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了的旅行意義

2021-03-05 商周刊

當陳綺貞好多年前唱紅了《旅行的意義》之後,太多人都開始爭先恐後地尋找自己的旅行意義。「意義」,必須足夠文藝,足夠與眾不同,能夠被展示出來,能夠讓別人羨慕,這才沒有白費自己的舟車勞頓和千辛萬苦。

的朋友C,每到一個新的地方,總喜歡去當地的博物館、美術館,走馬觀花,拍照或自拍,坐在博物館的休息區認真修圖,然後上傳到朋友圈,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的展,一定要配上幾句英文,這就是她旅行的意義。

我的朋友Z,遊戲闖關似的走過一個個國家,北美、南歐、東亞、北非,過安檢,回答安檢官員的問題,然後心滿意足地看著自己的護照上蓋滿各個國家的入境戳,那不同形狀的印戳總讓她有一種圓滿感,這就是她旅行的意義。

我還有一個朋友L,喜歡搜集每個地方的銀器,愛丁堡、布拉格、巴黎⋯⋯銀勺子、銀戒指、銀的胸針⋯⋯每到一個地方,他總是花大把的時間流連於當地的舊物市場,他甚至為了這個愛好去借閱了很多本講述銀器的歷史和文化的英文書籍,一手拿字典,一手指著書上的生僻單詞艱難地閱讀。關於銀器他究竟懂多少,我不知道,但我知道這就是他旅行的意義。

這不是個例,你我都能在他們身上尋找到自己的影子。

當陳綺貞好多年前唱紅了《旅行的意義》之後,太多人都開始爭先恐後地尋找自己的旅行意義。「意義」,必須足夠文藝,足夠與眾不同,能夠被展示出來,能夠讓別人羨慕,這才沒有白費自己的舟車勞頓和千辛萬苦。對他們來說,旅行的意義等於手機裡那一張張被濾鏡過度修飾的照片,等於從各個展覽館買到的印有展覽館自己Logo的環保袋,也等於吃遍各旅行目的地的美食,然後拍照,修圖,發到朋友圈......

09

「意義」被解讀為目的,「目的」繼而被解讀為物質,這漸漸成為了一種常態。每個人的選擇都有自己的道理,我並不願去批評這種常態,可當所謂「旅行的意義」變成唯一目的的時候,旅行似乎也變了些味道。

於是,這些偽旅行愛好者們又開始行動了,攜程、去哪兒、螞蜂窩⋯⋯他們活躍於線上各大旅行社區,詢問彼此,「青島和大連是不是一樣的?那去過大連了還有必要去青島嗎?青島哪裡比較好玩啊?需要去幾天啊?」他們總是用別人對一個城市的印象來定義自己對這個城市的印象,總是用別人的價值判斷來塑造自己的價值判斷。

於是他們開始追求更好的攝影器材,不論懂不懂光圈、快門,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個單反,打到P檔就可以當傻瓜相機用了;於是他們開始追求更遠的目的地,川西、土耳其、德國、埃及⋯⋯地方要足夠遠,才能跟朋友圈那群「烏合之眾」拉開檔次;於是他們開始追求更細心和耐心的同伴:我坐在西班牙聖家族大教堂的椅子上虔誠祈禱的時候要記得給我拍照;我穿著比基尼在英國伯恩茅斯海邊的七彩小房子門口曬太陽的時候要記得給我拍照,要細心,焦點在我臉上,光圈要大到看不清書封面的字,因為我讀的很有可能是《兩性關係指南》。

當他們排了一個小時的隊終於登上倫敦眼,和陌生的另外幾個遊客擠在其中一粒倫敦眼「小藥丸」中合影留念時,他們會不會注意到就在不遠處,陽光從兩片雲之間漏下來,剛好撒在大本鐘的頭上?

當他們坐了兩個小時火車從南部小城到達倫敦滑鐵盧火車站,然後馬不停蹄地趕往牛津街的名品店血拼的時候,他們會不會注意到跟滑鐵盧火車站就隔一條泰晤士河的攝政街上,以色列人正在為他們的平等生存權利做絕望的抗爭?

我不知道。

· END ·


相關焦點

  • 旅行的意義---第六章
    我們都知道,只要有意義,那麼就必須慎重考慮。問題的關鍵究竟為何?就我個人來說,旅行的意義對我的意義,不能不說非常重大。那麼, 現在,解決旅行的意義的問題,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 旅行的意義,到底應該如何實現。在這種困難的抉擇下,本人思來想去,寢食難安。所謂旅行的意義,關鍵是旅行的意義需要如何寫。  所謂旅行的意義,關鍵是旅行的意義需要如何寫。旅行的意義,到底應該如何實現。
  • 旅行的意義是什麼?陳綺貞最後那兩句歌詞唱出了「旅行的意義」
    旅行你有多久沒去旅行了呢?是跟家人去的還是跟那個她(他)去的呢?或者是一個人的旅行呢?每一次旅行都有一段記憶和故事,最讓你感覺深刻的旅行是哪一次呢?你真的能理解「旅行」的意義嗎?其實在旅行中最能考驗出人的品行,旅行的時候最怕一路顛簸麻煩,這時人的耐性會達到一個頂點,我覺經過一起苦旅而不彼此討厭的人,才能結交做朋友。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結婚完以後再去度蜜月,個人感覺應該顛倒一下,先去旅行一段時間,等到旅行完雙方如果還沒彼此產生芥蒂,那麼他們婚後的生活應該是幸福的而且不會出現婚姻破裂。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首陳綺貞的《旅行的意義》,希望每個朋友都能理解自己每段「旅行的意義」。
  • 我認為的旅行的意義
    旅行有時只是一種心情的釋放,就像一條沉入水底的魚,在暴風雨來臨之前感到無聊,渴望在水面上呼吸。離開一個城市,去另一個城市,不管這個城市對你來說是好是壞,但不變的是,我們總是渴望和好奇未知的風景。旅行可以滿足我們的窺淫癖。我們凝視著每個城市不同的節奏和外觀。
  • 旅行的意義——找尋自我
    ——摘自《旅行的藝術》古人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也有人說,學習或者旅行,身體和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旅行的意義,是走過無際的風景,踏足未到達過的遠方;是將自己卸下防備,完全置於全新的環境之中,去看、去聽、去感受;又或是相機裡留下一張張照片,待將來慢慢回憶?
  • 吉他譜 | 陳綺貞《旅行的意義》
    人生也好,電影也好,旅行也好,箇中的意義,可能真的無法被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所定義,所計劃,所控制。
  • 大學生要不要經常出去旅行?旅行的意義是什麼?
    大學生出去旅行還真的很有意義,並且對自己以後的學習和生活都有著一定的啟示!其實我是一個很喜歡旅行的人,每年都會抽出幾個月出去旅行。我在旅行時都是喜歡住青旅,住青旅不但價格便宜,同時還可以認識到很多喜歡旅行的朋友,有時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 研學旅行的意義
    在中小學素質教育過程中,研學旅行已然成為了一個重要環節,其知行結合的創新型教育方式,有益於提升新時代中小學生的文化素養。在中小學開展研學旅行,能豐富中小學的文化生活,能讓素質教育變得可視化。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我國對學生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實踐創新能力,因此許多學校都推出了研學旅行,以促進學生們的實踐能力。
  • 雲端·讀書 跟著蔣勳談物化
    「物化」,從全球資源,物質資源角度來講是有限的。有限的資源,大家都想獲取就會造成叢林法則中的惡性競爭,惡性競爭會導致互相殘殺,到最後大家都沒有得到好處。蔣勳先生提到的臺灣處於一個特殊的環境,純資本主義社會,不同於西方國家,像美國是兩黨之間可以制衡,但臺灣沒有制衡的力量,蔣勳先生比較擔心資源耗盡後人類該怎麼辦。2.對於個人來講,物化會導致冷血,所追求的金錢也不能使之快樂。
  • 旅行的意義:讓生活更美好
    有人說:「人生至少要有兩次衝動,一場奮不顧身的愛情和一段說走就走的旅行。」夢想看一看世界的繁華後來等山川湖海都看盡卻迷失在地圖上每一道短暫的光陰收集了足夠多的風華日麗卻日漸忘記了我從哪裡來,將去往何處忘記了最初對旅行的憧憬
  • 旅行的意義從不矯情
    在陳綺貞的演唱會上,每當陳老師戴起機車帽出現大家面前,我們都知道她即將唱出期待已久的《旅行的意義》,在這首歌裡,那個故事裡,滿滿都是傷感
  • VLOG 旅行的意義
    Hi all.好久不見~這一次,分享我的VLOG,《旅行的意義》。
  • 詹宏志:旅行的意義
    詹宏志:旅行的意義與書相遇,說的則是自己的旅行來歷。是什麼決定了一個人旅行的目的地?又如何決定那條從這裡到那裡的旅行路線?Wells,1866—1946)的「時間機器」(time machine)再現江湖,否則我們是不可能旅行於時間軸的另一段時光……旅行,因而只能是空間的移動,無法是時間的逆旅。
  • 電影版「旅行的意義」,那些與旅行相關的好電影,你看過幾部?
    旅行的意義是什麼?到底為什麼去旅行?對此,很多書在寫自己的解題:「如果生活的要義在於追求幸福,那麼,除卻旅行,很少有別的行為能呈現這一追求過程中的熱情和矛盾。不論是多麼的不明晰,旅行仍能表達出緊張工作和辛苦謀生之外的另一種生活意義。」
  • 陳綺貞《旅行的意義》純真 迷人 動聽
    《旅行的意義》是由陳綺貞作詞、作曲並演唱的民謠歌曲,於2004年3月24日以單曲專輯形式發布木吉他版,後改編為弦樂版收錄於陳綺貞2005年9月25日發行的專輯《華麗的冒險》中。該曲被選為電影《渺渺》的插曲。2006年5月,李雨寰憑藉該曲提名第17屆臺灣金曲獎最佳編曲人獎。
  • 旅行的意義 - 旅行的意義-溫州日報甌網 - 溫州新聞門戶網 - 溫州...
    旅行的意義 2020/12/19 08:09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編輯:遊歷 瀏覽:352
  • 為什麼要旅行,旅行的意義是什麼,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有人說:「人生至少需要兩次奮不顧身,一次奮不顧身的愛情,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為什麼會有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呢,我是這麼認為的,旅行中會通過外界的接觸放空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完善,重新樹立起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樂觀的面對的生活所有的困難,可以在旅行中尋找到生命的意義,自己的方向,從而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和抱負。
  • 遊記:旅行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每次旅行回來都會寫遊記,這已經成為了我的習慣。這有二個目的,1)在去旅行前我會看大量驢友的攻略,所以去完後我會寫出攻略和體會方便更多的驢友。最近旅行的頻率越來越頻繁,旅行是去過就會愛上的東西。旅行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解釋。
  • 你以為的旅行意義,可能都錯了.
    框哥說:「我們太渺小了,不僅僅是旅行沒有意義,連我們所有的行為,我們整個人類的行為,可能都沒有意義
  • 旅行的意義,「在路上」的心靈感悟
    作為一個旅行愛好者。"在路上",不僅僅是一個詞語,一種動態。而更深的含義是一個旅行愛好者對生活的一種精神,一種嚮往,一種心靈的升華。說到旅行。對於一般旅行者和旅行愛好者,是具有不一樣的含義的。一般旅行者到達一個旅遊景點對旅行的態度主要就是看風景,吃當地的各種美食,看各種表演。
  • 互相物化?女性群像劇的男性困境
    兩性角色的互相「物化」,本質都是在鼓勵對方「下滑」。波伏娃曾指出,女性不被要求奮發向上,只被鼓勵滑下去達到極樂。這樣的女性形象,在瑪麗蘇偶像劇裡我們已經見多了。容易被忽略的是,女性劇集中的男性何嘗不是如此。不溝通不做愛能成好老公了,現在年輕人過得是有多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