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鬼臉、頻繁眨眼、發出怪聲……警惕抽動症給孩子「搗蛋」
「平常在家裡,這孩子就總是發出怪聲,還動不動做鬼臉、眨眼,本以為上學就好了,沒想到,上學第二天我就被老師留下談話了。」門診室裡,一位媽媽向兒科主任王曉燕訴說著,臉上滿是不開心。王曉燕說,這位家長是聽了鄰居的建議,想看看孩子是否有多動症才來就診的,可一番診斷之後發現,這個孩子是得了「抽動症」。「現在得抽動症的孩子很多,經常會在門診接收到這樣的患兒。」
-
孩子總愛擠眉弄眼?這可能不是可愛,是一種病
「醫生,我孩子咽喉炎了,你給我開點藥吧。」 「都有什麼症狀呢?」「他老是跟他爸一樣在那裡清嗓子。」「那有沒有發熱、咳嗽,說喉嚨痛呢?」請看下圖:這些情況下,病情會加重:這些情況下,病情會減輕:孩子得了抽動症,怎麼辦?
-
孩子愛「擠眉弄眼」,家長千萬別忽視,可能是得了「妥瑞症」!
對於孩子的這些行為,我們還是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所處的環境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比如3到6歲的孩子正處於活潑、好動的階段,表現為好奇心強、貪玩、調皮、注意力分散的情況,這屬於孩子的正常現象。但是除了孩子調皮淘氣,孩子愛「擠眉弄眼」可能是患有結膜炎、鼻炎、抽動障礙、癲癇等疾病引起的,這需要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千萬別給孩子亂貼「標籤」。
-
孩子愛擠眉弄眼,別大意,很可能是抽動症!
孩子無故眨眼、縮脖、皺嘴角?當心患了兒童抽動症!隨著醫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抽動症兒童被發現,經過調查發現抽動症病例也在逐年上升,雖然被發現了,但是治癒率卻不高這正是因為很多家長對於兒童抽動症的誤區,很多家長都覺得小兒抽動症沒什麼危害,以後長大了自己就好了,導致很多自閉症兒童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期,有些孩子成年後不但沒有自愈,反而更加嚴重了。
-
孩子總是擠眉弄眼做鬼臉,千萬當心
據深圳市兒童醫院微信公號24日消息,好好回想一下:你家孩子,有沒有一些奇怪的動作?比如不停眨眼睛、一直清嗓子、老愛擠眉弄眼、總是聳肩、頻繁甩頭……家長別不當回事,孩子很有可能,得了抽動症。
-
什麼是抽動症?孩子得了抽動症怎麼辦?
可能與遺傳因素、軀體性因素、精神心理因素、圍產期因素以及藥源性因素有關。男孩較多見,大多數患者表現出簡單的運動抽動障礙,少數患者會出現發聲抽動障礙。發現孩子患了抽動症,一定要重視,接受正規治療,孩子的症狀才能得到緩解,千萬不要覺得孩子長大了,就能自己好,被動和消極的處理方式並不能疾病消失。
-
孩子得了抽動症怎麼治療_濟南童康兒童醫院
看著孩子時不時地眨眼睛,而且還不斷的清嗓子,可急壞了家長們,孩子這是怎麼回事?到醫院檢查才知道孩子得了抽動症,孩子得了抽動症怎麼治療? 孩子除了眨眼睛清嗓子外,還有哪些症狀?
-
孩子愛「擠眉弄眼」?警惕抽動症
專家顯露,這些愛「指手劃腳」的小孩大概不是存心頑皮,而是得了一種易被誤診、名叫「抽動症」的疾病。在我國,抽動症的發病率為5%擺布,此中2歲到芳華期的男孩非常易患抽動症。抽動症要緊闡揚為不自立的、呆板的行動,如頻仍眨眼、擠眉、聳肩、嘴巴抽動;其次為發聲性抽動症狀:尖叫、發出怪聲、清嗓、說髒話等;另有一種較為少見的感受性抽動症狀,孩子會感應脖子、肢體痛苦等。
-
孩子有抽動症?抽動症的類型有哪些?來看看兒科主任怎麼說!
小兒抽動症是一種常見的兒科疾病,但是很多家長都對抽動症沒有足夠的了解,小孩子嘛,調皮搗蛋很正常,有些孩子經常做鬼臉,眨眼睛,孩子也沒說哪裡不舒服,家長就疏忽了,當家長發現症狀越來越嚴重的時候往往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
-
孩子咳嗽老不好、成了「表情包」……當心是得了抽動症
「我家孩子總是吸鼻子,以為是鼻炎,五官科醫生卻建議去看神經科,懷疑是抽動症,有道理嗎?」「我兒子經常被老師告狀,被懷疑得了多動症建議要上醫院,小孩子生性活潑嘛,有必要小題大做嗎?」據悉,為貫徹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國務院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深入推進婦幼健康促進行動,提高婦女兒童健康水平,四川省衛生健康宣教中心聯合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小兒神經科,首次在四川範圍發起多動症與抽動症兒童科普教育活動,以引導社會大眾、患兒及其家屬正確認識多動症及抽動症疾病知識,早發現潛在的患兒人群,為患有多動症、抽動症的兒童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
哪些孩子容易得抽動症?
據有關資料顯示,近8成的抽動症患兒被延誤治療,其中30~40%的抽動障礙會延續到成年。那麼什麼樣的孩子容易得抽動症呢?根據研究一般認為有以下因素的孩子容易患抽動症:1)遺傳因素:家庭中如果有抽動症親屬,則孩子發生本病的機會要比沒有者明顯增高,遺傳方式傾向於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伴不完全外顯。
-
孩子患有抽動症,如何降低對孩子的心理影響?
甚至有些家長帶孩子就醫都會擔心就醫是否影響孩子…… 另外,有一種情況,即便孩子確診有抽動症,但是對孩子的學習、活動等沒有太大影響,醫生也不建議藥物治療,那麼這個時候怎麼辦?放任不管嗎?好像做不到;要管嘛,都說不要總是給壓力,要放鬆,那麼怎樣給予心理支持和幹預呢?
-
「擠眉弄眼、噘嘴吸鼻」當心是小兒抽動症
哈醫大四院兒童康復中心專家提醒:「擠眉弄眼、噘嘴吸鼻」 當心是小兒抽動症生活報訊 (宋微 記者霍營) 孩子愛「擠眉弄眼」,家長第一反應會覺得這是孩子的一種壞習慣,或是眼部、五官科疾病。哈醫大四院兒童康復中心發育行為科呂起副主任介紹,這很有可能是由小兒抽動症引起的。小寧今年7歲了,一年前出現反覆眨眼症狀,家長一開始以為是結膜炎,用了眼藥水、眼膏等,始終不見好轉。之後小寧出現嗓子難受、咳嗽、出怪聲的情況,家長以為孩子得了咽炎。
-
總擠眉弄眼 發出怪聲……杭州不少孩子得了這種病
杭州日報訊 這兩天,無論是在家做作業,還是與爸爸對弈,二年級男孩明明一著急,就忍不住擠眉弄眼,嗓子裡還發出怪聲。李女士最擔心的事情出現了:兒子明明的抽動症有了復發的跡象!但這麼懂事的孩子,卻患上了身體抽動的怪病,這讓媽媽李女士既發愁,又心疼。「兩年前,我就發現孩子不時眨眼睛,清嗓子,有時候還會歪嘴巴,一開始以為只是壞習慣,後來才知道是小兒抽動症。」按照醫囑,李女士讓明明減少用眼,多到戶外活動,服用中藥兩周後,孩子的病症暫時消失了。
-
孩子的抽動症總也治不好,原因竟是因為離婚的母親過於追求完美?
如果孩子的智商和情商都很高,也許可以滿足所有的要求,或者在各種要求之間找到平衡點,達到盡善盡美;如果智商或情商不太高,怎麼努力都無法達到要求,就會陷入類似於「雙重束縛」的狀態,導致「精神崩潰」。三年前,她第一次來找我。她給我的印象是漂亮、高雅、幹練。她是為兒子的事而來的。十年前,她在辦離婚的時候,兒子得了抽動症。
-
單親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患抽動症
抽動症致病病因中家庭因素也是很關鍵的一個因素,不和諧的家庭氛圍、父母離異等都容易導致孩子患上抽動症。因此單親家庭更要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謹防孩子患上抽動症。單親家庭的家長可以這樣做:1.了解孩子可能表現的不良性格單親家庭的孩子常常孤僻、憂慮、失望,煩躁、冷漠、自卑。較正常家庭的孩子而言,單親家庭的孩子可能不良性格更多。比如產生自卑心理、猜疑心理、逆反心理、補償心理等,這些不良性格都會對孩子的人格塑造影響很大。家長要注意到孩子的這些性格並且幫助孩子排解這些情緒。2.
-
孩子經常擠眉弄眼 也可能是病
門診經常會遇到家長諮詢:「大夫,我的孩子最近常常擠眉弄眼,就像是要打噴嚏打不出來的樣子,其他人都說是孩子淘氣,我在網上查了一下,不會是抽動症吧?」家長有這樣的擔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們常常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兒童的行為表現是需要根據年齡特點和所處環境來具體分析的。
-
【警惕】孩子經常「擠眉弄眼」,面露「怪相」,當心小兒抽動症!
收到一位家長的私信說,老師說孩子在課堂上總做「奇怪的表情」,在班級群裡公然@家長,看到信息的那一刻,臉刷的紅了,可想而知老師當眾指責孩子,孩子會有怎樣的心情?對於孩子眨眼睛的問題,很多家長都是一頭霧水。今天我們來總結一些關於兒童抽動症的問題,希望能對家長們有所幫助。
-
小孩坐不住,是患上抽動症嗎?若伴隨3種現象,最好帶孩子就醫
但是有些家長不免擔心孩子過於活潑就真的好嗎?會不會是患上了「小兒抽動症」?萬事不能妄下論斷,一起了解過小兒抽動症之後再做判別吧!「小兒抽動症」也叫「小兒抽動穢語綜合症」,是一種多發於兒童時期的複雜慢性神經精神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