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國天才曹原再度獲獎

2021-01-09 騰訊網

在小的時候可能大家都學過一篇課文叫《傷仲永》,講的是一個孩子從小就天賦異稟,有著超乎同齡人的智商,所以大家都很驚訝,日日都來看這個不平凡的孩子,但是久而久之這個孩子只是停留在原有的知識層面,並沒有繼續保持學習,父親也沒有給予正確的引導,最終導致這個孩子的天賦停留在原有的階段,一事無成。我們今天說的這個孩子,從小也是展現出異於常人的天賦,但是結果卻不一樣,成為人類史上目前為止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了。他就是1996年出生的曹原,在22歲就登上了美國的NATURE雜誌,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又再次獲得了諾貝爾獎項。這對於中國乃至於對於全世界來說都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因為在此之前沒有過像曹原這麼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就連該雜誌的評論者都說,曹原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年強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了。為什麼曹原這麼年紀輕輕就可以獲得此項殊榮呢?因為有一個歷史技術—石墨烯技術,是人類歷史上長達100多年都沒人可以解決的難題,就這麼被曹原攻克了。

曹原在小時候跟隨自己的父母來到了深圳,在這裡進入了一所民辦學校參加學習,很快僅僅才11歲的曹原就在這裡讀完了自己的小學、初中以及高中並參加了高考,順利進入中科大的少年班。在以699分的優異成績進入中科大以後,他的天賦也被中科大校長稱讚:這個孩子的終點絕對不是中科大。果然,在中科大畢業之後的曹原就去了著名的麻省理工大學進行關於石墨烯和超導體技術的研究學習。

我們知道,在華為的晶片被美制約之後,就陷入了一種被動的局面,所以讓很多國人都非常的生氣。但是我們如今已經擁有了5G技術以及無人機技術,這都讓美國非常忌憚。也就是說在我國擁有像曹原這樣的人才以後我們接下來解決石墨烯技術就可以了,這樣就可以利用該技術解決晶片問題。但是,近期伊朗科學家被暗殺的消息也讓我們為曹原的安全擔憂了!

相關焦點

  • 中國天才曹原打破107年超導魔咒,科學家稱他是未來諾貝爾獎得主
    如今正有無數學者試圖重複拓展他的研究,甚至很多資深科學家都稱未來曹原極有可能因為這項發現獲得諾貝爾獎。那麼這位中國留學生曹原又有什麼樣的傳奇人生呢?天才最可怕的不是比平常人聰明,而是比平常人聰明還比平常人更努力,如果不是年齡限制曹原相信自己會更早參加高考,在被迫等到14歲後,他以669分的優異成績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
  • 天才少年曹原,棄美國籍回國,他說「綠卡算什麼,我是中國人」
    但有很多人才在完成學業後選擇到國外發展,但隨著我國學術氛圍的不斷強化,也有不少人才在學有所成後,回歸祖國,95後天才曹原就是其中一個。95後"少年天才"曹原曹原出生於1996年,是四川成都人。他從小就天資聰慧,有著超乎常人的學習天賦,是大家心目中的"天才兒童"。
  • 天才曹原,海嘯級後浪,一天連發兩篇Nature後,說我是中國人
    面對美國拋出的橄欖枝——美籍戶口,中國石墨烯超導天才曹原霸氣回應:我是中國人,我選擇回到祖國的懷抱裡。曹原此舉可謂是當今留學生中的一股清流,堪稱當代的「錢學森」,與此同時,也贏得了網友的大力支持和點讚。一、曹原是誰?1996年,曹原出生在四川成都,14歲進入中國科技大學10級少年班,19歲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畢業。
  • 歷史上最年輕的10位諾貝爾科學獎得主
    勞倫斯·布拉格(1890-1971),獲獎年齡:25歲迄今為止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是勞倫斯·布拉格,他在1915年和自己的父親分享了 當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成果是發現了關於X射線衍射的布拉格定律。他的獲獎成果是1912-1914年和他父親一起完成。
  • 誰是曹原?
    其實,早在2018年3月5日,《自然》就在網站連發兩篇以曹原為第一作者的重磅石墨烯論文,並專門配發了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Eugene J. Mele對這一重大突破的評述。曹原也因此成為在《自然》上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論文的最年輕中國學者。
  • 中國諾貝爾獎何時趕超美國...
    今年的諾貝爾獎再度與中國科學家無緣。諾貝爾物理學獎熱門候選人,中科院外籍院士、華裔學者戴宏傑遺憾落選,令人扼腕嘆息。 除去「水分」比較大的諾貝爾和平獎以外,新中國成立71年來,僅誕生了兩位中國國籍諾貝爾獎獲得者:莫言和屠呦呦。另有兩位物理學大師楊振寧和李政道於1957年因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但他們的國籍卻是「中華民國」。
  • 「天才少年」曹原,連發2篇Nature:我是中國人,學成後要回國
    他叫曹原,中國自主培養的天才科學家。來頭巨大的Nature雜誌《nature》雜誌創辦於1869年,距今已經具有長達140多年的歷史,這是一本跨學科的周刊類科學雜誌,以世界前沿科學技術領域的重要性,以及跨學科的研究成果為刊載內容,同時也提供與科學發展相關的權威性新聞,和科學界和大眾對於科技發展趨勢的見解。
  • 為什麼中國很少諾貝爾獎獲得者?聽華人「諾獎」得主朱棣文怎麼說
    作為擁有355項專利的擁有者,這個名字您一定不陌生,他就是諾貝爾獎的創立者諾貝爾。而「諾貝爾」獎更是對一個科學家、一個學者所獲成就的最大認同,然而國外頻頻獲獎,可中國人很少有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原因是什麼,聽華人「諾獎」得主朱棣文怎麼說。
  • 伍連德:中國歷史上走近諾貝爾獎的第一人
    伍連德是中國歷史上「走近」諾貝爾獎第一人,或說與諾獎「擦肩而過」的歷史上第一位華人。(中新網 2009年12月24日)2007年,諾貝爾基金會官方網站公開了部分諾貝爾獎候選人資料。諾貝爾獎創立於1901年,最初分設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及和平五項獎金,後又增設「紀念諾貝爾經濟學獎」和諾貝爾地球獎,授予世界各國在這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人或組織。
  • 中國科技大學天才少年曹原,放棄美國國籍,扔綠卡:我是中國人
    人們常說,天才是由99%的努力和1%的天賦創造的,但真正的世界擁有50%甚至70%的天賦。這種天驕兒子真的會讓你重新認識,而的天才叫曹原,這個人真可笑!曹原他出生於出生於代,出生於四川省成都市,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他完成了小學、初中和高中的課程。
  • 2015諾貝爾獎揭曉在即,盤點那些諾獎得主的爆笑之「最」
    當然,除了阿列克謝耶維奇和「陪跑」多年的村上春樹,諾貝爾獎的各個獎項都有許多被大家看好的得獎人選,想要預測一番到底是個吃力不討好的活兒。小新還是逗大家一樂,盤點一下歷史上的那些諾獎得主之「最」:2013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彼得-希格斯教授就是這樣一個奇葩人物,他至今都不用手機,以至於他未能在第一時間獲悉自己獲獎的消息,而是從鄰居的祝賀中得知自己獲獎的事情……
  • 你知道「天才少年」曹原研究的是啥嗎?
    猶記得,那是2018年的春天,彼時還沒有疫情肆虐,天才少年曹原以魔角(註:魔角是特殊的一種轉角,角度約1.1°)雙層石墨烯的工作在頂級期刊Nature上背靠背發表了兩篇文章,一時驚豔了整個科研圈!時隔兩年,少年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我一篇Nature都不發,要發只發兩篇…2020年5月,曹原和他的導師及合作者在Nature上報導了轉角雙層-雙層石墨烯以及利用nano-SQUID(納米超導量子幹涉儀)表徵轉角雙層石墨烯中角度非均一性問題的兩項相關工作,將轉角電子學領域推向了又一個高潮。
  • 諾貝爾獎歷史上的悲劇:這項可怕的前腦葉白質切斷術,毀了上萬人
    自1895年創立以來,諾貝爾獎一直是全世界聲譽最高、含金量最重、影響力最大的科學獎項。諾貝爾獎的評判標準是在物理學、化學、文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五大領域「為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的人」。回顧諾貝爾獎上百年的歷史,康拉德·倫琴發明的X射線廣泛應用於醫療領域;屠呦呦發現的青蒿素,挽救了無數瘧疾患者的生命;亞歷山大·弗萊明發現的青黴素(盤尼西寧),作為大名鼎鼎的抗生素,拯救的人更是數不勝數。絕大多數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發明、發現都是造福人類。
  • 2020諾貝爾獎啟幕…關於它,這些事你可能還不知道…
    10月5日,2020年諾貝爾獎「開獎周」正式拉開帷幕。新冠病毒大流行改變了世界的打開方式,擁有百年歷史的諾貝爾獎,也不得不取消頒獎晚宴,半個多世紀以來首次打破傳統。誕生記:一份差點無效的遺囑「請將我的財產變做基金,每年用這個基金的利息作為獎金,獎勵那些在前一年為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人。」
  • 諾貝爾獎老了嗎?
    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對引力波的成功探測,萊納·魏斯(Rainer Weiss)、巴裡·巴裡什(Barry C.Barish)與基普·索恩(Kip S.Thorne)三位物理學家獲獎。成功發現「希格斯玻色子」與探測到引力波,是至今為止人類在21世紀最重要的兩個科學成果,這幾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可謂眾望所歸。
  • 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獎,獲獎者竟然是中國殺手!這個獎也太權威了吧!
    你聽說過「搞笑諾貝爾獎」嗎?諾貝爾獎全世界都知道,代表著人類智慧與文明的巔峰。但「搞笑諾貝爾獎」還真不是人人都了解!這個聽起來不太正經的獎項事實上是有年頭、有歷史的。今年9月17日,「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s)」如期舉行。受疫情影響,與正經諾貝爾獎一樣,搞笑諾獎的頒獎典禮也從原本的哈佛大學桑德斯劇場改為視頻線上頒獎了。今年的主題是:蟲子(Bugs)。
  • 諾貝爾獎獲得者:我學到的最主要的東西是在幼兒園
    1988年1月18日至21日,75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在巴黎聚會,以「21世紀的希望和威脅」為主題,就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進行研討。在會議期間,有記者問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最主要的東西呢?」
  • 天才曹原,兩登《自然》震動科學界,拒絕美國說我是中國人要回國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陸北老師5月初,一則消息引起了海內外科學界不小的「轟動」,中國天才少年、95後博士生一天內連發兩篇論文,並兩次登上世界頂級學術刊物《自然》,震動科學界。一時間「曹原」這個名字,再次被海外內各大媒體和學術界所關注,他中國的「後浪」代表人物——曹原。事實上這不是他第一次兩登《自然》,兩年前他也曾兩登《自然》。
  • 6位各自開創新領域的天才科學家,卻都未獲得諾貝爾獎
    他不贊成由瑞典皇家科學院的人來決定誰可以獲得諾貝爾獎。對一個科學家來說,獎賞就是他在探索事物時所體驗到的快樂。阿諾德·索姆費爾德阿諾德·約翰內斯·威廉·索姆菲爾德是一位德國物理學家。他曾84次被提名諾貝爾獎,這無疑是史上被提名最多的科學家,但他從未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