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洪志,先發於公眾號華羽龍騰,授權發表。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聽說Angelababy最近又火了一把,倒不是因為膚白貌美,而是因為一句話震驚眾人。
一檔綜藝節目,請來了Anglelababy、祖峰、沙溢搭檔賈玲、沈騰等一群人玩諜戰遊戲,現在類似這樣的綜藝節目,各大衛視都有,無非就是利用各大演繹明星吸引個眼球、賺個流量,因此所有人都心知肚明這是個遊戲,大家都在扮演一個取悅觀眾的角色。
既然是取悅大眾,那「難得糊塗」這個詞就成了聰明者的最真寫照,賈玲也好、沈騰也罷,在我看來都是極其聰明之人,為了博人一笑的節目效果,看透不說透的「裝傻」成為了家常便飯,也正因為如此這檔節目才能在各大綜藝中脫穎而出。
此時如果「出淤泥而不染」就有些自作聰明、作繭自縛了,遊戲期間賈玲和Angelababy都在猜臥底身份,Angelababy對賈玲說:「賈玲姐,不要攪,到時候剪出來就知道自己有多蠢。」此話一出,現場熱鬧的氣氛戛然而止,眾人皆尷尬唯獨Angelababy面帶自信的微笑,幸好沈騰腦子快化解現場尷尬。
因為自己之前在山東電視臺做過十幾年的體育綜藝節目,想想之前自己錄製節目的經歷和這些年在球場上的經歷,和這次「翻車事件」真是如出一轍,看似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詞,對於接受方來說到底是句玩笑還是人身攻擊,就看接受方是否寬容大度了,但是你絕不能因為對方不計較就做自己心中的「耿直boy」。
或許有人會說,都是性情中人,都別當真就行了。其實我並不排斥和事佬,也不覺得這是看熱鬧不嫌事大,只是無論在舞臺上亦或是球場上,都要先清楚自己是誰、在做什麼、為什麼再做 這件事。
舞臺上你要清楚,自己只是眾多角色中的一個,在做的是遊戲綜藝,為的是營造取悅大眾的舞臺效果;球場上你要明白,自己也是一名普通的業餘羽毛球愛好者,在做的是球場上的「娛樂遊戲」,而不是職業球員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決絕,打球是為了鍛鍊自己、提升他人。
如果你能明白這一點,就能拎得清說話的分寸,分清楚責怪和提醒的區別,說出來的話才能讓搭檔聽著舒服、聽得進去、想得透徹,才真正有「殺傷力」。
球場上經常會有這種人,打一場球能說15分鐘話,滿嘴都是「這球你該如何如何」,「我X,你打的什麼玩意啊」,「換人,換人,不玩了」,「你打一輩子也打不好」……,這種人一般被稱為「話癆」或「碎嘴」,很顯然,在他的心裡不知道「責怪」和「提醒」的區別,不知道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是如何像毛毛細針,扎人不見血。
有位經常一起打球的老大哥曾經說過,「場上打球,場下提點」,要真想讓搭檔提高水平,你得注意方式方法,這是顯示你真正能力的時候了,不同的人的脆弱點不同,接受程度也不同,你要是句句都戳人家心窩子,對方嘴上不說心裡也會埋怨。
面對「句句戳心」選擇沉默的人往往是兩種,一種是打的確實不好,你說我我認了,但是能不能聽進去不好說;另一種是打的更好,你說我我就當你「放X」,久而久之兩人心裡隔離層窗戶紙。
但,我不介意,不等於你就可以肆意教訓。歸根到底,球場上的那些「責怪」、「評價」、「教訓」,都是站在自以為是、自作聰明、高人一等的角度替別人做了判斷、下了結論、判了「死刑」,然後用一句「我說這些都是為你好」作為一切的理由,絲毫不會介意給搭檔增添了更多的不舒服。
這種事情,我們小時候經歷的太多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父母隨時都會扮演這樣的角色,在學習上「諄諄教導」,在為人處世上「指點江山」,在婚姻大事上「肆意幹涉」,這些都在無形之中侵佔了我們的原想空間,可是多數人都認可接受了,甚至最終服從了,為什麼?因為那是父母啊,那是「娘啊,娘啊,白髮親娘」啊,心裡縱有一百個不願意,也會博老人家一個微笑。
在球場上,非親非故,你憑什麼肆意教訓我啊,水平有高低,人格要統一,我不回應是我有教養,並不代表你是我的那個唯一。
最搞笑的還不僅於此,還有一些「高手」因為搭檔失誤多,自己也開始垂頭喪氣,打的吊兒郎當,說話更絕——「我X,你這樣,還怎麼打啊」,天啊,這真是贏球都是自己的功,輸球都是別人的錯,嘴上佔盡了便宜,還說自己是受害者。
當「責怪者」還在固執的認為自己所說都是為搭檔好時,真真就是球商短路,情商也不在線的時候。
言辭如刀啊,沒有所謂的開玩笑,所有的開玩笑都藏著認真的成分,而所有的接納、承受、不語,其實都是在默默維護著球友之間的關係,都是在小心翼翼的呵護著雙方的面子。
不是所有人都能一笑了之。有一次去打球,有個小夥子全場不怎麼說話,雖然打得比平時更認真,但在場上明顯不在狀態,注意力不集中導致低級失誤頻頻發生,結果是對手也說、隊友也說,最後小夥子默默坐到場下沒再上過場。
後來聊天才知道,小夥子在單位被領導罵了又沒有人傾訴,帶著滿心的委屈希望到球場上打打球發洩發洩,沒想到別人都在說自己,雖然事後想開了很多,但是當時更覺得自己難受了。
凡事事與願違,必定另有一番原因,作為批評者在沒有了解清楚的情況下狂轟亂炸一翻,其效果必然適得其反。你可能永遠也不知道,你身邊的搭檔發揮失常的背後埋藏著多少難過,就像你可能永遠不知道,一個滿面春風的人背後有多少脆弱和孤獨一樣。
球場上怎麼評價,用什麼方式評價,真是一門技術活,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成績優秀的運動員卻做不了好教練的原因。適用自己的方式並不一定被所有人適用,很多時候,過度評論往往夾雜了情緒,容易誇大事實,引起對方的逆反心理。
最後我想說的是,球場上也好,舞臺也罷,每個人都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你可以是一個能吃飽全家不餓的個人主義者;你也可以是顧全大局,帶著隊友共同提高的「共產主義者」,但如果你真的在乎你的隊友,就應該把語言作為表達情誼的工具,而不該是發洩不滿的武器。
這跟別人是不是玻璃心,有沒有那層心靈的鎧甲,沒有任何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