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德國重型轟炸機 曾試驗安裝105mm榴彈炮

2020-12-24 hawk26講武堂

第二架齊柏林重型轟炸機VGO.II於1915年8月首飛,與VGO.I一樣,採用了五臺發動機。

VGO.II被用於進行各種飛行實驗,德國設計師甚至想在它上面安裝一門105mm榴彈炮,垂直向下射擊水面的敵艦或地面目標。

但是測試表明,該機脆弱的木製框架無法承受榴彈炮巨大的後坐力。這個瘋狂的想法,完全可以讓AC-130找一個100多歲的德國爹。

後來,這架VGO.II主要用於培訓飛行員。圖為VGO.II在保羅斯涅德的一次迫降。

1916年5月,齊柏林研製的第三架重型轟炸機VGO.III(下)首飛,該機配備了六臺梅賽德斯D.III發動機,每臺功率達到160馬力,兩側發動機艙中的發動機採用串聯布置,機頭的發動機為並聯,通過一個變速箱驅動螺旋槳。發動機艙被做得更加細長,流線型更好,橫截面為原型。在駕駛艙與機身自衛機槍之間有一個相當大的炸彈艙,可以掛載1噸炸彈,是沙俄「伊利亞·穆羅梅茨」重型轟炸機的兩倍。

齊柏林的VGO.III(如圖)獲得了德軍編號R.III,R是「Riesenflugzeuge」的縮寫,意為「大型飛機」。德國軍方訂購VGO.III,可以看出他們對這種重型多發轟炸機的肯定。1916年8月初,R.III抵達東線的波羅的海地區,並於8月13日對裡加鐵路樞紐進行首次空襲。

隨後,R.III對沙俄軍事和運輸目標進行了七次空襲,但由於發動機故障不斷,這架轟炸機在機場的時間遠遠超過其執行任務的時間。1917年1月24日,R.III由於機械故障墜毀,沙俄方面表示它是被擊落的。R.III墜地並燃燒,7名機組成員中有5人喪生。

1916年8月16日,德軍新的重型轟炸機R.IV(如圖)首飛,它與R.III的區別就是配備了220馬力邁巴赫發動機和四葉螺旋槳(機頭依舊採用雙葉螺旋槳)。發動機總功率達到1200馬力,提升了飛行性能。

不搭載炸彈時,R.IV最高速度130千米/小時,掛載炸彈時,速度會下降到110千米/小時,升限3700米。

R.IV配備了機內通話系統,因此彼此隔開的機組成員可以通過電話進行交談。機鼻頂部是兩個水冷散熱器,分別為兩臺發動機服務。

機組成員中增加了一名無線電通訊員和兩名機槍手,在頂部機翼上方增加了兩挺機槍。圖為R.IV轟炸機在空中飛行時拍攝的照片,發動機艙除了一名機械師,還有一名機槍手。

事實證明,R.IV是早期德軍「大型飛機」中最成功的型號,服役時間也最長。它曾經在東線擔任重型轟炸機,1917年底才調到西線,並在那裡執行任務直到戰爭結束。

R.IV重型轟炸機執行了許多戰鬥任務,包括轟炸倫敦和巴黎。

德國投降後,攜帶武器的R.IV還運送了很長時間的乘客和郵件。但由於《凡爾賽條約》禁止德國擁有適合做轟炸機的重型多發飛機,最終這種轟炸機被銷毀。圖為執行客運任務的R.IV。

總體來說,到了1919年中期,德國在大型飛機領域已經遠遠超過了沙俄的「伊利亞·穆羅梅茨」。但是,與後者不同的是,它依舊是非量產型。

相關焦點

  • M101式105毫米榴彈炮,美軍裝備數量最多的榴彈炮!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出現了各種新式武器裝備,如飛機、毒氣、坦克、遠程大炮等相繼投入戰爭,也是武器發展史的重要階段。其中就有許多國家競相裝備和使用榴彈炮,使榴彈炮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它身管較短,彈道比較彎曲,適合於打擊隱蔽目標和地面目標,是地面炮兵的主要炮種之一,而今天兵哥要講的是M101式105MM榴彈炮,它從一戰到二戰被廣泛使用,就算是現在也深受很多國家喜愛。M101式105MM榴彈炮是美國生產的一種105毫米牽引式榴彈炮,也是世界上一種十分有名的輕型野戰牽引火炮。
  • 繳獲的法國最強坦克 配備105毫米榴彈炮 德軍B2自行炮到底有多皮實
    得益於德國強悍的軍事工業,出名於國際的不光光是虎式、豹式這些外形霸氣的主戰坦克們,這種看起來賊頭賊腦怪裡怪氣的105 leFH18B2t自行火炮也因為B1重型坦克和105毫米口徑榴彈炮的特殊組合,而吸引了無數軍事愛好者的目光。
  • 圖說:蘇聯B-4型203mm重型榴彈炮「史達林之錘」並非官方外號
    如果要提起B-4型203mm重型榴彈炮,很多人都會立刻脫口而出它的綽號——「史達林之錘」。然而似乎哪裡有些不對,這款1931年開始列裝蘇聯陸軍炮兵部隊的大殺器,它的蘇聯外號並不是這個。畢竟你說外號,一定要說人家自己起的嘛,就好比看到BM-13火箭炮,你不會叫它「史達林的管風琴」,而是會叫它「喀秋莎」。
  • 戰後巨炮的代表,口徑達到203MM的M110重型自行榴彈炮
    戰爭催生需求在韓戰結束之後,美軍結合戰爭的需求和二戰時期大炮火力的經驗,決定研發一款新型的重型自行榴彈炮,並將此炮用於後續的海外戰場使用,在這個需求下,一款超大口徑的自行火炮開始出現在人們的視野,它就是本期武器大講堂的主角-M110重型自行榴彈炮。
  • 美制M2A1式105毫米榴彈炮:長盛不衰的老兵,志願軍手中的利器
    前言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各列強之間的交戰方式主要以陣地戰、塹壕戰為主。因此,各國普遍重視炮兵建設,尤其是大口徑的重型火炮,然而機動性強、攻堅效果相對較差的中口徑野戰火炮卻不太受重視。以至於,一戰結束後,各國的師屬野戰炮,仍停留在75毫米口徑這個級別上。美國也未能例外。一戰的時候,美軍師屬火炮,是大名鼎鼎的法制M1897式75毫米野戰炮。
  • 小專題:德國Flak40 128mm重型高射炮簡介
    128mm Flak 40重型高射炮是繼88mm ,105mm重型高射炮系列之後德國研製的又一款重型高射炮,也幾乎是除了戰艦主炮之外口徑最巨大的防空武器
  • 最成功的傑作,二戰中美國產量最大的重型轟炸機,B-24「解放者」
    B-24遠程重型轟炸機的誕生——研發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世界各國逐漸已經開始意識到轟炸機的重要性,再加上義大利人杜黑出了一本《制空權》的書,杜黑認為空軍的主要力量是轟炸機部隊,能肩負起對敵方進攻的重任。這時候世界各國都加大在轟炸機上的研發,當然美國也不例外。
  • 罕見的二戰德國35.5釐米M1攻城榴彈炮,出門要帶龍門吊
    二戰期間德軍裝備了五花八門的重型火炮,其中大部分都為人所熟知,例如著名的800毫米古斯塔夫巨炮、卡爾臼炮等,不過也有一些不那麼出名的重炮,例如德國在二戰中曾少量裝備的M1式35.5釐米超重型攻城榴彈炮。
  • 他們的裝備是「鷹眼」105mm超輕型榴彈炮!
    但近年來種種跡象表明,美國逐漸開始採用打遊擊這種戰術,「鷹眼」105mm超輕型榴彈炮就是最好的例子,那麼美國放棄火力優勢轉而打起遊擊的原因到底是什麼?「鷹眼」105mm超輕型榴彈炮是美國曼都斯公司獨立投產的一款高機動、輕量化火炮系統。整個系統由一輛105mmM20自行榴彈炮車和一輛彈藥車構成,一個炮班4名炮兵,每輛車輛由兩名炮兵操作。
  • 被稱為一戰英國最精準的火炮,BL9.2英寸重型榴彈炮
    1900年,英國還從斯柯達購買了一些9.45英寸榴彈炮,用於南非地區使用,英軍發現這是一種非常好用的重炮,但是它也存在輪廓太大等問題,隨後英國決定在斯柯達的技術基礎上自行研製一款重炮,這就是BL 9.2英寸(約230毫米口徑)重型攻城榴彈炮。
  • 第三帝國的重錘,二戰中的德國轟炸機和攻擊機
    開戰初期德國最優秀的主力轟炸機,曾被譽為「萬能轟炸機」。該機按戰前追求快速的理念設計,但在實戰中不得不加裝各類設備導致性能不如預期。該機始終活躍於一線,並不斷推出改進型號,且基本設計從未變化,其產量居德國雙引擎飛機之冠。事實證明其基礎設計很好,確實不愧萬能之名。容克斯Ju 88P。
  • 二戰德國Bf110戰鬥機,為何是英國轟炸機的最佳殺手?
    二戰時期,英國遠程轟炸機也是比較先進的,尤其是二戰後期,英國也有與B-17和B-24的轟炸機相媲美的「蘭凱斯特」重型轟炸機,並且參與對德國的轟炸,德國防空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每次需要派出很多的戰鬥機來攔截英國的轟炸機,德國的Bf 110戰鬥機是一款比較好用的戰機,在戰爭期間,總計擊落了2700多架的英軍轟炸機。
  • Ju 87「斯圖卡」——德國二戰俯衝轟炸機,「空中死神」
    在紀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電影中,常看到一個熟悉的場面:在納粹德國的閃擊戰中,一種外貌猙獰的飛機,發出刺耳的嘯聲,以陡直的角度衝向和平的土地,投下罪惡的炸彈。這一場景幾乎成了法西斯戰爭暴行的象徵。    這種飛機就是德國容克斯公司生產的Ju87 「俯衝轟炸機」。德文的「俯衝轟炸機」一詞是:Sturzkampfflugzeng,縮寫是Stuka,所以「斯圖卡」也就成了Ju87的專用代名詞。斯圖卡無疑的是德國在二戰中,最著名的軍用飛機之一。        俯衝轟炸是指:飛機以大角度(30°~90°)俯衝,對準前下方目標的轟炸方法。
  • 二戰美軍火炮支柱,M101式105毫米榴彈炮,沒想到還有德國血統
    105毫米榴彈炮來自德國的血統早在一戰時期,德軍就曾大量使用M1909式105毫米榴彈炮,一戰結束時美軍獲得了為數不少的這型火炮,這批火炮優秀的性能讓美軍將軍們喜愛,紛紛要求國內進行仿製。二戰美軍步兵的主力支援火炮M2在二戰中總共生產了8000多門,是美軍步兵的重要火力支援,還被援助給部分盟友使用,加上戰後生產的,總共有約1萬輛的產量。該炮屬於拖曳式中口徑榴彈炮,口徑105毫米,火炮全重2030千克。炮架採用焊接鋼、開式結構,內有加強筋加固;炮管採用高強度鋼,使用壽命在5000~7500發之間。
  • 歐根親王號:24架轟炸機27架攻擊機都未將其擊沉 多次躲過死神
    不過德國海軍還有一艘軍艦可以媲美俾斯麥號,這艘軍艦多次幸運地躲過了盟國的追殺,戰後卻成為靶艦,挨了兩枚原子彈。這艘艦就是歐根親王號重型巡洋艦。歐根親王號1938年8月建成下水,兩年之後正式加入納粹德國海軍服役。該艦系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型巡洋艦三號艦,滿載排水量14240噸。
  • 精選一組二戰期間德國的彩色高清照片;虎式重型坦克等
    #老照片#一,1939年11月至12月,英國擊落的德軍第一架海因克爾HE 111 H3轟炸機四,1943年,蘇德戰場,德軍的第502重型裝甲營一輛虎式坦克的兩名乘員。虎式坦克從1942年下半年服役起至1945年德國投降為止,一直活躍於戰場第一線。五,1943年,在庫爾斯克戰役中一輛正在維修的德軍虎式坦克。
  • 二戰日本生產出世界最大火箭炮:400毫米口徑重型火箭炮襲擊美軍
    主要包括100毫米91式榴彈炮,105毫米92式野戰加農炮,150毫米96式榴彈炮,240毫米96式榴彈炮,300毫米超重型榴彈炮和150毫米重型加農炮。日本陸軍最大的大炮口徑是410毫米,還是比不了德國800毫米口徑的多拉大炮。而且同樣是1941年,德國陸軍的100-240毫米口徑陸軍大炮的產量是2136門,數量是日本陸軍重炮產量的4倍。
  • 第一次世界大戰戰鬥機合集
    第一次世界大戰本質上是一場帝國主義之間為了爭奪殖民地利益和世界霸主地位的不義戰爭,也是第一次波及到世界上大部分主要國家的戰爭,在這次戰爭中各國紛紛開始研製自己的新式武器,英國的馬克型坦克,德國的毒氣彈等等,很多新式武器被運用到了實戰之中,幾乎改變了之後所有戰爭的規則,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在一戰期間制霸西歐戰場天空的戰鬥機。
  • 105毫米榴彈炮發展的過往和春天
    扁擔偏要扁擔綁在板凳上……作為目前各國壓制火炮中堅的155毫米榴彈炮,一直沒有忘記「下放」統一身管壓制火炮口徑的終極目標。而被155毫米榴彈炮光芒遮蔽的105毫米榴彈炮卻並沒有放棄努力,阻止被155毫米榴彈炮兼併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