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臺藝術家線上「唱響國粹」 傳承京劇藝術

2020-12-24 央廣網

央廣網天津7月23日消息(記者褚夫晴)7月22日,由天津京劇院承辦的「唱響國粹」津臺京劇線上交流活動在天津、臺北同時拉開帷幕,80餘位津臺藝術家線上同臺獻藝,並探討京劇藝術傳承、發展與合作交流。

活動現場(央廣網記者 褚夫晴 攝)

一塊屏幕,兩個場地,同戲同唱。讓天津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王豔感慨道:「京劇通過線上的形式(表演),以前我們也沒有嘗試過,大家通過雲上,能夠在不同的地方見面,組成一臺戲,我覺得是一種創新。」

活動期間,藝術家們各自演唱了京劇《赤桑鎮》、《野豬林》《穆桂英掛帥》《大登殿》及崑曲《清輝朗照》等經典劇目名段,特別是津臺藝術家線上共同合作《將相和》選段,讓國粹之聲穿越時空,實現了同聲同調。參與表演的天津京劇院老旦京劇演員李宏說:「用藝術拉近與臺灣的友情,我覺得非常好。用文化等各方面的融合,大家一起切磋,能夠拉近距離、互相交流、互相學習的這種感情,希望雲平臺這種方式能夠保持下去。」

演出結束後,天津京劇院院長王則奇與臺灣地區京劇團體負責人通過「雲籤約」方式籤署了長期合作交流協議,為後續津臺藝術家切磋京劇技藝,共同傳承和振興中華傳統文化奠定了基礎。「京劇藝術同本同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籤約之後,兩家院團的交流會更頻繁,而且我們也就雙方劇目的互演、合作演出,包括傳承甚至一些教學、新劇目創排方面都有考慮。今後津臺兩劇院之間會進一步加強合作,密切交流,共同傳承好中華傳統文化。」王則奇說。

相關焦點

  • 讀《京劇史照(增訂版)》,品國粹傳承,細數京劇點滴
    全書以時間為經,以名角兒為緯,經緯交錯,賞心悅目,堪稱視覺京劇史。此次《京劇史照(增訂版)》能夠完美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北京國粹藝術傳承促進會功不可沒。1839年,福克斯·託伯特發明了照相機。隨後,攝影技術傳入中國,京劇藝人以其獨特的職業身份有幸通過照片留存了大量精彩的藝術瞬間,這些寶貴的照片成為全社會的文化財富。
  • 國家大劇院「線上春華秋實——藝術院校舞臺藝術精品展演周」 感受國粹魅力 傳承紅色精神——京劇音樂史詩《長徵組歌》(一)
    國家大劇院通過與藝術院校的通力合作,面向社會大眾舉辦高質量且低票價的公益性演出及主題教育活動,以此形成獨具特色的大劇院公益性精品項目品牌。李嵐清同志為展演周題詞——「春華秋實」,以勉勵藝術院校和國家大劇院對藝術教育事業作出的努力和貢獻。13年來,已經有來自海內外26所專業藝術院校,萬名師生及藝術家先後呈現了108臺138場,涵蓋音樂、舞蹈、戲劇、戲曲等各藝術門類的精彩演出,吸引16餘萬人次觀演。
  • 「國粹」京劇帶給我們的現實意義是什麼?
    京劇顧名思義,是以北京為中心流傳至全國各地的,京劇是我國的國劇,也是我國的國粹。清乾隆年間,四大徽班進京,與來湖北的藝人合作,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的曲藝,經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京劇分為生、旦、淨、醜等角色,形成了唱、念、做、打一整套表演程式。以梅蘭芳命名的京劇表演體系被視為東方戲曲表演體系的代表,為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2006年5月京劇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拜見小師父》京劇小師父傳承國粹受好評(圖)
    除此之外,京劇小師父褚天舒也引起了熱議,小小年紀便一身傲骨,盡心盡力傳承國粹,贏得大批網友紛紛點讚。  拜師寶典「失效」  大張偉成「二師弟」面臨「肄業」危機  在第一期的拜師環節中,大張偉以幽默的語言風格和「不按常理出牌」的方法深得小師父喜愛,在眾徒弟中首先拜得海日小師父。
  • 傳承國粹、弘揚文化,京劇電影《大鬧天宮》石破天驚
    影片以京劇與電影兩種藝術形式相結合將這一經典劇目呈現在觀眾面前,而《大鬧天宮》的成功問世,不僅是京劇史上的一大創舉,同時本片對於傳承京劇文化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像《大鬧天宮》這樣大規模的、由全國11個院團武戲精英通力協作,破除門戶之見、行業之限的作品幾乎是前所未有的,正如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維康所說:「《大鬧天宮》為京劇藝術傳承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是一大創舉。」
  • 傳承國粹、弘揚文化,京劇電影《大鬧天宮》石破天驚
    回顧過往的京劇電影項目,像《大鬧天宮》這樣大規模的、由全國11個院團武戲精英通力協作,破除門戶之見、行業之限的作品幾乎是前所未有的,正如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維康所說:「《大鬧天宮》為京劇藝術傳承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是一大創舉
  • 國粹生香 | 京劇藝術的介紹
    京劇,曾稱平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徽劇是京劇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臺、和春, 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又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曲調經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
  • 【戲曲新象】京劇藝術傳承與保護工程推出新成果
    由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策劃組織錄製的大型音像製品《京劇藝術傳承與保護工程——老藝術家談戲說藝》第一、二輯(共計111部)及文集《談戲說藝——百位名家口述百年京劇傳承史》(上、下卷)近日出版,並於1月20日在北京舉辦「京劇藝術傳承與保護工程
  • 中戲聘請12位京劇名師傳承國粹
    原標題:中戲聘請12位京劇名師傳承國粹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尚長榮、寇春華、孫毓敏、朱世慧、陳少雲、于魁智、李勝素、王蓉蓉等京劇名家來到中央戲劇學院昌平校區。
  • 遇見國粹丨唱京戲,扮京相兒,傳承國粹文化,感受國粹魅力,我是小小傳承人——京劇體驗一日營
    )參觀北戴河梨園小院,講述這座梨園背後的故事;北戴河志宏京劇團的團長王志宏老師帶領孩子們走進京劇國粹藝術,了解京劇文化;基本功練習,學習運用舞蹈化的形體動作,展示人物性格、年齡、身份特點;編排精彩的京劇小段進行演繹教學。
  • 首創國粹京劇融入大美山河 為了更好的傳承
    把國粹京劇融入到大美山河,這是左卿侯老師提出的一個全新攝影概念。在中國這是第一次有人提出,也是第一個人把這種概念化為現實。過去京劇屬於舞臺,人們只有在特有的場景中,才能見識到京劇。把國粹走出來,融合到中國美麗山河之中,讓更多人見識,了解,才能得到更好的繼承與發揚。
  • 【國粹傳承】京劇小票友——陳佳琪
    延吉市春光小學把京劇藝術融入教學活動中,寓教於樂,寓教於戲,薰陶出很多熱愛京劇的小票友。本期《看見》的主人公是京劇小票友陳佳琪,讓我們看看她是怎樣追求她的「京劇夢」。 在學習京劇中,陳佳琪只顧追求唱腔而忽略了京劇內容的故事背景以及人物所表現的情感,這也讓她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事不能只看表面,要從本質上做起,只有這樣才能做得更好。」
  • 京劇演員宋秀波:傳承國粹近十七年 弟子登上星光大道
    京劇有「國劇」之稱,是中國的「國粹」。為使它傳承下去,牡丹江市京劇團著名刀馬花旦演員宋秀波不惜花資金,自己辦學習班,免費教家庭條件不好的學生學京劇。前不久,她指導的10名學生憑藉京劇名段《穆桂英掛帥》登上央視星光大道,為第三代京劇梅派藝術的傳人董飛伴舞。
  • 生旦淨醜名家薈萃 陌陌直播間上演國粹京劇
    12月10日的安徽會館裡,好戲正在上演,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推廣京劇國粹藝術為主題的「京彩薈萃」戲曲直播季,給北京的冬日帶來一場傳統文化的視聽盛宴。據介紹,這場由北京網絡文化協會指導,陌陌科技主辦的戲曲直播大戲為期一個月,將為網友帶來4場別開生面的京劇藝術直播,從名家唱段到絕活揭秘,從唱念做打到妝發知識,帶領網友深入了解京劇藝術的國粹之美。專業演出通俗科普,網絡票友直播間點讚名家名段藝術欣賞有門檻,藝術推廣更有門檻。
  • 張玫、楊赤在美弘揚國粹京劇花絮
    講座中,張玫首先介紹了中國京劇起源、發展的概況,之後生動介紹了京劇的藝術特徵、表演形式、流派傳承與欣賞,以及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審美價值。她還介紹了大連京劇專業劇團與民間票社的發展現狀。楊赤則從京劇專業的角度進一步闡釋張玫的觀點。講座接近尾聲時,張玫表演了傳統戲《遊龍戲鳳》選段,楊赤與三位年輕演員侯宇、楊鵬程、胡嘉博則表演了《智取威虎山》《打龍袍》《霸王別姬》等經典劇目選段。
  • 生旦淨醜名家薈萃,陌陌直播間上演國粹京劇
    12月10日的安徽會館裡,好戲正在上演,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推廣京劇國粹藝術為主題的「京彩薈萃」戲曲直播季,給北京的冬日帶來一場傳統文化的視聽盛宴。直播於北京安徽會館戲樓舉行,此處是北京現存的四座民間大戲樓之一。
  • 觀京劇藝術、賞國粹之美|《國粹在身邊——國家京劇院戲曲音樂演唱...
    還不知道國粹有多美?國家京劇院帶你現場領略傳統國粹的魅力!首任院長為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劇院現下設一團、二團、三團、舞臺美術中心、創作中心、演出營銷管理中心、藝術發展中心、梅蘭芳大劇院等。自建院以來,劇院匯集了李少春、袁世海、葉盛蘭、杜近芳、翁偶虹、範鈞宏、阿甲、鄭亦秋、劉吉典等一大批傑出的表演藝術家和劇作家、導演、作曲家、舞臺美術家,組成了精英薈萃、實力雄厚的京劇藝術表演團體。
  • 太一電音探索傳承國粹京劇,作出「無法判定」的音樂
    這一次,他繼續打破邊界,探索傳承國粹京劇,創作出「無法判定」的音樂。在太一看來,音樂本身就不應該被定性,這是一個沒有束縛本該多元的領域,音樂本身也不應該被判定。《君定軍山》也確實是這樣一首作品,無法判定!
  • 18位京劇名家同臺獻唱慶祝河北省京劇藝術研究院建院75周年
    12月18日晚,石家莊人民會堂燈火通明,京韻聲聲,來自全國的18名京劇名家齊聚,同臺聯袂演繹經典戲曲唱段,慶祝河北省京劇藝術研究院建院75周年,為觀眾帶來一場國粹饕餮盛宴。演出劇目不僅有《打龍袍》《四郎探母》《鎖五龍》《野豬林》《白蛇傳》等傳統老戲和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杜鵑山》等,也有省京劇院創排的部分經典劇目《西太后》《秦英徵西》《長別賦》《八仙過海》《斬經堂》經典唱段,精彩紛呈。名家名段輪番唱響,現場掌聲叫好聲此起彼伏。
  • 中國戲曲藝術展覽在京啟幕 京劇名家親臨現場互動
    12月24日,中國戲曲藝術展覽在位於紫竹院澄碧山房開展,本次展覽由北京文化藝術基金資助,紫竹院公園主辦。展覽設計了6大主題,300多張展覽圖片,並且邀請北京京劇院名家現場與觀眾交流互動。作為北京市內戲曲藝術為主題的公益性展覽,本次展覽展出了由北京京劇院提供的眾多珍貴資料、包括視頻、實物道具等,此外還展示了近年來京劇藝術優秀劇目和知名藝術家作品。除靜態展覽外,展覽還設有影音區,觀眾可以看到京劇藝術的普及視頻資料,以及優秀獲獎劇目的精彩選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