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8月27號,距離8月15號男子墜亡,已過去十多天的時間。起因很簡單,男子微信被封號,申訴無果後跳樓身亡。這名只有21歲的男子,到底是怎樣的絕望,使得他從嘉達研發大樓一躍而下?這不禁讓小編回想起來,蘋果微信二選一的事件。
微信,遠不只是一個生活方式
微信說,這是一個生活方式。怎麼解讀,相信只有張小龍才能給出滿意的答案。目前,微信包括金融支付、電子政務、旅遊出行、電子商務、社會交友、遊戲娛樂等方方面面的功能在影響著我們。我們可以即時通訊、查社保交水電暖、出示健康碼、手機支付,這都離開不微信作為載體為我們呈現出這便民的功能。它已經遠遠不止當初作為一款強社交關係的聊天軟體而存在,它更像是一個入口,通往網際網路五彩繽紛世界的入口。
沒了微信,QQ能代替嗎?
如果QQ能夠代替微信,相信也不會有這次墜亡事件的發生。你可以不用微信,你甚至可以影響身邊的人不用微信。但是,如果你想要融入更多更廣的人際圈子,你不得不用大家都在的軟體,因為,你選了微信,相對於QQ它就是一堵牆,彼此的信息無法溝通,好友也無法聯繫,你無法跨越;對於同是IM軟體的陌陌、飛信、米聊來說,彼此間更是獨立的。意味著,你用了微信,你看不到任何其它聊天軟體裡面的朋友,發出的任何信息,這是壟斷嗎?
不是誰好用,你就得用誰
一款軟體開發出來,不可能對所有人適用,總有那麼一撥人不喜歡用。但是沒有辦法,如果這款軟體被大多數人用起來,你就必須要跟著用,不然,就被「隔離」。例如QQ和微信的關係,你覺著QQ好用,那麼你只能與QQ好友聯繫;同時微信自家的軟體,QQ與微信也沒有打通信息收發「壁壘」,這是技術的問題嗎?技術上會有成熟的解決方案;很簡單,事實上他們並沒有這麼做。都是為了發展,互相間打通,兩款軟體的同時在線人數,勢必下降,也不符合商業邏輯。
蘋果會看清現實
墜亡事件是一個悲劇,本不應該發生。無論任何時候,都要對生活充滿希望。同時,這一事件,也給蘋果提了個醒,過去,可能會有人為了買個蘋果去割掉自己的腎,但是,現在微信卻有人付出了生命。這些年以來,中國的手機已不再是12/13年的手機製造水平,華為、小米、OV等品牌應聲而起,擁有不俗的市場和性能表現,蘋果已不再是身份、性能、用戶體驗的唯一選擇。而微信不可以,作為一款通訊軟體,目前,它是無可替代的,尤其是對華人。
希望類似的事件不要發生,同時希望更多的優秀軟體發展起來,以給人更多的希望,更多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