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閶實驗小學旁邊的石路薈春北街上,有個安靜的吉他培訓學校,創辦者是知名獨立音樂人孫進濤。今天我想給大家講講原創音樂人濤哥的故事。
第一次見濤哥是在月光碼頭的木橋上,一把吉他,一支話筒,你隨意點歌,他認真唱。他唱「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也會怕有一天會跌倒」,唱「誰的頭頂上沒有灰塵、誰的肩上沒有過齒痕」。他說他最喜歡《海闊天空》和《去大理》,剛來蘇州時,他整夜單曲循環著《去大理》,回憶那些曾經的灰暗和輝煌,回憶那些受的傷和讚揚。
在他創立的咪哆吉他音樂工作室,我第一次聽到他那些整夜盤旋在腦海的回憶。
再也離不開的吉他
80年代的時候,四大天王就是偶像,他的音樂啟蒙從聽他們的歌開始。
98年的時候,和母親去縣城,在一家賣民族樂器的破舊樂器行裡第一次見到吉他,便發瘋地愛上,母親寵他,一把吉他花了120。
01年的時候,他想要一把電吉他,父親偷偷攢著錢,母親帶他去買,一下花掉攢了許久的3800。
他的吉他學習生涯在第一次看到那個葫蘆一樣的樂器後開始。自學一年多,找專業老師學吉他,後來到省歌舞團練習。父母擋在他前面受著鄰居「不教兒子走正道」的非議,他在後面刻苦的學習。曾經幾年,他每天至少八小時,多至十三四小時的練習,高燒的時候腳還不由自主打著拍子。身體恢復後他答應家人為了健康不再碰吉他,一個星期後以失敗告終,大概那個時候起他便知道,他這一輩子再也離不開吉他。
學成後父親幫他租房子開琴行,03年的時候,兩個月就賺了3萬,他開始膨脹,所幸有父親一直庇護。一年後父親不幸早逝,再沒有人在他前面為他遮風擋雨,母親說了許多關於父親背後默默的支持,時隔十二年,他一提仍是紅了眼。他說,他的音樂路,除了吉他的陪伴,父母的支持是他沒齒難忘的恩情。
沒有積蓄沒有父親的他不得已關閉琴行,為了音樂夢而放棄音樂,他去賣菜、開奶茶店、做父親的本行……後來,終於攢夠錢重新開了琴行,一開就是三家,那時是家鄉最大的琴行。有了資金,他也開始做投資,開酒吧、做生意,漸漸地音樂被自己忘記,一荒廢就是大半年。
也許是父親冥冥中的指引,也許他就是只適合音樂,最終琴行、酒吧等生意都敗了。一無所有的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裡,買醉。半個月後他走了出來,他說要回雲南,回祖籍。
也是這次失敗,讓他見到那個只在圖片中見過的江南水鄉,讓他的原創音樂裡有了更多的人生故事。濤哥其實也是幸運的,他最終沒有待在雲南,朋友幫他買了來蘇州的票,給他租了房子,讓他不用擔心錢,來蘇州,他照顧他。剛下火車,踏上蘇州的土地,一下子就對蘇州喜歡起來,那種情不知所起的歡喜充斥著整個心臟,在這裡他又拿起了吉他。
他說蘇州是能給人實現理想的地方,無數人在這裡打拼,蘇州都能接納,依然不疾不徐地沿著時間往前走。當初他來的時候,沒有想到他的音樂能在這個水鄉開出蓮花,那時候他喜歡坐公交穿過蘇州的大街小巷,人情冷暖、怡人風景,在他眼裡都開始生動溫暖起來。他抱著吉他寫歌,寫蘇州,寫寂寞和陽光。
他說喜歡蘇州的巷子,他也很像蘇州的巷子,歷經滄桑,又格外有質感,他去過斜塘老街,到過平江路,踏上山塘街,那個時候,他和他們是一體的。
他喜歡蘇州的刺繡,那些複雜的手工,和音樂很像,都是需要時間的磨礪,每一針線,每一個音符裡都是一個個匠人的一顆顆匠心。
他更喜歡的還是音樂,不分類別,只要是直抵人心靈的,能穿透靈魂的,最真實的,那就值得被喜歡和尊敬。
在蘇州,他漸漸沉澱,創立咪哆吉他培訓,專教孩子們練吉他,閒暇的時候就寫歌,或者就在某個橋上街巷自彈自唱,結識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他很喜歡現在的生活,蘇州讓他從大風大浪裡出來,回歸質樸與安定。
他仍然有理想,他現在已經不喜歡說夢想,他說夢想讓人有懶惰鬆懈的藉口,理想才能讓人勇往直前,腳踏實地。他談到現在的吉他教學,很多琴行的吉他老師都不懂音樂,不懂如何教學,一味亂收錢,他說這是音樂教學的悲哀。
他說現在還沒有一本適合兒童學習的吉他教材,他如今正在努力編排一本適合孩子們的吉他教材,希望能讓更多的孩子正確學習吉他。他說吉他帶給他人生的光明,辦好吉他培訓是他唯一能為吉他做的事情,吉他教育是他願意傾其一生的事業。
他仍在音樂路上,在蘇州的街巷裡,懷著理想,過質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