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小編想對大家說,
唱歌不要被表面的「好聽」和「難聽」的現象所迷惑,
嗓子是可以改造的,可以通過方法來改變,
只要把自己的嗓音潛能發揮出來,
條件就不是絕對的了。
那麼唱歌中有哪些問題和技巧呢?
下面就為大家一一講解,一起來看看吧!
氣息不足
這是大部分人唱歌會遇到的問題,也是非常普遍的問題!唱著唱著就感覺氣不足了,上氣不接下氣的。這個問題我相信困擾著很多朋友很久了,今天我們就來解決這個問題。下面就推薦給大家幾個小方法。
1.打哈欠。這個動作大家非常的熟悉了,我們平時生活中經常會用到。它是體會打開喉嚨最簡單的方法。當你睏倦時,一面講話一面打哈欠,喉嚨就打開了。但是這個動要控制好度,找到那個狀態要。
2.找胸部的支點。平常我們咳嗽發聲的位置,就是胸腔發聲的位置。可以有意識地咳嗽,找到這個位置,並且運用到唱歌中去。
3.大哭或大笑時的喉位。當我們情緒不穩定,大笑或大哭的時候,其實也解放了喉嚨,聲音不會憋在喉嚨裡面。
4.後仰頭預備姿勢。唱歌前,先有意識的向後仰頭,也能打開喉嚨。而開唱時,保持住向後仰頭時的內部的肌肉狀態就可以,這樣也舒展了軟顎。
真假聲轉換
人聲本來就有真聲(聲帶 的全振)和假聲(聲帶的邊緣振動)兩個機能存在,恰恰是這兩個因素適度的、巧妙的混合 ,我們才獲得了寬廣的音域,真假聲混合的程度,是隨音高的變化而變化的。音越高,假聲的成分就越多,頭腔共鳴就越豐富;反之,往低去則真聲就越多,胸腔共鳴的成分也就越多。大部分唱歌愛好者是不會使用真假音轉換的,要麼唱出來就是純真聲,要麼就是純假聲,不會合理的使用技巧將二者相結合,所以導致一到高音就拼命的喊。。。然而會唱歌的人唱的卻如此輕鬆。
那麼我跟大家分享幾個訓練方法,大家可以堅持練練:
1、「倒抽一口氣」的動作
就是在唱到換聲的音時(發元音的同時),做一個倒抽一口氣的動作,好像「嚇一跳」的生理狀態,讓喉頭稍向下,向後退讓,以使口咽腔充分打開,同時將中聲區歌唱時向上齒齦背後發送的氣息,隨著音高逐漸向上挪動,嘴也隨著逐漸張開,此時聲音感覺更向上,向更遠的前方發送。這時聲音就自然地進入了換聲區。
2、母音轉換手法
就是在唱到換聲區的時候提前讓聲音掩蓋一點,聲音暗一點,出氣量小一點,小舌頭抬起一點。在碰到換聲點時,有一點必須強調指出,就是你感到聲音唱上去困難時,甚至聲音感到要出現破音時,千萬不要變化發聲器官的形態,不要亂動,亂使勁,一定要堅持迎著聲音唱下去就可以了。其實換聲點的總是就是一個「混聲」的問題,就是真假聲結合的問題。掩蓋一些的聲音就是有了假聲的成分,但又不能全假,必須與真聲混合在一起,聲音的銜接才不會有痕跡,聲音才不會虛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