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手王)黃淳梁 講手篇

2021-02-13 淳武詠春拳學珠海分館

黃淳梁大小戰役不下六十回,不斷實踐及印證詠春,他深感詠春不僅是ー門格鬥藝術,更是一門學問。他坐下來靜心總結,撰寫了《講手四十回》,對每次比試,進行徹底的檢討總結。

 

黃淳梁在《講手四十回》中,憶述每次比試,戰績總勝多負少,而且對手不論是太極、白鶴、洪家、南螳螂、北螳螂、白眉派、龍形摩橋、詠春、蔡李佛、空手道、柔道的拳師,皆領教過。而與白鶴派姓倪教頭之戰,是當時最為令人矚目的一役,比賽地點是在九龍之伊利沙白籃球場,此一場講手雖然激烈,不過在場觀戰之人不多。而事後各報章之報導,亦各有不同版本。

 

黃淳梁憶述說:「有一次我弟弟(黃敏良)的遊泳教練陳月法,介紹白鶴派同門倪君跟我比試。當日,同行者還有駱耀、王喬,對方也由兩位朋友及陳月法等列陣。見面後雙方討論比試場地,陳月法稱與旺角麥花臣籃球場館的職員較為熟稔,應當可借一用。異議下大家便往球場去。抵達後,陳說:這裡夠寬敞,就在這裡。我說:「比試何需這麼大場地呢?」陳也同意,於是用粉筆劃界,但也有半個籃球場,我即對陳說:「這界限太大了,不如我劃成模擬的擂臺大小,每次出界作負,連續出界三次作敗論,免得互相追逐,同意嗎?」陳詢問過對方亦同意,當然也定明不得攻眼睛、喉部、下陰等。

 

黃憶述當日,在比賽開始進行,他先站到場中心,而倪君的體重約135磅,比他高2英寸,年齡二十四左右,體型紮實,也是排球健將。倪先向黃試探,前手捏指,後手拳握腰間,步向橫移,約五六秒後突然跨步前進,右拳向黃哨打,但拳未打盡,突又向後躍回,其動機試探居多,黃未與理會。因為在詠春的拳理中,是不會理會對方是否用虛招或實招,但只要雙方進入攻擊範圍,詠春的消與打都會在同一時間使出,所以倪這套很難用在黃身上。一個突然的機會黃得以直攻倪面部,倪也身手敏捷,雖中拳也不太重,但嘴角已經略帶血絲,倪立即動了真火,以插拳向黃上路連續攻擊,拳洪力猛,快速,令黃感到有壓迫感。當下便使出耕手,上下交替,連消帶打。這其實是求守之法,未能予倪構成任何威脅,黃淳梁立即轉守為攻,並往中路進攻,倪果然接連後退,其間中了多拳,退出界外。陳月法是公證人,黃淳梁隨即問陳為什麼不判倪出界,陳也可能不習慣當公證,亦有可能當時看呆了,忘記了。但正當黃與陳理論之際,倪從界外飛奔回來一拳從側面擊向黃嘴角,此拳不輕,皆因衝回之勢加上狠命一擊,黃嘴角滲出血來,這一拳打得黃怒氣上衝,大吼一聲,發狂追倪,倪頓時走出籃球場外,陳月法立即勸止,並對黃說道:「年輕人不要大動肝火。」黃則反駁說:「早已言明,出界當負一次,然後再回場中,站好再賽,他這種行為屬於偷襲。」陳回應:「也許他當時亦忘記吧,你們兩人都打得很好,不要介懷。」這樣便不了了之。

 

在黃淳梁眾多比試中,他認為以林教頭為最好一個,並稱自己勝得來實帶點僥倖。有一天,王喬前往探訪黃淳梁,說道:「有一位體型龐大,也甚有來頭的林姓教頭答應跟你比試,可有興趣?」黃淳梁說:「無所謂,什麼時候?」王說:「今晩去看看。」黃淳梁又說:「我患了感冒,幾天都沒什麼胃口進食,但出去看看也是無妨的。」晩上,王喬聯同黃淳梁及駱耀三人到上海街一所樓宇的天台,上面有四十多人在練武,只見林姓師傅,身高6尺,約200磅,年齡三十來歲,高大有餘,但肌肉不太結實。看起來這門功夫是講求吞吐彈勁的。他們偷偷看黃淳梁幾眼,之後有一老人對林師傅說:「你就不妨佔這個便宜吧。」可能他的意思是說黃淳梁身材細小,自然有勝無敗。於是他對王喬說:「我們就答應這場比武吧!」雙方定明倒地作負,建議停賽者作負,不得起腳。

 

開始時,黃淳梁步步為營,原因對方實過於高大,體型懸殊。黃淳梁只好穩守,並見機行事。黃淳梁就是這樣,遇到強對手時他會打得更好,皆因不容有失。怎料,對方著著受壓迫,但打來揮灑自如,淋漓盡致。如背劍、攝手、碎橋、吞吐扣打,確實有高手風範。黃淳梁好幾次,若不是護守來得及時早已中招。旁觀者也凝聚了呼吸,像在看一場惡鬥。但一攻一防雙方也佔不了什麼便宜。王喬覺得黃淳梁是在消耗對方體力,而駱耀卻空自焦急。王猜對了,二分鐘左右林已悄慢下來了。黃淳梁待林揮拳攻來時,突然用右手化為膀手卸開來勢,同時以手壓下對方之右拳,變成以一伏二之勢,以左拳擊向林胸前,這招滿以為十拿九穩,但怎料林變招更快。他突然反手擒拿,黃淳梁左拳被擒,身體略為扭斜,右膝已呈半跪之勢,林當時只需舒臂輕輕一推,黃淳梁定必倒地,因倒地為負,則黃淳梁早已負了。但林卻想將黃淳梁重創,兩手拉回向黃淳梁重擊,卻給黃淳梁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黃淳梁轉馬拳由下打上,力從地起,既快且重,林口部被打個正著,牙齒打落,黃淳梁食指也都打裂了,血絲滲出。中拳後,林不驚反怒,瘋狂向黃淳梁進攻,拳拳有力,黃淳梁拍手將來拳卸開,但林去勢太急太狂,黃淳梁只好步步後退,一直退到牆角。當黃淳梁退無可退,林重拳已到,黃淳梁無暇思索,左手以拍手將林拳擊向牆角,右拳猛力向林腹打去。林拳卸向牆角,如刀割一般,皮肉脫落,腹部雖受創,反不如手部的創傷,自然也無法繼續打下去,比賽亦到此為止。

 

林的師弟賽後罵林說:「假如你剛才用這種手法,早就將他打死。」林心裡已有氣,反罵他:「假如你打,早就給人打死。」他師弟也很氣惱,即回:「打就打,這次我打。」於是王喬對駱耀說:「黃淳梁已處理這件硬骨,剩下留給你享受了。」駱耀說:「現在我是師傅身份,那麼容易跟人家過招呢?」王說:「對方也是師傅,徒弟比你多,況且阿梁已經幾天沒進食,他夠累了。」駱耀問:「打一場還不夠嗎?」 這時黃淳梁開聲:「不用駱耀出場,我可以再打。」王喬擔心:「你撐得住嗎?」黃淳梁用手帕紮好手上的傷口說:「可以。」比賽再開始,林的師弟不算高大,約5英尺7英寸,體重大約140多磅。黃淳梁之前聽到林跟師弟的對話,早已心中有火,一開始就搶攻,下下重拳,對手完全無力招架,更被逼到天台的圍欄上,王喬立即一手扶著林師弟的肩,一手拉著他的右手,駱耀同時拉著他的左手,黃淳梁打得興起,正想起腳,但聽到旁人高叫:「起腳犯規。」好一個黃淳梁隨即變招,踏馬上前在他胸口重重一拳,這拳打得他眼淚也流出來,不能再戰。比試完後,有位旁觀的老人家問黃淳梁:「你剛才想起腳?」王喬立即上前介紹,原來這位老人家是國術名宿,黃淳梁禮貌地答:「其實這是詠春的進馬步法,是用來提防對方踢腿攻撃的。」那老人家也無可奈何,畢竟黃淳梁沒有踢,但假如真的踢中,對方五十人一起發難,場面真是不敢想像,只是詠春拳其實沒有這樣的進馬。

 

亦有一次,黃淳梁與一位跆拳道高手比試,賽前已有人提醒黃淳梁,此人腿法異常厲害,故此很多人認為此場必定是一場龍爭虎鬥,不知鹿死誰手。這場講手,地點是在一個公園內,開始時,黃淳梁留意到對手身後不遠處,有數級石階,當對手一開始以凌厲飛腳進攻時,黃淳梁不閃不避,直向對手衝去,以雙手護頭,雖然挨了對方一腳,但由於衝力大,抵消該腳之威力,所以並無大礙,但這一衝,對方整個人失了平衡,像斷線風箏般,從身後石階飛下去,整個人就不醒人事了,這場講手便在不足三十秒內結束了。

相關焦點

  • 香港「講手王」詠春拳學家——黃淳梁武術生涯四十年
    葉問的得力弟子黃淳梁經過百餘次實戰切磋,獲得了「講手王」的譽稱。就在這個時候,在港地電影圈中已頗有名聲的童星李小龍走進了葉問武館。那是一個傍晚時分。正在代師授徒的黃淳梁,看到師弟張卓慶帶著一個十五六歲的小夥子走進武館,此人身著時髦的牛仔褲、花襯衫,頭髮梳得挺滑溜,雖時已黃昏,仍戴著太陽鏡。這就是李小龍。黃淳梁瞟了他一眼,覺得滿不是味道,仍舊專心授課。
  • 詠春宗師講手王——黃淳梁
    黃淳梁從小熱愛武術。他的父親不但不阻止反而極為支持。曾跟隨他的舅父學習太極拳,再在學校再練習西洋拳擊。常拿用本該是學費的錢去學拳及購買各種練習用具。黃淳梁母親管教嚴勵,若被母親發覺定免不了一頓責 ,父親卻往往含笑的暗中給錢讓黃淳梁支付各樣習武費用。電影中黃曉明飾演的黃良即黃淳梁。黃淳梁在武場遊走時曾聽過有一位叫葉問宗師的武林高手在深水涉教授詠春拳。
  • 專訪:詠春講手王黃淳梁大師
    當時香港武林盛極一時的踢館、比武之風氣,便是黃淳梁帶 的。黃淳梁的百次戰役主要是在二十歲至二十四歲之間。對手包括各門各派之最高高手。對手體形由普通身材至二百多磅的健碩武漢。因黃淳梁身栽細小,約只有一百至百一磅左右。很多對手單看他外形細小而底估了黃淳梁,不會避而不戰,固他與人比武的機會也特別多。黃每次講手後必會把整個比武過程向葉問請教,二人把每個比武過程細節續點分柝,務求把詠春拳理髮揮得最好。
  • 葉問嫡傳弟子黃淳梁 臺灣傳播詠春拳法
    葉問宗師因戰亂而將詠春拳術帶入香港,其眾多弟子中,尤以黃淳梁先生(李小龍之授業師兄)習拳用於實際運用及探討印證,戰無不勝,故享有講手王之美譽。黃淳梁先生臺灣迪暉摶擊詠春創立:90年後,林海龍先生來臺從事餐飲事業,至今二十餘年,工作已上軌道,不忍浪費三十年來對詠春拳術的堅持及實戰教學中反覆琢磨出的寶貴經驗
  • 黃淳梁vs李小龍
    葉問的得力弟子黃淳梁經過百餘次實戰切磋,獲得了「講手王」的美譽。就在這個時候,在香港電影圈中已頗有名聲的童星李小龍走進了葉問武館。 黃淳梁 瞟了他一眼,覺得滿不是滋味,仍舊專心授課。 幾天後,李小龍經張卓慶介紹正式拜葉問為師,並正式向黃淳梁致禮,認了師兄,開始學練詠春拳。
  • 詠春拳之「黃淳梁方法」
    在1949年,由傳奇性的葉問宗師從大陸佛山帶到香港和第一次傳授給大眾,令人驚訝地是,一個葉問系統內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多樣性。我說驚訝,是因為許多老一輩的師傅全是已故葉問宗師的直接學生,但為什麼會有如此多人偏離他們已故的老師傳下的詠春拳概念。
  • 黃淳梁詠春拳學體系特點
    點上面「功夫之詠春」……  《詠春拳:共淳梁方法》是一個外國黃淳梁系詠春拳學的學生寫的一篇介紹黃淳梁詠春拳學的專業文章     詠春拳:「黃淳梁方法」 為你達到成果!(又題是「詠春拳:黃淳梁方法」),英文:Wing Chun: when the 「 Wong Way 」 gets results!
  • 詠春拳:「黃淳梁方法」 為你達到成果!
    葉問宗師的許多學生中,一個十分出色的學生叫黃淳梁,也被稱為「講手王」,以表彰他在50至60年代幾乎是單槍匹馬地在香港藉由比武建立了詠春拳的聲譽。作為一個非常務實的人,黃師傅喜歡測試他的詠春拳以及他個人的極限,應用了科學和邏輯, 從根本上在已經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格鬥方法再提高它的效率,黃師傅的方法給詠春拳帶到一個全新的水平。
  • 黃淳梁《詠春拳》 學
    點上面關注「功夫之詠春」……第一部分 論 「 詠春拳學 」前國家體委的武術方面領導人徐才主席 , 曾於一九八八年號召創立 「 武術學 」 科學體系 , 其後香港的詠春體育會黃淳梁主席則提出了從以上三個主要方面淺析,可以認為黃淳梁提出的設想,是現代近體實戰最完整的科學體系。今日詠春拳術已傳遍五大洲,它的影響早已在世界各地確立。因此,深入研究「詠春拳學」已具備了廣泛的群眾基礎。第二部分 活用「詠春拳學」詠春拳徒手實戰的奧秘,在於逼使對手近體格鬥,但是切忌未近體先發拳和未接觸先追手,以免徒勞無功和授敵先機。
  • 一位武友拜訪「大師」的慘痛經歷:大師,講手應有度!
    記住了,別讓大師給你講手,真是往死裡揍,外人看了以為大師多高呢,狗屁。)3、某太極大師,他弟子引薦,拜見。見面後大師主動伸手握手,我立即伸手握手。大師拇指突然下扣我的拇指,給我來了個擒拿,我當時就跪下了,外人一看我靠,大師厲害,輕而易舉讓我跪下了。(總結:無恥之極。總結:別和大師握手,真要握手輕捏他的手指尖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