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了12年之久的《大魚海棠》終於上映。很多人開始將它與《大聖歸來》做對比,除了這兩部都是國產動畫之外,《大魚海棠》和《大聖歸來》都有很多網際網路元素摻雜其中則是引發人們熱議的原因。作為兩部在中國電影史上有著鮮明特徵的動畫電影,《大魚海棠》和《大聖歸來》無疑讓國人對於中國動漫未來的發展有了充足的信心。
然而,從上映以來觀眾的反響來看,《大魚海棠》顯然沒有滿足他們的期待。內容空洞、人物刻畫淺顯、故事脈絡繁雜、畫面過於豔麗……這些問題成為眾多觀眾飽受詬病的話題。那麼,人們不禁要問,《大魚海棠》到底給中國電影帶來了什麼?它又能給中國電影未來的發展帶來多少有益的借鑑呢?
《大魚海棠》到底給中國電影帶來了什麼?
有關《大魚海棠》的情節設定、人物塑造的討論已經很多,我們今天撥開這些表面現象看看它到底給中國電影帶來了什麼?而《大魚海棠》又和以往的中國動漫有著什麼樣的區別呢?
《大魚海棠》讓中國電影更加網際網路化。《大魚海棠》之所以會受到如此多的關注,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與觀眾見面的過程恰恰是中國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網際網路對於以電影為代表的傳統行業的深度影響日益增加。傳統電影中的資金、拍攝、製作、宣發等各個環節開始與網際網路產生密切聯繫。
2004年,導演梁旋的兩個化魚之夢讓這部電影夢開始萌生,並最終選擇從清華大學退學。然而,《大魚海棠》後來的道路卻並不如梁旋的夢這般美好。漫長的資金籌措過程成為嚴重困擾這部電影快速發展牽絆。然而,有一點不可否認的是,這部影片從一開始便與網際網路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2004年,《大魚海棠》以簡單的flash動畫就拿到了163郵箱的廣告大賽頭等獎。2008年,片方開始啟動影片的製作,而之後預告片的獲獎則讓觀眾對於這部影片有了更多期待。然而,隨後該片就遭遇危機,被無限期擱置。而他們與網際網路緊密聯繫的特質讓這部影片開始通過眾籌籌措資金。2013年,片方開始通過網上眾籌試圖破解影片的資金難題,而前期的粉絲積累則讓他們在短時間內便獲得了4000多名粉絲的支持,並最終獲得了光線傳媒的龐大的資金支持。
隨後,片方再次通過網際網路進行電影前期的宣發工作,除了不斷放出吸引眼球的預告片和海報之外,還通過不同類型的話題來吸引觀眾的注意。投票、話題等網際網路特徵明顯的營銷手段被《大魚海棠》運用得得心應手。
《大魚海棠》從最開始的flash到後來的眾籌都和網際網路有著密切聯繫,無論它的口碑如何,它都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可供學習的中國電影網際網路化的絕佳範本。可見,《大魚海棠》將會讓中國電影更加網際網路化,並將創新出更多新的組合範本。
製作、後期等硬體並非困擾中國電影的主要問題。很多人都會將中國電影的問題歸結到製作粗糙、缺少打磨,《大魚海棠》的出現讓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電影在硬體上,特別是製作上並不比國外差多少,我們最缺少的或許正是電影人對於電影的理解上。
對於電影的理解程度直接反映了它能夠通過電影傳遞給觀眾的東西。整部電影以中國紅為主色調的勾勒,福建土樓、轎子、紅燈籠等具有中國風的元素讓觀眾在視覺上得到了極大滿足。然而,僅僅這些中國元素並不能讓觀眾得到滿足,他們更多地關注的是整個影片的情節和人物刻畫上,而這些恰恰是電影人對於電影的理解。
對於電影的理解恰恰是他們要傳遞給觀眾的東西,而從這一點上來看,《大魚海棠》顯然沒有做到。而這恰恰成為觀眾吐槽的主要方面,從這個程度上來講,如果電影人對於電影的理解不到位,即使製作再精良,製作成本投入再大都無濟於事。
IP《大魚海棠》之所以會被廣大觀眾飽受詬病,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將中國傳統古典著作的IP進行了簡單而又機械的拼湊。而這些拼湊,單單通過一部《大魚海棠》並不能完全講述清楚和完整,而這也註定了它們這些IP難以形成集聚效應。
除了莊子的《逍遙遊》之外,《大魚海棠》裡還有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其他一些元素。比如嫘祖,比如靈婆,比如祝融,比如巨芒……這些元素顯然是《詩經》、《搜神記》、《山海經》、《列仙傳》等古籍當中的人物。而這些人物簡單拼湊在一起非但不能為電影增色,反而會讓整個電影無法駕馭這些經典人物,對於這些人物的刻畫同樣略顯淺薄。
顯然,簡單機械的IP組合併不能發揮出集聚式的發展作用,反而會讓觀眾摸不著頭腦。真正的IP是能夠貫穿整個影片始終,並能夠帶給觀眾感動的東西。因此,真正能夠引發觀眾共鳴的IP必然是同整個故事完美結合在一起的一個複合型的IP。
同《大魚海棠》相比,《大聖歸來》的IP效應顯然更加緊湊和集中。而《大聖歸來》在上映之後的口碑之所以比《大魚海棠》要好,同樣是由於它的整個故事都是建構在一個大的故事背景下。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大聖歸來》的故事背景較小,較為精準,便於能夠從一個點上更加深度地剖析人物性格,傳遞製作人對於電影的理解。
《大魚海棠》的故事建構則過於強大,如此強大而又空洞的故事建構,再加上不同的人物簡單拼湊顯然不能形成集聚效果,同樣無法發揮出IP原本應該發揮出來的效果,觀眾的代入感較差,思維不斷在不同的場景之中抽離,最終讓原本希望通過IP吸引觀眾的《大魚海棠》變得蒼白無力。因此,通過深度IP挖掘,不斷推陳出新才是發揮IP效應的絕佳途徑,而寄希望於IP的多而繁雜無疑將會起到反向效果。
《大魚海棠》的熱映給中國電影發展帶來了有益的變化,而網際網路元素的注入則讓這些變化更顯豐富和具象。作為一部誕生於中國網際網路開啟之時,落地於中國網際網路繁盛之時的電影,《大魚海棠》無疑在網際網路的視角下為中國電影未來的發展提供了一些新的選擇。
網際網路時代,中國電影的發展新選擇
儘管《大魚海棠》票房難以逃脫高開低走的厄運,但是作為一個打磨了12年的電影,無論如何都將會成為中國電影史上一個值得研究的案例。而它與網際網路的深度融合無疑為我們提供了有關中國電影的發展新選擇。
影視眾籌或將成為中國電影解決資金的新選擇。發端於網際網路的眾籌兼具網際網路和金融的雙重屬性,而它的雙重屬性最終決定了眾籌將會從營銷和資金上位中國電影的發展提供全新的思維模式。作為一種新經濟模式,眾籌讓原本在傳統思考模式下的電影的啟動、拍攝、宣發等流程有了一個全新的思考方式,並真真切切地給中國電影得到發展帶來好處。
《美人魚》、《葉問3》、《小時代4》等多部院線電影通過眾籌的方式實現了影片的宣傳和營銷目的,而《全金屬裂痕》、《愛愛囧事之魔性校園》、《越南新娘》等網絡大電影則通過眾籌獲得了前期的啟動資金,使得電影能夠順利落地。院線電影和網絡大電影都通過眾籌這種新經濟模式取得了傳統經濟模式下無法實現的效果。而京東眾籌、聚米眾籌、蘇寧眾籌等平臺的火爆則告訴我們中國電影似乎找到了網際網路條件下的這種新選擇,並開始了有益的嘗試。
《大魚海棠》無疑是利用眾籌做好前期宣傳和營銷的一個較為經典的案例。試想一下,如果沒有2013年的那場眾籌,《大魚海棠》便不會獲得電影啟動的前期資金,雖然梁旋和張春費盡心力獲得了4000多位投資者的關注,最少的10元,最多的50萬元,最後共籌集到了158萬元,但是對於天價的製作費用來講,顯然是九牛一毛。然而,正是因為那場眾籌,梁旋和張春才獲得了光線影業的注意,並最終獲得了光線影業的投資,破解了資金難題,最終才讓影片的拍攝走上了正軌。
《大魚海棠》的眾籌無疑為中國電影人,特別是懷揣著電影夢想的青年電影人提供了一個實現電影夢想的絕佳選擇。通過眾籌做好營銷,提升影響,最終贏得資本關注,這恐怕是一個只有在網際網路時代才會達到的理想結果。
用戶的網際網路特徵明顯為中國電影宣發提供新選擇。儘管院線電影在中國電影票房中的份額依然佔據較大比重,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中國電影觀眾的網際網路特徵日趨明顯。《大魚海棠》在電影上映前期通過網際網路進行的營銷則讓他們吊足了觀眾的胃口,而它的首日票房突破7000萬,破國產動畫首日記錄同樣說明了他們利用網際網路進行營銷取得的巨大效果。
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效果,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用戶開始向網際網路轉移。而在《大魚海棠》之前,《大聖歸來》、《寒戰》、《鬼瞳警探》、《誰的青春不迷茫》、《監靈神探》等多部電影已經開始了利用網際網路開始進行電影宣發的新嘗試。藉助衍生於網際網路的微博、微信、直播、視頻、話題等元素,並將影片元素嵌入其中成為當下中國電影宣發的新選擇。
除了通過這些直接渠道進行宣發之外,電影宣發還在通過跨界合作實現用戶之間的有機轉移。比如,通過與滴滴、新美大、Uber等其他的行業渠道的合作來實現用戶的多角度宣發和推介,實現不同領域用戶向電影觀眾轉移,無疑讓觀眾的來源更加廣泛,縱向影響更深。
因此,藉助衍生於網際網路的新傳播渠道和實現不同行業之間的跨界合作無疑成為網際網路條件下,中國電影宣發的兩個全新選擇途徑,而這同樣會成為未來一段時期很多電影宣發都會嘗試的全新手段。
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為中國電影製作提供新選擇。《大魚海棠》的主要角色採用的2D動畫,場景和部分角色結合了3D的方式製作,將2D動畫做成3D效果的過程中,較多地體現了大場景和景深的效果。這就是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給中國電影製作帶來的全新選擇。試想一下,如果是在12年前,《大魚海棠》會做出這樣的效果嗎?很顯然,並不能!
因此,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無疑給中國電影製作提供了全新選擇,而觀眾則通過網際網路技術的呈現獲得了一種全新的觀影體驗。2D和3D的深度運用讓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隨著VR、AR技術的深度發展,中國電影製作路子將會更加拓寬。今年3月份,著名導演張藝謀就曾經宣布將會進軍時下火熱的VR市場。他表示中國當下的VR技術已經遠超外國,自己也希望能夠拍成這樣一部電影。
這顯然正是網際網路技術的深度發展為中國電影製作提供了全新的選擇。而以VR、AR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的問世勢必會對傳統電影產業產生顛覆性的影響。在網際網路技術不斷發展的同時,網際網路本身開始與傳統的電影行業產生了深度融合,這無疑將會為中國電影製作提供了全新的選擇,由此引發的顛覆性的變革將會為中國電影帶來哪種改變,我們將會拭目以待。
《大魚海棠》作為一部與我們有著12年之約的電影,無論從哪個角度上來講都能帶給我們不同的思考。而如果一味地從劇情、人物上來吐槽顯然已經背離了這部電影本身帶給我們的較具實質性的意義。
《大魚海棠》在這12年中所經歷的,恰恰是中國電影在這12年所經歷的,更是網際網路對電影行業深度影響下所經歷的。我們所應該考慮的並不能僅僅是《大魚海棠》所展示的,它帶給中國電影,特別是網際網路時代下中國電影的有益借鑑對於我們來講或許更加有深層次的意義。
那麼,當你在看《大魚海棠》的時候,你到底在想些什麼呢?這或許真的很重要!
http://news.zol.com.cn/593/5935377.html news.zol.com.cn true 中關村在線 http://news.zol.com.cn/593/5935377.html report 8503 等待了12年之久的《大魚海棠》終於上映。很多人開始將它與《大聖歸來》做對比,除了這兩部都是國產動畫之外,《大魚海棠》和《大聖歸來》都有很多網際網路元素摻雜其中則是引發人們熱議的原因。作為兩部在中國電影史上有著鮮明特徵的動畫電影,《大魚海棠》和《大聖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