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發現月球表面仍在釋放碳

2021-01-07 金臺資訊

月球是如何形成的?這一直是個未解之謎。有一種被廣泛接受的理論認為,月球由地球和一顆火星大小的星體碰撞產生的碎片形成,這種碰撞產生的高溫會使與月球上的揮發性化合物都揮發掉。但據英國《新科學家》網站7日報導,日本科學家的最新研究發現,月球上現在仍然存在揮發性碳,這表明月球形成時的溫度較低,因此,這一發現對上述月球形成理論提出了挑戰。

大阪大學的橫田昭一及其同事利用日本「月女神」(Kaguya)月球軌道器收集了一年半的數據,發現整個月球表面幾乎都在釋放出碳離子。而且,月球表面某些地區,例如月球上大型玄武巖平原,比其他地區(例如高地)釋放出的碳離子更多。

橫田解釋說,這些平原由更年輕的材料組成,在太空中暴露的時間更短,因此釋放出的碳也更多;而形成時間更長的地區由於遭受的太空風化更多,大部分碳都已經喪失。

研究人員將月球的碳排放與兩個外部來源(太陽風和與微流星體的碰撞)產生的碳的估計值進行比較,發現它們不匹配。橫田說:「月球的碳排放量比外部產生的排放量更大,這說明月球擁有自己的碳排放。」

這一發現表明,月球包含揮發性碳,這種碳要麼是月球在數十億年前形成時就嵌入其中,要麼是在月球形成時被捕獲而來。

揮發性化合物的沸點低,通常存在於行星體的地殼或大氣中。此前,執行「阿波羅」任務的太空人將一些月球巖石樣本帶回地球,對這些樣本的分析表明,碳和其他揮發性元素只存在於月球的往昔歲月中,現在的月球缺乏揮發性化合物——這對上述月球由兩顆星體碰撞形成理論至關重要。

但最新發現月球上現在仍然存在揮發性碳,這表明月球形成時的溫度較低,因此對碰撞形成理論提出了質疑。橫田說:「我們可能會對月球誕生模型進行某種修改。」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們正在研究月球表面生鏽的原因
    科學家們正在研究月球表面生鏽的原因。令他們非常困惑的是,月球上沒有空氣和水,而這兩者都是形成赤鐵礦(一種鐵鏽)的必要條件。新的研究考... 科學家們正在研究月球表面生鏽的原因。令他們非常困惑的是,月球上沒有空氣和水,而這兩者都是形成赤鐵礦(一種鐵鏽)的必要條件。
  • 美國宇航局發現月球表面有水,人類移居月球夢想成真?
    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星體,很久以來,有不少的科學家就提出了將人類移居到月球的計劃,但由於一直在月球表面沒有發現水,因此這項計劃直直未能實施,而只是一種幻想。可這一現實很快就會被打破,月球表面有水的情況已經得到證實。
  • 俄羅斯計劃2025年前「重返月球」|科技傳播熱度榜單TOP10
    據介紹,新一代載人飛船是面向我國載人月球探測、空間站運營等任務需求而論證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運輸飛行器,具備高安全、高可靠、模塊化、多任務、可重複使用等特點,可提高我國載人飛船的乘員人數和貨物運輸能力。試驗船採用返回艙與服務艙兩艙構型,通過配置不同的服務艙模塊來適應近地空間和月球探測任務。
  • 碳14變革性發現:科學家曾被當做殺人犯,下水道汙物研究助獲諾獎
    具體操作中,研究人員將試驗中魚的碳14含量與20世紀中期原子彈試驗中釋放的碳濃度進行了對比,確認了5條大嘴牛胭脂魚的歲數過百,其中一條20斤重的魚以112歲高齡打破記錄。由於碳14的衰變可以用於追蹤時間的流逝,因此它掀起了一場20世紀科學領域的革命,覆蓋了生理學、生物化學、考古學、地質學、生物醫學、海洋學、古氣候學、人類學以及核化學等多個不同的科學領域。
  • 月球坑坑窪窪的表面隱藏著地球和太陽系的歷史
    因此,一項新的研究利用了坑坑窪窪的月球表面來追溯物質撞擊月球和地球的歷史,研究發現我們的鄰居月球在2.9億年前的處境要糟糕得多。密西根阿爾比恩學院的物理學家Nicolle Zellner沒有參與這項新研究,但他說:「這是一項很炫酷的研究,主要研究我們動態的太陽系,它的存在是件好事,這會讓人們思考和測試它,所以這很令人興奮。」
  • 國際最新研究:月球在8億年前經歷一場小行星雨
    中新網北京7月22日電 (記者 孫自法)月球表面眾多隕石坑如何形成備受關注,最新一項行星科學研究認為,月球在8億年前經歷了一場小行星雨。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研究論文稱,大約8億年前,月球遭遇了流星體(較小的小行星)的轟擊。
  • 白矮星研究揭示了對宇宙中碳起源的新見解
    碳不僅是星系形成的工具,也是生命的工具,然而它在銀河系中的起源仍不清楚。碳原子是由恆星產生的,是氦氣進行聚變過程的產物。但它究竟是如何從那裡進入星系的,一直存在爭議。一種可能性是低質量恆星可能被恆星風磨損,在它們成熟為白矮星時失去了碳的包裹。稠密的恆星在數十億年的時間裡逐漸坍塌,它們在最終死亡時,最終會在其他元素中排出碳。
  • 嫦五月球歸來,1969年首次登月時插在月球表面的國旗還在月球上嗎?
    太空人們在月球表面行走了2.5小時,留下了腳印,同時還在月球上插上了美國國旗。他們從登上月球到返回地球總共用了八天的時間,帶回月球巖石和土壤樣品22千克。
  • 月球表面發現黑色「鐵鉤」,不像地球產物,月球上真有外星人嗎?
    在1969年,人類也終於第1次登上了月球。就在前段時間,科學家發現在月球的表面似乎出現了一個不明黑色物體,就像一根鐵鉤一樣,它是什麼呢? 由於月球本身的引力,它還可以為地球擋住一些小行星,一定程度上也成為了地球的「保護神」。從人類第1次登上月球,如今已經過去了幾十年,由於月球的環境實在太過惡劣,我們最終再沒有踏上過第2次。因此科學家在月球表面發現的這根黑色鐵鉤,便吸引了很多人的熱烈討論。
  • 我們從這裡出發,坐電梯到月球!太空電梯深度解析
    隨著碳納米管、石墨烯、金剛石納米線等材料的研究、發展乃至進入到產業應用階段,太空電梯的發展迎來了新的曙光。包括增加多組踏輪、設計新的胎面等測試,通過多次測試和迭代,從工程上解決這個問題不是不可能。配重配重類似於那個鉛球,由於遠離地球,引力減小離心力佔據主導地位,配重將使繩索被拉緊,隨著配重規模的不斷擴大,又會進一步發展為太空港,在這裡,客戶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將有效載荷裝載並釋放他們,升空飛行器可以以此為中轉站,各類實驗平臺可建於其上,太空港也將成人類進一步探索深空的門戶。
  • 月球表面真的一點大氣都沒有嗎?
    按照一般的說法,月球表面是沒有大氣層的,近乎於真空的狀態。這來源於2大原因,第一在於月球體積不夠大,因此引力不夠強,無法維持住穩定的大氣層。第二在於月球磁場微弱,也是近乎沒有,因此擋不住太陽風和宇宙射線。
  • ...分布在月球表面的任何地方,而不僅限於月球上寒冷或陰影的地方...
    【NASA新發現:在陽光照射的月球表面發現水】當地時間10月26日,美國航天局宣布,在陽光照射下的月球表面,首次探測到水分子,這一發現表明,水可能分布在月球表面的任何地方,而不僅限於月球上寒冷或陰影的地方。
  • 月球可以住人嗎?美國研究:月球塵埃有毒,長期接觸或患肺癌
    據說當年世界有6億人觀看了這一歷史性的一幕,而美國太空人也在月球上留下了人類的第一個腳步(小學生庫裡:我不相信......)。近半個世紀過去,雖然美國也沒有再次登月,但近幾年各國卻掀起一輪登月探火的熱潮。在2009年和2010年,人類發現月球上有數億噸的水冰,另有證據顯示月球早期形成時就保存了大量水。那麼月球能住人嗎?人類是否可以長期在月球?
  • AI幫月球數"麻子":從嫦娥圖像中新發現10萬撞擊坑
    12月22日,由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和國家天文臺副臺長研究員李春來領銜的研究團隊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論文,報告了一項利用一種遷移學習策略來識別月球的撞擊坑,成功從嫦娥一號和嫦娥二號數據中識別出之前未識別的逾10萬個撞擊坑。
  • 新研究:遙遠超新星對地球的潛在影響「印刻」在樹木年輪中
    新研究:遙遠超新星對地球的潛在影響「印刻」在樹木年輪中 張佳欣/科技日報 2020-11-16 07:40
  • 美媒:研究人員繪製出全球第一幅月球落石地圖
    美媒稱,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和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超過200萬張月球表面的圖像檔案,並在6月8日出版的《自然·通訊》上展示了全球第一幅月球落石地圖。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6月8日報導,在月球上,不斷有巨石和巖塊向下移動,留下令人印象深刻的痕跡,這種現象自上世紀60年代無人飛船首次登月以來一直可觀察到。在「阿波羅」任務期間,太空人在現場勘察了幾條這樣的軌跡,並將已移動的巖塊樣本帶回地球。然而,直到幾年前,仍然難以全面了解這種巖石移動的普遍性以及它們究竟在哪裡發生。
  • 月球生鏽了,發現了氧化鐵的存在,和地球有很大關係
    月球因是地球唯一衛星,加上距離地球最近,使得人類迫切想了解這個星球的一切,由於好奇心作祟,1969年人類終於登上了這顆星球,人類也終於邁向地球以外的世界了。太空人在月球表面活動了兩個半小時,取得了月芯標本,拍攝了一些月球照片,也採集到了月球巖石樣本。
  • 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在物體表面可存活數日
    參考消息網11月27日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1月24日報導,研究發現,在水分蒸發後,掉落於物體表面的含有新冠病毒的飛沫會變成一種煎餅狀的微型薄膜,其傳染性將持續數日。微弱的力量使這層厚度僅為幾納米的薄膜緊緊附著在物體表面,並減緩了水分的蒸發過程。取決於所掉落表面的材質,這層薄膜完全蒸發掉所需的時長各異,大型飛沫在不鏽鋼和銅質表面持續的時間分別只有24小時和16小時。但是它們在聚丙烯上可以存在超過150小時。
  • 行走月球南極表面不能馬虎,NASA公布2 款新登月太空服
    為了2024 年順利重返月球,NASA 的阿提米絲計劃(Artemis program)正如火如荼展開中,包括最近展出的2 套新版太空服,分為外出用與太空船內用,前者可讓太空人在月球表面活動時更方便彎曲膝蓋、蹲下和行走。
  • NASA月球上發現生命之源
    NASA宣布最新研究成果:在月球南半球克拉維斯環形山發現了水分子(濃度為百萬分之100>至412),這是NASA首次在陽光照射的月球表面檢測到了水分子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