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青春題材的美劇,我們腦子中就會想到各種激情四射的場面,美女、帥哥雲集的校園,動感的party,絕妙的愛情,開放的男女關係。
其實校園青春題材的美劇現在依然火爆的很多,但是可能很多人曾經看過卻忘了它的名字。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部小編上學時代趴在被窩裡看完的美劇——《美國派》。
回想當時看《美國派》的時候,真的是青春年少時,總感覺羞澀澀的,同時帶著高中生的青春騷動。有時激動,有時狂笑,有時卻夾雜失落。
《美國派》這部影片重點圍繞四名高中男生發誓在中學畢業狂歡夜之前「失身」的事跡,從而引發出一系列荒唐可笑的劇情,博得觀眾笑點,這個笑點並非低俗的搞笑。雖然影片是站在男生角度,但是也並未對女性造成歧視,這個方面這部劇拿捏的很是到位。雖然片中涉及到一些不適合中學生觀看的鏡頭,但是影片通過搞笑以及製造噱頭從而巧妙的化解觀眾的尷尬情緒。
這部影片中重要的一個情節就是是主角父親很想對自己的兒子進行這方面的教育,但總是不知道如何啟齒,也搞得兒子面紅耳赤,不知如何是好。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對孩子也是同樣的心態,想教育這方面知識,就是不知從何入手。從而導致青春期孩子只能通過自己的認知和方式去探索。所以這部影片充分的抓住了青少年這一心理,好奇心的驅使,同時又不敢張口,無法向別人虛心求教。也正是因為如此,《美國派》才得以從上映之初,就被人們追捧到現在,特別是青少年的追捧,從而成為一部青春性喜劇的經典。
《美國派》當時確實也是影響了很多年輕人的認識觀,即使是現在,在中國的一般學校,依然沒有正規和科學的性教育,依然是談性色變,都不能夠直面這方面的教育。回看銀幕上那些肆無忌憚的美國孩子們,小編也只能暗自傷心。
80後、90後現如今已成家生子,帶著家庭,帶著愛情,帶著奮鬥,難以向當年那樣肆無忌憚,考慮最為普遍問題就是——生活。來不及享受青春的好, 就已經該平淡了。所以,正如如viki說的,青春本身就是不圓滿的,經歷過該經歷的,就好了。我們能做的就是繼續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