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筆者曾寫過一篇介紹過地皮一線的文章,今天,我們再談地皮一線,這次談論的主題是這個職業的沒落與消亡!本文著重列舉地皮一線的真實生活寫照,以饗泉友!
歷史文章連結:紀實篇——與「古玩圈神秘人」的交集
【壹】往日輝煌
地皮,是古玩圈的源泉與根基,就像是大江大河的源頭泉眼,雖小,但多,最終匯聚,有了今天古玩圈的規模。往日的地皮一線是輝煌的——戰績的輝煌。
在皖南,古村落林林總總,一路上總是可以看見大同小異的粉牆黛瓦,每一叢就是一個村落,這些村落仍然保留著昔日的樣貌,村裡的人也過著以往的生活,老物件自然是不少的,有的實用器具至今仍在使用,這一帶的地皮尤為多,他們有的騎著摩託有的蹬著三輪遊走在村落之間,他們什麼都收:老瓷器,紅色收藏,古舊書籍,老家具,銅雜件,只要是老東西他們都收。
老孟是這一帶的地皮一員,是一位普通但又不普通的地皮,他只有周末才會下鄉收貨,因為周一到周五他需要在當地的作坊上班,這是一家制墨的作坊,可能是長期受到文房器具的薰陶,老孟對於老舊器物情有獨鍾,因而從市場收購到自己去跑一線地皮,所以說老孟是一個普通但又不普通的地皮,有著自己的工作,地皮純屬愛好,和其他地皮不同之處在於遇到心儀的東西他都自己留著,不像其他地皮,收就是為了轉手賣。就是這樣一位業餘的地皮,只在周末兩天下鄉轉悠的地皮,在那時——那個地皮一線紅紅火火的年代,僅僅兩天就會有足夠多的收穫,據他說:周末下鄉收貨,支起一個喇叭,在村子裡亂走就會有人叫住你,把你領上家,看看老物件,經常會收到成對的帽筒,在村民們的家裡,堂屋中堂的抽屜裡總是會見到各種各樣的錢幣,大的小的都有,以清朝的為主,有的時候買人家一對大的瓷器錢幣都是作為贈品,一天下來,能收到大大小小的瓷器一筐,銅錢總是一袋子(雖然不知道袋子具體有多大,總歸是不少的),其中多半還是作為贈品送的,不花一分錢.
萬曆刻花
【貳】漸入窘境
除了遊走在鄉村一線的地皮,還有些地皮專門在一個固定位點擺攤,靠著常年擺攤的信譽度吸引來來往往的人,誰家裡有點老物件想要換錢就可以帶過來給他看,價格合適就成交,價格不合適就來日方長。一來擺攤也沒有成本,二來相對穩定不會過於勞累,所以這些地皮都是一些年齡較大的人。
老馬就是這樣一位,今年56歲,都帶孫子了,以往還走街串巷,近幾年已經紮根擺攤了,通過他地攤上的貨就知道地皮的境遇已經不可與往日相提並論,前兩年去他的地攤,還能看到不少的銅錢,有的時候還有有一兩個傳世的花錢,雍正通寶這種時下最熱門的幣種一個星期他總能收到十來個,至於康熙通寶一收起碼二三十個起步,而且收價很低,一些老版的紙幣也是一沓沓的收,現在再去他的地攤看看,都是一些不值錢的雜件在那裡充數,偶爾可見一兩枚康熙通寶,而且品相也不是很好!按他的話說,現在一天,有的時候甚至是一周都收不到一枚像樣的銅錢。是的!這是事實,一方面東西少了,另一方面很多人都不願意賣了,現在的家家戶戶沒人缺那幾個錢!
洪福齊天
【叄】懷念過往
一個接觸過地皮一線的藏友曾經如此感嘆到:我曾經驅車300公裡去農村地皮家,再驅車300公裡回來,很累但是很值得,因為每次都是空車子去滿車子回;我曾經坐過農民的拖拉機去地皮一線家,曾經坐過地皮一線的摩託車和他一起去看東西,和地皮一線一起下過河,摸過瓷片探過銅錢,現在,很多地皮都幹不下去了,有的出去打工了,剩下的零零散散的地皮仍在掙扎,可是,估計不久也會沒有了吧.
曾經是現在仍是地皮的小張無不懷念到那時候:那時不管颳風下雨每天準時四點出門下鄉收貨,中午回家,三輪車可以裝滿,有瓷器,有家具,有銅雜件,現在,即使風和日麗,早上四點出門到傍晚四點回來,收到的僅僅是一點破破爛爛的銅錢或者是一些有瑕疵的瓷器,偶爾看見一個好東西,價格也是以萬為單位,都認為是電視宣傳的寶貝,,價格低了根本不賣,現在收貨和以前是天壤之別!
昭武通寶
【肆】仍有地皮
雖說大多數的地皮一線日子不好過,但是目前來看仍然有不少的地皮,他們依舊可以收到東西只是和過去比起來少了許多,但是他們的收穫還能維持他們的生活。
但是,現在從地皮手裡淘貨已經不像過去那麼自由隨便了,現在是有東西給你挑就不錯了,以往是一大堆你還挑挑揀揀。現在是低價拿不到了,因為地皮低價買不到,一線的量也少了,所以以往我們都覺的地皮的東西就是漏,現在呢?有的時候甚至比市場價更高了!現在仍有地皮,只是與過去不一樣了!
大布黃千標本
【伍】總結
地皮時時刻刻都有,只是會與記憶裡的不同,有的地皮不再是地皮,有的仍然堅持,但不管怎麼說,那時候地皮一線的貨總是讓人懷念的!
圖片:飛天豬
排版:飛天大豬
下面是飛天豬品泉快手官方號,期待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