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讓我們蕩起雙槳》有一種淡淡的哀傷?

2021-03-02 知乎日報

第一個原因:這首歌的曲子是用小調五聲音階譜寫,天然帶有憂傷的基因。曲子是一首歌的靈魂,必然能決定歌曲的基調。

給這首歌作曲的是著名紅歌作曲家劉熾老爺子,《我的祖國》、《英雄讚歌》等著名歌曲都是出自他的手筆。

他還有一個身份——著名作曲家冼星海的徒弟,後者一曲《黃河大合唱》氣吞山河。

另外一點,這首歌的歌詞其實也很有特點

讓我們蕩起雙槳
小船兒推開波浪
海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
四周環繞著綠樹紅牆
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
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
紅領巾迎著太陽
陽光灑在海面上
水中魚兒望著我們
悄悄地聽我們愉快歌唱
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
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
做完了一天的功課
我們來盡情歡樂
我問你親愛的夥伴
誰給我們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
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

把北海公園的景色寫的如詩如畫,讓人仿佛身在其中一般,而且並沒因為是兒歌就寫的特別稚嫩,相反「做完了一天的功課,我們來盡情歡樂」這樣的句子有一種把兒童當做小大人尊重的感覺。

作詞的是著名的填詞大師喬羽老爺子,大家耳熟能詳的《讓我們蕩起雙槳》、《我的祖國》、《劉三姐》、《人說山西好風光》、《牡丹之歌》、《難忘今宵》、《大風車》等等都是老爺子的作品,沒有一首不是經典。

第三這首歌是 1955 年電影《祖國的花朵》的插曲,這部電影本身講的就是小學班集體裡的學生熱心幫助班裡的兩名後進學生,最後大家一起加入少先隊、帶紅領巾的故事。劇情本身積極陽光又感人,充滿正能量。

而《讓我們蕩起雙槳》這首歌作為電影的插曲,本身必然要與電影的基調一致,所以我們能從歌曲裡聽出陽光活潑又感人憂傷的矛盾感,正是這種矛盾感締造了這首歌獨一無二的美。

最後一點這首歌代表了幾代人的童年甚至少年,從 1955 年橫空出世,幾乎所有中國人都會哼哼幾句。

歌曲本身被錄入小學音樂教材,歌詞還被小學語文教材引錄,很多八零九零後都該記得這張課文插圖:

不知道有沒有人看過電視劇《正陽門下》,韓春明和蘇萌就去過北海公園划船,讓我們蕩起雙槳的音樂也多次在劇中響起,引起幾代人的共鳴:

我們為什麼懷舊?因為現在過的不如小時候/年少時開心快樂。

我們為什麼不快樂?因為生存的重壓、因為人際關係難處、因為人性本身重利輕義……

而童年的我們不用體驗生活的壓力,不知道人心的險惡,在孩子心中:世間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未來的一切都是可期的!

童年,童年,就是童話般的年華……而童話在成人世界中是不存在的……

致敬《讓我們蕩起雙槳》,致我們永遠回不去的童年!

相關焦點

  • 優美小提琴曲《讓我們蕩起雙槳》
    在那真情年代,《讓我們蕩起雙槳》曾感動了無數尋夢的紅領巾。讓我們蕩起雙槳,迎風迎雨迎著陽光,把自己的歌聲獻給大自然,從而使心靈回歸,使生命純淨。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兒童,也正是通過這首優美歡快的旋律,不僅度過了幸福的童年,而且樹立了健康健全的人生觀。
  • 新版《讓我們蕩起雙槳》,聽的想流淚.....
    在那真情年代,《讓我們蕩起雙槳》曾感動了無數尋夢的紅領巾。讓我們蕩起雙槳,迎風迎雨迎著陽光,把自己的歌聲獻給大自然,從而使心靈回歸,使生命純淨。這首優美歡快的旋律,陪伴度過了幸福的童年...是的,讓我們蕩起雙槳,讓小船兒承載夢與理想。划槳揚帆,讓湖水常綠,讓天宇常藍。
  • 從巴黎來的《讓我們蕩起雙槳》?!
    從巴黎來的《讓我們蕩起雙槳》?您沒看錯!
  • 《讓我們蕩起雙槳》這首歌唱的到底是哪裡?
    童年裡「海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的旋律不經意點就會勾起你的記憶這首歌曲一直流傳至今,其藝術青春依然不減,當人們唱起《讓我們蕩起雙槳1955年,少兒電影《祖國的花朵》的拍攝,催生了經典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它是由喬羽老師與劉熾老師聯袂創作的。
  • 《讓我們蕩起雙槳》吉他指彈練習曲譜分享,適合初學者和弦練習!
    《讓我們蕩起雙槳》是由著名詞作家喬羽先生作詞,劉熾先生作曲的一首經典歌曲,是1955年拍攝的少兒電影《祖國的花朵》的主題曲,原唱是劉慧芳。這首歌曲也是幾代人童年的回憶,曾經也作為範文出現在小學語文的課本中,至今仍被傳唱著。
  • 《讓我們蕩起雙槳》美醉了!一起追憶最美好的時光,它的名字叫童年!
    1955年電影《祖國的花朵》插曲——《讓我們蕩起雙槳》電影版久遠久遠的歌曲,
  • 《歌唱祖國·一首歌一座城》追尋北京音樂記憶《讓我們蕩起雙槳》
    其中,中國IPTV北京分平臺選送的《讓我們蕩起雙槳》引發了全民溫暖記憶。凝聚幾代人的童年記憶「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海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四周環繞著綠樹紅牆……」每當這首稚氣的、充滿生機的童聲歌曲響起,無論是孩童、青年人抑或是中老年人都不免心生漣漪、隨聲唱和。詩一般的歌詞、極盡優美的旋律總是讓人神思穿越時空,回到那段流金歲月。
  • 足跡|聽張雪迎講述《讓我們蕩起雙槳》背後的故事
    串講人:張雪迎「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海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四周環繞著綠樹紅牆......」大家好,我是演員張雪迎,我也是唱著《讓我們蕩起雙槳》這首歌長大的。優美動聽的旋律,一下子把我們拉回那個灑滿陽光、人人都有幸福童年的時代。
  • 《小螺號》《讓我們蕩起雙槳》……把我們兒時記憶中的歌唱給孩子聽!
    說起來,這些經典中文兒歌不僅好聽,而且在小時候資源匱乏的年代,還承擔了我們這一代人語言啟蒙、音樂啟蒙的重任。常爸還沒到過北京時,就知道北京有個「白塔」、「海」,還有「綠樹紅牆」,因為《讓我們蕩起雙槳》裡面唱:「海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四周環繞著綠樹紅牆」。珍貴的兒歌,代代相傳,可不能在我們的孩子這兒失傳了!這是我們和我們的孩子共同分享的童年回憶。
  • 《讓我們蕩起雙槳》《我的祖國》作曲劉熾:希望百年後仍有人唱我的歌
    文 |趙徵溶  《讓我們蕩起雙槳》《我的祖國》《祖國頌》《英雄讚歌》……這些膾炙人口的旋律,出自著名作曲家劉熾之手。劉熾先生是我的恩師,師生情長四十年,和他在一起的幸福時光,便成了我恆久的記憶。另外有兩個同學在跟他學作曲,他也讓我學作曲。除了學習音樂基礎理論,我們每周還要寫一首歌,他就坐在病床上給我們講課和批改作業。猶記我的第一首歌曲習作《栽紅苕》,免不了稚嫩,他卻說我有想像力,給我以鼓勵。病體稍愈,他就坐在醫院的草坪上給我們講歐洲的音樂史。約近一個月,我們就生活在這音樂的氛圍裡,音樂細胞在接受著劉熾老師的滋養。
  • 習近平到訪巴新這所學校 學生唱起「讓我們蕩起雙槳」
    「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11月16日上午,位於巴布亞紐幾內亞首都莫爾茲比港的一所學校響起《讓我們蕩起雙槳》的中文歌聲。  當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巴新總理奧尼爾共同出席中國援建的布圖卡學園啟用儀式。習近平和奧尼爾一同步入教學樓多功能廳,合唱團深情演唱中國民歌《茉莉花》。
  • 樂隊的夏天-木馬樂隊,我們是糖,甜到哀傷
    曾經非主流的籤名當中經常會出現「我們是糖,甜到哀傷」,包括後來出現的一些書籍和歌曲,都引用了這句話,一種淡淡的憂傷和浪漫的氣質。 這首歌的結尾部分便是「果凍時代,牛奶精神,我們是糖,甜到哀傷」。 可以感受到木馬樂隊帶來的夢幻與詩意。
  • 我們研究了100首兒歌,全程高能,原來有這麼多牛人!
    你一定無法想像,這些在中國最耳熟能詳的兒歌集體亮相,是一種多麼壯觀的景象!先來看幾個很隨機的問題:《讓我們蕩起雙槳》是哪年的歌?《一分錢》是哪年的歌?《採蘑菇的小姑娘》是哪年的歌?你可以隨便說幾個答案,反正你肯定猜不對。
  • 當我們談論哀傷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3個小時的電影,三十餘年的碰撞、掙扎與原諒,仿佛一場與哀傷漫長的告解。今天,讓我們來談談失獨父母的哀傷。中國古代有一「殤」字,專指未成年子女(20歲)的死亡。古人就曾指出:殤者,傷也,可哀傷矣。其意就是在強調子女的離世給父母和家庭帶來的巨大傷痛。哀傷是喪失後產生的綜合性的身心反應,包含了諸如傷心、內疚、懊悔、憤怒和孤獨等痛苦情感,其實質上是一種生者與逝者永久分離的焦慮性體驗。
  • 《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
    關於鍾怡雯主編文集《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的讀書筆記現在大家都面臨的一個問題是,每天我們都在記錄自己的生活,用手機、相機、錄像機,拍照和攝影,等到有一天要看下自己的回憶,一打開電腦就會被關於自己的回憶淹死,有時手機或電腦壞了,還沒來得及備份,那自己一堆的記憶都丟了。
  • 不論童年還是長大,年年歲歲我們都在聽喬羽丨夜問
    答案:以上歌詞都是喬羽老師創作的,從上至下分別為歌曲《大風車》《讓我們蕩起雙槳》《我的祖國》《難忘今宵》。不論是《大風車》主題曲所帶來的一系列童年歡樂,北海公園上空迴蕩的《讓我們蕩起雙槳》,還是每年春節聯歡晚會都不會少了的結束曲《難忘今宵》。音樂響起,就知道新的一年真的開始了。2020年國慶檔熱門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的推廣曲選了一首老歌《我的祖國》,它也來自喬羽,它原本是電影《上甘嶺》的主題曲。
  • 思念你隔著遠方,有一種淡淡的雲淡淡的風淡淡的幸福。(長相思)
    月光如水輾轉而睡穿過黑夜似乎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了。我遠遠地想你。有一種雲淡風輕的幸福。裡面有你的一隻眼睛。把衣服穿得像紗線一樣凝視著深邃的夜空你有和我一樣的想法嗎伴著柔和的月光品味美麗溫馨的詩意在過去的歲月裡用感情溫暖我
  • 音樂伴隨著我們的成長,每個成長階段都有不同的記憶
    音樂是我們在不同的心情和環境下錄製的不同的東西。音樂伴隨著我們的成長。每個成長階段都有不同的記憶。當我們聽到一些音樂時,我們會回憶起當時音樂帶給我的記憶。例如,當聽《讓我們蕩起雙槳》時,我想起了幼兒園,我們靜靜地躺在桌子上,在錄音機上聽這首歌。當我們聽到《渡情》時,我們想起了我們的小學時代,每天都在電視上看《新白娘子傳奇》。
  • 為什麼「霜之哀傷」聽起來很酷,而「火之高興」聽起來很逗?
    某部網絡小說裡女二的武器雙爪,一把叫霜之哀傷,一把叫火之高興,之後升級為火之非常高興。有朋友問:為什麼「霜之哀傷」聽起來很酷,而「火之高興」聽起來很逗?什麼是很逗?左手的武器是「霜之哀傷」,右手就取了所有有意義的字的反義詞。「霜」對應「火」,「哀傷」對應「高興」,其實這種角度是可以理解的。正因為這種合理性,我們初看之下,覺得沒什麼問題。比如左手「烈火掌」、右手「寒冰掌」,這不也是如此麼?但是為什麼我們在會意之後又會覺得荒唐,從而產生一種不知道問題在哪的邏輯荒謬感,覺得很逗b呢?
  • 唯一以「北京」命名的小學70歲了,曾是《讓我們蕩起雙槳》取景地
    在距離天安門3.5公裡的地方,有一所與共和國同齡的學校。建校於1949年的北京小學,是唯一一所以「北京」命名的小學。牽動幾代人記憶的「讓我們蕩起雙槳」,也曾在北京小學採風拍攝。如今,這所小學已經發展成為一所擁有10個分校,豐富文化內涵的教育集團。70年來,這所與祖國發展同呼吸、共命運的學校,向一代代少年兒童傳遞「腳踏實地做事、頂天立地做人」的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