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閱者: 楊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
鼻咽癌是指原發於鼻咽部上皮的惡性腫瘤,其好發於鼻咽部咽隱窩及頂後壁處[1]。
鼻咽癌的早期表現包括頸部淋巴結腫大、痰中帶血、耳鳴、耳悶、面麻等[2],如果懷疑鼻咽癌,需要做哪些檢查來確診呢?
一、一般檢查
首先,病史、體檢是懷疑鼻咽癌患者最基礎也是很重要的檢查方法。
醫生可能會詢問患者有什麼地方感覺不舒服,持續多長時間了,服用過什麼藥物,有沒有不良的飲食習慣(常吃醃魚醃肉等醃製食物)以及長期的抽菸喝酒,家裡有沒有人得過鼻咽癌,以及是否有 EB 病毒感染等情況。
體檢主要是醫生對患者頭頸部(鼻子、嘴巴和喉嚨)進行的體格檢查,特別關注觸摸頸部是否有觸感堅硬且活動性很差、帶/不帶疼痛感的腫大的淋巴結以及進行顱神經功能的檢查等。
此外,醫生還可能對患者進行聽力檢測。
雖然病史、症狀及查體不能直接診斷鼻咽癌,但由於其簡單易行,並且對下一步需要的檢查有指導意義,因此醫生對患者詳細詢問病史、症狀以及全面仔細的體檢是篩查、診斷鼻咽癌的重要環節[3]。
圖片來源:騰訊醫典
二、醫生如何確診鼻咽癌?
1、鼻咽檢查
這類檢查可以在早期準確發現患者體內極其微小的病變,醫生一般會藉助輔助工具進行相應的檢查,檢查比較簡單,患者在醫生辦公室內即可完成。
間接鼻咽鏡檢查:又稱後鼻鏡檢查,醫生會要求患者張嘴,手持檢查用鏡子經過患者口腔越過軟顎後,轉動鏡面,利用鏡面反射間接觀察患者鼻咽部的情況。
內窺鏡檢查:主要分為纖維鼻咽喉鏡和硬管鼻內窺鏡。
檢查前,醫生會在患者鼻部噴適量麻醉劑,隨後將內窺鏡伸入患者的鼻腔,在連接的顯示屏上直接觀察鼻腔、鼻咽部及視野範圍內的病變情況。
2、病理活檢
病理檢查是診斷鼻咽癌的金標準。
內窺鏡下活檢:在對患者進行鼻內鏡檢查中,醫生如果發現了不確定的腫塊,可能會在內鏡下取一部分腫塊組織,送至病理科進行診斷。
細針穿刺活檢:如果患者頸部有包塊,醫生可能通過細針穿刺來進行活檢。
醫生會用空心針頭連接注射器,或直接用一次性注射器對包塊部位皮膚穿刺,抽吸少量組織液及碎片送至病理科進一步診斷。
另外,對於已經確診鼻咽癌的患者,醫生也可以通過穿刺了解患者的頸部淋巴結腫大是否由於癌細胞擴散引起的。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3、抽血檢查
醫生會建議患者進行血常規、肝腎功能以及腫瘤標誌物等相關檢查。
抽血檢查不能對鼻咽癌進行直接診斷,但可以幫助了解患者有無貧血、營養不良等基本情況,有無肝腎臟基礎疾病,癌細胞擴散情況,以及化療的效果等,有助於醫生對患者進一步確診並制訂治療方案。
4、EB tu'p'lai'y
EB 病毒(EBV),又稱人皰疹病毒 4 型、愛潑斯坦-巴爾病毒,分布廣泛,與鼻咽癌的發生密切相關。
在治療前抽血檢測抗體,醫生通過患者血清中 EB 病毒抗體情況,更好地制定治療方案。
病毒 DNA 水平檢測病毒核算篩查或 DNA 定量檢測可以更好的了解體內病毒的數量和複製活動情況,醫生不僅可以了解外周血 EB 病毒 DNA 情況。
還可通過組織活檢,檢測標本中的 EB 病毒編碼小 RNA(EBER)來輔助病理診斷。
5、影像學檢查
在醫生對患者的病史進行詢問、體檢及鼻內鏡檢查的基礎上,影像學檢查是鼻咽癌診斷及分期中重要的手段,可以直觀有效地看出腫瘤擴散的範圍和患者顱內的骨質受損情況。
對於鼻內鏡下不容易發現的鼻黏膜下腫瘤,醫生會讓患者進行影像學檢查。
圖片來源:騰訊醫典
核磁共振(MRI)對軟組織的顯示效果較好,不僅可以對鼻咽癌進行早期發現與診斷,還是確定患者鼻咽癌分期的首要影像學檢查手段。
確定腫瘤轉移情況對中晚期患者,醫生可選用肺部 CT、肝臟超聲或 MRI,以及骨 ECT(發射單光子計算機斷層掃描,是一種利用放射性核素的檢查方法)等[4],來評估患者腫瘤遠處轉移的情況。
醫生也可能推薦患者直接進行 PET-CT(正電子放射層掃描術,是用特殊的成像儀及示蹤劑觀察體內器官的檢測手段)檢查,來以明確患者有無全身性的轉移 [5]。
總而言之,如果出現疑似鼻咽癌的症狀,建議患者及時到醫院就診,醫生會認真詢問患者的病史,並根據需要進行相應的檢查。
患者提前了解一些相關知識,有益於與醫生進行診治方面的溝通。
參考文獻:
[1] 沈曉明,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第七版(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 1-453.
[2] Chen YP, Chan ATC, Le QT, et al.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Lancet. 2019, 394(10192):64-80. DOI: 10.1016/S0140-6736(19)30956-0.
[3] 中國抗癌協會鼻咽癌專業委員會. 鼻咽癌復發、轉移診斷專家共識[J]. 中華放射腫瘤學雜誌, 2018, 27(1): 7-15. DOI: 10.3760/cma.j.issn.1004-4221.2018.01.002.
[4] 中國鼻咽癌臨床分期工作委員會.中國鼻咽癌分期2017版(2008鼻咽癌分期修訂專家共識)[J]. 中華放射腫瘤學雜誌. 2017, 26(10): 1119-1125. DOI: 10.3760/cma.j.issn.1004-4221.2017.10.002.
[5] Chan NSC, Yen TC. Staging of untreat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with PET-CT: comparison with conventional imaging work-up[J]. 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 2009, 36(1) :12-22. DOI:10.1007/s00259-008-0918-7.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歡迎微信搜索並關注公眾號「騰訊醫典」,獲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