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片導演馬儷文轉型 靠《巨額交易》證明實力

2021-01-08 1905電影網
馬儷文 
  電影網訊

(文/張瑋) 從最初拍攝小成本文藝片,到嘗試拍攝黑色喜劇,再到首次拍攝商業片就陷入了與

葛優

鬧翻的風波中,

馬儷文

這個名字對很多人而言或許還是陌生的,當年她執導的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

《我們倆》

都獲獎無數,讓人覺得這個女導演才氣逼人,不過世事總是難料,她不像

徐靜蕾

姜文

那樣的文藝片導演,拍起商業電影來能大獲成功,

《桃花運》

之後很久沒有看到她的身影,直到她帶著這部《巨額交易》回來了,用了韓國演員,拍了外國景色,典型的商業片,電影已經殺青,雖然還不知何時能上映,但至少看得出馬儷文向主流電影市場靠近了。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處女作頻獲獎
 

  馬儷文今年40歲,9年前她拍出了自己的導演處女作《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故事很簡單,事業有成的女兒得知母親患了重病後回到她的身邊,但直到母親去世後她才明白自己做錯了很多,也錯過了很多。這部電影給馬儷文帶來是名譽,華表獎、長春電影節、東京國際電影節、大學生電影節都毫不吝惜地給了她多座獎盃,能把處女作拍得如此動人,應該源於馬儷文的經歷。
 

  9歲時父母離異,她說自己對那時的記憶很深刻,父親一個人騎著自行車離開,而她則和母親朝相反的方向離去,馬儷文生長於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在家鄉時她還組過樂隊,和

崔健

一起演出過,來到北京後就開始了新的生活。1996年從中戲導演系畢業後,做過廣告、場記、副導演等工作,還曾因為「不能勝任」副導演一職被攆出過劇組。1998年,她開始拍攝《世界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但是資金遇到了困難,於是停拍,四年後她又得到了投資,終於開拍,於是不停獲獎。雖然目前只有四部電影面世,但從處女作開始,馬儷文的導演生涯就伴隨著波折,如同她的生活經歷一般豐富,不過她說真正把自己的經歷拍出來的是這部《我們倆》。 

下一頁:《我們倆》 走的依然是文藝片獲獎之路

>>查看全文

相關焦點

  • 《巨額交易》建構精神 解構神話
    《我們倆》、《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等文藝佳作的女導演馬儷文。藝術片女導演跳出怒海「下海經商」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繼前一陣尹麗川拍出時尚喜劇《與時尚同居》後,馬儷文也適時推出了自己的大製作商業喜劇《巨額交易》。
  • 《巨額交易》熱拍 喬任梁杜汶澤方言問答搞笑
    喬任梁  新浪娛樂訊 由著名女導演馬儷文執導的青春勵志大片《巨額交易》正在北京進行緊張的拍攝。  《巨額交易》劇組匯集了內地、香港、臺灣、韓國等多個地區的演員,可謂是國際化合作,拍攝現場儼然成為一場語言大雜燴。喬任梁介紹說,每位演員在與對手試戲的時候都是用帶有口音的普通話,但是實拍的時候,為了更深刻的表現出劇中人物的性格特點,大家會採用各自熟悉的方言來表演。
  • 是斷層還是稀缺資源 內地年輕女導演竟然只有這十位
    李玉李玉是中國內地少有的堅持拍文藝片的女導演之一,1996年因執導《姐姐》正式踏上導演生涯的徵程。李玉的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長片是《今年夏天》,而後又知道了《紅顏》、《蘋果》、《觀音山》、《二次曝光》、《萬物生長》,李玉算是一位高產導演,也是從文藝範兒轉型到懸疑片比較成功的一位導演。
  • 《我們倆》:馬儷文最精彩的冷門高分電影
    導演馬儷文,她的另一部處女作是《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我們倆》主演:宮哲、金雅琴。宮哲曾是電影《西單女孩》裡的女主角,而《我們倆》是她在大三的時候拍攝,她原本是中央美院的學生,並不是表演科班出身,最吸引她的原因是她非常喜歡馬儷文導演。金雅琴女士是我國的表演藝術家,拍攝時已經比較年老,在拍攝期間,出了一些意外,讓劇組很是揪心。
  • 娛樂圈最醜影帝,因醜當不了主角轉型導演,後來身價上漲迎娶女神
    就好比黃渤這個演員,黃渤的長相的確是不太好看,因為這個長相,他從出道到現在,就沒演過偶像類的角色,基本都是一些丑角跟文藝片。他能成為影帝,除了實力他也靠不了其他的東西了。其實黃渤的長相在圈內還不算是最醜的,接下來要說的這個人,他才是娛樂圈最醜影帝,當初就是因醜當不了主角轉型導演,後來身價上漲迎娶女神。
  • 《巨額交易》---一場去杜拜的淘金之旅
    《巨額交易》,是由馬儷文任執導導演、編劇,演員藍正龍、杜汶澤、喬任梁、韓彩英等領銜主演的愛情喜劇。
  • 《大話西遊3》《戰狼2》齊保底,文藝片教父呂建民轉型商業電影?
    「也不能說只做商業電影,文藝電影也會做一點,不會像以前那樣全心投入罷了」這是娛樂資本論記者專訪呂建民時感受最深的話,作為曾經的「文藝片教父」,只做商業電影,他的轉身讓文藝電影圈有些惋惜,甚至有人給他發信息說「建民,你不要我們了?」
  • 華語電影歷史導演權力榜解讀:香港轉型臺灣斷層大陸崛起
    在TOP30的排名中,中國香港導演共有14位,佔了將近一半的名額。這與90年代港片繁榮不無關聯。這些香港導演,不僅在近30年對華語電影票房做出了傑出貢獻,而且時至今日,依舊在對中國內地商業片產生著巨大影響。其中,徐克、周星馳、王晶均排名在前10的位置。可以看出當今華語電影市場對轉型後香港電影人的認可與接納。
  • 從文藝片「花瓶」到商業片「女皇」,斯嘉麗詹森女演員大跨步
    「花瓶」的稱謂,本身所具有的才華往往會被這種外在的美貌所掩蓋,年輕的斯嘉麗約翰就受到自己美貌的困擾而遲遲得不到證明自己的機會。從1996年開始,寡姐就討厭、投身於好萊塢文藝片的浪潮之中,這些早年為文藝片經歷對於寡姐的演技有很大的幫助。
  • 韓國想靠文藝片轉型的男演員,都要從她這「睡」起
    一般演員如果想靠文藝情色片轉型。都是抱導演的大腿。
  • 新料影帝黃渤導演處女作《一齣好戲》,演員轉型背後是導演「斷層」焦慮?
    而此次黃渤擔任導演拍攝電影《一齣好戲》,究竟是「譁眾取寵」,還是「實力進階」?中國導演的門檻又為何越來越低? 雖然這樣的成績算不上如何驚豔,但對黃渤今天轉型導演可以說奠定了基礎。談及轉型衝動,他本人表示「從演員到導演,與重複自己相比,更願意跳出舒適圈。」雖然有難度和風險,但是為了對創作保持衝動與興奮願意嘗試。 如果說拍攝短片還只是「玩票」,那近兩年黃渤動作可以說已經令其轉型導演有跡可循。
  • 被捧殺的黃璐:低情商,懟導演,文藝片女王該從神壇跌落了
    她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實力配不上姿態。明明只有60分的實力,卻偏偏擺著女王的譜。或許我這麼說,會讓黃璐的粉絲不爽。畢竟黃璐是有過作品的。這點我不敢否認,她的《盲山》《雲的模樣》《推拿》等都頗受好評,因為這些電影的出圈,她被封為「文藝片女王。」
  • 從偶像到演員,魏晨成功轉型,事實證明人氣偶像已不被"買單"
    說起"電影"這個詞很多人腦海中首先閃現出的肯定就是好萊塢了,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我國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就目前來看中國電影市場已經遠遠超過早期的香港電影的輝煌,甚至有了絲毫不輸於歐美市場的實力,儘管在國際上中國電影還是不太被認可,但通過近幾年國內的影視行業的發展也是不可小覷的,事實證明一條正確合適的發展道路才是我們最佳的選擇。
  • 文藝片女王、最佳女主角,卻被導演批演太差,還評論暗諷陳凱歌?
    ,於是便有了不少演員篩選經典電影之作,以表示致敬經典,以這樣的方式去討好導演。在《無極》中,張栢芝與陳凱歌的合作是很愉快的,而對於陳凱歌啟用張栢芝時,雖然過於擔心跟兩人的演技,但在拍攝完後也十分認同張栢芝的實力,可黃璐的話讓不少人,覺得更像是在說我們的陳導是不是不會調教演員的演技呢?
  • 演員為什麼轉型做導演?
    當年的小虎隊成員,吳奇隆和蘇有朋已經當起了導演、導師,而他卻還要跟新人一樣,走穴參加選秀節目,給人評頭論足,沒有小虎隊當年的生龍活虎和氣派。看到陳志朋如今的人氣和名望,這也讓我們很多人擔憂起TFBOYS來。雖然這三人現在如日中天,但花無百日紅。當偶像,不可能當一輩子,一旦年紀上去,又轉型不了實力派的話,多年以後也很可能面臨陳志朋般的處境。
  • 《縫紉機樂隊》的炸藥李鴻其,怎麼突然成了內地文藝片的新寵?
    在2020年8月25日上映的奇幻愛情文藝片《我在時間盡頭等你》,憑藉5.01億的票房成績,基本也能鎖定2020年度的文藝片票房冠軍。相比巨星雲集的大製作《八佰》,《我在時間盡頭等你》擔綱主角的李鴻其和李一桐,都還只是電影圈的新人。
  • 多虧了拜登,2020年末將迎來巨額音樂版權交易熱潮
    不過,作為回報,這位79歲的藝術家能夠獲得巨額流動資金,並為自己和繼承人大幅簡化相關繼承事務。2、今年若未交易成功,明年繳稅或將翻番另外一個促使今年底版權交易高峰期的原因,在於拜登上任後資本利得稅政策的改變將給產業帶來重大變化。
  • 2019年44部文藝片:票房差距上千倍
    由於大多數年輕的新導演都是基於對類型片的認知來創作文學電影的,因此在最終的風格呈現中存在一定的類型元素。這種現象在年輕導演的作品中表現得很明顯,比如《鋌而走險》《平原上的夏洛克》可能不是類型片或傳統文學電影,而是帶有強烈犯罪和懸念類型元素的文學電影。然而年輕導演的這種創作趨勢對整個市場的培育有著積極的影響。文藝片不僅僅是風格單調、沒有明星、投資成本低、票房低的電影總稱。
  • 多年文藝片生涯,如今因為"隱秘的角落"翻紅,秦昊並不靠"老婆"
    靠一部電視劇翻紅前段時間有部電視劇《隱秘的角落》走紅,豆瓣評分一直居高不下。在大家討論劇情的同時朋友圈也多了很多的&34;。在別的同學已經靠一些作品開始逐漸嶄露頭角的時候他反而陷入低谷。靠文藝片嶄露頭角直到2004年,經朋友介紹他拍了王小帥導演的文藝片《青紅》。他的演技在這部劇也得到了體現。
  • 電影監製、出品人、導演,演員轉型成績單一目了然
    陶虹 周冬雨        近日,劉若英、小瀋陽轉型導演新作紛紛宣布即將上映。然而,演而優則導已不再新鮮,越來越多的演員開始轉型影視圈其他領域。  轉型監製:為影片質量把關  在國內,電影監製主要是負責平衡導演的藝術創作和電影的商業屬性,同時為影片質量進行把關,很多資深演員在累積到一定的資源和影響力後,則會嘗試擔任監製,幫助一些年輕新導演更好地把握市場。  徐崢是圈裡演員轉型監製的成功典範。一度創下國產懸疑片票房紀錄的《催眠大師》,他自己執導的兩部電影《泰囧》《港囧》都由他監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