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個塑料瓶回收5毛,做成一件T恤賣129元,這個生意為什麼能做?

2020-12-23 新零售商業評論電子版

作者:程小瓊,新零售商業評論高級編輯

「變廢為寶,我們知道,他們做到。」

2019年8月,垃圾分類成為媒體頭條熱點的當口,黃寧寧穿著12個廢棄塑料瓶做的T恤,13個廢棄塑料瓶做的雨衣,以塑料改造師的身份上了湖南衛視的「快樂大本營」,參與其中一個叫「真真假假」的環節。

結果被明星嘉賓們判定為「這是假的」。

一次性PET塑料瓶回收之後再生為化纖,做成衣服、鞋包等產品,在中國已有至少20年、在歐美將近70年的研究與應用歷史,技術成熟,市場穩定,一直受到時尚品牌的青睞。

黃寧寧把這個技術和材料應用到了自己主理的可持續時尚潮牌好瓶(HowBottle)中,至今已有3年多了。

從to B端的環保T恤定製業務開始,好瓶憑藉出色的營銷和設計能力走到了消費者面前,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用塑料瓶回收再生新材料製成的衣服,但黃寧寧比較崩潰的是,總有人問她:我給你12個廢棄塑料瓶,你能給我一件衣服嗎?

這個問題,換作蘇州玖隆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唐國明來回答:12個塑料瓶可以換來的,只有5毛錢。

而一件好瓶定製T恤的基礎價格是129元。

塑料回收,變廢為寶,成為了全球氣候變暖,汙染嚴重的時代危機中的一個出路。

當大多數人還停留在「知道」時,一些行動者已經開始「做到」了。我們共同面對的,是拓寬消費者認知,讓錢包為青山綠水買單。

塑料回收的古老生意

塑料作為一個寬泛的概念,面向大眾的分類有7種型號,由一個可回收的三角形符號和一個數字組成,每一個數字代表一種塑料類型。PET是其中的No.1。

PET中文名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英文名為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最常見的用途是製作成飲料瓶和紡織纖維,後者即為聚酯纖維,是化纖的一種——翻看你的衣服材料說明,這都屬於常見材料。

在面料和材質上,好瓶產品所用的「rPET」是指回收後的PET,其中「r」(recycle)意為「循環、回收」。

PET來源有兩種途徑:從石油提煉成為原生材料,以及回收PET做成再生材料。

顯然,回收PET再利用能緩解石油資源短缺,快速降低碳排放:1噸rPET紗線相當於67000個塑料瓶,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2噸、節省石油0.0364噸、省水6.2噸。這意味著,生產rPET比常規生產PET節省近80%的能源。

在中國,廢棄塑料瓶的回收,是一門古老的生意。在街頭的垃圾桶、從家庭丟出去的垃圾袋中,塑料瓶停留的時間是最短的。

在社區,大部分老百姓仍保有塑料瓶可回收的意識,通常會收集變賣或交由保潔員回收。

位於老閘北的楊波大廈,是上海垃圾分類力推的模範小區之一,夏天其保潔員一周可以回收100斤塑料瓶。在街頭,總能看見有人翻垃圾桶,甚至是從你手裡討走剛剛喝完的礦泉水瓶。

唐國明創立的蘇州玖隆,早在2003年就開展了廢紙的回收業務。2008年造紙行業受到金融危機的衝擊,回收再利用的產業價值驟減。

唐國明在找新出路時鎖定了廢舊塑料行業。他利用舊有的廢紙回收網點同時回收廢塑料。

為了解決廢舊塑料下遊產業鏈的標準化問題,唐國明自建工廠,做塑料的標準工業產品PET瓶片,這一轉型讓玖隆成為了該領域的領頭企業,於2015年7月掛牌新三板,根據其年報2019年營業額3.75億元。

新版「雞毛換糖」

中國的廢棄塑料瓶回收率可以達到多少?

唐國明表示,業內還沒有嚴格科學的數據,在他看來,回收率能達到90%甚至是97%。好瓶負責供應鏈的倫嘉渝也認為回收比率很高,接近70%~80%。

儘管國內對於PET瓶有如此高的回收率,仍然無法滿足全球的塑料需求。2018年全世界塑料產量達到3.59億噸,中國是世界第一大塑料生產大國,產量佔全球的30%。

2017年7月國務院發布《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之前,塑料再生行業的利潤是依靠廢塑料近乎零成本進口,以高昂環境成本為代價。

唐國明說,玖隆一開始因為廢紙回收的網點布局,就只做國內的塑料瓶回收業務。受洋垃圾進口禁令政策的影響不大。

通過玖隆位於全國的回收點,被回收的塑料瓶會進入一條成熟的產業鏈,塑料瓶被清洗乾淨,瓶蓋、瓶身和外包裝塑料紙分離,塑料切片、抽絲、冷卻集絲,生成紗線最終織成面料。

並非所有被回收的塑料瓶都能被做成面料。塑料回收之後,會根據乾淨程度和純度進行分類。塑料粒子和PET瓶片會被送往不同的面料工廠進行加工。

根據中國合成樹脂協會塑料循環利用分會相關專業人士介紹,從產能來看,國內的PET成為紡織面料的比例為52%,28%變成了填充物,進入了日常生活的被子、羽絨服、毛絨娃娃裡,剩餘的10%是無紡行業。

受限於塑料的處理技術,部分塑料會在小作坊裡變成塑料粒子,最終成為低質的塑料製品,比如塑料盆、塑料凳、塑料垃圾袋、塑料步道,等等。

這也是一個21世紀新版的「雞毛換糖」故事。

雞毛換糖的精神成就了今日之義烏。義烏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種田先天優勢不足:土地酸性強、肥力差,當地人發明了用雞毛等雜物漚肥的方法。

每年冬春農閒的時候,周邊一帶的農民手搖著撥浪鼓,肩挑兩個擔子,走街串巷,用自製的紅糖換回雞毛,被稱為「糖擔」。

「雞毛換糖」作為一門謀生的手藝,在浙江義烏一帶已經延續了數百年,收回來的雞毛,可以做成治胃病的藥品,成色好的會被做成手工藝品,差一點的就做成肥料。

20個世紀80年代,義烏小商品城的前身,就是「糖擔」們用小百貨擺地攤的模式。老百姓的日常需求疊加了政策的導向,刺激了商人們逐利的膽量,40餘年的經營才有了今日小商品城的生機勃勃。

To B or Not To B,考驗講故事的能力

莎士比亞讓哈姆雷特面對生死選擇時獨白: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生存,或者死亡,這是一個問題。)

每一個進入產業的企業家、創業者,也面臨這個選擇難題——to B or not to B,做B端生意還是C端品牌?

趙文靜堅定地選擇了只做to B的生意。在紡織行業深耕了10多年的她,經歷過一次外貿品牌從0開始的打造,3年下來感受「就像扒了一層皮,做C端品牌太難了」,於是2017年在上海創立P.E.T.好潤環保,為企業提供rPET面料相關的環保產品定製服務。

趙文靜選擇投身服務B端,考慮了自己和創始團隊夥伴的行業優勢。他們都在服裝行業從業多年,熟悉服裝和紡織行業的供應鏈,能撬得動面料工廠以確保小批量合作。

「相同的價格,我們可以提供更好的品質,我們可以確保在相同的品質下,我們一定是最低的價格。」

趙文靜的第一個合作對象,是阿拉善SEE基金會華東項目中心,定製了500個塑料瓶回收材質做的環保袋。

阿拉善SEE是史玉柱、王石、馮侖等80名企業家在內蒙古阿拉善盟發起成立的以社會責任(Society)為己任,以企業家(Entrepreneur)為主體,以保護生態(Ecology)為目標的社會團體。

這之後,圍繞企業的禮品或者內部採購需求,好潤還推出了漁夫帽、眼罩、真絲質感的絲巾、企業會議、工牌所需的卡套等一系列產品。

趙文靜很欣賞HowBottle的品牌打造能力,認為「她們特別會講故事,適合做C端」。

好瓶是在2019年開始轉向以to C業務為重心的,事實上,在倫嘉渝入職並負責供應鏈的運營管理之前,黃寧寧深受供應鏈折磨。

黃寧寧是新聞系出身,當過記者,畢業後去了阿里巴巴,在淘寶做了5年多的產品運營,經歷了手淘改版,阿里紐交所上市敲鐘。射手座愛自由逐夢特質明顯的她,在自我迷失中,辭職開始Gap year(間隔年)行走世界。

回到國內,她接觸到了社會創變者們聚集的BottleDream,這是一個從騰訊出來的用戶體驗設計師創立的平臺,鼓勵青年人用創造力改變社會。

熱愛潛水的黃寧寧在這裡萌發了「回收塑料瓶把它們做成好看的產品,通過撬動市場力量介入,解決塑料汙染的環境問題」這一想法,於是在2017年創立了好瓶,主打可持續生活方式,目前主要做包袋。

她想做出好的產品,但一開始並不懂供應鏈,經常在辦公室拍著桌子跟工廠的人吵架,「又把細節做錯了」。前一年多都在自我調適和對外抓狂之中遊走。

第一年做的一系列環保行動卓有成效,為好瓶吸引來了現在的供應鏈合作夥伴,一家專注做可持續面料的公司主動找到好瓶想合作。

幾輪接觸下來,黃寧寧和倫嘉渝對工廠的管理和技術水平都比較滿意,整個生產和開發節奏才穩定了下來。

在to B轉向to C的試水中,好瓶確實展現出了非凡的營銷天賦,按照黃寧寧的說法,「得大聲向外說,才能讓人聽見」。

無論是黃寧寧從阿里離職逐夢的經歷,還是產品的設計和文案、可持續生活方式的推廣策略,都深受青年群體的喜愛。

2017年,好瓶發起了「Sports For Good」拯救瓶子的行動,通過馬拉松賽事的合作來推動消費者的關注。

從蘭州國際馬拉松開始,徵集敢於穿上特製戰袍的選手,邊跑馬拉松,邊撿賽道上的塑料瓶,超過70個塑料瓶掛滿全身完成比賽。

除了行為藝術,好瓶也注重商業合作的推廣形式,持續和可口可樂中國合作推出產品並面世銷售:由24個塑料瓶組成的「24包」。

每個包裡都有一塊印有獨特編號的藍色小房子的布料,來自曾服役西南地震災區的救災帳篷;由13個回收塑料瓶做成的「在乎衣」的風雨衣,衣服背後的Slogan遇水變色,從「I DON'T CARE」(我不在乎)變成「I DO CARE」(我在乎),創意表達青年人的環保態度。

這兩款產品都屬於好瓶的爆款。「24包」迄今為止賣出了17000個,迭代過2版。雖然C端業務還沒有獨立實現盈利,黃寧寧和倫嘉渝測算,2020年將會出現突破的拐點。

2020年,趙文靜也更迭出了更刺激的服務——她「逼迫」負責供應鏈的小夥伴想辦法和工廠達成合作,實現一件起訂的T恤定製業務,並開出了淘寶企業店鋪,開放一切有助於回收減塑的合作談判空間。

她希望從B端實現商業閉環,用規模化的產品撬動行業產業鏈的變革。

2019年底起,好潤開始B端企業客戶的年度採購合作,從客戶產生的塑料瓶收集,到進入回收產業鏈,全程追溯,最後為對方定製他們的日常用品,這一產業鏈閉環的設計,能在儘量不增加企業採購成本的前提下,幫助客戶實現塑料中和,甚至碳中和。

成為系統中的行動者

不管是to B 還是 to C,好潤和好瓶都在有意識地尋找應對全球環境危機的解決方案。她們的目標是為地球減塑減負,讓地球開心。

但無論是好潤還是好瓶,都還處於企業的早期階段,對塑料汙染現狀的改變作用極為有限。全球大的集團公司、知名企業,被指責應該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2018年10月底,英國的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發起「新塑料經濟全球承諾書」行動倡議,290多家知名企業及關鍵組織參與承諾書的籤署,嘗試從源頭推動實現更可持續的循環塑料經濟。

在最新發布《新塑料經濟全球承諾書2019春季報告》中,全球有超過350家企業加入這一行動,並明確宣布2025年使用500萬噸rPET的目標,參與企業的數量佔據了超過全球20%的塑料包裝企業。

其中包括全球發展最快的10大消費品企業中的6家:雀巢、百事可樂、聯合利華、可口可樂、歐萊雅及瑪氏;全球10大塑料包裝製造企業中的4家:Amcor、Sealed Air Corporation、ALPLA Group及Aptar group Inc;也包括了全球15大零售商中的5家:沃爾瑪、施瓦茨集團、家樂福、塔吉特等。

商業是一個大的系統。有人知道,有人做到,有人剛剛開始行動,但商業向善,永遠不晚。

黃寧寧和好瓶做包,第一要求是美觀時尚和實用,消費者對可持續和環保理念的接受自然融於對產品本身的喜愛和欣賞中,這是她理解的商業可持續。

趙文靜和好潤專注做企業產品的設計服務,是希望站在企業的角度,在儘量不增加採購成本的前提下實現塑料回收利用的閉環,推動供應鏈的改變。

唐國明和他的蘇州玖隆,一開始並沒有意識到廢舊塑料的環境汙染帶來的危機,他看到的是一個可行的生意,一個商機。恰好這一機會同時滿足了可口可樂、雀巢等品牌的需求,也補足了可持續發展的回收鏈條。

在這一產業中尋找商機的人,對環境保護從無意識走向有意識,無疑是塑料再生市場大發展的又一大利好。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範圍內與塑料再生相關的在業、存續企業超過6萬家;過去的5年中,相關企業新註冊量達到4.5萬家。

對於每一個我們,當想要消費一件衣服、一個包包的時候,欣然接受rPET面料並願意為此支付更高的成本,支持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初創企業們活下來,走上更大的舞臺,這也是可持續消費行為的一種。

相關焦點

  • 志願北京「一億個塑料瓶回收」公益活動,希望你也能加入!
    看了這個美國的小朋友,是不是感嘆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我們也該做些什麼呢?         生活中我們每天產生很多的白色塑料垃圾,但是有些沒有進入正確的回收渠道,比如只進行了傳統的掩埋或者焚燒。這增加了對環境的汙染,也浪費了很多的資源。既不環保,也很浪費。
  • 投到智能分類回收箱的廢紙箱、塑料瓶去哪了?|申晨間
    和小賴比起來,35歲的黃女士不僅自己通過智能回收箱賣廢品,還發動全家一起參與,「賺點小錢,一年可以提現100多元。」在黃女士的帶領下,家裡老人也用上了這個新潮的回收方式。他們只需要在機器上輸入黃女士的手機號,就可以投遞了。
  • 扔掉的塑料瓶被回收後可能做成了衣服?分類後的垃圾都去哪兒了?
    垃圾分類工作分為: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四個環節。也就是說,不同的垃圾的「命運」各不相同,它們會被不同的卡車送往不同的地方,在那裡脫胎換骨,迎來新生。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那些「讓你分類分到懷疑人生的」垃圾的最終歸宿吧!
  • 1.75萬個廢棄塑料瓶變廢為寶,楊浦區可回收物變身天堂傘
    「顏色好看,手感也很棒,支持環保再回收!」這是來自一位京東用戶的評價。這名用戶評價的正是近日由楊浦區可回收服務承載企業愛回收公司所聯合推出的天堂牌再生環保晴雨傘。▼▼▼■再生環保晴雨傘共有兩種顏色此次「塑料瓶的再生之旅」由1.75萬個廢棄塑料瓶在神奇的「魔法」下完成華麗蛻變。與一般雨傘相比,再生傘除了在傘面印有塑料瓶和雨傘兩種印記的「雨天的祈願符」,並用「=」將印記連接,讓廢棄塑料瓶與雨傘相連。此外,再生傘遇到雨水會變色,不僅環保,而且時尚。
  • 天長100ml小塑料瓶能賣多少錢
    天長100ml小塑料瓶能賣多少錢據悉,主辦方根據前期對上百家行業終端用戶的需求調研反饋,已將來自星巴克、聯合利華、花王、可口可樂、百事亞洲、美加淨、海底撈、匯源三得利、不凡帝範梅勒、太太樂、雀巢、統一、納愛斯、相宜本草、綠傘、葛蘭素史克、樂高、3M、1號店、聯想等包裝終端用戶的包裝需求發布給參展商,還將專門開闢包裝終端用戶採配對接專區
  • 噴霧塑料瓶宿遷生產廠家產品回收處理法
    噴霧塑料瓶宿遷生產廠家產品回收處理法   噴霧塑料瓶宿遷生產廠家產品回收處理法    各種塑料瓶和飲料罐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是現代經濟生活中不可替代的用品。塑料瓶有不同的固體和液體,不同類型的塑料瓶有不同的性能。
  • 他專做滷製品30年,一隻手撕鴨能賣108元,如今年銷售額1500萬元
    (一)個體小檔口賣滷鴨,忙碌且美妙1991年,唐長文開始做滷鴨子,到今年有30年了,早年他做滷鴨就有獨特的配方,靠著歲月沉澱,他的滷鴨的美味和口碑越來越好,在當地銷售日益火爆,從最開始一天只能賣幾隻,到後來一天能賣上百隻,那樣的日子像很多個體戶一樣,忙碌且美妙。
  • 11個塑料瓶 = 一件運動外套? 環保才是真的酷!
    以經典鞋款70s為基礎,回收PET、循環再生織物以及再生仿棉帆布,並以這些廢棄物為原料。竟然能將難以降解的廢舊塑料瓶通過環保工藝變成一件成品衣服,並且各項生態指標完全符合我們著裝的安全要求。ANTA Energy Hero男款系列ANTA Energy Hero女款系列這一科技的最大看點,是平均僅用11個塑料瓶就能製作一件成衣,不但用料非常環保,而且高效的生產方式能大大降低製作成本,這樣更加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理念
  • 靠撿破爛買兩套房,兩分鐘賺幾萬,暴利廢品回收行業不想被網際網路改造?
    花高價回收的廢品卻賣不出更高的價格,這也就意味著自己純粹是幫別人丟了一件垃圾,還沒有辛苦費。回收廢品更是一件耗費體力的工作。比如回收廢棄家電,這屬於大件垃圾,而老紀回收廢品的範圍內基本上都是上世紀90年代建造的居民小區,沒有電梯幫忙運貨,這讓55歲的老紀感覺很吃力。
  • 跨界、聯名、品牌合作,「好瓶HOWBOTTLE」將「可持續材料」回收...
    是垃圾分類回收?是廢舊衣服循環?還是節約用水? 36氪最近接觸的公司"好瓶HOWBOTTLE"做的事情遠不止於以上,她們將可持續材料回收做成一件很酷、甚至很時尚的事情,比如將塑料瓶做成好看時尚的包包,做成潮酷的風雨衣,甚至回收航天垃圾做成手環。
  • 農村破舊衣服回收的銷路在哪裡?用不用深加工?去處是個大問題
    用不用做深加工呢?其實,一個最簡單的理由就是以前收了有市場,現在沒人收,自然是因為市場萎縮了。那麼,這個回收舊衣服的銷路在哪裡?以前和現在為什麼發生了這樣的轉變?現在怎麼沒什麼人收了?這些衣服需不需要深加工?
  • 我們回收了神舟七號火箭殘片,把它做成了「太空包」
    原來外婆的家,是這個樣子的。。。球我們收到一隻穿越蟲洞而來的漂流瓶上面說:1956年的時候,他們剛開始探索太空;65年後,他們決定向外太空扔出這隻漂流瓶;希望瓶子能抵達,65年後的自己……「如果你收到了我的瓶子,就來串個門吧!」「收到了。。。」「我帶著『裝備』,來找你,等我。。。」
  • 利用廢舊塑料瓶手工製作DIy手工藝品創意教程
    在法國,廢物分類和回收是大多數家庭需要的良好習慣。但在分揀袋中並不是所有的紙板和塑料廢物。事實上,許多DIY愛好者和手工藝者選擇享受一些包裝的樂趣,將其變成DIY裝飾或精巧存儲的對象。在這些可回收廢物和包裝中有大量的塑料瓶。而且,我們想知道如果我們想通過DIY創意項目回收它,我們可以用塑料瓶做什麼?
  • 830億件快遞垃圾圍城,為何綠色回收這麼難?
    今年50多歲的錢建國,和廢品打了半輩子交道,20多年前就開始從事廢品收購生意。前些年他盤下這塊店面,後來帶著老婆和兒子一起做。他透露,這家店歸屬於一家再生資源回收公司,他們每月拿固定工資加提成,一個人年收入有四五萬元。錢建國對現在的行情很滿足,「紙箱漲價了,以前一公斤1.2-1.3元,最差的時候是2013-2014年,只有五六毛錢,現在漲到1.5元。」
  • 8個塑料瓶壓成1塊磚,外國人拿來蓋房子隔音又隔熱,施工簡單快速
    喝完的塑料瓶能做什麼?我們光知道這些塑料瓶是可回收垃圾,很多人卻不知道這些塑料瓶回收以後有什麼作用。而外國人已經早早踐行塑料瓶、紙皮都是可以拿來二次加工的材料,在他們的手中,這些可回收垃圾自有妙用。回收塑料瓶最後去了哪裡?
  • 臺灣400萬支回收塑料瓶,再現星空草原!
    近日,位於臺灣基隆市的擁恆文創園區以400萬支回收的塑料瓶,實景打造梵谷的代表作
  • 廢紙箱成了香餑餑 回收價從4毛5漲到8毛5
    廢紙板回收價從4毛5漲到8毛5    紙價上漲影響零食、家電、媒體行業,對快遞業暫未形成壓力  部分用紙企業已有應對之策,或研發新包裝材料,或儘量減少包裝成本本報記者 陳婕 朱銀玲  昨天早上7點多,古墩路附近一家廢品收購站已經開門營業了。
  • 厭倦了打工生活,那不如做這5個小生意,能掙點錢,還不用受氣
    你能怎麼樣?誰是為了生活迫不得已。但凡有一點掙錢的路都不愛打工。那麼我們有什麼小生意做呢?即使不成,如果是夏天你還可以賣二手家電空調什麼的。放心,旺季你房源一掛保證電話打爆,一單利潤在500元以上。 高校周邊的房子,有本錢的還可以租下來做託管,加上投影儀和幕布做成高校電影院情侶房。給想親密卻不好意思的情侶一個看電影的藉口和私密空間。
  • 塑料瓶可是養花好容器,剪幾刀變成「花盆」,能吊著養不少花
    塑料瓶可是養花好容器,剪幾刀變成「花盆」,能吊著養不少花養花的時候總是會不斷地繁殖一些新的盆栽,而這需要不斷地增添新的花盆和土壤。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如果想多養幾盆,還挺費錢的。其實生活中有許多的容器都可以做成花盆,比如最常見的塑料瓶,它是不可回收的垃圾,與其汙染環境還不如廢物利用一下。接下來教大家幾種用塑料瓶做花盆的方法,有興趣的可以來學一下。1、塑料瓶做成吊籃塑料其實是非常好的容器,它的保溫性和保水性都比較好,而且不容易變形,因此使用的時間比較久,用來做花盆非常合適。
  • 鹹素媛花1600元買80件舊衣,還有女兒的童裝,回收衣能穿?
    房子裝修基本都是上網買的家具,包括兩三千元的沙發和幾百元的窗簾。鹹素媛也是如此,從小家庭條件就不好,母親一個人要養大3個子女。窮,這個字深深烙印在鹹素媛的心裡。給保姆買1400元衣服摳門,一直都是鹹素媛的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