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隆隆的紐約地鐵與午夜城市的浪漫心跳

2021-02-07 生命裡的胡椒

似乎伍迪·艾倫等文藝片導演們總和午夜過不去,從《午夜巴塞隆納》到《午夜巴黎》再到《午夜羅馬》,當城市褪去喧鬧的外衣,展現出靜謐側臉的時候,仿佛更顯出魅力。

但生活不是電影,城市也不盡顯詩意。當飽受失眠困擾的夜貓子甦醒,他們會去哪裡打發掉這漫漫長夜?在這偌大的城市裡,能夠讓時間變短的不止是機械化的24小時便利店或者喧鬧油膩的酒吧食肆。

《午夜巴黎》劇照。

你有沒有想過用另外一種方式來打開夜晚?不在網際網路的世界裡遨遊,而是走出家門,去看看午夜時人們怎麼過?現代的城市,對於晝伏夜出的人們是否友好?我們決定從紐約的地鐵開始看,看看這個永不停歇的系統,是如何讓這座城市的夜晚一樣美好。

劉瑜在《送你一顆子彈》中收錄了一篇關於紐約地鐵的文章。她就在裡面記錄下她一次失眠後在紐約坐地鐵的經歷。她慢慢地發現每個車站都有著獨特的個性,那些掩蓋在白日喧鬧中的景色。當她在凌晨坐到終點站Coney Island時,她在那一刻異常清醒,與這個世界達成某種和解。

每天晚上,都有約2200人在紐約的地鐵裡過夜。

曾經多次搭乘過紐約的凌晨地鐵,當從地獄廚房或者切爾西區喝完酒蹦完迪出來,習慣性地去找那亮著燈的綠色地鐵口,那對我而言是回家的開始。深夜的紐約地鐵站人並不多,一個個臉上透露著要麼是剛下班的疲態,要麼則是剛剛酒到濃處的微醺。偶爾有無家可歸的人,熟練地找到最適合睡覺的地方,席地而睡,以天為被。旁邊的鐵軌走出了幾位穿著橙色背心的維修工,手裡拿巨大的扳手,一邊一邊地敲,回聲沿著隧道傳到深處。

夜遊一族們常常沿著回聲,在紐約的街頭巷尾徘徊。時代廣場,這不眠不休的紐約中心,即便是凌晨三點,街頭依然熙熙攘攘。街角依然有身著奇裝異服的人,睜著雙眼尋找願意和他們合影旅客。你依然可以從街角的便利店買到零食與香菸,他們不是連鎖大型企業,店主會操著一口印度腔或巴基斯坦腔的英語向你問好。

再向下城區進發,別去上城區,上城區的午夜靜悄悄,夜晚唯一的聲音可能只有救護車的警鈴。沿著街道,你會看到街邊時不時有餐車,不知道為什麼,沿街的塔克餅(Taco)和中東蓋飯(Halal)在午夜時分吃起來總是特別香,還有椒鹽蝴蝶餅,一邊走一邊掰著吃。走到了華盛頓廣場附近,就一定要去那裡最有名的比薩店吃一美元一塊的披薩餅。曼哈頓最好的一點就是無論何時何地,你都能找到美味且(相對)便宜的食物。

最浪漫的方式,是在午夜去探訪那些昔日擁擠的地標。在炮臺公園(Battery Park)地鐵站下車,去看夜幕中依然閃耀的自由女神像,再沿著布魯克林大橋走一遍, 接著去DUMBO區那邊的旋轉木馬看看,午夜下晶瑩剔透還亮著燈的它,看起來像一座水晶燈,而在白天,你只能看到木馬上斑駁的漆。

但其實,第一次搭乘深夜紐約地鐵時,我的確感到過害怕。特別是當平日的快線車因為深夜也改成每站必停的慢線車之後,會穿越不少平日只會在報紙社會版出現的街區。在W4街車站候車,已經過了午夜時分,空氣中依然充滿了燥熱的氣息,混雜著無家可歸的人留在車站各個角落裡的尿味,讓整個車站像一個囚籠。肥胖的老鼠在車軌間靈巧地覓食,它們比我們更熟悉這裡。難怪學姐曾語重心長地告訴過我:「你想想看看地獄是什麼樣?夏天時下午兩點來W4車站就可以看到。」 即便條件再惡劣,伴隨著地鐵有節奏的晃動,就像回到兒時的搖籃,很難保持清醒。因此,再睜開眼睛時只看到空蕩蕩的地鐵終點站,以及那如落日一般巨大的橙黃色燈光。

好在紐約的地鐵全年無休,於是決定坐上反方向的車,繼續前行。這趟回家的旅程顯得格外地漫長,平常快線車20分鐘可以解決的問題,這次變成了4個小時。

凌晨的紐約地鐵,不說是百鬼夜行,但絕對也會出現不少人間奇景。我在深夜的紐約地鐵上見過流浪漢唱普契尼的歌劇,也遇到過傳教士大聲朗讀《聖經》,勸說醉酒的人停止放浪;還有人在上面抱頭痛哭,對著陌生人講出那些最親密的人都無法說出秘密,還有人閉上眼睛,在地鐵上沉入深深的睡眠——他們是這座機會之城裡的無家可歸者,它們將地鐵當做自己的家,花2.75美金買一張地鐵卡,在地鐵站內解決一切。

在這個世界上,可能也只有在紐約能夠提供這種景觀了。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提供24小時不間斷地鐵服務的城市,紐約的地鐵不僅僅是作為城市毛細血管,將不同的人運送到城市的各個角落;它的存在,更為在這座欲望都市中無家可歸之人提供了一個落腳之處。

疫情期間的紐約地鐵

因為密集人口,以地鐵作為主要出行工具的紐約在以汽車為主要的美國顯得有些不同,而這也是與紐約的城市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紐約市面積雖然有784平方公裡,但卻生活著840萬常駐居民。同時,紐約每年還要接待超過6500萬遊客的造訪,地少人多的現狀就決定了紐約必須要大力發展公共運輸以滿足城市的日常需求。

因此,紐約早在1868年左右就開始了對於軌道交通的探索,發展至今,424個車站串聯起了紐約市,每日運輸550萬人。而在這550萬人裡,有不少人所從事的必要性工作並不遵循朝九晚五的時間表(比如需要日夜顛倒換班的醫生護士),為了維持城市日常的運作,紐約市的地鐵系統才會永不休眠。

1904年的紐約地鐵。圖片:MTA

讓紐約地鐵永不休眠的代價一樣高昂,需要全民買單。因為全年無休,地鐵與車站的維護成本非常的高,而因為相同的原因,地鐵與車站的維護只能在夜間運行,無形中增加了人力成本。同時,這樣運營方式也讓紐約地鐵的發展緩慢,甚至有點脫離現代社會。

時至今日,MTA的工作人員依然靠手動記錄列車運行,有時甚至需要手動搬動開關進行軌道分岔,手動打開信號燈告知列車司機前方軌道的安全情況,但終究因為線路眾多,紐約地鐵的維護與運營常常只能顧頭不顧尾,往往一邊還沒修好,另一邊就出問題。而這也是幾乎每時每刻都會有地鐵延誤狀況出現的根本原因,每次地鐵開到一半停在黑黢黢的通道裡,人們也只能低聲咒罵一句,再耐心等待。紐約客依然是幸運的,有全天候的服務總好過沒有。

維持24小時的運作,雖然很方便,但代價的確不低。在人工成本高昂的鄰國日本,曾經讓日本人引以為傲的「24小時營業制」正在慢慢消失,因為人口萎縮的問題逐漸加劇,便利店普遍面臨著招工成本上漲,而邊際收益降低的窘境。況且,日本發達的自動售賣機產業也可以很大程度上替代便利店的存在,此時繼續強制性推行24小時營業制度,恐怕並不是明智的選擇。

但在我們生活的中國,雖然處於人口紅利的末端,但因為人口基數大,能夠支撐起24小時運營的成本,所提供24小時運營的產業越來越多。與其它地區呈現明顯不同的是,提供24小時服務的產業不僅僅是藥房與便利店等必需行業,也有書店、自習室等非必需行業。

面對現代人睡得越來越晚,也越來越少的現狀,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看到更多提供24小時的產業,也讓習慣晝伏夜出的夜行動物們的生活,不再單調乏味。你最希望/喜歡城市裡的什麼是24小時運營的?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生命裡的胡椒

 點擊「在看」,開啟自由人生~

相關焦點

  • 世界地鐵裡程最多的城市,第一名不是紐約、倫敦,而是中國的它!
    世界地鐵裡程最多的城市,第一名不是紐約、倫敦,而是中國的它!你一定知道,地鐵是大城市的中心建設,地鐵還可以緩解當地的交通壓力,使居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普通的小城市自不必說,就連縣、區都很難看到地鐵,許多小朋友都知道,世界上第一條地鐵是從倫敦來的,世界上最長的地鐵是中國廣州的三號線,但在世界上地鐵跑得最多的城市,也許很多小朋友都不知道自己的第一名是在哪裡,我們順著這篇文章來了解一下。
  • 【影片推薦】 《午夜心跳》,膽小者勿點
    《午夜心跳》是由張加貝執導,趙犇、於傳松編劇的一部驚悚恐怖電影,任達華、吳鎮宇、姚笛、李念、楊渝渝等參加演出。《午夜心跳》秉承了亞洲恐怖片一貫的懸疑推理風格,以連環殺人案為主體,帶領觀眾尋找殺人兇手,考驗邏輯推理能力。除此之外,《午夜心跳》吸收了歐美電影中常見的「重口味」元素,隨風浮動的窗簾滲出鮮血、手持利刃的陰毒護士面露殺氣、美女護士值班慘遭殺害、紅衣女鬼午夜糾纏主角等,盡顯暴力血腥元素。而且,電影根據故事節奏採用震撼配樂甚至不惜真人發聲,衝擊耳膜。
  • 《午夜心跳》情色也恐怖 該片只適合成人觀看
    「賀歲檔第一恐怖片」《午夜心跳》 「鬼版」海報  騰訊娛樂訊 堪稱「賀歲第一檔恐怖片」的《午夜心跳》啟用了內地和香港眾多明星,「金像影帝」任達華、「金馬影帝」吳鎮宇聯手內地花旦楊渝渝  《午夜心跳》恐怖也情色  《午夜心跳》的恐怖製作一改同類型影片的慣有模式,採用視覺與思維並重的雙重刺激,從影片的畫面與劇情的懸疑「下手」,更增加了心理的恐懼感,使恐懼更加多元化。從影片發布的全新預告片來看,陰暗的基調與具有爆發力的畫面更增強了恐怖氣息。
  • 精選四部城市愛情電影,欣賞用浪漫釀造的城市物語
    每一個城市,都有一段屬於它的愛情,如果我們不能邂逅在那裡,至少我們可以從電影中參透那段美好。今天我們帶你走進電影,邂逅不同城市的浪漫物語。 《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來自美國、身為好萊塢編劇的吉爾和未婚妻將舉辦婚禮,在這之前,他跟未婚妻一家人前往法國巴黎度假,並順便置辦家具。沒想到兩人卻在巴黎巧遇朋友保羅和他的太太,並決定一起同遊覽這座風光明媚的花都。然而,在旅途中,彼此之間的感情與價值觀,卻隨著城市中的所見所聞,產生微妙的變化。
  • 推薦名導伍迪艾倫寫給城市的3部情書電影,散發濃濃的浪漫細胞
    推薦名導伍迪艾倫寫給城市的3部情書電影,散發濃濃的浪漫細胞!伍迪艾倫以導演、編劇、文學家及其知名演員等角色定位,在各種世界國際電影節、電影獎項異彩紛呈,他更常常參演自身的影片,諸多創作力吸取自社會學、文學類、社會心理學、古希臘文化及歐洲藝術等,浪漫細胞刻進了他的內心,因此一封封寫給城市的情書慢慢擠壓鑄造…。
  • 這裡有 10 部電影,收納了紐約的美好與黑暗 電影與城市
    因為 2001 年發生在紐約的「九一一」恐怖襲擊事件,2002 年初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放映了電影中的紐約集錦短片,名為「致紐約的電影情書」。從不出席奧斯卡頒獎禮的伍迪·艾倫破例出席,為短片致辭,他說為了紐約願意做任何事。
  • 每天坐地鐵上下班,來回都要2小時,轟隆隆的噪聲忍無可忍!
    拿到華為FreeLace Pro第二天,我就戴著它出門坐地鐵上班去。一路上都是把它掛在脖子上,到地鐵口就開始戴上耳機了,坐電梯再步行到地鐵站,然後進地鐵門的時候人還特別多,但是耳塞一直牢牢的在耳朵上。當時我心裡就想,要是今天戴的是真無線耳機,被人這樣擠成一團那耳機要是掉地上了,都不知道上哪找。
  • 地鐵9號線,從早到晚轟隆隆!隔音屏只裝南面,北面居民怎麼辦?
    圖說:一路之隔的地鐵9號線 新民晚報記者 王軍/攝首班車6時24分,末班車23時24分,每10分鐘3班列車隆隆駛過,每天噪音連綿不絕,地鐵9號線松江區泗涇站周邊居民真的好煎熬,真的好辛苦。盼啊盼,總算盼來了隔音屏,但是招標公告顯示只裝地鐵南面,北面居民焦急萬分,好事能辦得更好嗎?400多位業主一肚子的苦水2018年,餘先生買下了松江區泗陳公路同濟晶萃的新房,樓盤與地鐵9號線僅一路之隔。前7排是低密度疊墅,後3排為小高層洋房,小區環境優美,綠化蔥鬱。
  • 紐約浪漫24小時 | 一座在心裡熟悉了一萬遍的浪漫光影之城
    這是座在心裡熟悉了一萬遍的光影之城,一座本身就是浪漫代名詞的魅力之城,帶上你心愛的TA,來「紐約浪漫一日遊」》裡米蘭達和丈夫就是在這座橋上重逢,無論一起攜手漫步,或是從兩邊奔向對方,都浪漫到了極致。乘上新世貿大廈觀景臺的電梯僅需47秒,便能到達將近2千英尺的高空,電梯的牆面上播放著紐約600年來的變遷,你會看到這座城市的天際線隨著時光不斷變化,當你到達102層的觀景臺,絕美的紐約天際線將360度映入眼帘:東有布魯克林大橋,西有絢爛日落,北有帝國大廈,南有自由女神像……這是屬於你和紐約的浪漫
  • 《紐約的一個雨天》伍迪·艾倫的浪漫憧憬,Ta懂得你的所有幻想
    經典的《曼哈頓》、《安妮·霍爾》,近年來家喻戶曉的城市系列《午夜巴黎》、《午夜巴塞隆納》,當你以為伍迪·艾倫已經老態龍鍾,沒有什麼新梗的時候,他的電影已經成為一種每年都有看點的感覺,沒有太多驚喜,但沒想到他突然祭出了一部《紐約雨天》,我期待這部電影的唯一原因是因為它是伍迪·艾倫的電影!
  • 《紐約時報》的30張照片,直擊城市孤獨
    1955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愛德華·史泰欽策劃了攝影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展覽「人類大家庭The Family of the Man」,從全世界徵集的二百餘萬張照片中挑選並展出。近日,紐約時報做了一個專題,用三十張照片來表現全世界「停擺了」的樣子。很多拍攝地點往常都是人潮擁擠、熱鬧紛呈,而如今卻仿佛被按了暫停鍵。這次照片裡面沒有人,空蕩蕩的城市公共建築之下,有了留白之下的「呼吸空間」,但是卻沒有了呼吸的生命力。
  • 紐約和洛杉磯你更喜歡哪個城市?
    作為美國第一、第二大的城市,就跟北京與上海一樣,常被放在一起比較,兩個城市差異很大。1.洛杉磯沒車會死,紐約有車會死。在紐約你靠地鐵公交沒問題,畢竟紐約好玩的地方就在曼哈頓以及周邊一系列地區如法拉盛布魯克林等那一塊,再加上市區密度太高了,人多車也多,但是歷史遺留原因紐約市區的路都很窄,雙向單車道雙車道,我在北京內城胡同裡開都比那個強。
  • 雪梨被譽為「南半球的紐約」,地鐵只有一條,66公裡
    雪梨(Sydney),位於澳大利亞的東南沿岸,是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的首府,也是澳大利亞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雪梨雪梨被譽為南半球的「紐約」。雪梨已連續多年被聯合國人居署評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並被GaWC評為2018年世界一線城市第七位。
  • 《午夜巴黎》
    他2008年執導了午夜巴塞隆納,2010年午夜巴黎,2012年愛在羅馬。古稀之年的他用鏡頭展現了很多他迷戀的別處美景,也依託城市美景表達了他的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的幻想和思考。這樣說聽起來貌似有點無聊,但並不,電影中還有伍迪艾倫慣有的小幽默,只是,今天不談伍迪艾倫的幽默,我是個幽默細胞缺乏的人,今天我們談巴黎和懷舊。
  • 伍迪艾倫的「城市電影」:一位世界級導演鏡頭下的都市文化
    他電影中呈現的內容除了中產和知識分子,還有一座座活著的城市。從《午夜巴塞隆納》到《午夜巴黎》,從《曼哈頓》到《紐約,一個下雨天》,從《人人都說我愛你》到《愛在羅馬》……伍迪·艾倫的浪漫故事很多都以特定的城市為背景。他鏡頭下的都市展示出了獨特的文化魅力,當然,也帶著特有的「伍迪·艾倫」標籤。我們今天選五部具有代表性的「伍迪·艾倫都市電影」,來逐一品評。
  • 伍迪艾倫的「城市電影」:一位世界級導演鏡頭下的都市文化
    他電影中呈現的內容除了中產和知識分子,還有一座座活著的城市。從《午夜巴塞隆納》到《午夜巴黎》,從《曼哈頓》到《紐約,一個下雨天》,從《而伍迪·艾倫卻利用了這個故事的原型,美化出了比童話還要浪漫的情節。那就是午夜十二點的鐘聲敲響,你可以乘坐菲茨傑拉德夫婦的汽車一起去和海明威喝酒。這樣自然而然的「穿越劇」讓人直呼浪漫,怪不得成為當年坎城電影節的開幕影片。
  • 《紐約的一個雨天》紐約,雨天,懷舊型文藝知識分子的浪漫隱喻
    一對出身富裕的青年戀人決定去曼哈頓過一個浪漫的周末。男生精心策劃著二人的行程,女士的心思卻全在即將採訪的大導演身上。結果,約會的男女在紐約的一個雨天各自展開了各自的際遇,最終男生認識到與戀人的分歧,選擇分道揚鑣。
  • 《午夜巴黎》的奇幻穿越,伍迪·艾倫的「電影作者」情結
    伍迪艾倫的懷舊情結直觀化的呈現在了他以紐約為背景的大量影片中,對於這座他生長的城市,伍迪艾倫用「痴迷一般的執著表現他對紐約的愛戀」。在《曼哈頓》和《安妮·霍爾》等影片中,詩意而具有人文氣息的紐約是歐洲「每一個自由主義者都夢想居住的波西米亞夢幻島」。
  • 全球地鐵裡程數最多的國家,不是倫敦紐約,你知道是哪個國家嗎?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現在有很多人在閒暇時間去旅行,說到旅行,提到交通工具是不可避免的,地鐵作為我們現代城市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雖然各地區的地鐵建設時間有些不同,但對城市地鐵的要求是有限的。
  • 你知道的和你所不知道的:時差,鄭連傑的紐約故事
    點擊右上角藍色字關注「央美藝術品」「曼哈頓低暗搖動的藍調吉他聲/飛舞著黑人的臉龐/冰雪覆蓋著紐約城/鋼鐵和速度把午夜的涼意吹入我酒精的頭顱。」每次從北京回到紐約, 鄭連傑都需要用二十天左右的時間來倒時差,很奇怪,往返了這麼多年,時差這個生理現象像是長在自己身上一樣,它跟時間有關,跟環境有關,還跟當事人的心理狀態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