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陳綺貞的演唱會上,每當陳老師戴起機車帽出現大家面前,我們都知道她即將唱出期待已久的《旅行的意義》,在這首歌裡,那個故事裡,滿滿都是傷感,只有離開了的他和她,「你離開我,就是旅行的意義……」
一次次的旅行,去到遙遠的那個地方,只為了追尋心中的她/他…….又怎會傷感?
在羅馬尋找俏皮可愛的安妮公主假日的蹤跡~
在奧地利找尋心中的茜茜公主和迷人旖旎的湖光山色~
當在巴黎羅浮宮外的商場裡驀然回首看到茜茜公主扮演者羅密·斯耐德的巨幅海報,內心好一陣小激動,這就是你我的緣分,在哪兒都能遇見(在蘇黎世,瑞士國家博物館也看到了她的明信片)~
在英國追尋英倫玫瑰黛安娜~
So,旅行是為了實現心中所願、所想,做自己喜歡的事,做能讓自己快樂的事,一點都不矯情~
J先生一直非常推崇王陽明心學,並努力將其實踐到日常生活中;他一直都有個心願,除了從書本上了解王陽明傳奇人生及其所成「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更希望前往王陽明心學的誕生地龍場悟道明義,領略「心學」之精妙,因此有了這次「求學修心之旅」。
王陽明何許人也?一介儒生王,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偉大人物之一;其獨創的「心學」融合了儒、釋、道三家之精髓,是500年來中國人最精妙的神奇智慧。
龍場悟道是王陽明一生的重大轉折點,是貶謫之路龍門飛甲的劫後餘生,必有重生。龍場在當時只是一個偏遠的驛站,現位於貴州省貴陽市修文縣,王陽明在此實現了生命和修道的由零開始,繼而形成「心學」,開學布道的華麗轉身。自此,陽明心學開始流傳天下,甚至漂洋過海,傳至日本。
來到貴州龍場很容易,現在當年王陽明居住和講學的地方稱為「陽明洞」,跟著導航指到路邊一個大牌子寫著「陽明洞」停下來,孤零零地一塊牌子卻沒有指向,想找個路人問問都沒有,轉了一圈,確實就在這裡附近,仔細找找,果然在馬路對面有條小路可以進去,走進去能看到裡面很開闊,像個公園。依舊是沒人搭理,滿院的落葉,遠處1-2個保安看也不看我們。
陽明洞,自然是在山上,我們拾級而上,臺階上都是青苔、落葉,好蕭瑟地感覺,應該像我們這樣慕名而來的人很少吧~
不久就看到了「何陋軒」,王陽明最早的住處,其實原來的屋子早已坍塌,這個是清道光年間重修的,裡面刻著很多王陽明崇拜者的仰慕碑文。
再往上依次來到「陽明洞」、「王文成公祠」(均是明清時期修建),每到之處,看到自明朝起後人對王陽明的景仰,滿滿都是.
「當我進入洞天,一直在看,一直在想,設想當年陽明先生身處的場景,在窮兇極惡之地,一般人早已放棄、崩潰;設想躺在石棺的陽明先生,什麼是致知,什麼是格物;設想陽明先生悟道一刻的喜悅,「心即理」,一切事物由心而生,由心而變,相由心生,境由心轉……」—摘自J先生隨行筆記
王文成公祠正殿立著王陽明像,身後刻有著名的《教條示龍場諸生》,「諸生相從於此,甚盛。恐無能為助也,以四事相規,聊以答諸生之意。一曰立志,二曰勤學,三曰改過,四曰責善。其慎聽毋忽!」即使對於現今,也是有著深遠的指導意義。
J先生面對著王陽明塑像,認認真真將《教條示龍場諸生》全文讀完,感觸良多:「王陽明偉大之處在於不止立言,更重要是立功,立行,看通人性,身體力行,知行合一。反觀自身,很多都是誇誇其談,更多的是心動,而不是行動,想的太多,做的太少,堅持的就更少。世上之成功之事,更重要是需要堅持,立長志,勤學之,改自過。一個人內心的強大,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特奉上王陽明「心學」四句教:「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讓我們一起修心修行O(∩_∩)O~
在這裡,除了王陽明和他的龍崗書院,還有張學良也被蔣介石軟禁於此將近三年……
蔣介石也在這裡留下「知行合一」四個大字~
由此可見,古往今來,王陽明「心學」都被認為是適合各個歷史時期的心法,通過領略「心學」,讓我們關注自己的心靈,修煉強大的內心,從而在浮躁的社會中獨享一份寧靜,獲得內心的充實與幸福。
而旅行讓我們走得更遠、看得更多、感受更深,遇見未知的自己,這就是旅行的意義。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