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解的厭食症患者:不是不想吃,而是不敢吃!

2020-12-23 健康界


提到厭食症,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看到食物沒有食慾的一類人。


但事實上,這樣的說法是對厭食症患者的誤解,很多厭食症患者食慾很好,並不會喪失對食物的食慾。


那麼,厭食症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厭食症比我們想像中複雜得多,它不是單純的心理疾病或軀體疾病,而是屬於一種心理生理障礙,是由於思維引起行動上的異常,最終造成生理損害。


通俗點說,厭食症患者對食物不是不想吃,也不是不能吃,而是不敢吃。


為什麼說「不敢吃」呢?很多患者在表述症狀時,常常會說到這樣一句話:「我對食物特別感興趣,特別想吃,但我就是怕……」


怕什麼呢?害怕體重增加,害怕發胖。


與普通女孩子愛美、愛苗條不同的是,厭食症患者的怕胖已經到了病理的程度,明明已經體重過低,甚至都已經被診斷為營養不良,卻仍然執著於追求減輕體重。

 

目前,我國尚缺少對厭食症的死亡率統計,但在一些西方國家的文獻報導中,厭食症是精神科死亡率最高的疾病,成年厭食症患者的死亡率在5%左右,甚至超過了抑鬱症。



但厭食症的發病率是低於抑鬱症的,因此許多人對其不太了解。



厭食症患者最核心的心理特徵就是恐懼發胖,害怕體重增加。


往往在這個基礎上,厭食症患者會有一些對自己身體形象上的錯覺,醫學上稱為體相障礙。



體相障礙怎麼理解呢?就正如上圖,一個人在鏡子面前,看到一個特別胖的自己,但實際上,那個人是一個骨瘦如柴的人。


這樣的圖片在我們看來可能會感覺到非常荒謬,然而這就是很多厭食症患者最真實的感受,明明很消瘦,自己卻覺得自己很胖,這樣的情況就是體相障礙。


從厭食症患者的身體特點上看,他的體重指數低於17.5,這也是厭食症的診斷標準之一。



另一個厭食症患者的症狀是他們會採取減輕體重的手段,包括限制飲食、誘吐、導瀉、使用減肥藥等等。



對於上文我們提到的對食物不感興趣,這種情況往往發生在厭食症的終末期,又稱惡病質狀態。


這個狀態下的患者通常已經很衰弱,比如有的患者1.6m的身體,體重降至40多斤。同時他會表現為對食物沒有興趣,對任何事都沒有興趣。



此外,厭食症共病抑鬱是很多見的。


單純的厭食症一般臨床中不會考慮患者真的對食物不感興趣,如果患者表示這段時間真的對食物不敢興趣,跟以前明顯不一樣。


這個時候往往去檢查患者的其他方面,比如活力、精神狀態等,會發現患者已經符合抑鬱症的狀態。這個時候同時進行抑鬱症的治療,是有效果的。


專業知識來源:

醫學微視官網-李雪霓 《神經性厭食(厭食症)》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更多相關視頻

相關焦點

  • 【罐叔愛灌輸】名模容易得厭食症?你真的了解厭食症嗎?
    提到厭食症,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看到食物沒有食慾。事實上,這樣的說法是對厭食症患者的誤解,很多厭食症患者食慾很好,並沒有喪失食慾。那厭食症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 厭食症,又叫做神經性厭食症,是一種進食障礙,分為自我約束型和暴飲暴食型,通常我們所說的厭食症患者多指「自我約束型」厭食症患者,而且此類患者佔多數,一般會出現以下症狀: 害怕體重增加、非常渴望變瘦,並因而限制卡洛裡的攝取 儘管實際體重過輕,但患者仍然會認為自己太胖
  • 厭食症:死亡率很高的一種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對食物有強烈恐懼感
    她剛開始每天早上只喝一杯牛奶和幾片麵包,中午吃一個炒菜和一碗湯,晚上吃一點水果。後來,中午吃一點水果,晚飯就直接不吃或者喝幾口湯。在吃的這麼少的情況下,陳瑤每天晚上堅持跑步兩公裡。兩個月的時間她就瘦掉了十斤。瘦了十斤之後,她覺得自己還有點胖,就繼續按照以前的方法減肥。兩個半月的時間,她又瘦了十幾斤。這個時候,她已經很苗條了,但是同時身體也出現了一些問題:【膚色暗沉無光,發黃。
  • 一部紀錄片,帶你走進厭食症患者的真實世界
    也正是因為這樣,很多女孩子通過各種方式減肥,有催吐的,有瘋狂運動的,也有不吃飯的,吃減肥藥的,等等,也有部分人因此患上了厭食症。厭食症有多可怕?讓我們靜下心來一小時,觀看一下這部BBC於3年前出品的一部紀錄片。
  • 被卡路裡支配的人:從吃不飽飯 到吃不下飯
    據陳偉介紹,在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的進食障礙患者,最早一年只有一二十人,可近10年每年都在百人左右。他還注意到,患者越來越低齡化,時間跨度變大,病情也越來越重。他見過,一個初中班裡幾個女生扎堆兒來看病。 陳偉認為,進食障礙由於多發於青少年成長發育期,對人的影響十分多元。直接的反應是,厭食症患者因為長期不吃東西,胃腸排空能力變差。
  • 厭食症的初期症狀有哪些呢?
    厭食症的初期症狀是什麼樣的?很多人可能不會去多加在意,只是當做天氣原因或者是近期腸胃不舒服,其實不然。那麼究竟所謂的厭食症是什麼樣的呢? 厭食症患者不一定就說食慾極其的差,也會有食慾很好的時候,但是真正到了要吃飯的時候就感覺吃不下東西,吃一點就覺得飽了,胃部脹滿。而有的患者則表現為看見食物就不想吃,即使在很餓的情況下也不會想要去吃東西,但為了攝取能量,也會逼迫自己去吃一些東西。
  • 輕微厭食症的表現
    輕微厭食症的表現 輕微厭食症的表現大家所了解到的厭食症患者都已經是骨瘦如柴的模樣了,吃不下飯,身上有幾根骨頭都可以數了,這是很嚴重的厭食患者。但厭食症初期是怎麼樣一個情況,如何治癒轉好呢? 首先被判定為厭食症了,就不是一兩頓飯吃不下那麼簡單了。其實嚴重的厭食症狀況較大,症狀明顯,但是輕微的厭食症卻不怎麼好分辨,甚至患者本人也不會承認不能感覺自己有厭食的症狀。
  • 減肥厭食症怎麼辦?怎麼預防?
    如果真的因為導致了厭食症,那麼首先要做的就是到醫院進行檢查,如果情況嚴重的話還需要住院治療,厭食症的診治必須視患者的病情而定,病情嚴重的話,甚至必須入院接受心理醫生、專科醫生及營養師的觀察及診治,再配合行為治療,使到病人的體重漸漸回升。若是病情還不太嚴重,在心理醫生的輔導下,也有可能康復。
  • 豔星鄭豔麗因厭食症進ICU,厭食症都有哪些症狀?
    減肥,很多人都會掛在口邊,而且都為了瘦而儘量少吃。可是為了減肥而像鄭豔麗一樣,忽略健康,實在得不償失。那麼,究竟厭食症有哪些症狀?暴食/掏空型(binge eating/purging type)的厭食症,大飲大食後,會將剛吃的食物,以催吐,或者使用藥物方式排出。2016年研究發現,有高達86%的厭食症患者使用「催吐」的方式、56%的患者過分使用瀉藥,而有49%的患者則使用利尿劑。
  • 鏡頭下:三個厭食症「花季少女」瘦到瀕臨死亡程度,真實到落淚!
    」沒有一位厭食症病人,從一開始就是厭食症。她們都是一步一步地「滑落」下去的。追求完美的文文,剛開始只是「不吃米飯」而已。可隨著進一步的節食,文文開始連肉都不敢吃,再到後來,連吃蔬菜都要涮水去油。最誇張的時候,三天文文只吃了800卡的東西。食物於她而言,不過是一串數字罷了。
  • 得了神經性厭食症吃什麼好?
    神經性厭食症又名精神性厭食症,屬精神性的進食障礙,以故意節食致體重減輕為特徵。多發生於青少年時期(約85%發病於13至20歲之間),而女性的患病率較男性高約十倍,患病期可長達幾個月至數年不等。厭食症亦多來自較富裕的家庭,患者的其他家庭成員會較易出現類似的病症。如果不幸患了神經性厭食症的話,日常生活中應該多多選擇如下這幾樣食材:海帶,褐藻門遊孢子綱海帶目海帶科海帶屬。個體大、生長快、經濟價值高的一種大型褐藻,因其生長在海水,柔韌似帶而得名。自然分布於太平洋西北部沿岸,屬冷溫帶海藻。
  • 狗狗出現厭食症怎麼辦?不知道這些原因,不是合格的寵主
    不只是我們人類,很多動物也會得厭食症,比如說麻雀,它被人抓到之後,就會厭食,什麼東西都不吃。再比如說狗狗,大家別看狗狗吃東西吃的那麼香,有的時候,它也是會厭食的。狗狗出現厭食症的話,寵主應該怎麼做?這四個原因你如果不知道,就不能說是一個合格的鏟屎官。
  • 厭食症危害多,提醒:這4個表現希望你沒有,早發現
    選擇正確的方式好好治療疾病,不要讓疾病的嚴重程度越來越大,下面就來看一下厭食症的表現有哪些。厭食症患者無法進食,身體獲取不了足夠的營養元素導致體質會越來越弱,下面這些不良表現就會出現。3、昏厥,有厭食症的人由於沒有辦法吃東西,所以也會導致血量不足,心臟功能下降,這樣就會讓血壓降低,導致心率緩慢,讓腦供血不足的情況發生,甚至會出現猝死的情況,患者會因為身體太弱而出現昏厥的表現。
  • 厭食症是一種心理障礙疾病,會引發各種問題,需要對症治療
    這些厭食症患者一般在治療上都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會約有10%到20%的患者會出現早亡的現象,原因都是因為營養不良從而造成一些併發症出現,並且引起精神抑鬱的症狀,甚至患者會出現自殺的行為,為了讓大家了解厭食症具體包括什麼,現在給大家介紹一下。
  • 【卡羅之死】厭食症致死的模特
    他在家的時候也不過就是看電視和去超市購物,當然,是一個人去,媽媽不想外出,也不想讓我離開她,尤其是,不讓我呼吸新鮮空氣。她聽收音機說:新鮮空氣會促進孩子生長。 實際上,我長大這件事成為了她的困擾,或許她是害怕變老? 當她獨自和我在一起時,她花費大量時間來測量我的身高,悲嘆著在上次測量的上方劃一條線。
  • 神經性厭食症是什麼病?有這些表現自己能察覺到,早治療
    一提到厭食症,很多人應該首先會想到的是小兒厭食症。但實際上厭食症不僅僅只有小兒厭食症一種,還有一種厭食症被叫做神經性厭食症。現在大家都普遍以瘦為美,很多女性為了讓自己變得更美,刻意通過節食的方式來減輕體重,這樣時間長了就很容易產生神經性厭食症。
  • 醫生給我開了抗抑鬱藥,到底吃還是不吃?
    出於對抗抑鬱藥副作用和不良反應風險的憂慮,很多抑鬱症患者和家屬面對大夫開的藥時,內心非常糾結:吃還是不吃好呢?如果不吃,病情會不會更嚴重?如果吃了,會不會有嚴重副作用?能不能少吃點? 別說患者和家屬了,即使是臨床精神科醫生對於抗抑鬱藥的使用也有不同意見。
  • 三高患者難,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內科醫生:這6種食物隨便吃
    常吃這六種食物對身體好,有利於慢性病的控制。那麼吃這些食物能降三高?嚴格來說,這些本身沒有降三高的功效;但相比其他食物而言,吃這些食物對控制三高確實更有幫助。那麼這些食物都是什麼呢?今天小編為你準備了一份優質食物榜單。
  • 從厭食症康復的女導演,拍了部半自傳的電影《To the Bone》
    這部影片的劇本在一定程度上是基於導演兼編劇本人Marti Noxon早年厭食症和貪食症的經歷。Noxon在推特上稱,「我拍這部電影的目的,不是美化進食障礙,而是希望借它開啟關於這一問題的討論,這個問題常被掩蓋在隱秘和各種誤解之下。」
  • 容易被誤解的生肖,不是不想解釋,不是外表太迷惑,而是無人理解
    日常的人際交往中,理解是最起碼的,但也避免不了有誤解的發生。當然在面對被誤解時,不同星座的人,會用不同的解決方法。有人會直接選擇解釋,然後為自己證明,希望自己能夠從誤解中跳出來。同樣,也有人不屑於去解釋,在他們看來「清者自清」,旁觀者都是外人。
  • 看完這部新片,再也不想減肥了
    不過今天的「毒」,不是看完會食指大動的美食片,而是一部讓你心驚膽戰的電影。(不是恐怖片!不是恐怖片!不是恐怖片!)「4月不減肥,7月徒傷悲」「要麼瘦,要麼死」……這些話你們肯定聽過。聽說每個女生的減肥過程都能寫本血淚史。但看完下面這部新片,姑娘們,你們可能就會把那套過午不食的規矩,拋到腦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