的精神情感都具有一定的高度。有比賽也有故事,發掘老年群體豐富的精神寶藏《樂齡唱響》採用場內場外綜合評分賽制,融合專業性和競技性,增強節目的觀看性,也調動了觀眾的互動參與度。
  • 知來時路,更知父母恩,《樂齡唱響》講述有溫度的傳承 | 專訪節目製作人黃薇
    「它能讓老年人更加年輕,我真是想再唱50年!」面對主持人黃薇的提問,來自非常組合百人男聲合唱團的團員歐陽新華振奮地說出老人們的心聲。在老年人的歌聲中,有昔日開拓創新的中國故事;有高齡老年人互幫互助的情誼;也有對美好金色時光的追求。
  • 《樂齡唱響》打造老年人「合唱團」,鼓勵享受人生
    新京報訊(記者 劉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推出首檔面向老年的音樂綜藝《樂齡唱響·全國老年合唱大賽》正在播出中,節目以訪談加合唱大賽形式,為愛好音樂的老年人提供了一個舞臺。7月13日,製片人黃薇接受採訪時坦言,老一輩們披荊斬棘,他們年輕的時候奮鬥過,如今步入「樂齡」,就應該高高興興、樂樂呵呵地安享晚年。「歌唱是一種生命的愉悅儀式,《樂齡唱響》就是為歌唱這種儀式加上些許情懷與重量。」 《樂齡唱響》的製片人黃薇是中央電視臺最早的老年欄目《夕陽紅》的主持人。
  • 老年音樂暖綜《樂齡唱響》溫暖收官,下一季呼聲不斷走高
    節目也以&34;的全新形式,帶領觀眾走進各行各業老一輩人的人生故事,呼籲社會關注老年群體。為了呈現專業的合唱舞臺效果,《樂齡唱響》從一開始就秉持著嚴格的篩選標準。節目組在全國範圍內層層選拔出32支優秀的合唱團,他們平均年齡在70餘歲,其中年齡最大的參賽選手已經93歲,年齡最小者也已年過花甲。但是,節目並沒有因為高齡降低專業標準,樂齡老人們憑藉過硬的實力和亮眼的舞臺表現,呈現出積極樂觀、不懈進取的精神面貌。由此,節目為老年群體對話大眾、化解孤獨打開了一扇窗口。
  • 78歲的他說了一番感動《樂齡唱響》萬千觀眾的心裡話,竟成此生絕唱
    「學長徵,唱長徵,能唱多久,我就唱多久,一直到唱不動為止。」他因為這群樂齡老人的人生態度和矢志不渝的追求而倍受感動,更被他們在舞臺上呈現的專業技能深深感染了。原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副團長甲丁同樣難以抑制自己的情緒,「我真難以想像原戰友文工團的這些老同事、老藝術家,還能有這麼飽滿的狀態、這麼美好的聲音、這麼專業的技能來呈現這個作品。」
  • 複賽第一場實至名歸 卻成了他的樂齡絕唱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全國老齡辦、中國老齡協會主辦,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協辦的綜藝季播節目《樂齡唱響·全國老年合唱大賽》經過八場角逐,已結束初賽階段的比拼,全國八強已經產生。於是,大家拿出各自的看家本領,不顧身體的勞累和年齡的束縛,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在《樂齡唱響》的舞臺上繼續譜寫華章。小樂作為節目的幕後人員,也是普通的觀眾之一,每期都會隨著各支團隊呈現的特點,情緒高低起伏。複賽第一場,小樂印象最深的就是北京老戰友合唱藝術團帶來的《長徵組歌——四渡赤水出奇兵》,熟悉的旋律一起,內心瞬間充滿了感動的情緒。隨著節目的進行,讓小樂淚奔的畫面猝不及防來到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