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r Res:科學家發現前列腺癌轉移關鍵抑制基因

2021-01-07 生物谷

2014年2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羅斯維爾帕克癌症研究中心科學家最近研究表明SSeCKS/AKAP12基因能夠抑制前列腺癌轉移,該研究首次在動物模型中證明了該基因對抑制前列腺癌轉移的重要作用,該研究對治療前列腺癌和其他類型實體腫瘤藥物的開發有重要意義。相關研究發表在近期的Cancer Research雜誌上。

該研究由Irwin H. Gelman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完成。科學家發現人類轉移的前列腺癌細胞中通常會出現兩個重要調控基因的關閉,即SSeCKS/AKAP12和Rb。科學家進一步構建了轉基因動物模型來研究這兩個基因的缺失對前列腺癌發病進程的影響。科學家發現這兩個基因的缺失導致相關蛋白數量降低,會引起早期前列腺癌產生。而且,在80%以上的轉基因動物模型中,科學家都發現前列腺附近淋巴結受癌細胞侵害。

Gelman博士稱,我們之前的結果發現SSeCKS/AKAP12抑制前列腺癌細胞的趨化性,我們最新的結果表明SSeCKS/AKAP12基因在防止前列腺癌細胞早期轉移中有重要作用。不僅如此,我們還發現前列腺癌細胞中SSeCKS/AKAP12基因被關閉或缺失的病人比該基因正常的病人具有更高的癌症轉移性。

在惡性前列腺癌病人中,有三分之一的病人出現SSeCKS/AKAP12缺失現象,而如果採用藥物誘導SSeCKS/AKAP12基因激活有可能會治療另外三分之二的病人。Gelman博士帶領研究團隊試圖研究前列腺癌中抑制SSeCKS/AKAP12基因的通路,希望找到能夠抑制該通路的藥物,來提高SSeCKS/AKAP12基因表達量,進而治療惡性前列腺癌。(生物谷Bioon.com)

doi: 10.1158/0008-5472.CAN-13-1157

A Transgenic Mouse Model for Early Prostate Metastasis to Lymph Nodes

Hyun-Kyung Ko, Shin Akakura, Jennifer Peresie, David W. Goodrich, Barbara A. Foster and Irwin H. Gelman

The emergence of recurrent, metastatic prostate cancer following the failure of androgen-deprivation therapy represents the lethal phenotype of this disease.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regarding the genes and pathways that regulate this metastatic process, and moreover, it is unclear whether metastasis is an early or late event. The individual genetic loss of the metastasis suppressor, SSeCKS/Gravin/AKAP12 or Rb, genes that are downregulated or deleted in human prostate cancer, results in prostatic hyperplasia. Here, we show that the combined loss of Akap12 and Rb results in prost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PIN) that fails to progress to malignancy after 18 months. Strikingly, 83% of mice with PIN lesions exhibited metastases to draining lymph nodes, marked by relatively differentiated tumor cells expressing markers of basal (p63, cytokeratin 14) and luminal (cytokeratin 8 and androgen receptor) epithelial cells, although none expressed the basal marker, cytokeratin 5. The finding that PIN lesions contain increased numbers of p63/AR-positive, cytokeratin 5-negative basal cells compared with WT or Akap12?/? prostate lobes suggests that these transitional cells may be the source of the lymph node metastases. Taken together,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in the context of Rb loss, Akap12 suppresses the oncogenic proliferation and early metastatic spread of basal-luminal prostate tumor cells.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開發新血液檢測方法,有助於侵襲性前列腺癌的治療
    (prostate cancer,PCa)是老年男性常見的惡性腫瘤,在歐美國家男性中,PCa發病率已超過肺癌佔第一位。近日,澳大利亞科學家開發了一種簡單的血液檢測方法,可以指導前列腺癌患者的療法。前列腺癌是一個依賴雄激素生長的腫瘤,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是指,通過手術或藥物去除雄激素之後依然治療無效的前列腺癌。
  • 科學家找到抑制狂犬病毒關鍵開關 「不可治癒」的狂犬病可以被治癒...
    科學家找到抑制狂犬病毒關鍵開關 「不可治癒」的狂犬病可以被治癒了?時間:2020-09-22 10:32   來源:前瞻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科學家找到抑制狂犬病毒關鍵開關 不可治癒的狂犬病可以被治癒了?
  • 科學家成功繪製出人類癌細胞系的轉移圖譜!
    2020年12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Nature上題為「A metastasis map of human cancer cell line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Broad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成功繪製出了人類癌細胞系的轉移圖譜,相關研究結果或有望幫助闡明癌症的轉移機制並開發出有效預防癌症轉移及癌症治療的新型療法
  • 《自然》:科學家首次發現,胸腺竟然是成功懷孕的關鍵
    他們首次發現,在妊娠期間,雌性動物產生的性激素會調節胸腺產生調節性T細胞(Treg),促進胎盤中存在更多的Treg,避免母體的免疫系統攻擊胎兒,降低流產風險。此外,性激素調節胸腺產生的Treg還會進入母體的脂肪組織,抑制炎症,預防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
  • 口服Relugolix治療晚期前列腺癌雄激素剝奪療效顯著
    Shore團隊近日探討了口服Relugolix在晚期前列腺癌雄激素剝奪中的療效。2020年5月29日出版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了該成果。 注射性促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激動劑(如亮丙瑞林)是前列腺癌雄激素剝奪的標準藥物,儘管最初睪酮激增和治療效果延遲。與亮丙瑞林相比,一種口服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拮抗劑relugolix的療效和安全性尚不清楚。
  • 美國科學家發現引發癌症的關鍵——DNA甲基化不平衡的特定位點
    近日,美國的研究人員通過DNA修飾測序,發現了引發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關鍵:DNA甲基化不平衡的特定位點。 在全基因組掃描中,我們往往很難定位與癌症關係最密切的基因變異。近日,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通過放大多個正常組織和癌症組織中與DNA甲基化失衡相關的關鍵基因位點,能夠在更廣泛的統計信號下發現引發癌症的新線索。
  • Cancer Res:震驚!癌細胞竟可以使血管對化療產生耐藥!
    2020年7月2日訊 /生物谷BIOON /——北海道大學的科學家和合作者已經發現了腫瘤中由化療引起的炎症變化是如何引發血管異常從而導致耐藥性,最終導致癌症患者預後不良的。通過小鼠實驗,該團隊還發現,聯合使用一種抑制劑可以使化療更有效。
  • 90%以上腫瘤病人死於癌細胞轉移,上海科學家發現治療乳腺癌肺轉移...
    包括乳腺癌在內的眾多腫瘤類型中,90%以上的腫瘤病人死亡是癌細胞轉移導致的。肺是最常見的乳腺癌遠端轉移靶器官,也是人體氣體交換的場所,發生肺轉移對腫瘤病人具有致命威脅。在目前治療效果最差的三陰性乳腺癌亞型中,肺轉移是導致治療失敗和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 研究揭示前列腺癌對抗雄激素治療產生耐藥的機制
    研究揭示前列腺癌對抗雄激素治療產生耐藥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17 17:30:03 美國斯隆·凱特琳紀念癌症中心Charles L.
  • 股神巴菲特確診患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到底可不可怕?
    那麼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有沒有必然聯繫?  浙醫一院劉犇醫師說,前列腺增生是指前列腺體積的增大,正常的前列腺大小和慄子差不多。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的常見疾病,一般在40歲後開始發生增生改變,50歲後出現症狀。醫學上認為超過五成的60歲以上男子有前列腺增生,並且是種正常現象。  前列腺癌是指發生於前列腺的惡性腫瘤,腫瘤細胞還會從前列腺轉移到其他臟器。
  • 羅氏ipatasertib前列腺癌3期臨床達一個主要終點
    編譯丨柯柯羅氏旗下基因泰克近日宣布,3期臨床研究IPATential150達到共同主要終點,與目前的護理標準方案(阿比特龍和潑尼松/潑尼松龍)加安慰劑相比,ipatasertib聯合護理標準方案使癌症抑制基因PTEN缺失的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放射學無進展生存期(rPFS)延長。
  • B肝在研新藥2項發現和抑制特異性HBV基因
    近期,科學家發現一種新治療慢性B肝策略,即肽核酸(PNAs)和小分子非編碼RNA(包括小幹擾RNA)一類新的寡核苷酸。這項研究發現是由加彭利伯維爾醫學院細胞和分子遺傳學生物學系等研究人員發表在2020年12月21日的Pharmaceuticals上。
  • c-Myc作為腫瘤基因,神奇在哪裡?
    今天就來談談調控哺乳動物細胞增殖繁衍的一個重要基因——c-Myc。腫瘤是細胞超限度增殖後產生的無功能(低分化)或有功能(高分化)的非正常組織,是哺乳動物生命特別是人類自然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惡性腫瘤是理論上具有無限增殖能力的腫瘤。其對人體的主要威脅來自於由基因變異導致的腫瘤胞間粘連能力下降,進而導致的脫離組織,入血或淋巴周身轉移的能力。
  • 害怕得癌,是時候該了解下BRCA基因了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明星」基因----BRCA基因,其發生突變會導致女性乳腺及卵巢癌變的風險陡然增加,甚至男性也脫不了干係,BRCA基因突變與前列腺癌的發生率增加相伴而行。金博士發現BRCA1基因,4年後也就是1994年,科學家進一步發現了BRCA2基因,BRCA2基因位於13號染色體上。 每個人都會有這兩個基因。其實並不是有BRCA1 和 BRCA2的人更容易得癌症,相反,他們是抗癌基因,他們是「好」基因。他們可以產生腫瘤抑制蛋白,就和「維修工人」一樣,這些蛋白有助於修復受損的DNA,使得那些異常的不良的突變得以修復。
  • 前列腺癌化療九大不良反應及應對措施
    前列腺癌化療不良反應之二:白細胞下降   抑制骨髓造血系統,主要是白細胞和血小板下降。在每次前列腺癌化療前,都應該做血象檢查,如果白細胞的數目若低於(2.5~3)×109/升、血小板(50~80)×109/升,應該暫時停止化療,遵照醫生的醫囑使用升高血細胞藥。
  • 前列腺癌新藥!羅氏PI3K/AKT通路抑制劑ipatasertib III期臨床:PTEN...
    該研究是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在無症狀或輕度症狀、先前未接受治療的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成年男性患者中開展。數據顯示,在腫瘤中抑癌蛋白PTEN功能缺失的mCRPC患者中,研究達到了放射學無進展生存期(rPFS)的共同主要終點。
  • ...19069個基因,發現大量免疫逃逸基因,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讓人咋舌
    這項研究得到的數據不僅讓我們對癌細胞的免疫逃逸有了更全面的認知,更重要的是還發現了一些出人意料的免疫逃逸基因相互作用(先賣個關子,後文講)。也就是說腫瘤還有很多免疫逃逸手段等著科學家去發現,去攻克。雖然已經有一些圍繞患者的免疫逃逸機制的研究[2-4],但是這些研究僅限於檢測經常發生的基因變異。當然,也有一些基於CRISPR技術的免疫逃逸機制研究[5-7],不過這些工作也缺乏從基因型到表型對免疫逃逸展開系統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