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再加「兩道紅線」!普通人貸款買房,越來越難了

2021-01-09 騰訊網

感謝網友金石道人來稿

在高層眼裡,房地產金融一度被認為是安全的。

2011年,前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曾在公開場合強調,中國銀行體系房地產信貸資產佔各項貸款的比重為19.8%。要知道那時候,很多歐美銀行的房地產業務動不動就佔了半壁江山。

對比之下的優越感油然而生。

但僅僅5年之後,這一數據的比例就超過了40%。

房地產成為了支柱產業的同時,也愈加讓人感到慌張。建行董事長田國立曾在陸家嘴論壇上表露過擔憂:

「金融機構和國家已經明顯被房地產綁架,房價一旦控下來,大家都害怕。」

這種異樣的氣息,不止是中國第二大銀行的董事長感受到了,大家都感受到了。

一顆顆子彈正在射向這個行業。一個舊的格局正在被打破,一個新的時代正在到來。

1

「五花大綁」

2020年最後一天,兩道紅線從天而降。

第一道紅線是「房地產貸款佔比」:大型銀行不得超過40%,中型銀行不得超過27.5%,小型銀行不得超過22.5%,縣域農合機構不得超過17.2%,村鎮銀行不得超過12.5%。

第二道紅線是「個人住房貸款佔比」:大型銀行不得超過32.5%,中型銀行不得超過20%,小型銀行不得超過17.5%,縣域農合機構不得超過12.5%,村鎮銀行不得超過7.5%。

這兩道紅線來自央行和銀保監會聯合發布的一則通知,通知中將銀行劃分為5檔,針對每一檔銀行,都設置了房地產貸款佔比上限和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上限,銀行規模越小,房地產貸款和個人住房貸款的佔比上限越低。

這是一記砸向樓市的重錘。打蛇打七寸,信貸就是樓市的7寸。可以說,過去這些年來,銀行貸款是房價上漲的最大動力,沒有之一。

一直以來,房地產也流傳著「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的說法,一旦失去信貸的支持,進入樓市的資金必然減少,高房價就會成為無源之水。

專業機構曾測算過,如果2021年房貸增速從2010年的16%下降至15%,住宅銷售額增速將從10%降至8.5%;如果房貸增速下降至13%,銷售額則將同比下降6.9%。

卡緊銀根,為的就是對樓市進行精準調控,讓新增貸款資金更多地流入實體經濟。

這樣一記重錘,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影響確實不小。據安信證券研報數據,35家披露數據的上市銀行裡,踩中紅線的多達10家,不僅有杭州銀行、成都銀行等小銀行,更有建設銀行、郵儲銀行、招商銀行等中大型銀行。

這些不達標的銀行勢必要壓降流向房地產市場的貸款,根據安信證券的估計,這將導致2021年房地產貸款餘額少增4000億左右,個人住房貸款餘額少增3500億左右。假設按照50%首付規模計算,少增3500億個人住房貸款,意味著將減少7000億的商品房銷售額,佔2019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159725億元)的4.3%。

對房企和購房者來說,這都不是一個好消息。一些中小房企,將很難再感受到地方銀行的大力支持,資金壓力會越來越大;而購房者,依靠貸款買房的難度,會越來越大。

時至今日,樓市上空已經有了「五道紅線」。

去年8月,「三道紅線」突襲,一眾以高負債、高槓桿著稱的房企,被套上了緊箍咒,不得不走向降負債之路。

如今,紅線又多了兩條,買房者這個口子的銀根也一併收緊了。

至此,樓市的三股力量——房企、銀行和購房者,都被緊緊拴住。

「五花大綁」之下,中國樓市正在迎來一個強調控時代。

2

高槓桿深淵

一直以來,我們房地產調控的宗旨都是一個字:穩。

樓市是中國人最大的資產池,樓市一旦崩塌,會引發系統性的金融風險。因此,鎖緊樓市銀根,並不是讓房價大跌,更不是要消滅房地產。給樓市來個「五花大綁」,主要目的就是穩槓桿,降低風險。

這背後的一個現實情況是,當今樓市的槓桿已經到了一個危險的境地。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統計,2020年末中國的居民槓桿率已經超過60%,相比2008年的18%,翻了3倍多。這一數字,已經超過國際平均水平,正在趕超發達國家;增速之快,位居世界前列。

貸款的錢大部分都流向了樓市。從近5年總體趨勢上看,2016年以來,居民持續加槓桿購房,致使槓桿率高企,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也呈逐年走高態勢,截至2020年三季度,個人住房貸款餘額多達33.7萬億元,較2015年淨增長157%。

疫情也沒能澆滅中國人買房的熱情。2020上半年,在個人按揭貸款沒有放鬆的情況下,購房者再次主動加槓桿,全國購房槓桿率回升至歷史第二高位,僅次於2016年。

從城市來看,根據第一財經的統計樣本,有7個城市的資金槓桿率(居民貸款/居民存款)超過了100%:

廈門(161.7%),杭州(138.8%),南京(137.9%),深圳(137.2%),合肥(122.9%),蘇州(109.2%),廣州(103.9%)。

你會發現,這些城市,基本上都是樓市投資熱情高漲之地。

居民槓桿率攀升,會持續擠壓消費,這在內循環時代尤其顯得格格不入。

正因為此,銀保監會曾表態:

防止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抑制居民槓桿率過快增長。

在人們加槓桿衝進樓市的大潮中,一些奇怪的現象也層出不窮。

不少地區為了讓支付能力較弱的居民有上車資格,默許了「首付分期」等操作。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個人的槓桿率。

此前深圳樓市還出現了「眾籌打新」,即幾個人合買一套房的奇景。

在去年,一個叫「7蟹姐姐」的微博用戶髮長文控訴擁有百萬粉絲的微博大V「深房理」,聲稱自己被「深房理」給騙了,導致自己價值728萬元的深圳房產被查。

看著火熱的深圳樓市,這位「7蟹姐姐」在「深房理」的指導下,以「假結婚」、墊資等非常規方式,加槓桿以728萬元買下了深圳網紅片區前海的一套住宅,最終被套,追悔莫及。

與此同時,一條灰色的炒房產業鏈也浮出水面。

炒房客的瘋狂,更是讓人嘆為觀止。

在過去的數年間,高評高貸、氣球貸、加按揭、月供貸、消費貸、信用卡套現、循環貸、P2P眾籌……炒房客們幾乎窮盡所能。

同時手握數十套房產,對炒房客來說,司空見慣。他們是一群賭徒,對「買房是普通人致富的唯一途徑」深信不疑。

他們賭的就是房價的上漲,一旦遇上樓市的調控,等待他們的,就是無盡的深淵。

3

冰火兩重天

亂象之下,控制樓市槓桿,收緊房地產銀根,以防範金融風險,成了當務之急。

但這些紅線的影響,降落到樓市,並不是均勻的。

在房地產貸款的集中度上,監管對於中小銀行的要求要遠高於大銀行。

因為對於中小銀行來說,房貸業務佔比非常大,且多集中於本地中小型城市,但中小城市經濟發展不穩定,地產崩盤概率遠遠大於大城市。

一旦某一地區的房價下跌幅度過大,房地產貸款集中度過高的本地中小銀行,極易被牽連,造成大量壞債,導致銀行的危機。

如此一來,大中小城市的房貸利率,將會變得更為懸殊。出於風險考量,銀行將會將有限的信貸更多投放在樓市風險較低的城市。

大城市,銀行多、樓市風險小,房貸利率一般較低;中小城市由於信貸資源不夠豐富、樓市風險較大,房貸利率一般過高。

紅線越多,城市之間的懸殊就越大。重複一下我之前的觀點:

對中國樓市來說,一個不可避免的現實是:過去那種「一起漲、一起跌」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當天津房價一夜跌回4年前的時候,杭州的樓市正在扶搖直上;當鶴崗的房價跌到「白菜價」的時候,深圳人還在熬夜排隊搶5000萬一套的豪宅,大概率還搶不到。

有城市一瀉千裡,就有城市如日中天。

這種分化,隨著樓市銀根的收緊,會更加明顯。

4

尾聲

房地產是現階段我國金融風險方面最大的「灰犀牛」——

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1個多月前寫下的這句話,是當下樓市「五條紅線」的最佳註腳。

上世紀以來,世界上發生過130多次金融危機,其中100多次與房地產有關。

中國絕不能重蹈覆轍。郭樹清筆下的「灰犀牛」,正在一圈圈地被套上緊箍咒。

限購、限售、三道紅線、兩道門檻……一個盲目加槓桿、粗放擴張的房地產時代已經成為過去時。

對房企尤其是尾部房企來說,未來是一個如履薄冰的時代。易居集團CEO丁祖昱甚至在2020年的年終大會上悲觀地表示,未來房地產行業將步入一個「無增長時代」。

而對於普通人來說,無論房貸利率怎麼變,可以肯定的是,未來幾年獲得房貸的難度只會越來越大,用房貸撬動一套房子的門檻,將越來越高。

個人房貸的政策紅利期,已經來到尾聲了。

過去那種,普通人也能通過房子實現階層躍升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相關焦點

  • 房地產貸款新政發布!兩道紅線下,今年的樓市定調了?
    繼開發商們認領了3條紅線之後,屬於銀行的紅線也來了。12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通知提出,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含境外分行)房地產貸款佔比、個人住房貸款佔比應滿足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確定的管理要求,開發性銀行和政策性銀行參照執行。
  • 兩道高壓線襲來,今年起樓市很難大漲?內行人:守住這兩樣才安全
    尤其是在2020年下半年,樓市迎來了兩道高壓線,對於2021年的樓市來說,將會起到重要的影響。無論你信與不信,從2020年開始,樓市的繁榮期就基本宣告結束,2021年起樓市再無大漲和普漲。
  • 監管放大招:房貸「紅線」來了?兩道紅線將會如何影響樓市?
    房地產貸款佔比指,房地產貸款餘額佔該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的比例;個人住房貸款佔比是指,個人住房貸款餘額佔該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的比例。我們看到監管大規模對房地產市場特別是房地產信貸市場進行控制,實際上代表的是國家對於房地產市場的調控進入了進一步深化的範疇,那麼這件事情到底該怎麼看呢?我們應該分成幾部分來看?
  • 央行放大招 「三道紅線」到「五檔分類」 樓市資金面大變局!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李宇嘉01從「三道紅線」到 「五檔房貸」 樓市金融長效機制,說來就來,一點兒不含糊。2020年的最後一天,央行、銀保監會聯合發布《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銀髮〔2020〕322號)》,啟動對銀行差別化的房貸「五分檔」控制模式。
  • 為什麼要給開發商劃三條紅線?樓市玩法或生變,下半年買房窗口打開?
    可放寬至15%你看,有目標,有具體的執行規則,而且全部都用數字明碼規定,完全根據地產公司的財務報表進行管控,這一次的高層,是從源頭端抓起,要對依靠負債進行盲目擴張的房企動真格了根據wind和天風證券研究所的統計,如果這一新規全面落地,對於前50強的房企而言,比如恆大、融創、中梁、華夏幸福、富力、融信等房企,都很可能觸碰到三道紅線
  • 「三道紅線」維穩房地產市場!購房者機會來了?
    上半年樓市遭遇「黑天鵝」,市場在經歷了「冰封期」、「修復期」…...隨著疫情得到控制,房地產才逐漸步入正軌;這一年,雖負重前行,但韌性十足,從變相鬆綁限購到城市再掀搶人大戰,從多地樓市躁動、萬人搶房到政府出拳、重申「房住不炒」……這一年來,一大波樓市關鍵詞貫並且影響了中國樓市。
  • 蔡凱龍:應對「灰犀牛」,房貸新規劃出兩道紅線
    業內將此稱之為房貸的「兩道紅線」。新規的出臺,直接影響我們的個人住房貸款。比如今年個人去一些已經超過紅線的銀行(如圖建行或者郵儲銀行),受於新規限制,申請難度加大,貸款額度會減小,這無疑是給銀行套上一個「緊箍咒」。其實紅線不僅僅針對銀行, 2020年的8月份住房城鄉建設部和人民銀行明確規定了房企的資產負債率,淨負債率和現金短債比的比例,俗稱房企的「三道紅線」,那麼為什麼政府要針對樓市的接二連三的推出這些規定呢?眾所周知房地產非常重要,可以算是中國經濟發動機之一。
  • 一邊暴跌50%拋售,另一邊暴漲50%進場,這樓市怎麼了?
    紅色:三條紅線全中,不得增加有息負債橙色:觸兩條紅線,有息負債規模增速不得超過5%黃色:觸一條紅線,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不得超過10%綠色:觸零條紅線,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不得超過15%最近的自媒體都在說這事,但只說了一二,很多人看了都雲裡霧裡,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和樓市有何關係,又和投資買房有何聯繫?
  • 徐州樓市5大殘酷真相曝光,買房人慾哭無淚
    主城區老破小更難賣樓市好比就是一個渣男,喜新厭舊是常態。目前,主城區二環內還有很多房齡十幾二十年的老破二手房,白白佔據優越的核心地段,卻賣不出。從前眾人追捧的核心城區,過了那個對的時間,再便宜也會有人嫌棄,出手難度大,成交周期久到超乎想像。貸款年限短,社區氛圍差,無物業、戶型老舊、拆遷無望全是老破小的命門。
  • 2021年,兩大變革,房貸變了!
    繼開發商「三道紅線」後,銀行分5檔也被劃上「兩道紅線」,房地產貸款也得在規定比例內起舞: 第一道紅線為「房地產貸款佔比」:大型銀行上限為40%
  • 明年開始,樓市迎來「禁錮」新規定,5年前的樓市歷史或重演?
    從1978年理論研究界開始提出了住房商品化、土地產權等概念,到1980年開始拉開了住房制度改革的大序幕,再到1998年建設銀行發出了中國的第一份個人住房抵押貸款合同。可以看出,我們國家的住宅商品化改革的道路就花了整整20年。從1998年徹底停止住房分配之後,我們國家的住房全面進入商品房時代。
  • 【買房】公積金異地貸款,離無錫還有多遠?
    樓市素來有金九銀十之說,可是今年的情況卻反過來了,為什麼大家都在國慶節去看房買房,除了時間充裕的原因,最主要是國家政策的刺激。 樓市利好消息——黃金周一頭一尾連著發布 國慶假期前一天,央行發文稱,非限購城市,首套房首付比例下調到了25%。
  • 2021年會是樓市的「拐點」嗎?三大因素不容樂觀重視三大看點
    返鄉置業潮在2019年已經出現了下降的局面,預示著返鄉置業將在一段時間內成為越來越弱的趨勢。2019年春節的返鄉置業已經出現「只看不買」現象,當時的數據已經顯示,一二線城市網籤數據基本暫停,三四線城市樓市從火爆轉向穩定。隨著我國房地產市場價格的回落和一二線城市房價的回歸,返鄉置業的投資意願也出現下降。
  • 樓市「劇情反轉」,四個特殊信號出現,業內人士:抓緊機會買房
    不過,綜合各方面的數據和信息看,近月來樓市卻總體上呈現出了回暖的跡象,而且大有熱度上升的趨勢。樓市「劇情反轉」,四個特殊信號出現,業內人士:抓緊機會買房! 再往前追溯,購房者信心指數已經從今年2月份的99.4一直漲到8月份的111.7,除了6月份有下降外,幾乎都處於上升狀態。業內人士認為,購房者信心指數在6月下降的原因是當時有不少購房者面臨方向性選擇,7、8月再度上升,說明趨勢已經形成。在找房熱度方面,全國範圍內的找房熱度8月比7月上升了4.3%,而且一二三四線城市均上行,其中三四線城市環比上升了7.2%,這是一個再明顯不過的變化。
  • 「返鄉置業」再次泡湯,樓市重演2020年?開發商還能撐得住?
    可以說2020年的樓市算是20年以來最為特殊的一年了,由於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樓市經歷了大轉折。原本指望春節期間迎來返鄉置業潮的開發商,這一計劃也「泡湯」了。2月居民基本都待在家裡不出門,樓市成交量可想而知。部分城市甚至出現了「零成交」的局面,雖然有房企開展了線上看房的活動,不過對於成交量並沒有帶來太大的幫助,這個過程持續到了4-5月份。
  • 公積金貸款買房有哪些條件,公積金貸款買房的條件是什麼?
    與商業貸款相比,使用公積金貸款買房往往可以省下不少房貸利息,所以,大多數購房者都比較青睞使用公積金貸款買房。但是,隨著樓市調控的不斷升級,公積金貸款政策也在持續收緊,當下想要成功獲得公積金貸款可並非易事。那麼公積金貸款買房有哪些條件,公積金貸款買房的條件是什麼?
  • 「三道紅線」終結地產金融紅利:房企鯉魚跳龍門已基本不可能
    「十一」假期過後,一周之內,央行官員兩度提及房企融資新規,央行金融市場司副司長彭立峰直言,新規的目的之一是「矯正一些企業盲目擴張的經營行為」。儘管有房企表示仍未看到正式文件,但這以「三道紅線」為核心內容的房企融資新規已然開始攪動整個行業,甚至被房企大佬視為一項將要改變行業邏輯的監管政策。
  • 2020年,樓市的心酸,全寫在這「十大關鍵詞」裡!
    2月21日,駐馬店發布新政,公積金貸款購買首套房首付比例降低至20%,並於2月28日撤回,導致房地產行業一片譁然,畢竟這麼草率的政策實屬少見。然而,在接下來的3月份,多地密集出現樓市調控一日遊,導致房地產人都對此見怪不怪。只要手速夠快,尷尬就不存在。撤回越來越迅速,新政時效越來越短促。3月3日廣州新政表示,商服類項目不再限定銷售對象,並於3月4日撤回。
  • 三道紅線,會成為壓死房地產的最後一根稻草嗎?
    8月20日,住建部、央行在北京召開了一場重點房企座談會,制定了重點房地產企業資金監測和融資管理規則,也就是業內傳聞已久的「三道紅線」。 所謂「三道紅線」指的是:房企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70%;房企的淨負債率不得大於100%;房企的「現金短債比」小於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