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萬個廢棄塑料瓶變廢為寶,楊浦區可回收物變身天堂傘

2020-12-27 瀟湘晨報

「顏色好看,手感也很棒,支持環保再回收!」這是來自一位京東用戶的評價。

這名用戶評價的正是近日由楊浦區可回收服務承載企業愛回收公司所聯合推出的天堂牌再生環保晴雨傘。▼▼▼

■再生環保晴雨傘共有兩種顏色此次「塑料瓶的再生之旅」由1.75萬個廢棄塑料瓶在神奇的「魔法」下完成華麗蛻變。與一般雨傘相比,再生傘除了在傘面印有塑料瓶和雨傘兩種印記的「雨天的祈願符」,並用「=」將印記連接,讓廢棄塑料瓶與雨傘相連。此外,再生傘遇到雨水會變色,不僅環保,而且時尚。

據楊浦區綠化市容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把再生傘需要5個瓶子經過回收、清洗、粉碎、高溫、造粒等12道工序製成。一把再生環保傘可以減少約0.63g的碳排放,節能50-80%。

一直以來,愛回收公司致力於對可回收物進行回收利用和環保再生,讓每一個被丟棄的資源都能重獲新生。同時,也呼籲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節約資源,減少垃圾的產生,共同守護生命的循環。

【來源:周到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臺灣400萬支回收塑料瓶,再現星空草原!
    近日,位於臺灣基隆市的擁恆文創園區以400萬支回收的塑料瓶,實景打造梵谷的代表作
  • 12個塑料瓶回收5毛,做成一件T恤賣129元,這個生意為什麼能做?
    2019年8月,垃圾分類成為媒體頭條熱點的當口,黃寧寧穿著12個廢棄塑料瓶做的T恤,13個廢棄塑料瓶做的雨衣,以塑料改造師的身份上了湖南衛視的「快樂大本營」,參與其中一個叫「真真假假」的環節。結果被明星嘉賓們判定為「這是假的」。
  • 順義區空港街道:綠色置換可回收,變廢為寶美裕祥
    原標題:順義區空港街道:綠色置換可回收,變廢為寶美裕祥北青社區報記者獲悉,為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妥善處理居民可回收物,解決小區樓門內堆物堆料,6月8日,空港街道裕祥花園社區組織開展廢棄物兌換綠植活動。記者採訪了解到,活動開展前一周,社區工作人員攜手垃圾分類促進員、分小萌環境護衛隊等志願者隊伍分別通過微信公眾號、網格群、海報、宣傳單頁等渠道對垃圾分類的意義、知識進行宣傳,營造了濃厚的垃圾分類氛圍,發動居民從做好「可回收垃圾」的分類做起,培養垃圾分類的習慣,共同打造綠色生活。
  • 塑料瓶變廢為寶,DIY手工製作方法
    塑料瓶變廢為寶,DIY手工製作方法 材料:打火機、塑料瓶、牙籤 Step1:用打火機加熱瓶蓋 稍微軟一點即可
  • 扔掉的塑料瓶被回收後可能做成了衣服?分類後的垃圾都去哪兒了?
    2020年5月1日起,北京市正式實施修改修訂後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條例規定,北京市垃圾分類實行「四分法」,即分為廚餘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所有居民必須將垃圾分類打包,投放到不同的垃圾桶中。那麼,被投放的垃圾後續將如何處理呢?
  • 中國低值可回收物被大量廢棄 加劇「垃圾圍城」
    加劇垃圾圍城 造成環境汙染 我國低值可回收物被大量廢棄生活中的廢玻璃,在歐洲回收率高達90%,而在我國85%都被混在垃圾中廢棄。我國再生資源利用率偏低,尤其廢玻璃、廢紡織物、廢包裝紙等低值可回收物被大量廢棄,既加劇了垃圾圍城趨勢,又造成了環境汙染。記者調研了解到,我國再生資源領域存在回收體系無序、產品標準缺失、技術落後等多重掣肘。專家呼籲加強相關法規和標準等頂層設計,構建標準化、規範化回收體系。現狀:再生資源回收率偏低大量資源遭浪費垃圾是被放錯位置的資源。
  • 投到智能分類回收箱的廢紙箱、塑料瓶去哪了?|申晨間
    「垃圾分類」不僅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在「網際網路+」的加持下,還催生了在垃圾裡尋寶的新型經濟業態——智能分類回收業務:居民在小區裡只需拿手機掃一掃,就能把廢紙箱、塑料瓶等可回收物投入智能分類回收箱,換取一定的經濟收益。這些被投入智能分類回收箱的可回收物究竟去了哪裡?會被循環再利用嗎?
  • 噴霧塑料瓶宿遷生產廠家產品回收處理法
    噴霧塑料瓶宿遷生產廠家產品回收處理法   噴霧塑料瓶宿遷生產廠家產品回收處理法    各種塑料瓶和飲料罐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是現代經濟生活中不可替代的用品。塑料瓶有不同的固體和液體,不同類型的塑料瓶有不同的性能。
  • 舊衣回收箱讓破舊衣物變廢為寶
    近幾個月,伊寧市多個居民小區出現了一個身著「綠外衣」的環保舊衣回收箱,市民將不要的衣物放在舊衣回收箱內,最後變廢為寶,再次利用,在幫助市民解決舊衣處理困擾的同時還有利於環保。4月13日,記者在伊寧市中苑新城祥和苑南門看見,在一處顯眼的位置擺放著一個環保舊衣回收箱。時不時,會有居民將家中不穿的舊衣放到裡面。隨後,記者根據環保箱上的電話聯繫到設立舊衣回收箱的胡恆博。
  • 垃圾變身海綿寶寶,上海這個中轉站日處理可回收物120噸
    廢棄礦泉水瓶被做成了「海綿寶寶」,廢舊輪胎變成了老鷹,汽車、摩託車的舊零部件則被組裝成為「大黃蜂」……在這個面積約1萬平方米的生活垃圾兩網融合中轉站,不僅各類可回收物分得清清爽爽,還有各種變廢為寶的藝術品。生活垃圾製作的工藝品。 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欒曉娜 圖可回收物的回收和再利用,一直是生活垃圾處理中面臨的難題之一。
  • 志願北京「一億個塑料瓶回收」公益活動,希望你也能加入!
    由【志願北京】青山派發起「一億個瓶子的回收」環保活動,發動志願者,收集家裡或者身邊同事或者朋友隨手丟的塑料瓶,並且傳播」培養垃圾分類習慣,從一個塑料瓶子開始「,做突破垃圾圍城的」第一公裡突圍者」!       自從小文同學成為【志願北京】一名小小志願者之後,參加了多次組織的公益活動,此次「一億個瓶子的回收」環保活動,自然也不能掉隊,不光要把自己喝的塑料瓶收集起來,還廣開門路,各種渠道的收集廢舊塑料瓶,努力做好一名「突圍者
  • 福利 | 別再去宜家睡沙發了,這裡有十件可持續生活好物等你來尋寶!
    2016財年,宜家中國共售出400萬個LED燈泡,這些燈泡節省的電量相當於13萬個中國家庭1年的用電量。   02 TOMAT多瑪 灑水瓶 7.9元宜家堅持用更少的資源製造更多的產品,並推出了「循環宜家」的概念,積極推動變廢為寶。這是宜家在中國市場推出的第一款由廢棄包裝塑料製成的產品。
  • 機械打包 回收發電!河北昌黎小麥秸稈「變廢為寶」
    現在麥收後,方包機直接把秸稈清理乾淨打包回收利用,省時又省心,還保護了環境。」 近日,河北省昌黎縣安山鎮西牛欄村麥地裡,種植戶孫潤寶看著自家的廢棄秸稈被回收處理,臉上帶著輕鬆。麥收時節,昌黎縣6.5萬畝小麥成熟收割,為了從根本上解決秸稈焚燒、亂堆亂放而帶來的環境汙染問題,昌黎縣探索出秸稈回收利用的新方法:將秸稈回收用於生物質發電。
  • 龍泉驛區流動泡沫加工回收聯繫-希晨
    提案的董事會成員Elaine Leung是海洋生物學家和全球消費者倡導組織SumOfUs的一員,她表示全球麥當勞每天平均消耗9500萬支一次性塑料吸管,其中每天使用的數百萬塑料吸管僅用幾秒鐘就扔掉,麥當勞是繼星巴克之後消耗塑料吸管多的商家。收一頓塑料瓶多少錢?能超過1000塊嗎?那麼我們加工後處理的一頓塑料顆粒多少錢?
  • 廢棄塑料瓶製成的風雨衣、救災帳篷布做成的背包……它們都出自...
    13隻廢棄塑料瓶回收製作、遇水會變色的風雨衣,24隻塑料瓶和1塊回收救災帳篷布製作而成的背包……經過激烈的角逐,由上海服裝集團舉辦的首屆可持續時尚創新設計大賽獎項今日揭曉。
  • 1至11月,滬上可回收物日均回收量比去年多53%
    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正式實施已近1年半。在今天舉行的2020年上海生活垃圾分類主題宣傳展示活動中,記者從市綠容部門獲悉,今年1-11月的四分類垃圾量與去年相比繼續「三增一減」,達到本市生活垃圾處置總量控制目標。
  • 8個塑料瓶壓成1塊磚,外國人拿來蓋房子隔音又隔熱,施工簡單快速
    喝完的塑料瓶能做什麼?我們光知道這些塑料瓶是可回收垃圾,很多人卻不知道這些塑料瓶回收以後有什麼作用。而外國人已經早早踐行塑料瓶、紙皮都是可以拿來二次加工的材料,在他們的手中,這些可回收垃圾自有妙用。回收塑料瓶最後去了哪裡?
  • 「鐺鐺車」不見了,垃圾回收卻「響噹噹」
    變化源於今年5月的一項創新工作——通過政企合作,湖州將曾經走街串巷的「鐺鐺師傅」收編,並在中心城市建設28座固定式回收服務站點,通過「固定站點+移動回收」「線上預約+線下即收」的雙軌道模式,實現了可回收物全品類應收盡收。目前,湖州市已收編「鐺鐺師傅」80餘名,日均處理可回收垃圾120噸。近日,我跟著變身垃圾回收專員的「鐺鐺師傅」,體驗他們工作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