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著名的石碑非無字碑莫屬,它位於陝西鹹陽的乾陵中,已經屹立了1300多年的時間。它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正統女皇帝武則天的石碑。
後人猜測,她之所以立無字碑,應該有「千秋功過,自有後人評說」的意味。自古以來古人就有樹碑立傳的傳統,帝王將相無不希望在他們死後,可以通過石碑上的碑文,讓後世子孫了解他們的豐功偉績。
除了與人有關係的石碑之外,還有一種用來標誌領土的石碑。俄羅斯出土一塊漢字石碑,上面刻有中國對聯,無奈之下請我國專家幫忙,但石碑內容卻讓我國專家尷尬不已。
第一、庫頁島:中國舊稱苦葉、苦兀
庫頁島是晚清淪喪的眾多領土之一,也是所有中國人內心無法抹平的傷痛。這塊面積約76400km 的島嶼,原來曾是我國唯一的入海口。
但是在1858年和1860年,由於晚清的腐敗,俄國通過《璦琿條約》、《中俄北京條約》等條約,非法佔領了該地。
後來在長達一個世紀裡,這塊原本屬於我國的土地竟然幾易其主,但最後卻依然被蘇聯佔領了全境。
落後就要挨打,國土淪喪的悲痛,恐怕只有經歷過才會懂。從歷史角度來講庫頁島一直都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舊稱苦葉、苦兀、骨嵬或黑龍嶼。
但現在卻被俄國人稱為「薩哈林島」,從地理和戰略位置上來講,庫頁島所在位置的重要性簡直不言而喻。
它位於亞歐大陸東北部,原為我國黑龍江入海口的東南,東鄰鄂霍次克海,西側通過間宮海峽與大陸相遙相呼應,南隔宗谷海峽與日本的北海道相鄰。
1689年9月7日,中俄籤訂《尼布楚條約》:「從黑龍江支流格爾必齊河到外興安嶺、直到海,嶺南屬於中國,嶺北屬於俄羅斯。西以額爾古納河為界,南屬中國,北屬俄國,額爾古納河南岸之黑裡勒克河口諸房舍,應悉遷移於北岸。」
從條約的內容上來看,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屬於中國領土。
但沙皇俄國佔領庫頁島後,便開始喪心病狂地屠殺和驅趕生活在當地的中國人。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抹除庫頁島上,曾留下的中國人生存的痕跡。
第二、俄羅斯出土漢字石碑
從1858年至上個世紀90年代,差不多時隔大半個世紀之後,俄羅斯人在庫頁島上發現了一個石碑,上面竟然寫著一副對聯:「七旬天子古六帝,五代孫曾予一人。」。
但由於俄羅斯人根本無法解讀對聯的含義,所以只能來求教中國專家。中國考古學者看到這塊石碑之後,不禁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痛心。
因為跨越島原本是我國的領土,但現在卻被俄羅斯佔據。在這個島上竟然還發現了中國石碑。這其實進一步證明了,早在100多年前這裡曾是中國人的生活地,讓中國專家尷尬不已。
但出於無奈,只能幫助俄羅斯人翻譯這幅對聯的意思。經過中國專家的考證發現,這副對聯是清高宗愛新覺羅 弘曆,在四十五年壽辰(1780年)所擺的自壽聯。
從文字的含義上來看,表達的是五世同堂的七旬天子,在過壽時一時興起撰寫的自壽聯,是乾隆皇帝遺留之物。
上聯寫的是自古以來能活到七十歲的天子,恐怕自秦漢以來也就只有六個人;下聯則是說乾隆誇耀自己,有玄孫五世同堂的皇帝只有我一個人。
乾隆是一個好大喜功的皇帝,他曾在康熙、雍正積累的功德之下,平定了所有邊疆叛亂,並使國家版圖達到了鼎盛。他還自詡把社會經濟推向了頂峰,天下人都要為他歌功頌德。
乾隆帝在寫完這副對聯後,還命人將它刻在石碑上,然後送往邊疆地區,他想用這種方式讓自己千古留名,同時也是為了彰顯清朝的國力。
可現如今庫頁島早已是俄羅斯的領土,我演中國專家看到了這個石碑上的文字後,十分尷尬。如果乾隆真有他自己說的那樣文治武功,那麼庫頁島及其他中國領土,也就不至於落入西方列強的手中了。
說白了清朝前期的強盛皆由康、雍二帝打造,乾隆只不過是接過了爺爺和父親積攢下的家底,但最後還被他給敗光了,正所謂清朝衰敗始自乾隆。
結 語
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國土淪喪,清朝攻入山海關併入主中原之後,便開始了長達296年的統治。
可以說清前期的幾代皇帝,還能夠勵精圖治、發奮圖強,但是從乾隆帝開始清朝便由盛轉衰,並最終被推上了歷史的風口浪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