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本無緣,全靠你空閒,大家好,我是超愛灌輸冷知識的罐叔。
2007年米蘭時裝周期間出現了一組法國女演員伊莎貝爾·卡洛的宣傳反厭食症海報。當時,她只有27公斤,海報中的卡洛瘦到只剩皮包骨頭。這組海報引發了巨大的社會反響。
提到厭食症,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看到食物沒有食慾。事實上,這樣的說法是對厭食症患者的誤解,很多厭食症患者食慾很好,並沒有喪失食慾。那厭食症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
厭食症,又叫做神經性厭食症,是一種進食障礙,分為自我約束型和暴飲暴食型,通常我們所說的厭食症患者多指「自我約束型」厭食症患者,而且此類患者佔多數,一般會出現以下症狀:
害怕體重增加、非常渴望變瘦,並因而限制卡洛裡的攝取
儘管實際體重過輕,但患者仍然會認為自己太胖
他們會否認自身存在體重不足的問題
頻繁量體重,只吃一點點東西或只吃某種東西
部分患者會出現運動過量、強迫嘔吐或使用緩瀉劑試圖減重的情況
出現骨質疏鬆症、不孕症以及心臟損傷等併發症,女性還可能發生月經周期停止的現象。
對食物不感興趣的情況往往發生在厭食症的終末期,這種狀態下的患者各項身體器官已經非常衰弱,治癒難度較大。
目前,厭食症的病因未明,通常出現於高階競技運動、模特兒與舞者等職業人群中,另外,「生活遇到劇變」或遭遇引發壓力的事情,也會導致厭食症的出現。
作為被認知較晚的精神疾病,厭食症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才被重視。據國際神經性厭食及相關失調組織統計,超過七千萬人正忍受著厭食症的折磨。
多數厭食症患者伴有抑鬱,焦慮、人格障礙、強迫行為等其它心理健康問題,還有大約40%的人會從厭食症轉為神經性暴食症,為這種疾病的治療增加了困難。這也就說明了為什麼厭食症死亡率會超過了抑鬱症的原因之一。
藉助功能性核磁共振技術,科學家們發現厭食症患者的大腦背側頂葉系統和額前皮質-島葉-杏仁核系統這兩個功能區域明顯出有異常活躍現象。
大腦背側頂葉系統主要負責感知自己或他人的身體形態;
而額前皮質-島葉-杏仁核系統與喜悅、恐懼等感情密切相關,它的異常活躍會反覆告訴你這世界上還有比你更瘦的人,讓你對自己的身體越看越不滿意 。
這種認知也會像一個高級病毒程序,有它獨特的「代碼」,一旦侵入人的大腦,很難被識別和清除。隨著病情的進展,最後完全控制局面,讓人產生一種「不瘦就有罪」的感覺。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厭食症難以治癒的根本原因。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罐叔明白所有的女孩都不希望自己坐在男友的自行車後座上時,被別人說你可能會把他的輪胎壓爆,也不希望自己在商場逛街時,永遠對著導購說那句,你這個有沒有大碼。
但瘦不等於美,無論體重幾何,勻稱和健康才是王道,在多元化的世界裡,審美也是多元的,請記住,自信、自尊才是你最美的樣子。
以上就是本期的內容,這裡是罐叔愛灌輸,我們下期見,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