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月光》是一部看起來很有高級感的劇,人物精緻,畫面精良。
雖然配方還是原來的配方,有出軌,有小三,但是導演的意圖很明顯。不是為了出軌而出軌,為了小三而小三,目的是想通過婚姻背叛、小三橫行、女性職場危機這些熱點來反映當前社會女性的生活困境。所以,在大結局的時候,才會特意用鏡頭對女權運動領袖波伏娃的著作《第二性》進行特寫。
雖然打著「都市懸疑」的口號,但在事實上,本劇既沒有懸疑推理的詭秘,也沒有認真講好故事的節奏和邏輯。
因此,即使《白色月光》的劇本思想立意深刻,演員演技也全程在線,但依然無法掩蓋這部劇固有的硬傷,於是,它呈現給觀眾的感覺只是矯情和空虛。
故事不難講,火藥引子是「我的老公到底出軌了哪個女人」。全劇共12集,主要人物:一個職業精英型老婆、一個家庭婦男型出軌老公,一個愛錢不愛人的年輕貌美型小三,一個愛錢又愛人的賢妻良母型小三。
前面六集是講正室應對和處理年輕小三孫雯雯的情感波動,有大段大段的鏡頭來表現女主的受傷和震驚,營造出了男人對婚姻的背叛由此對女人造成的巨大傷害。
後面六集是講正室和偽裝成自己朋友的賢妻良母型小三的智鬥心路歷程,目的是表現女主對婚姻的感悟和女性自我成長的覺醒。
因為大部分鏡頭都用在了女主的情感波動上,導致除了女主外,其他人物形象都不夠豐滿,沒有什麼立體感。如劉敏濤這個角色,作為一個小三,她前後的情感是不同的,但是劇中的她缺乏情感轉折點,看起來很突兀。
同時因為劇情本身的邏輯性和連貫流暢性不足,使得本來就不夠複雜的劇情也變得異常的簡單粗暴。
比如女主情緒奔潰,開車注意力不集中,雖然孩子在車上,但她竟差點撞車。為了抓小三,她竟然把熟睡中的孩子一個人鎖在封閉的車裡。觀眾自然會知道一個瀕臨奔潰的女人確實可能會幹出這樣的事情,但是真的不需要這種只有恐怖紀實而沒有美學渲染的方式去表現。
至於孫雯雯作為幼兒園老師,而且一看就不是好人,為什麼會成為張鑫創業公司的總經理助理,劇中沒有交代。雖然這個人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小三,但這個角色太單薄了,沒有層次感,除了拉出來給真小三墊背外,沒有任何價值。
還有楊雁,明明是一個看起來又睿智又有工作技能的女人,為什麼要去做小三,劇情對此沒有認真探索,觀眾不知道她為什麼要從一個婚姻的受害者變成別人婚姻的加害者,劇中只用她想為兒子尋找一個幸福家庭來解釋,實在是牽強。
尤其是她還強迫張鑫去見她兒子的行為,足以說明編劇對什麼是幸福家庭有很深的誤解,完全不知道幸福的家庭至少父母雙方是彼此相愛的吧。
因為在此之前,張鑫早就和她吵了一架,甚至動手了,已經清楚地說明了不可能和她在一起。
為了表現女主的職業精英人設,劇情設計了女主的老闆跑路一事,本以為黃覺飾演的那個角色會有什麼故事發生,畢竟海報上有他,還以為職場戲會有一些看點。然而,黃覺真的完全就是打醬油,不明所以。
然而,所以,什麼戲劇性都沒有,女主只是依靠了兩個小人物就輕鬆解決了各種問題,一個是工作不滿一年的女助理,一個是剛入職公司不久、尤其擅長處理離婚糾紛的男法務。
請問,這是欺騙我們觀眾都沒有在公司上過班嗎?
最搞笑的就是,破壞女主婚姻的小三楊雁竟然還掌握著自己公司存在假帳的證據,並以此來威脅男主跟女主離婚,然後跟她結婚。都說了是假帳了,而且進行資金轉移的又不是女主,她也是被騙了才籤了字,是不是犯罪,並不是一張財務報表就能說得清的好嗎。
男主的智商和情商很有意思。一個出軌十個月的渣男,只不過現在做了一點芝麻綠豆大小的事情,就敢口口聲聲地又說愛了,原來愛一個人這麼簡單,愛情這麼廉價啊。
另外,整部劇,最大的反轉懸疑應該是女主她爸。本以為這是一位智慧老人,哪知道本人眼瞎看走眼了,因為人家年輕的時候也很風流地出過軌。看他一副參透人生的樣子,他對自己當年的出軌真是一點羞恥心都沒有的哦。
只能說,編劇對出軌都能抱如此開放的態度,那我們作為觀眾也只能呵呵一笑了。
對不起,什么女性主義,什麼自我成長,這部劇真的沒說,至于波伏娃的《第二性》原來真的只是一個展覽擺設,想知道內容,哼,自己買本看吧!
《白色月光》註定無法成為我們的白月光,遠遠地看著好像很精緻,等真的走近了,你會發現,太矯情了,小三不一定是真的,職場精英也是虛的,只有出軌才是真的,但是好像也不重要。
歡迎大家評論,關注我,邀你一起分享那些劇中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