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訊 今日上午,上海統計局公布了《2010年上海境外人員的現狀與特徵》。調查顯示,上海境外人員總量為20.83萬,位居全國第二,佔全國的20.4%。就業與商務成境外人員來滬最主要原因。
調查顯示,上海已逐漸成為全國境外人員最集聚的地區之一。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2010年,居住在本市並接受普查登記的境外人員共有20.83萬人。其中,外籍人員為14.32萬人,居全國第一位;港澳臺居民為6.51萬人,居全國第二位。
與此同時,居住在上海的境外人員家庭戶為11.22萬戶,其中港澳臺家庭戶3.73萬戶。隨著越來越多的境外人員在上海生活工作,外籍人員、港澳臺居民和本市居民結婚的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 2010年本市登記的涉外婚姻達 2231對,10年累計達29587對。
調查還顯示,本市境外人員分布涵蓋了全市18個區縣,長寧區的虹橋鎮、浦東新區的花木街道、閔行區的虹橋街道是境外人員最多的街鎮。
按國籍分,本市的外籍人員共涵蓋了214個不同國家和地區。來自日本、美國、韓國、法國、德國、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亞、英國及馬來西亞等10國的人數共11.4萬人,佔來滬外籍人員總數的79.5%。其中,51%的外籍人員來自日本、美國和韓國。
為加快上海「四個中心」建設,尤其是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位造業,上海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海外高端人才來滬為上海發展服務。數據顯示,因就業而來滬境外人員達5.68萬人;其次為商務,人數為4.75萬人。這表明超過一半的境外人員來滬與就業或經商等工作原因有關,上海近年來不斷改革、穩步發展吸引海內外人才已初見成效。
調查還指出,本市6歲以上境外人員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2.7年。其中,外籍人員的受教育年限為12.8年,港澳臺居民的受教育年限為12.6年。境外人員中超過69.4%的人口受過大專及以上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