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其他漫畫APP不同,嗶哩嗶哩漫畫從一開始就被賦予了使命般的期待。
「二次元」這個概念在國內早就成了一種混亂的文化力量,自稱是「二次元」的人,大都不盡相同。
總所周知,看動畫的、看漫畫的、看國漫的、看日漫的、玩Cosplay的等等,種種與動漫相關的娛樂活動,都被統一打上了「二次元」的標籤,但參與不同活動中的卻並不是同一群人。
而B站作為當下的領頭羊之一,對「二次元」群體的影響力是直接而巨大的。甚至很多人從不覺得自己是所謂的「二次元」,也會偶爾看看B站上的動畫片。
是的,動畫片,對於國內大部分人來說,所謂的動漫文化就是動畫片。
於是我們會發現B站的新番動畫能有幾百萬以至上千萬的點擊,各種漫畫網站的新作評論卻往往門可羅雀,國漫更是一片蕭條。
原因除了動畫這種娛樂形式門檻最低外,還有個非常本土化的特殊原因——那便是B站是個純粹的視頻網站。
對於國內大多數日系動漫愛好者來說,基本都遵循這麼一個「入宅」的規律:先在AB站上接觸到動漫文化,接著喜歡上動畫片,之後大量涉獵動漫遊戲,最後才會成為漫畫讀者。
這與AB站的主體內容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很多人往往就停留在了第二、最多第三階段,因為在B站是看不了漫畫的。
如今的B站在國內「二次元」群體中正是有這種級別的影響力,任何動漫相關的事物最好的宣傳手段,就是做一段視頻在B站的首頁呆上一段時間。
因此,和其他漫畫APP不同,嗶哩嗶哩漫畫從一開始就被賦予了使命般的期待:讓大家發現漫畫也是很有趣的,國漫也是有不少佳作的。
(國內當下動漫愛好者的大致關係)
只有讓數量龐大的日本動畫粉絲逐漸轉化成國漫的主體受眾,「國漫」才能真正做到產生足夠的經濟價值、才有「崛起」的可能。
而身為日本動漫文化窗口的B站,正是催生引導這種變化的主力軍。
(嗶哩嗶哩漫畫初上線的主打作品,夏達的《步天歌》)
有些讓人失望的是,嗶哩嗶哩漫畫APP上線後,其一系列表現並不能滿足以上的奢望。雖然只是個BETA版,但足以說明很多問題。
(嗶哩嗶哩漫畫官博11月15日截圖)
(同日嗶哩嗶哩官博截圖)
截止11月15日,漫畫APP已上架三天,主打的夏達新作《步天歌》也已經開始連載,兩個官博的粉絲轉化率卻是匪夷所思。漫畫APP官博的粉絲數量甚至不及網站官博的零頭。
難道看漫畫的人都不玩微博嗎?
(近幾日的B站首頁)
自漫畫APP上架以來,和以往宣傳本站APP不同,整個網站沒有任何與APP有關的信息。
(官微對於APP的宣傳微博)
再查找官方微博,對於漫畫APP的宣傳,僅僅只有這樣一條轉發而已。
由此可看出嗶哩嗶哩漫畫APP的運營,至少在推廣上,是有一定問題的。
而細心的人應該已經發現,嗶哩嗶哩漫畫的所屬公司並非上海幻電,而是上海呵呵呵文化傳播公司。
上海呵呵呵文化傳播成立於2014年,其下屬的「愛嗶哩」是B站的子網站,即嗶哩嗶哩直播的網站,是幻電下屬的子公司。
(漫畫APP裡《步天歌》下關於APP宣傳的高贊評論)
照理說,其運營應該不會有大問題。但若將這個情況純粹歸結於用戶接受度的問題,明顯有失偏頗。
再根據目前APP的UI設計以及種種細節,可以看出確實是真真正正的BETA版。
縱觀整個APP,除了「充值頁面」的「B幣」以外,你幾乎看不到任何和BILIBILI有關的元素。
(漫畫購買記錄頁面)
(漫畫搜索結果頁面)
而相關檢索頁面的「吉祥物」甚至是不是用戶所熟悉的二二三三娘,而是很隨意的擬人化漫畫對話框。
即便是要做獨立品牌的產品,這樣的設計也過於獨立了一些。即便是騰訊動漫的吉祥物,也是很有QQ文化感的企鵝娘。
因此可以分析出,目前的嗶哩嗶哩漫畫還處於非常初級的起步階段。
雖然很多人都對其未來的表現寄予了很高的期待,不過到底會如何發展,現在做出結論都為時過早了。
無論如何,憑藉B站本身已有的用戶屬性,僅僅只是做一個普通的供大家追漫畫的平臺,是不能算得上合格的。
而至於嗶哩嗶哩漫畫是否真能完成同質用戶的屬性轉化,只能拭目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