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在家經常挨打,弟弟從沒被揍過,20年後有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2021-03-04 魯國平先生

原創 小萱媽媽育兒經 

(本文原創,歡迎轉發分享)

在中國的家庭教育過程中,一直都有一個爭論,就是孩子在犯錯的時候,到底要不要打孩子。

老高家有兩個兒子,小剛和小強,大兒子小剛比較皮實,性格比較活潑開朗,而小兒子,因為妻子早產,所以生下的時候有些虛弱,長大之後這才好點。

孩子長大時,特別是男孩子,就更加淘氣了,就差上房揭瓦了,在學校這倆孩子也不讓老高省心,不是把學校玻璃打碎,就是把小朋友打傷,老高被請去學校就是家常便飯。

所以有的時候說教不管用的時候,老高就會打孩子們一頓,但每次挨打的都是大兒子,因為總認為小兒子身體虛弱,不會去惹事,所以一直不捨得打,每次挨打的都是哥哥。

有的時候老高下手狠了一點,妻子還不願意,但是老高還是忍不住。

20年後,這兩個兒子卻有了別樣的人生,平時性格看著性格頑劣的兒子,自己創業開了一家公司,全是靠著自己白手起家,就算是最難的時候,也沒從家裡面要過一分錢。

而自己認為不會惹禍,安靜的小兒子,卻整天無所事事,經常賴在家裡面,等待著父母給自己找工作,成為了典型的「媽寶男」。

老高也在思考為什麼兩個孩子,都是自己帶大的孩子,為什麼會有這樣截然不同的人生呢?其實這是跟老高的教育很有關係的,那就是上面提到的,孩子的教育中,父母到底應不應該打孩子。

那麼,從小挨揍和從小不挨揍的孩子長大以後會有多大區別呢?

1、抗擊打的能力

每個人的一生都不能是順風順水的,都是充滿了挫折的,但是很多人就很容易有輕生的念頭,而在遇到挫折時,這兩種人的反應也是截然不用的。

經常挨打的人,他們的抗壓能力一般是很強的,經常面對困境的孩子,他們在面對高強壓力的時候,就是習以為常了。

無論是生理壓力還是心理壓力上面,他們都已經做好了準備,隨時去迎接挑戰,因為在之前已經接受過了生活的磨鍊。

但是那些沒有經歷過家長們打的孩子,沒有經常遇到過挫折的孩子,他們在面對挫折時的想法就是逃避,因為之前他們的生活已經習慣了順風順水,一時間接受不了這些的。

2、個性上面的差異

一個人的性格養成,和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通常上來說,經常被父母打的孩子,雖然抗打擊能力強,但是他們的性格也往往受到影響,性格上會有一些衝動易怒。

對於他們來說決絕一個事情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武力。

而沒有被父母打的孩子,他們的性格就會十分的溫和、儒雅,彬彬有禮。

解決事情的方法通常不會採用武力,「知書達禮」通常是他們的標籤。

屏幕前的家長們,教育孩子要適度,不可以一直打孩子,但是也不可以一直嬌慣孩子。

---

屏幕前的你,在育兒的過程中,有什麼問題不明白,都可以向我提問,我會儘可能的為大家進行解答,如果有什麼育兒方面的心得,也可以向我分享。

相關焦點

  • 經常挨打和從不挨打的孩子,20年後差距有多大?情商差距肉眼可見
    有一句老話叫做「黃金棍下出好漢,黃金棍下出孝子」,但實際上這卻是不科學的一句話,孩子在某些階段的確要進行相對嚴格的教育,但是暴力對待孩子,往往只會適得其反,不僅沒能真的讓孩子理解父母的苦心,反而讓孩子學會了一種暴力的行為。
  • 李玫瑾:經常挨打和從不挨打的孩子,20年後的差異懸殊
    著名親子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曾經在講座中提到:「經常挨打和從不挨打的孩子,將來差距非常大。每家現在都有隻有一個寶貝,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可以出人頭地,希望孩子長大後能成就一番事業,因此家長在孩子犯錯的時候,都會糾正,可是教育方式很多種,家長要怎麼選。
  • 李玫瑾提醒:「經常挨打」和「從不挨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
    李玫瑾:挨打的孩子和從沒挨打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距很大 1、性格的差別 所以,經常被挨打的孩子,不是變的叛逆就是性格暴躁,常常反抗父母,長大後遇上其他的事情時,總喜歡使用暴力解決,不喜歡與人交往,內心是比較內向、自卑的。 相反,沒有被挨打的孩子性格比較平和,遇到事會用溫和的方式解決,很有理性,並且很有自信,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因為自己的情緒影響了孩子的成長。
  • 他是嶽雲鵬弟弟,在哥哥出名後,仍然選擇在家種地照顧父母
    大家可能對郭德綱的徒弟嶽雲鵬有所了解吧,嶽雲鵬在這幾年越來越火,他不僅講的一口好聲,而且自身帶著滿滿的綜藝感,讓人充滿了快樂,嶽雲鵬還被邀請參加嚮往的生活,這個節目能參加這個節目的嘉賓不僅要有氣,有那麼遠大的理想,去大城市發展屬於自己的夢想,作為家中為哥哥製衣的男孩子,個個出去了,而她則是留在家裡照顧父母,在家種田,在閒暇時候還會幫著父母賣饅頭,賺取一些經濟來源所以比起身價千萬的嶽雲鵬來說,他的弟弟是一個平平淡淡的人物,但是在這種平淡中,卻有嶽雲鵬所羨慕的幸福生活。
  • 哥哥去世,千億遺產留給弟弟,5年後,弟弟又將千億還給哥哥兒子
    如今,我們經常看到兩兄弟為了爭奪遺產而大打出手的情況,尤其趕上拆遷利益分配時,這種血濃於水的兄弟情就顯得岌岌可危。像是當年的香港豪門郭得勝家族,還有賭王何鴻燊家族,都曾曝出過兄弟為財產爭鬥的醜聞。陳家本屬天津地界的一富裕人家,大哥陳曾熙出生於1923年,由於是長子,加上陳曾熙天資聰穎,很小就被家裡寄予厚望。隨後不久,弟弟陳曾燾出生,父母也是不吝憐愛,對兩兄弟都一視同仁,還經常教育他們兩兄弟要團結一致。
  • 每次拍戲都要挨打,吳京劇透《長津湖》:要揍千璽
    眾所周知,易烊千璽是TFBOYS目前資源最好的一位,年僅20歲就接連拿下金像獎、百花獎最佳新人獎,在影視劇、綜藝等領域頗有成就,而這些都是千璽努力得來的。《長津湖》的故事背景和《金剛川》不太一樣,後者發生於1953年夏天,是戰役快要勝利前的一次最後衝鋒,只要橋搭好就可以幫助主力部隊獲得勝利。而《長津湖》的真實故事背景發生在1950年冬天,抗美援朝剛開始第一年,敵我雙方展開正面血戰。
  • 林志穎弟弟與新娘攜手走紅毯結婚,弟弟顏值不差於哥哥
    林志穎家有五個孩子,林志穎在其中排第二,他下面還有一個弟弟和兩個妹妹,不過妹妹林志憶與林志龍是同父異母的兄妹,不過就算如此,五兄妹的關係一直很好,林志穎在成名之後還與父親一起供弟弟妹妹們上學,替父親分擔負擔。
  • 經常挨揍和從不被揍的孩子,20年後會有什麼區別?網友:悲哀了!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神淨討魔:朋友家有個孩子,小時候特別可愛,特別開朗,她爸媽離婚後,判給了她爸,他爸當時非常衝動,小孩犯一點小錯就打她罵她
  • 最支持川普的人去世了,雖然是親弟弟,卻過著截然不同的人生…
    ,因酗酒於1981年去世,時年42歲。長此以往,在父親面前喜歡吹噓、不守規則、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川普被作為家族產業接班人培養,羅伯特則過著屈服於哥哥的生活。羅伯特從波士頓大學畢業後,沒有直接進入家族企業,而是先在華爾街工作了一段時間。但他最終還是選擇為哥哥川普工作,在川普集團擔任高級管理人員。
  • 15歲的刀郎:諷刺哥哥戴綠帽後,哥哥出走車禍身亡,至今無法釋懷
    每次打架,他哥哥一個不爽,便對刀郎拳打腳踢,一頓亂揍。 那個時候刀郎最大的願望就是長大,「長大後就能打得過我哥了。」 同時,這樣的棍棒教育也讓刀郎從小就不愛說話,沉默寡言。 每次見到他哥哥,他又恨又怕,氣得牙痒痒,跟見到仇人一般。
  • 你小時候因為什麼事被爸媽、老師揍過?看完評論笑的頭都掉了
    相信每一個成長在中國傳統家庭的孩子,不管是 70 後、80 後,還是 90 後……亦或是現在的00後,10後~小時候幾乎都有一段相同的經歷,那就是——挨揍。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你小時候因為什麼事被揍過?
  • 弟弟把老公揍了?好!
    變化是從她最愛的叉燒肉開始的,她和弟弟以前經常搶肉,她最喜歡看弟弟搶不過她後兩腮氣鼓鼓的樣子,真是可愛極了。 但後來弟弟長大了,食量也變得更大。 她恨極這命運,抗爭無效後,決定遠離家鄉去北方打工。 她有些惦記弟弟,但不願回家,只是每月往家打1000多塊錢,她知道以爸媽性格這錢肯定會花在弟弟身上。 在工作第三年時,她遇見了盧凱。盧凱是新來的工人,二十出頭還有點小帥,在一群三四十歲中年大叔群體中顯得格外出挑。在他熱情追求下,趙如月很快淪陷其中。 她活了21年,從沒人對她那麼好。弟弟雖暖,卻只是個孩子。
  • 兄弟倆長大後,哥哥成富豪弟弟成窮人,互換人生後,發現決定命運分水嶺的是…
    如果你有一個哥哥,你和他從同一個老媽肚子裡出來,從小一起長大,是這世上血濃於水的親兄弟,可成年後你們卻過起了「天上地下」的生活,這是一種怎樣的感受?對於這個問題,常年開著房車到處流浪的英國底層老百姓大衛,可能最有發言權。
  • 「戲精妹妹」火了,妹妹在家裡撒潑,哥哥回家後一秒變乖乖女
    妹妹在家裡撒潑,哥哥回家後一秒變乖乖女麗麗是一位80後媽媽,家裡有一兒一女。如今兒子已經上初中了,相對比較省心,可是小女兒卻讓她非常頭疼。面對這個任性的小女兒,麗麗經常會感到束手無策。這天下午,小女兒又在家裡撒潑了。看到女兒任性的模樣,媽媽只能聽之任之。
  • 《元氣滿滿的哥哥》最慘嘉賓,自覺準備挨打,被隊友視為掃把星
    《元氣滿滿的哥哥》最慘嘉賓,自覺準備挨打,被隊友視為掃把星綜藝《元氣滿滿的哥哥》已於昨晚更新到了第二期,在上期節目裡由於弟弟隊戰敗哥哥隊,導致弟弟隊中的黃明昊被選為下期節目裡的停賽小哥哥,回想起當時被封禁後
  • 父母不在家,哥哥差點把弟弟「燉了」,讓人哭笑不得
    昨天親貝網小編看到一則新聞:趁著父母不在家,哥哥準備把弟弟「燉了」。原來,孩子爸媽臨時有事要出門,叮囑哥哥照顧好弟弟,可是哥哥也不知道怎麼照顧啊?這個調皮可愛的小哥哥想起了最近陪媽媽看的做菜節目,於是靈機一動,準備把弟弟"燉了"。
  • 父母對弟弟有偏見,哥哥童言無忌:養老找弟弟
    父母寵愛弟弟,哥哥童言無忌:養老找到弟弟,我最多去看你一次介紹說到偏袒這個詞,相信很多朋友都會想到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問題。當然,古怪的行為是不可取的,否則不僅會影響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還會使孩子在父母年老時變得不孝順。
  • 小時候「經常挨打」和「沒挨過打」的孩子,20年後的差距一目了然
    如果有嚴重錯誤,也可以適當使用武力。有些父母在孩子到了一定年齡的時候不打孩子,而是用懲罰代替暴力教育。比如有一次,一個男生在電梯裡撒尿。他媽媽發現後,命令他在電梯貼紙上道歉,並承諾以後不再重複,還讓孩子做了一周的電梯衛生工作,這樣的懲罰會給孩子留下很深的印象。
  • 小時候挨揍的娃長大後咋樣了?網友戲謔:憑本事挨的揍,大有益處
    雖然90後的我們沒有挨過餓受過凍,但是那個時候的孩子,挨打好像是常有的事情,有調皮的主兒「一天三打」也並不罕見。小時候挨揍的娃長大後咋樣了?網友戲謔:憑本事挨的揍,大有益處@旺旺旺旺大包子:小時候被打哭了,我爸邊打邊說:你再哭!等你不哭了吧,我爸又說:好啊,敢跟我犟了!還是繼續打,弄得我也不知道是該哭還是不哭。
  • 同母卻不同命,哥哥演戲20年怎麼都紅不了,弟弟卻一出道就火了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對兄弟,他們就是同母卻不同命,哥哥演戲20年怎麼都紅不了,而弟弟卻一出道就是巔峰,哥哥叫馬赫,弟弟叫馬可。而相比之下,哥哥卻演了20年配角和龍套,怎麼都火不起來,加上今年的疫情影響,無戲可拍的馬赫只能在家呆著,疫情過去後,他也想明白了,總這樣下去不是回事,自己還要生活,於是他將所有的錢拿出來投資了一家飯店,逐漸退出了娛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