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讀繪本的娃長大後都咋樣了?這部紀錄片揭示了答案……

2021-02-18 媽咪OK


▲添加私人微信(mamiok100)和高知麻麻做朋友。

無意中打開紀錄片《英國最受歡迎的童書》,一口氣看完後,我立馬就給身邊的好朋友群發了視頻連結,「相信我,耐心看完,你會熱血澎湃,被童書的力量感動到,直抵人心,會想著立刻馬上就給娃好好講繪本。」

後來這部紀錄片我又反覆看了好幾遍,很多地方非常觸動我:

讀繪本的小朋友表達能力非常好,小小一個人,有著自己的獨立觀點和閱讀態度↓↓↓

可愛的插畫家老奶奶講述為小女兒創作插畫時眼角流淌愛意↓↓↓

作家老爺爺驕傲地拿出秘魯外交部專門為」小熊帕丁頓」製作的護照↓↓↓

慈眉善目的插畫家老爺爺昆汀·布萊克現場創作超美的童話人物↓↓↓

插畫家給咕嚕牛的作者寄去一張惡搞英國女王郵票的明信片,居然還真的能用↓↓↓

渾身是戲的英國老演員朱迪·丹奇把繪本片段講得出神入化,我聽她講繪本都無比入神↓↓↓


還有「霍比特人」Martin Freeman朗讀時的表情簡直不能再可愛↓↓↓

好的紀錄片真的是有魔力,大讀者、小讀者、插畫家、作家一起輕鬆幽默地讓我們重新認識了「童書」:原來童書背後有這麼多故事,影響了這麼人。

所以,今天整理好所有的,也特別分享給大家(我的好朋友該嫉妒了,給他們只是甩個視頻連結就作罷,自從有了你們,我對他們都不是最好的了……)。

浮躁的當下,請記得耐心看完噢,你會被打動只是一,更重要的是,你會更直觀感受到繪本對娃的意義。 

那些愛讀童書的小朋友,長大後都怎麼樣了

有「英國社會的忠實記錄者」之稱的《星期日泰晤士報》2014年出了份童書榜單「百本經典童書(100 best children's books)」,盤點了最受英國人歡迎的100本童書。

2015年這份榜單的作者Nicolette Jones和英國Channel 4(與BBC齊名的英國廣播電視公司)合作,把前50名入選的童書做成了這部紀錄片——《英國最受歡迎的童書》Britain『s FavouriteChildren’s Books 。

來看看在超萌的小朋友眼裡的童書是什麼樣的。


小蘿莉和小男孩討論一個繪本角色,不要太可愛!

不嚇人的女巫(《蒂芙尼之夢》),才是小朋友們的最愛。

嫉妒亨利(《討厭鬼亨利賺大錢》)?「零錢總是被扣」,說出了自己的心聲好嘛。

《咕嚕牛》適合幾歲讀?兩個小朋友意見不一致呀!

說起《哈利波特》眼睛閃光,超愛!對了,《星球大戰》也是最愛!

再來看看,愛讀童書的小朋友長大後,都怎麼樣了?

米蘭達·哈特成長為一個像維尼一樣(《小熊維尼》)總能看到積極的一面的人。(主演情境喜劇《米蘭達》)

小時候記憶力的那些故事,給她溫暖和力量。(格蕾絲·登特,英國記者、作家)

兒時童話中的「威廉」,是她心目中的英雄。(朱莉婭·唐納森,作家,著有《咕嚕牛》)

小時候喜歡昆汀·布萊克的插畫,長大後她也成了優秀的繪本作家、插畫家(羅倫·喬爾德,插畫家、作家,著有《我絕對絕對不吃番茄》)

是的,童書的力量就是這麼強大。

指環王、哈利波特、納尼亞傳奇、安徒生童話、小熊維尼、小熊帕丁頓、查理與巧克力工廠、小婦人、彼得兔、金銀島……那些奇幻的故事,讓小朋友快樂,幫助一代又一代人成長,即使已經是成年人了,回憶起來仍然會忍不住露出微笑。

而這些童書背後的故事,同樣有趣又感人。

95歲的老奶奶朱迪斯·克爾說,有了小孩,你就很明白他們要什麼?小女兒塔西喜歡老虎,就有了《老虎來喝下午茶》,女兒喜歡的一切都在童書裡。

主持人問:「好傷心,那隻老虎怎麼再也不來了?」老奶奶很可愛地說:「一次就夠了吧。」

小熊帕丁頓有多受歡迎?不僅有車站被命名為帕丁頓站,它還有了自己的護照(因為非洲沒有熊,而書中說它是一隻來自非洲的熊,為此秘魯外交部專門給它發了護照)。它的作者老爺爺麥可·邦德說:「它應該很喜歡!」

因為小讀者的一封信,麥可·莫爾普戈寫了《健介王國:男孩困在黃島》(麥可是《戰馬》作者,戰馬被翻拍成舞臺劇、電視劇、電影)

童書背後的故事太有趣,這裡就不劇透了,大家可以耐心去看。

這個榜單上的童書跟書店的熱銷榜完全無關,有很老的經典作品上榜,如《金銀島》、《柳林風聲》,也有現代作品,如《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納尼亞傳奇》等。因為紀錄片裡的榜單童書沒有分年齡推薦,很多是章回體兒童文學作品,這裡我找出了15本有中文繪本適合小年齡段寶寶的上榜繪本。

 ▼

這裡我找出了15本有中文繪本適合小年齡寶寶的上榜繪本

沒想到吧,英國人最喜歡的童書是它。它講述的是居住在森林裡的小熊維尼和他的朋友們,以及一個人類小男孩羅賓的故事,來自維尼的友情溫暖了一代又一代的英國人,很多人多年以後仍然能從書中獲得力量。

一個孤獨又壞脾氣的孩子,被媽媽懲罰,不給吃晚飯就得上床睡覺,他想像自己的房間變成了海,他渡過海去野獸國當了國王。全書就11句臺詞,但卻讓人沉浸其中。在最初出版的年代(1963年),童書形象都是可愛的,這部作品引起了很大爭議,因為書裡的角色相當「醜惡」,但這些怪物完全就是小朋友內心的寫照呀。

充滿了詩情與創意,一條紅腦袋綠身體的毛毛蟲 「吞噬」了世界上二千多萬個孩子的心。書裡的洞,也太好玩了吧!

《帕丁頓熊》

第一本《帕丁頓熊》童書在1958年出版,書中描述一隻來自秘魯,喜歡吃果醬的熊公仔帕丁頓,在帕丁頓火車站獨自等人,後來獲布朗一家人收留,從而開啟它的冒險之旅。由這本書改編的動畫和電影也很受歡迎。

《咕嚕牛》

嘰布嘰布,一隻小老鼠高興地在森林裡散步,不巧遇上了一隻狐狸。狐狸饞得口水直流,假裝好心邀請他吃午餐,然後藉機一口把他吃掉。小老鼠識破了狐狸的陰謀,他眼珠一轉,編了一個喜歡吃狐狸的可怕怪獸——咕嚕牛。OK超愛這個咕嚕牛,怎麼聽都不厭。

《戴高帽子的貓》

一隻帶著高帽子、打著領結的貓在一個溼冷乏味的下雨天不期而至,家裡天翻地覆,所有的東西都成了它的道具,更糟糕的是它還弄髒了媽媽漂亮的連衣裙……門外傳來了媽媽的腳步聲,孩子們措手不及,他們該怎麼面對媽媽呢?闖了那麼多禍,戴帽子的貓又如何收拾殘局呢?

自1865年問世起,它就得到上至英國女王,下至平民百姓的喜愛,後來更是蜚聲全世界。作者是個數學家,頭腦非常有邏輯,他把一個很有邏輯的小姑娘放到一個荒誕而沒有邏輯的世界裡,探測自己的底線,也對孩子們說,世界可能暗黑又荒唐,也不總是言之有理,但沒關係。

《我們要去捉狗熊》

爸爸帶領一家人去捉狗熊,他們一路經過了草地、河流、樹林和暴風雪,最後終於找到了狗熊,但是,狗熊一瞪眼,他們嚇得就開始往回跑,又經過了暴風雪、樹林、河流和草地,最後跑回了家,躲進被子裡。這本書以韻文朗誦詩的方式呈現,讀起來朗朗上口,作者說,它還真是源於英語一首很古老的歌曲《布朗尼家》。

《長襪子皮皮》

這也是我小時候最喜歡的書,曾經我也幻想像她那樣自由。皮皮古靈精怪、活潑可愛、心地善良、喜歡幻想,獨自和一隻寵物猴子住在一起。

《老虎來喝下午茶》

有個小女孩叫索菲,有一天,她正和媽媽在廚房裡喝下午茶。突然,門鈴響了,來了一隻老虎。作家老奶奶說這是給三歲的小女兒崔西編的睡前故事,因為小女兒很喜歡老虎,認為有老虎得故事才是好故事。

不管大人還是小孩,都超愛這些兔子。兔子們的故事幽默、溫馨、有愛,陪伴一代又一代人成長。

這是一本無字書,但即使是學齡前的孩子也能讀懂。一個寒冷的冬夜裡,雪停了,男孩發現門外被一片奇異的光照亮了,那個白天他堆的大雪人竟然動了起來! 小男孩欣喜若狂,帶著雪人參觀自己的家……

安徒生故事裡最恢弘的一部童話就是它,冰雪女王美麗又冷酷,《納尼亞》中的白女巫和《冰雪奇緣》中的Elsa都是以它為原型。

妹妹蘿拉非常挑食,哥哥查理運用他的智慧讓妹妹將所有有營養的食物都吃進了肚子。插畫家把生活中發生的事畫成了繪本,難怪孩子們都愛它。

這本書真的是超級酷。一條小魚戴著一頂圓圓的藍色帽子一邊往前遊,一邊自言自語:「這不是我的帽子,是我偷來的。帽子的主人可能不會發現……」

小魚的內心獨白,就像一個頑皮的小孩闖禍了自我安慰,以為誰都不會發現的,洋洋得意。可是這些小伎倆大人一下子就看穿了,好可愛。

沒有什麼比一本好童書更能啟發孩子的想像力了。其中很多童書,我也是只是聽過,自己也沒有看,沒想到影響力這麼大,比如《金銀島》、《柳林風聲》、《黑駿馬》等等。看完紀錄片都想買來存下。希望這些好書也能啟發到大家。

雖然上榜的童書並不是所有人都滿意,但最受歡迎的童書們總是相似的:能給人以堅定的力量,即使是長大很久以後,想起來仍會感覺很溫暖。

就像這個榜單的作者所說的「Children are ready for bookslong before they can speak」,什麼時候開始給孩子讀童書都不為早,你只要拿起書本!魔法世界肯定就在某處。

注意啦!關注「媽咪OK」公眾號,回復後臺 50本,獲取 「英國最受歡迎的童書」視頻連結和完整書單。

相關閱讀

關注「媽咪OK"公眾號,直接點擊下方文章標題即可查閱。

【繪本】別人家的媽媽很會講繪本,我家寶寶就不聽?

【陪娃】太多時候,你對娃的「心疼」,只會讓他更可憐!

【兩歲】為什麼說兩歲前的娃怎麼寵都不為過?

【聰明】寶寶0到3歲「玩」得好,大腦才能更聰明!

現在關注「媽咪OK」公眾號,回復以下關鍵詞就可以看到有用的原創精選文章了

相關焦點

  • 從小讓狗幫帶娃,娃長大後居然...」
    對了,除了日常追在黑柴後面爬之外,娃學會吃飯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往桌子下面扔食物,把自己的餅乾分給它...鏟屎官:大意了,現在感覺他倆更像是親生的!鏟屎官拿出哄孩子的必殺技——零食,可沒想到孩子轉頭就把零食遞給了狗!
  • 寶寶多大開始讀繪本?答案比你想像的早很多
    很多粑粑麻麻都關心,寶寶多大可以讀繪本?這個答案,比你想像的早很多,在寶寶出生之後,就可以有意識地帶著他進行繪本閱讀類的訓練了。為什麼要讀繪本?什麼時候開始讀繪本?其實從出生後,我們就可以帶著寶寶讀繪本了。在3個月之前,粑粑麻麻可以選擇黑白卡片,帶著寶寶認識卡片,和他們互動,鍛鍊追視能力,稍微大一些之後,選擇彩色卡片,簡單認識一些實物。
  • 高考雙滿分狀元從小愛看紀錄片:學科紀錄片幫助孩子塑造科學思維...
    他興趣廣泛,從小就很喜歡看紀錄片。攝製精良的紀錄片確實能夠幫助孩子補充課堂知識,高品質紀錄片還能幫助孩子提升學科思維和創造力。以往,我們曾給大家推薦了許多類別的紀錄片。最近,小言又找到一些各學科的精品,在本篇文章中推薦給大家~歷史《當羅浮宮遇見紫禁城》羅浮宮與紫禁城是東西方文明兩個代表性符號。
  • 小時候挨揍的娃長大後咋樣了?網友戲謔:憑本事挨的揍,大有益處
    「文/微夢媽咪育兒經,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曾經社會對90後的評價並不好,「小皇帝」「小公主」等一些帶有貶義的詞,都用在90後身上,父母們表示90後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知足,任性調皮、自私,但如今的90後在各個崗位上大放異彩,讓人刮目相看。
  • 是否將會揭示諸多 Michael Jordan 的未解之謎?紀錄片《The Last Dance》看點分析
    但這部由由 ESPN 與 Netflix 聯手籌備的紀錄片可謂是迄今為止所有關於  Michael Jordan 本人的視頻類節目中最值得令人期待的。此番 HYPEBEAST 將藉機展望和猜想這部大作中可能會出現的,關於籃球之神的那些秘密。
  • 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從小就有這4種徵兆!現在不改,將來要吃大虧
    BBC曾拍過一部意義非凡的紀錄片《人生七年》,來追尋決定人生的答案。花費了半個多世紀的時間,最後所有的答案都指向了,紀錄片的開篇語: 「讓我帶一個孩子到七歲,以後隨你怎樣帶,隨他怎樣長,他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已是註定。」古語云:「三歲看七歲,七歲定終生」,同樣的道理。
  • 長大後不孝的子女,小時候普遍存在這3個「特點」,希望你娃沒有
    在中國的傳統教育中,孝順是非常重要的,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一個孝順的人。不過仍然能看到很多子女將父母趕出來或送入養老院的新聞。這些不孝的孩子,引起的我們的反思:難道是我們的教育方式出問題了嗎?答案是肯定的,孩子的不孝順,和父母的教育依然是脫不了關係的。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著孩子,父母是什麼樣的人,孩子長大後也很可能成為什麼樣的人。
  • BBC頂級經典紀錄片,每一部都是神作
    《藍色星球》,今天推薦的這部《冰凍星球》的主題是冰川,依然經典、美輪美奐。 這部自然紀錄片由BBC與探索頻道及英國大學聯合製作,耗時5年,豆瓣評分9.7。 用鏡頭真實地展現正在逐漸融化的地球兩極,以及生活在這裡的各種生物。 這部記錄片以季節的變化為主線,春、夏、秋、冬的每個季節,南北兩極都在展現著不同的風貌。
  • 她幼年父母離婚,結婚後遭丈夫拋棄獨自帶娃看病,如今過得咋樣?
    說起來命運,很多人都會感慨萬千,因為很多人的命運都無法自己做主,比如在什麼樣的環境裡長大,嫁了一個什麼樣子的老公,生一個怎麼樣的孩子,這都是未知的。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娛樂圈的明星看起來光鮮靚麗,實際上每一個明星都有難言之隱,她們經歷的可能比尋常人還要多。
  • 從小愛「挖鼻孔」的孩子,長大會怎樣?醫生:大多逃不過兩種結局
    為什麼孩子從小就愛「挖鼻孔」,難道是手指「天生適合」?在很早之前,印度的兩位科學家就針對「挖鼻孔」的現象做出過一系列的調查研究,他們對4所學校的200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數據結果顯示:大部分都承認了自己有「挖鼻孔」的習慣,每天挖鼻孔的次數大約有4次,甚至有7%的人說自己每天挖鼻孔20多次。那人為什麼熱衷於「挖鼻孔」呢?難道是手指「天生適合」嗎?專家認為,這是一種巧合。
  • 這部豆瓣評分9.3的兒童紀錄片,培養孩子超讚思考能力
    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能力強,而思維能力是人們最重要的能力之一,需要從小培養孩子科學的思考能力,今天為廣大家長推薦這部豆瓣評分9.3分《像烏鴉一樣思考》的兒童紀錄片,向孩子展示如何觀察、思考、假設、實驗、論證的科學思考方式。
  • 孩子不愛讀繪本?親子共讀養成「四好」習慣,想讓娃放下書都難
    繪本閱讀對娃到底有多重要?因為從事的事業和繪本相關,兩個孩子幾乎都有在繪本館"駐館"讀書的經歷。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我越來越發現,早期用繪本給孩子建立閱讀習慣帶來的好處,並不止提高語文成績和作文能力這兩點,而是關係到孩子認知水平發展的方方面面。
  • 這部歷史紀錄片火了,老師家長帶娃看起來!
    怎樣才能每天都收到這樣的文章呢?
  • 紀錄片《他鄉的童年》:關於成長,沒有正確答案
    邦主有話說:今天我們說的這部紀錄片
  • 這部豆瓣9.5高分紀錄片,值得陪孩子一看,正確認識人與自然
    已經到了春暖花開的時節,家長們本來應該帶著孩子們一起出遊踏青,然而疫情防控卻是一時一刻都不能放鬆。那家長應該如何安撫寶寶們想出去玩的心呢?今天小編就為您準備了一部適合與孩子一起觀看的自然紀錄片,足不出戶卻能雲遊四海,一起領略自然的美好。大衛·愛登堡爵士——他是數十部神級紀錄片的靈魂人物,被世人譽為「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
  • 王詩齡每月花65萬,被富養長大的她咋樣了?早已成「人生贏家」
    從小就要讓女兒見識到好東西,這樣長大後才不會輕易被騙走。有多少父母因為這句話開始「富養」女兒呀,富養對於女兒來說好處確實很多,但前提是真正的富養,由於每個人對富養的定義不同,導致效果也有差距。王詩齡每月花65萬,被富養長大的她後來咋樣了
  • 看完這部紀錄片,後悔知道晚了
    總覺得紀錄片裡講到的很多研究和新發現,我之前在米粒身上做的還不夠。 看完一集(紀錄片共3集)老母親我就不淡定了,米粒已經過了0-3這個關鍵時期了,但我親愛的讀者們好在還在這個關鍵期啊!於是,迫不及待的想分享給你們。 對,我要分享的這部紀錄片叫《北鼻異想世界》, BBC的又一新作。
  • 答案都在這部紀錄片裡了
    有句話說得好:女人的臉,都是會呼吸的人民幣。洗髮水、護髮素、發膜、面霜、精華、眼霜、粉底液、睫毛膏、口紅……但其實,在現在,不光是女生,全人類都格外注重自己的臉,只要能抗衰老、減少皺紋,不惜砸下重金。但英國BBC一部名為《美容的真相》的紀錄片,卻用科學研究告訴我們,這些錢,很有可能白花了。
  • 打工者子女人生理想仍是打工:豆瓣爆紅紀錄片導演揭示了什麼
    從開拍到殺青,這部成片僅有82分鐘的片子花費了蔣能傑十年時間,十年過去,他鏡頭下的主角們有些已經長大,另一些則已告別人世。而十年對一個導演來說意味著什麼?黑白顛倒的三個月後,以對孩子們的訪談為素材的第一部紀錄短片《路》終於出爐,作為處女作,這部片子不久後入圍了中國紀錄片交流周,但在此之前,蔣能傑本人卻在北京耗光了有限的積蓄。應聘,辭職,再應聘……為了籌集拍攝資金,也為了自己活下去,找工作是當時的他所能想到的唯一解決方案。
  • 這部耗時56年的紀錄片,讓所有人明白了關於愛情的真相!
    引言56up(中文名:人生七年)是我極力推薦所有女人必看的紀錄片。正如它的名字一樣,這部紀錄片,從1964年拍到2012年,每七年記錄一次,整整拍了56年。內容為記錄和採訪來自英國不同階層的14個七歲的孩子,每隔七年又跑回去拍攝和記錄他們的成長狀況,看看他們的成就以及傾聽他們訴說對未來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