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美村坐落在永春縣桃溪和湖洋溪的交匯點。吳鵬 攝
「湖洋溪飄過多少落花/東關橋擾動多少別緒/美人蕉的晨睡眼惺忪/夢醒後幾回離人天涯/又見炊煙,可是鄰家/柴火蒸騰的古早香/又聽水聲,可是二叔/逆流擊槳濺起的迴響/一程再一程柳影婆娑/開枝散葉在家鄉在南洋/依然溫婉的鐘玉堂/嬌羞如初嫁的新娘/留在海拔最低的過往/看晴看雨看孤雁北歸/看鋪口街熙熙攘攘/看橋頭山暮色蒼茫/庭前的魚兒遊在雲裡/天邊的雲朵開在水裡/你在水鏡中看見誰/誰在浮雲下等到你」
在永春縣東關鎮東美村的國家溼地公園旁,當地一陳姓大戶人家的祖宅鍾玉堂裡,懸掛著一塊紅木牌匾,上面雕刻著這首題為《村·鍾玉堂》的現代詩。詩歌展示了一幅青山綠水哺育下的美麗鄉村的景象,詩的作者是泉州師範學院派駐東美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的鄭少君。
東美村村居「平改坡」和立面改造項目效果明顯。康慶平 攝
東美村是第五批整村推進幫扶的省級貧困村,經過三年的幫扶和建設,昔日的貧困村已華麗轉身,成為省級鄉村旅遊特色村和縣級美麗鄉村示範村。2019年,在永春縣美麗鄉村示範村評比中獲得一等獎;2020年,獲評省級鄉村治理體系示範村和泉州市文明村。村財收入由2017年的5萬元,增長到2020年的25萬元;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5戶已全部脫貧。
東美村坐落在永春縣兩條主要溪流——桃溪和湖洋溪的交匯點,背靠橋頭山,轄內有聞名遐邇的、維繫海內外鄉親鄉愁記憶的著名景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東關橋。作為山美水庫擴蓄移民村和鎮區村,東美村耕地極度缺乏,傳統的農業已經失去發展的基礎。駐村書記鄭少君帶領村兩委和全體村民,挖掘以東關橋和5500畝水域為中心的鄉村旅遊資源,以美麗鄉村建設為目標,依託庫區擴蓄移民政策和精準扶貧政策,不斷完善鄉村特色旅遊基礎設施。三年來,永春縣相關部門和東關鎮落地東美村以及東美村自行建設的項目41個,總投資達2193萬元。
東美村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東關廊橋。吳鵬 攝
綠水青山環繞下的東美村,已初步建成以「廊橋水鄉、海絲古渡」為特色的生態型旅遊鄉村。東關廊橋重煥生機,海絲古渡口修葺一新,劉京吊橋順利合龍,國家溼地公園生機勃發,移民文化廣場桃紅柳綠,環湖自行車道和人行棧道景色宜人,白牆青瓦的村居「平改坡」和立面改造效果明顯,以印尼風情園為基礎的橋頭山森林公園穩步推進。村裡主要旅遊點呈環形狀,生產、生活、旅遊功能分區布局合理,風景旖旎的江南水鄉日臻成熟。
東美村積極引入業態,村裡的咖啡館、休閒茶館、白番鴨美食館等旅遊配套設施運營良好。東關鎮的閩南水仙茶史館落戶東美,向遊客展示閩南茶文化。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今,東美村水更美了、山更秀了。今天的東美村正蓄勢待發,期待著早日實現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美好願景。(福建日報 吳鵬)
桃溪畔的東美村人行步棧道。康慶平 攝
東美村黨建文化園。吳鵬 攝
東美村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東關廊橋。吳鵬 攝
東美村國家溼地公園。吳鵬 攝
東美村鋪口角落。吳鵬 攝
東美村國家溼地公園。吳鵬 攝
東美村村民從事生產勞作。吳鵬 攝
遊客參觀東美村鍾玉堂故事館。吳鵬 攝
東美村湖洋溪畔的古渡口。吳鵬 攝
航拍東關廊橋。吳鵬 攝
【來源:泉州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