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段時間誇了下瀋陽和重慶,後臺有人就不幹了,說你怎麼天天放彩虹屁,敢不敢來點批判的。好的,今天就整點不一樣的。
舉賢不避親,說說我住了快兩年的大蘇州吧。好的我就不多說了,直接上硬貨。大家都知道我很愛遊泳,但是遊遍整個蘇州,硬是沒找到一家深水池,那個號稱蘇州最top包郵區數一數二的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遊泳館也木有。
在網上搜了下,曾經有市民建議奧林匹克保留深水池,但得到的答覆是「設計深度是3.0米,運營深度是1.6米」。
看到沒有,不是沒有,是把深水池通通改成了淺水池。有一次,我去獨墅湖的一個遊泳館,我就問救生員,為毛要這樣搞,他說,是為了防止有的人不會遊泳,溺水。
溺水?你在逗我嗎?怕溺水要你救生員幹嘛?深水池確實有更大的溺水風險,但是讓大家都考個深水證不就完事了?如果是這個原因導致蘇州沒有一家深水池就太可笑了。我不知道背後有沒有更深次的原因,總之沒有深水池這一點對於一個會遊泳的人來說太憋屈了。
我現在沒轍,只能花更多的錢去五星級酒店遊。因為基本上在淺水池裡遊泳跟下水餃沒啥區別。上次聽朋友說蘇州體育中心的遊泳館還可以,去了一看,媽呀,更衣室有多髒就不說了,泳池人多也就不說了,基本上都是不會遊的大爺大媽,遊十米就站在泳池中間休息一會那種。。。也沒人管。
全國我也去過不少城市,全世界也去過不少,還從來沒有碰到過一個地方明明有深水池卻弄成淺水池的情況。
二
出行就更憋屈了。整個蘇州現在到處都在修地鐵,古城幾乎是寸步難行,每天都塵土飛揚。修了應該有一年了,估計還得有一兩年。我其實倒還好,畢竟也不用去景點,就是有點難為外地來的遊客了。
人大老遠地來一趟蘇杭,以為到了天堂,結果到了一個大型施工現場。你能想像你去了京都,結果京都古城天天在修地鐵嗎。。。當然了,修不是不可以,能不能一段段地修?能不能別整個城市都開膛破肚的?就算整個城市都在修,也不是不可以,能不能外圍做得好一點?讓出行更方便點?別成天堵成翔?
可能我這麼說有點吹毛求疵了,也許是愛之深責之切吧。那天我去一個叫網師園的園林,看夜場,正好碰到一個園林專家,他說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一個叫明軒的中式庭院,直接復刻了網師園中的「殿春簃」。
這是復刻的。
這個是原版。
說實話,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我既慚愧又感動。慚愧的是,我以前一直覺得京都的寺廟多好多好,卻從未好好感受下我腳下的園林,而且是最原始最正宗的。感動的是,這麼大一個角落,居然在異國他鄉被人復刻,太牛逼,太神奇了。
這麼厲害的文化底蘊,但是這配套服務吧。。。哎。。。不開車,我坐地鐵總行吧,但這服務也有點讓人一言難盡。
蘇州有坨規定,就是如果你帶水進地鐵,必須要喝一口才讓你進。沒疫情的時候也就認了,有了疫情還這樣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進地鐵,安檢員說,同志,請戴好口罩。安檢完,安檢員說,同志,請喝下你的水。所以這口罩我是戴還是不戴呢?喝水的時候摘掉口罩,這個窗口期的風險誰來承擔呢?
上海任何一個地鐵的客流量都比蘇州大要好幾倍甚至幾十倍,都沒見說要試喝一下杯子裡的水。所以我不是很清楚蘇州這麼嚴格的規定是基於什麼原因,是安檢設備不行檢測不出是水,還是說為了凸顯蘇州的安檢比上海更加負責?
三
出個遠門也並不容易。
蘇州站設計的特別雄偉,但是換乘卻極其不方便。在別的火車站,坐地鐵基本上可以直達出發大廳,但是蘇州站不是,你得先出來,在廣場上走一大圈才能抵達出發大廳。平常還好說,這大冬天的誰受得了?
坐高鐵回來也是一肚子火。出站沒有一次不是人擠人,明明有那麼多閘口,但是偏偏只開三四個,也沒人維持秩序,排隊全靠自覺。疫情最緊張的時候,我記得上海的火車站基本上出站都不需要檢票,這樣可以防止人員聚集,但是蘇州站還是要。
出了站坐地鐵,明明是從火車站出來的,但是你還得經過一道安檢,如果有水,還得喝一遍,不管多冷的天,也不管這水是滾燙的開水還是冷水。
不想坐地鐵,出站打車,剛到上車點,就有一堆人圍上來。「要打車嗎?我是滴滴的,正規司機。」「我已經打好車了,謝謝。」這哪是準一線城市啊,十八線城市都沒這麼糟糕。
車到了,但看定位離我還有八百米遠。師傅說,你得走到對面的停車場,現在管的嚴,不讓進上車點,進了最多讓你停一分鐘。可是不對啊,這明明停著好幾輛出租啊?而且不是停了一會半會,而且是挑客的那種,近的不拉,只拉遠途。
四
當然了,每個地方的情況不太一樣,我也不能一直以上海的標準來要求蘇州。可是蘇州從裡到外明明就在像上海看齊啊,樓建的一個比一個高,五星級酒店建的一個比一個多,地鐵站名一個比一個霸氣:中央公園,東方之門,時代廣場。。。
這已經不是向上海看齊了,是在向紐約看齊。這兩年,蘇州開始向日本看齊了,先是弄了個很日系的雙塔市集,去年又整了個山寨版的日本街:淮海街。
雙塔我都懶得吐槽了。明明就是個農貿菜場的命,非得弄個奢侈品的外包裝,最後搞成了四不像。菜的品種倒是挺多,但都很貴。上次去買竹筍,一斤要八塊,但在旁邊的婁門菜場只要四塊,質量還比它好。
小吃攤也都挺好吃的,但環境都讓人很無語。四面牆上裝滿了各種大玻璃,感覺很炫酷,但你倒是及時清潔一下啊,每次去都看到一堆髒髒的印子,加上各種燒烤油炸的油煙味,以及又髒又亂的餐檯,再好吃的東西都沒了欲望。做自己有那麼難嗎?不是說不可以搞得炫酷一點,但配套你得跟得上啊?
網上對雙塔菜場的吹捧是這樣的。
去了之後,用戶的評價其實是這樣的。
聖誕的時候去了趟淮海街,剛進去的時候真的感覺跟在東京沒啥區別。
連賣高爾夫球的招牌都有日文的讀音。(我太懂日本的,懂日文的小夥伴可以幫我鑑定下正不正宗~)
但呆了一會,我就開始對自己發出靈魂般的拷問:
說它像日本吧,確實有點像,但仔細一看吧,它又確實很中國。因為你只是copy了人家日本的皮毛,細節服務品質都沒跟上。
記得去一家賣日本玩偶的店。去日本類似的店,還沒進去就有會聽到門口有服務員喊歡迎光臨,進去之後更是燥得很,音樂燈光氛圍都讓你很難不動心。但是淮海街的這家店就是個賣玩偶的店而已,整個現場冷冰冰的,連空調都不太制熱。
這種感覺有點像一幫cosplay的人從一家店鋪門口經過,乍一看很日系,但看他們的裝扮,總感覺哪裡不太對。
有人說日本也有唐人街啊,但是你要知道國外的唐人街基本上是當地華人自發搞的,咱們這的日本街不是日本人自發搞的,是當地搞的。這是最大的區別。
在淮海街隨便找了家日料店,裡頭很多日本人,吃的,服務,環境都很在線,跟日本基本不相上下。聽說那邊有很多類似的日料店,都是有些年頭的,品質都很不錯。但為什麼還要搞一條專門的日本街呢?這些日料店如果足夠好的話,本身不就能吸引不少人流嗎?其他店的生意不就帶動起來了嗎?
那天去的時候人倒是挺多,但估計有八成的人是來拍照的。我不知道專門搞個日本街對這些店的生意是好事還是壞事,但我個人應該近期不會去第二次了,整個外圍的體驗實在不敢恭維。而且整條街都是日料店,連招牌都差不多,你根本不知道去哪一家好。
五
蘇州是一座很有底蘊的城市,不管是人文風光,還是自然風光,不要說在國內了,在國際上都能排的上號。還記得去年年初第一次去東西山,我都震驚了,茶園,枇杷,太湖,山,景色真的不輸京都的嵐山。
春天的蘇州東山。
我知道蘇州在保護文物方面是下了很多功夫的,整個古城保護的也是相當不錯,但是總感覺離一個國際化的旅遊城市還差點意思。我有時候在想,假如蘇州沒有那些園林,蘇州沒有蘇博,沒有東西山,沒有太湖,蘇州還剩下什麼?蘇州跟其他城市究竟有什麼區別?
一個城市的發展當然要靠硬實力,但有時候更多靠的是一些看不見的軟實力。因為疫情的關係,已經好久沒有去日本了,但是一提起日本,還是很期待,恨不能疫情一解封就去日本。
為什麼呢?日本有的東西我們什麼沒有?京都有的景色蘇州什麼沒有?可能還是一種無形的軟實力在吸引著我們吧。京都既有千年古剎,但更有整潔的街道,熱情的市民,就算什麼都不買逛一逛都覺得很治癒的購物中心。
但是蘇州呢?那個建在秋褲下的蘇州中心商場算是蘇州最好的商場了,但是每次去逛的感覺還不如去萬達。那不是服務好不好的問題,是沒有服務。
去洗手間,地板永遠是髒的,而且一進去總能看到一堆拖把抹布。商場更是大的像個迷宮,常常走著走著就迷路了。疫情的進出設計更是讓人無語。
一般的商場是只有一個進口一個出口,就連成都太古裡那麼大也都是這樣,但是蘇州中心商場不是,上次去蘋果店,進的是蘋果自己的門,又是看二維碼又是量體溫,逛了會,我想從店裡去商場,保安說不行,必須得先從蘋果店出去,再進商場,進了商場,又是看二維碼又是量體溫。。。
我想找個咖啡館坐會,找了半天才找到。結果從商場裡進不去,必須先出去,才能進去。。。wtf。。。那天可是零下十度哎。。。。
總的一個感覺就是,蘇州這些高上大的東東圖的只是外觀,只是照片拍的好看,根本不在乎服務,不在乎用戶體驗。還有那個蘇州誠品就更別提了。
今天囉嗦這麼多,很多人看了可能會覺得對蘇州不公平,畢竟大部分城市可能都還不如蘇州。蘇州已經很不錯了,給她一點時間嘛!平心而論,今年我也去過不少城市,蘇州確實算是不錯的了,不管硬體,還是軟體。但就像我上邊說,那是因為你是蘇州,你是全中國獨一無二的蘇州,你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蘇州,你是有底蘊的,你的服務你所有的配套得配得上這些底蘊,才能無愧於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來的這塊寶地。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談談你對蘇州的印象。
城市吐槽系列
上海也就只剩華麗的外表了
知道鳳凰噁心,但沒想到這麼噁心!
城市漫遊系列
暴風雨來臨之前的成都
瀋陽才是宇宙中心
臺灣的魔力
香港人的格局
重慶才是真正的魔都
更多精彩,請掃碼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