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微夢媽咪育兒經,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曾經社會對90後的評價並不好,「小皇帝」「小公主」等一些帶有貶義的詞,都用在90後身上,父母們表示90後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知足,任性調皮、自私,但如今的90後在各個崗位上大放異彩,讓人刮目相看。
雖然90後的我們沒有挨過餓受過凍,但是那個時候的孩子,挨打好像是常有的事情,有調皮的主兒「一天三打」也並不罕見。
小時候挨揍的娃長大後咋樣了?網友戲謔:憑本事挨的揍,大有益處
@旺旺旺旺大包子:小時候被打哭了,我爸邊打邊說:你再哭!等你不哭了吧,我爸又說:好啊,敢跟我犟了!還是繼續打,弄得我也不知道是該哭還是不哭。
@正在輸入中~~:小時候媽媽打我,打完之後,我輕輕地說了句:不疼!然後又是一頓胖揍!
這應該是我們小時候經常會幹的事情吧,反正被打了幹什麼都是錯的,要是不小心說了句「不中聽」的話,一頓「餘揍」免不了。
@火炎焱燚:小時候被打的最慘的一次,是因為我把過年小孩子玩的那種炮竹,塞進了爺爺的菸袋裡,上面鋪好菸絲,還貼心地給爺爺點火,點完火撒腿就跑。結果是爺爺的鬍子都被炸沒了,於是被爸爸關門打狗式的暴揍了一頓,哭天喊地也沒有喊來爺爺「救命」
@你是我的優樂美:還沒上小學那會,跟一群小夥伴在路邊玩耍,別人家門口放了花圈,覺得很好看,就跟幾個小夥伴偷偷地把花圈拿走了,然後把花圈拆了,每個人分點花,快快樂樂地拿回家。結果是幾個小夥伴一起被父母們胖揍一頓,揍完還要認錯,有一個不認錯的,全部再被揍一遍。
這的確是憑本事挨得揍,偷花圈、炸爺爺,這不揍得上天,估計那會兒的孩子們都認為媽也不是親媽,爸也不是親爸,可能自己是撿來的。
@花花花花:小學那會感覺自己成績挺好的,每次前五名,但是也不知道為啥,每次老師家訪後就要被揍,具體原因是考試成績不如隔壁家的孩子,他家孩子第二。
@牛逼哄哄帶閃電:每次老師家訪,走之前只要會說一句:我走了不要打孩子。門一關,我爸就會揍我一頓。
現在想起那個時候的挨打,好像並沒有什麼,相反還覺得有些好笑,調皮的挨打,成績好的也挨打,反正老師不能家訪,家訪=挨打!
現在的教育理念中,都說不能打孩子,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但是00後之前的孩子就是被揍大的,也並沒有現在說的那麼嚴重,並不是兒時所有挨打回憶都是恐懼的。
父母「用心」管教,這類父母揍孩子有理有據,對孩子只有幫助沒有傷害
現在的熊孩子,調皮起來真的讓父母很無奈:揍吧,不提倡,會影響孩子的成長,造成心理陰影;不揍吧,忍無可忍!要我說,忍無可忍便無需再忍,熊孩子做錯了原則上的事情,一頓胖揍免不了。
但是揍孩子跟毆打孩子是有區別的,孩子做錯事情了,比如上文的炸爺爺的鬍子,這種是肯定要被揍一頓的。但是揍也不能白揍,畢竟打孩子也是個體力活,要讓他明白為什麼挨揍,起碼揍完一頓,他知道他錯在哪裡了。
另外揍孩子的時候下手要有分寸,讓孩子記住教訓就可以了,否則就是虐待孩子了。
這其實也是父母對孩子的愛,希望能把孩子培養成一個三觀端正的人,時刻關注孩子的成長動向,在發現孩子出現嚴重錯誤時,不排斥打孩子的教育手段,有理有據地揍孩子,這對孩子來說是好事,手下有輕重對孩子不會造成傷害。
但是有一些父母是掌握不好分寸的,對孩子採取高壓管教的方式,無論孩子是對是錯,只要不順眼了先揍一頓再說。
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孩子漸漸疏遠父母,不信任父母,最終導致疏遠的親子關係,更為嚴重的會導致孩子的心理問題,會讓他懦弱膽小,什麼都不敢去嘗試、怕被打。
給孩子留下一個千瘡百孔的童年,需要用一生去治癒,童年的傷才是硬傷,有的可能一生都無法復原。對於揍孩子這件事,不必過分排斥,但是揍孩子也要有理有據,這樣孩子即使挨揍了,也依然能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
留言板話題:小時候,你挨揍過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