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眼看「小而美」的方向「後繼有人」,搜狐再次玩兒出了新花樣,在繼續貫徹「小而美」之餘,搜狐在2021年的WORLD大會上又提出了「小精質」的新概念。
與字面意思相同,「小精質」通俗來說就是體量短小,但品質精悍的劇集,能更符合內容精品化、觀眾時間碎片化的趨勢。如果成行,那搜狐無疑可以通過短劇集在內容市場破局。
不過再豐滿的理想,也要一步步落地,所以趕在春節之前,搜狐拿出了首部打上「小精質」標籤的短劇《我愛你》,算是交出了第一份答卷。
這部昨晚迎來會員收官的作品,截取了大學時期與畢業6年後兩個時間節點,通過平行剪輯交叉敘事,將三男三女年少時的愛情、理想和進入社會後的殘酷、現實放在一起,是一邊撒糖一邊扎心。
可以說,故事層面《我愛你》絕對是愛情現實題材的佳作。那在製作上,作品究竟有沒有辜負觀眾對「小精質」的期待?「小精質」的戰略又能否真正成為搜狐的破局之道呢?
《我愛你》的故事,從男主王毅被上司要求重寫方案開始展開。作為一名單身社畜,王毅不僅工作壓力大,還被家人催著相親,20多歲的人就讓生活折磨的不成樣子。
但此時,從富二代淪為「負二代」的老友彭楓重新出現在他的生活中,王毅的思緒也回到了6年前的大學校園。
當初他和同學彭楓、梁安慶是最好的朋友,但幾人的性格和追求卻截然不同,新聞專業的王毅立志成為記者;富家子弟彭楓悠哉悠哉,只想遊戲人間;而學霸梁安慶則希望留校任教,過上踏實、穩定的生活。
《我愛你》劇照
不過之所以能成為好友,三個小夥子一定有相似之處,青春期難以抑制的荷爾蒙,讓他們都有自己心愛的姑娘。
王毅和開學第一天碰到的杜小桔是歡喜冤家,走的是相愛相殺的路線;彭楓看上了學校的舞蹈社擔當郎婷,並展開了狗皮膏藥似的追求;梁安慶則稍顯複雜,他暗戀的學姐張純藍原本是學長的女友,之後因學長出軌,他才最終和純藍走到了一起。
有了兩條故事線,《我愛你》的懸念感也油然而生,6年時間,讓6人的生活與情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其中的原因如何,一下子就提高了觀眾的期待值。
但相比以強情節推動敘事的懸疑題材短劇,記錄生活與成長的現實題材作品,更多要根據人物境遇的變化和選擇來引導情節的發展。所以能不能先立住人設,將直接決定觀眾能否很好的進入到故事當中。
為此,主創們在前幾場戲中下了大功夫。
《我愛你》劇照
譬如大學時期,三位男生軍訓時因順拐被學長留下加練。體弱的安慶累到低血糖暈倒,但哪怕身體再不舒服,面對學長的懲罰他也選擇接受。王毅的性格則與安慶截然相反。他第一個站出來挑戰強權,卻招致了更嚴重的懲罰。而資深富二代彭楓有自己的一套行事邏輯,他先是問清了學長的需求,接著以此為突破口,和學長建立了利益往來,從而解決了懲罰的難題。
僅用一場戲,三位主人公的家庭、人設、性格便鮮活的呈現在屏幕當中,觀眾也能從群像中找到自己的身份認同,增強代入感。
此時,兩條時間線上人物境遇的對比,就顯得更現實和殘酷。
《我愛你》劇照
首先是愛情上。大學時期,王毅想當然的認為「愛可以戰勝一切」,但工作後,理想主義的愛情化為泡影,他漸漸認同彭楓的觀點,感情生活中喜歡與否或許都已經不再重要。
雖然這兩種觀點在現實生活中都不是絕對正確的,但《我愛你》通過前後的反差,戲劇化的將兩個時期的愛情觀呈現在觀眾面前,所謂成長的殘酷一面也通過故事,不說教的讓觀眾感同身受。
其次是事業上。相比愛情,主創們沒有強化現實世界的壓力,反倒通過踏踏實實學習,並在職場獲得成功的安慶夫婦、從小熱愛舞蹈,最終不顧父親安排,從事瑜伽教育的郎婷等人,展示了一條為夢想堅持奮鬥,並一步步成長的必經之路。
對於年輕的觀眾而言,通過追劇,可以在學習上獲得一定的動力,面對生活壓力的社畜也可以積攢能量,或繼續逐夢,或儘快找到新的方向。
所以,與其說《我愛你》通過理想與現實的對比,讓社會的殘酷躍然紙上,不如說是主創希望觀眾能「穿越」兩個時代,最終找到心之所向。
如果是「正常」的短劇集,在故事和人物上下好功夫已經可以算作「小而美」了。但採用雙線敘事交叉剪輯的《我愛你》,還要在兩段劇情中做好串聯工作,才能讓觀眾既不出戲,又能感受到不同階段人物的境遇和選擇。
對此,《我愛你》分別在剪輯、服道化與色調三方面進行了探索。
剪輯上,為了讓觀眾能在不同年代的故事中自由「穿行」,主創在剪輯點上做了很多設計。第七集中,6年前的王毅看著眼前的杜小桔轉身離開,隨著他的視角漸近,鏡頭也轉換到6年後他看向杜小桔和未婚夫時落寞的眼神中。
這個從第三人稱到第一人稱的視角轉變,既讓觀眾窺探到角色的內心世界,又自然而然的把屏幕前的各位拉回到劇集中呈現的現實世界,
服化道上,兩個時代的服裝場景也做出了區分。在剛剛更新的第12集中,彭楓坐在新女友的直播間內,貼近現實社會的直播話題與布景中的羽毛燈、Ins風背景紙都展現出當下的生活語境。
而6年前的王毅家,牆上站著的海報是初出茅廬的科比和喬丹同框的畫面,以及由馬利克·本德讓勞爾執導的音樂紀錄片《尋找小糖人》。
兩相結合,不同時代的審美趣味與生活方式對比鮮明,觀眾從視覺上便能做出區分,對於深入劇情同樣大有裨益。
最後在色調上,《我愛你》在兩個時空之間也做出了區分。
從開篇社畜王毅頭上烏雲密布,切換到大學校園裡始終閃耀的陽光開始,導演將不同環境中人物的不同心境外化,頗有電影質感。而諸如此類的匠心製作在劇集中比比皆是,也讓《我愛你》在優秀故事之外,展現出極佳的品質與濃濃的生活氣息。
所謂「小精質」,也在主創大量的設計中浮現出來。
在衡量網劇品質的故事和製作層面,《我愛你》作為搜狐在「小精質」這一願景上的首次嘗試,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
那以小見大,「小精質」究竟能否帶領搜狐在短劇集的賽道上持續破局呢?
2021搜狐WORLD大會
一方面,要從短劇集的市場角度分析。在觀眾審美伴隨海外優質劇目的引進與網劇精品化的發展逐步提升後,曾經動輒幾十集,故事密度與整體體量嚴重失衡的「注水劇」已經幾乎無法獲得觀眾的青睞,甚至有就此「作古」的危機。
短劇集的迅速發展也與這一歷史背景有關,同樣的故事量濃縮在20集以下的體量中,製作成本有的放矢,劇集本身的品質也會有所保障。同時,更快的節奏也能解決國產劇節奏拖沓的「頑疾」,這對於目前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碎片時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無疑是更容易入坑和追劇的選擇。
如此看來,短劇集註定是網劇精品化下一階段的「天選之子」,搜狐長達6年的深耕,終究沒有白費。
另一方面,則要回到「小精質」本身。
從《我愛你》看,搜狐似乎已經在短劇集賽道摸索出了一些自己的方法。首先是集數上,12集的體量對於懸疑題材恰到好處,而將兩條時間線濃縮在一起的現實題材作品,搜狐也敢於採用12集的集數,且敘事邏輯清晰、節奏明快,這無疑是多次試探的結果。
其次是製作上,從過往的經驗看,大製作往往是玄幻、仙俠題材的專屬,但伴隨現實題材的崛起,在場景、服道化上還原時代或接近現實場景,也成了精品化的必備條件,這也是《我愛你》之所以能講好兩個時代的故事,且讓觀眾深入其中的原因所在。
所以,眼看「小而美」成功後,「小精質」成了網劇發展的新方向,搜狐在此時發力,是嘗試更是挑戰。如果能率先開闢自己的道路,不但能繼續提升觀眾的審美,也能為市場提供參考,再次將網劇質量拉升到新的高度。
或添加微信好友(zhaochenjie1992進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