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淳梁大小戰役不下六十回,不斷實踐及印證詠春,他深感詠春不僅是ー門格鬥藝術,更是一門學問。他坐下來靜心總結,撰寫了《講手四十回》,對每次比試,進行徹底的檢討總結。
黃淳梁在《講手四十回》中,憶述每次比試,戰績總勝多負少,而且對手不論是太極、白鶴、洪家、南螳螂、北螳螂、白眉派、龍形摩橋、詠春、蔡李佛、空手道、柔道的拳師,皆領教過。而與白鶴派姓倪教頭之戰,是當時最為令人矚目的一役,比賽地點是在九龍之伊利沙白籃球場,此一場講手雖然激烈,不過在場觀戰之人不多。而事後各報章之報導,亦各有不同版本。
黃淳梁憶述說:「有一次我弟弟(黃敏良)的遊泳教練陳月法,介紹白鶴派同門倪君跟我比試。當日,同行者還有駱耀、王喬,對方也由兩位朋友及陳月法等列陣。見面後雙方討論比試場地,陳月法稱與旺角麥花臣籃球場館的職員較為熟稔,應當可借一用。異議下大家便往球場去。抵達後,陳說:這裡夠寬敞,就在這裡。我說:「比試何需這麼大場地呢?」陳也同意,於是用粉筆劃界,但也有半個籃球場,我即對陳說:「這界限太大了,不如我劃成模擬的擂臺大小,每次出界作負,連續出界三次作敗論,免得互相追逐,同意嗎?」陳詢問過對方亦同意,當然也定明不得攻眼睛、喉部、下陰等。
黃憶述當日,在比賽開始進行,他先站到場中心,而倪君的體重約135磅,比他高2英寸,年齡二十四左右,體型紮實,也是排球健將。倪先向黃試探,前手捏指,後手拳握腰間,步向橫移,約五六秒後突然跨步前進,右拳向黃哨打,但拳未打盡,突又向後躍回,其動機試探居多,黃未與理會。因為在詠春的拳理中,是不會理會對方是否用虛招或實招,但只要雙方進入攻擊範圍,詠春的消與打都會在同一時間使出,所以倪這套很難用在黃身上。一個突然的機會黃得以直攻倪面部,倪也身手敏捷,雖中拳也不太重,但嘴角已經略帶血絲,倪立即動了真火,以插拳向黃上路連續攻擊,拳洪力猛,快速,令黃感到有壓迫感。當下便使出耕手,上下交替,連消帶打。這其實是求守之法,未能予倪構成任何威脅,黃淳梁立即轉守為攻,並往中路進攻,倪果然接連後退,其間中了多拳,退出界外。陳月法是公證人,黃淳梁隨即問陳為什麼不判倪出界,陳也可能不習慣當公證,亦有可能當時看呆了,忘記了。但正當黃與陳理論之際,倪從界外飛奔回來一拳從側面擊向黃嘴角,此拳不輕,皆因衝回之勢加上狠命一擊,黃嘴角滲出血來,這一拳打得黃怒氣上衝,大吼一聲,發狂追倪,倪頓時走出籃球場外,陳月法立即勸止,並對黃說道:「年輕人不要大動肝火。」黃則反駁說:「早已言明,出界當負一次,然後再回場中,站好再賽,他這種行為屬於偷襲。」陳回應:「也許他當時亦忘記吧,你們兩人都打得很好,不要介懷。」這樣便不了了之。
在黃淳梁眾多比試中,他認為以林教頭為最好一個,並稱自己勝得來實帶點僥倖。有一天,王喬前往探訪黃淳梁,說道:「有一位體型龐大,也甚有來頭的林姓教頭答應跟你比試,可有興趣?」黃淳梁說:「無所謂,什麼時候?」王說:「今晩去看看。」黃淳梁又說:「我患了感冒,幾天都沒什麼胃口進食,但出去看看也是無妨的。」晩上,王喬聯同黃淳梁及駱耀三人到上海街一所樓宇的天台,上面有四十多人在練武,只見林姓師傅,身高6尺,約200磅,年齡三十來歲,高大有餘,但肌肉不太結實。看起來這門功夫是講求吞吐彈勁的。他們偷偷看黃淳梁幾眼,之後有一老人對林師傅說:「你就不妨佔這個便宜吧。」可能他的意思是說黃淳梁身材細小,自然有勝無敗。於是他對王喬說:「我們就答應這場比武吧!」雙方定明倒地作負,建議停賽者作負,不得起腳。
開始時,黃淳梁步步為營,原因對方實過於高大,體型懸殊。黃淳梁只好穩守,並見機行事。黃淳梁就是這樣,遇到強對手時他會打得更好,皆因不容有失。怎料,對方著著受壓迫,但打來揮灑自如,淋漓盡致。如背劍、攝手、碎橋、吞吐扣打,確實有高手風範。黃淳梁好幾次,若不是護守來得及時早已中招。旁觀者也凝聚了呼吸,像在看一場惡鬥。但一攻一防雙方也佔不了什麼便宜。王喬覺得黃淳梁是在消耗對方體力,而駱耀卻空自焦急。王猜對了,二分鐘左右林已悄慢下來了。黃淳梁待林揮拳攻來時,突然用右手化為膀手卸開來勢,同時以手壓下對方之右拳,變成以一伏二之勢,以左拳擊向林胸前,這招滿以為十拿九穩,但怎料林變招更快。他突然反手擒拿,黃淳梁左拳被擒,身體略為扭斜,右膝已呈半跪之勢,林當時只需舒臂輕輕一推,黃淳梁定必倒地,因倒地為負,則黃淳梁早已負了。但林卻想將黃淳梁重創,兩手拉回向黃淳梁重擊,卻給黃淳梁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黃淳梁轉馬拳由下打上,力從地起,既快且重,林口部被打個正著,牙齒打落,黃淳梁食指也都打裂了,血絲滲出。中拳後,林不驚反怒,瘋狂向黃淳梁進攻,拳拳有力,黃淳梁拍手將來拳卸開,但林去勢太急太狂,黃淳梁只好步步後退,一直退到牆角。當黃淳梁退無可退,林重拳已到,黃淳梁無暇思索,左手以拍手將林拳擊向牆角,右拳猛力向林腹打去。林拳卸向牆角,如刀割一般,皮肉脫落,腹部雖受創,反不如手部的創傷,自然也無法繼續打下去,比賽亦到此為止。
林的師弟賽後罵林說:「假如你剛才用這種手法,早就將他打死。」林心裡已有氣,反罵他:「假如你打,早就給人打死。」他師弟也很氣惱,即回:「打就打,這次我打。」於是王喬對駱耀說:「黃淳梁已處理這件硬骨,剩下留給你享受了。」駱耀說:「現在我是師傅身份,那麼容易跟人家過招呢?」王說:「對方也是師傅,徒弟比你多,況且阿梁已經幾天沒進食,他夠累了。」駱耀問:「打一場還不夠嗎?」 這時黃淳梁開聲:「不用駱耀出場,我可以再打。」王喬擔心:「你撐得住嗎?」黃淳梁用手帕紮好手上的傷口說:「可以。」比賽再開始,林的師弟不算高大,約5英尺7英寸,體重大約140多磅。黃淳梁之前聽到林跟師弟的對話,早已心中有火,一開始就搶攻,下下重拳,對手完全無力招架,更被逼到天台的圍欄上,王喬立即一手扶著林師弟的肩,一手拉著他的右手,駱耀同時拉著他的左手,黃淳梁打得興起,正想起腳,但聽到旁人高叫:「起腳犯規。」好一個黃淳梁隨即變招,踏馬上前在他胸口重重一拳,這拳打得他眼淚也流出來,不能再戰。比試完後,有位旁觀的老人家問黃淳梁:「你剛才想起腳?」王喬立即上前介紹,原來這位老人家是國術名宿,黃淳梁禮貌地答:「其實這是詠春的進馬步法,是用來提防對方踢腿攻撃的。」那老人家也無可奈何,畢竟黃淳梁沒有踢,但假如真的踢中,對方五十人一起發難,場面真是不敢想像,只是詠春拳其實沒有這樣的進馬。
亦有一次,黃淳梁與一位跆拳道高手比試,賽前已有人提醒黃淳梁,此人腿法異常厲害,故此很多人認為此場必定是一場龍爭虎鬥,不知鹿死誰手。這場講手,地點是在一個公園內,開始時,黃淳梁留意到對手身後不遠處,有數級石階,當對手一開始以凌厲飛腳進攻時,黃淳梁不閃不避,直向對手衝去,以雙手護頭,雖然挨了對方一腳,但由於衝力大,抵消該腳之威力,所以並無大礙,但這一衝,對方整個人失了平衡,像斷線風箏般,從身後石階飛下去,整個人就不醒人事了,這場講手便在不足三十秒內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