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3日,喜歡華語音樂三十多年,做音樂記者十二年,離音樂已經算是夠近了,總覺得還可以再近一些。於是,當朱環導演邀請我加入「歲月流歌」華語樂壇30年經典金曲巡迴演唱會的組委會時,我欣然同意。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我知道,8月6日北京首站的陣容中,有我非常想在現場聽到卻一直沒有機會聽到的陳慧嫻和蘇芮。最後事實證明,做這一次的演唱會,最意外的收穫和驚喜,就是蘇芮。
蘇芮是組委會一開始就定下的人選,不僅因為她是華語樂壇不可或缺的影響力代表之一,更是因為,對於內地流行音樂的聽眾來講,蘇芮是不折不扣的引路人。在內地流行音樂尚處於萌芽初期的1984年, 人們能夠在公開渠道聽到的第一首臺灣流行歌曲,就是《酒幹倘賣無》。當然,那時人們多是聽來自東方歌舞團的小程琳演唱的這首歌曲,稍後才有人知道,這首歌原本是電影《搭錯車》的主題曲,它的原唱,叫做蘇芮。
1983年,蘇芮也正是憑著這首歌,結束了她在臺灣默默無聞地唱了十年英文歌的酒廊歌手生涯,一張電影《搭錯車》原聲碟專輯,讓蘇芮一夜之間成了席捲整個臺灣歌壇的黑旋風,《一樣的月光》、《是否》、《請跟我來》,不僅僅是流行或者風靡,更是讓臺灣的流行音樂自此進入了一個個性化的時代——蘇芮的聲音具有特殊的韌勁和剛性,加上其寬廣的音域,造成一種強烈滄桑感,給人以極其深刻的憂鬱印象,而這種音質又與她所擅長的藍調音樂一脈相承,這就與當時流行的酒廊情歌或甜蜜小調大為不同。於是,在當時的中文歌曲領域,蘇芮的藍調搖滾異軍突起,瞬間成了那個時代的最強音。
而後的近20年裡,蘇芮一共發行了20張個人專輯和1張迷你專輯,為歌壇留下無數經典,《奉獻》、《親愛的小孩》、《牽手》、《跟著感覺走》這些代表作更是成了整個華人世界家喻戶曉的傳世之作。只是1998年的《愛就這麼來》之後,蘇芮就沒有繼續再出新作,除了偶爾有一些演出,基本算是淡出了主流歌壇。
這次蘇芮加盟「歲月流歌」演唱會,最初獲得的消息和印象其實是有些負面的。一是印象中前兩年在某電視晚會中聽蘇芮唱歌,明顯感覺到已是強弩之末,也難怪,畢竟已經是60多的人了。另外就是在這次我們的宣傳中,據說蘇芮是最不配合的,中間溝通的人傳的話是,大姐說,我都這麼大歲數了,不搞這些,所以,其他九個人都錄了的宣傳視頻,蘇芮卻沒錄。
然而,傳說畢竟是傳說。開演前一天晚上,我正在工人體育場彩排現場,朱環導演突然叫我過來,旁邊站著幾個人,其中有一位帶著帽子、大口罩的黑衣女士。我模糊聽到朱環導演跟我介紹的是「這是蘇芮老師的經紀人」,她在聽朱環導演介紹過我後,馬上伸出手來跟我握手,然後我就跟這位經紀人吧啦吧啦聊了半天,直到要開始上臺彩排了。
然後,我就傻眼了,原來,剛才那位黑衣女士不是蘇芮的經紀人,而是蘇芮本人!
我尷尬地無地自容了!我真的從前從未見過蘇芮大姐本人!說話的聲音也完全不一樣啊!然而,真的就是蘇芮,臺上的她輕鬆蕩起幾步,甩出一句「跟著感覺走」,完完全全地就是我幾十年前最初聽到她時的那種感覺。這時候我才明白,蘇芮這一批巨星,為什麼會被人稱作巨星,並且至今仍為人傳誦,無人取代。因為她們這批人,實實在在地都是從歌唱出發,一生專心致志地只做歌唱這一件事情,已經把歌唱這件事情做通做透了,做成了自己的一種習慣,做成了自己的一種生命,所以,當她們進入歌唱狀態時,她們的歌聲,是像生命一樣自如,是像生命一樣有力的。
臺上臺下,馬上有工作人員拿出手機對著彩排的她拍照,隨行人員起初要制止,大姐說,沒事沒事,讓他們拍吧!
但我心裡並不放鬆,我畢竟把人家認錯了!第二天她會不會因此生氣拒絕會面?我心裡忐忑了一天。
8月6日晚,已經64歲的蘇芮如約站上北京工人體育場的舞臺,在臺上不由自主地懷念起她第一次登上北京舞臺的情景,又唱起了那首《一樣的月光》。她在臺上輕輕的吟唱,歌聲一如20多年前的那個晚上,而臺下的三萬多觀眾,用熱情的手臂和動情的合唱,配合著全場的藍色螢光,在夜空之下,鋪就一條時光穿越的藍色光道,直通向20多年前的臺上臺下的你我他。蘇芮用她的歌聲,再次驗證了經典的魅力和巨星的風範,歌壇永遠需要這樣的巨星。
正當三萬多人還在場地裡隨著蘇芮的歌聲一起心潮湧動之時,在後臺,我和翟翊早早候著蘇芮大姐歸來。一看到我,蘇芮大姐還是微笑點頭示意,我跟她講,這就是我昨晚跟您講到的骨灰級黑膠收藏家翟翊老師,還有他收藏的各種蘇芮黑膠,大姐一張一張地拿起,一個一個地籤名,還一邊聊起這些專輯的過往,版本的不同,最後,跟翟翊老師合影留念。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一般是從不主動跟藝人合影的,但此情此景下,我覺得,應該跟蘇芮老師合一張。蘇芮大姐看著我說,人家都忙前忙後地忙了兩天了,合吧!
那一刻,心裡好溫暖。真是超nice的老大姐!百聞不如一見,真是這個道理!
本文來源:北京晚報-北晚新視覺網 文/盧世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