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的陽朔老糖廠變身藝文新空間,糖舍是怎樣進化的

2021-01-18 中國青年報

2006年6月,楊曉東和弟弟自駕旅行路過陽朔,途經當地的糖廠舊址。他莫名想起塔可夫斯基電影《鄉愁》中的場景,心念一動,把老廠拿下,改造成了名動一方的糖舍。

2020年11月,北京大學教授戴錦華來到糖舍,開講塔可夫斯基的《鄉愁》。這堂名為「影像的詩行」的講座,吸引了天南地北的眾多聽眾,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周榕、三聯生活周刊主編李鴻谷、策展人歐寧、電影人葉靜、大提琴家宋昭、民謠音樂人小娟&山谷裡的居民、電臺主持人春曉、建築師董功、建築師郭廖輝等都在現場。

戴錦華的講座是糖舍持續兩個月的「糖火藝文祭」的一部分。2020年10月31日以來,這裡舉辦了豐富多樣的藝文活動,從講座、攝影展、後搖專場、民謠之夜到山體三維投影藝術展,直到12月31日跨年夜迎來最高潮——燃燒火塘,寓意去舊迎新,為新的一年祈福。

歷經半個世紀的風雨,這座1969年的老糖廠華麗變身,成了陽朔當下最熱門的藝文空間。

糖舍

糖舍是怎樣煉成的

在廣西桂林陽朔,曾經有一家紅極一時的糖廠,直面灕江,群山環繞。

糖廠佔地面積3萬平方米,1969年投產,日產量高達200餘噸。廠裡200多個工人天天三班倒,幹得熱火朝天,糖廠周圍也是車水馬龍。

那時候,糖是計劃供應的緊俏貨、孩子們的最愛、產婦們的補品,糖廠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先鋒和典範,一直讓陽朔人民引以為傲。

三十年過去,全國經濟騰飛,進口物品噴湧,糖廠古老的壓榨手法已經不適應時代的需要。1998年,政府為保護當地水資源,停止了糖廠的大規模運營。

糖廠

糖廠退出歷史舞臺,但故事還在繼續。

楊曉東與糖廠相遇於2006年。和弟弟自駕旅行途經糖廠時,他們遠遠望見一個大煙囪,直驅灕江邊,在廢舊的桁架邊停下,「那天剛下完雨,回頭一看,水中竟然有老建築的倒影,我被震撼了。」

這個場景,讓楊曉東聯想起了塔可夫斯基電影《鄉愁》中的最後一個鏡頭:主人公坐在義大利一座廢棄的哥德式教堂裡,面前一攤水,水中倒影著俄國的家鄉,母親、太太、孩子迎面走來。

初看電影時,楊曉東被這個畫面震撼,甚至斷片了幾分鐘。後來,他還專門跑到義大利託斯卡納地區的錫耶納,按圖索驥電影中的教堂。

「是糖廠選擇了我們。」楊曉東是酒店發燒友,那一刻,他發現糖廠具備成為一座好酒店的氣質,決定把它買下來。當時,灕江沿岸很多工廠靜待拆除,在楊曉東等人的爭取下,糖廠因為獨特的建築風格與四周壯美的山水,被解救出來。

老建築

2007年,曾經改造上海1933老場坊的設計師趙崇新來到糖廠,本著修舊如舊的設計方案,開始修復瀕臨倒掉、消失的老建築,如匠人一般細細雕琢這件龐大的藝術品。

從水泵房、桁架、大煙囪到壓榨車間、大鍋爐房、小鍋爐房、制煉車間,糖廠的生產流程均被完整保留,且化身為全新空間。從「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到「 艱苦、奮鬥、勤儉、建國」,糖廠外牆上那些鐫刻著時代印記的標語,也被原樣維護。

「民間的工業建築太美了!我們把老建築保留下來,實際上比建新建築更貴,花的時間更長。」老建築的修復持續了八年。楊曉東記得,修屋頂時,因為沒經驗,他們從山上採購了一批新木材,光是等它們晾曬到不再變形,就等了三年。

老建築保留下來,糖舍的魂才在。直到現在,當地人還習慣稱這裡為糖廠,馬路對面的公交車站牌還寫著糖廠站。

老建築

2013年,設計師董功在趙崇新構思的基礎上,在老建築外圍增加了新建築,完成主客房樓、別墅區客房樓以及健身中心、水療、景觀池的設計。

熟悉阿那亞的人對董功一定不會陌生,當地的網紅地標——孤獨圖書館、阿那亞禮堂,都出自這位設計師之手。而他接到糖舍的設計邀請時,比阿那亞還早。

新建築

設計新建築時,董功始終以老建築為核心,讓主客房樓、別墅區客房樓呈合圍之勢,把老建築包起來。

為了呼應老建築,主客房樓的外立面選用了顆粒感強的木紋清水混凝土,還設計了坡屋頂;為了呼應桂北民居的風貌,主客房樓外搭起了回字形花磚牆,遠望如一件鏤空的、玲瓏剔透的工藝品;而為了呼應周圍的喀斯特地貌,主客房樓還特別「挖」了三個竹構溶洞,瞬間讓這棟長條形的建築靈動、通透起來。

董功還建了三個景觀池,把周圍的群山引入室內——層巒疊嶂倒映在水中,即便在室內,你也仿佛身在山水之中。

而作為整個糖舍的緣起,原本廢棄的桁架所在地被改造成了泳池,抬眼望去,和《鄉愁》裡的教堂有異曲同工之妙。

《鄉愁》

泳池

2017年7月,糖舍開業。2018年,董功把糖舍帶去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將自然之美、建築之美、殘缺之美完美融合,糖舍迅速出圈,風靡設計圈。

2018年1月,超模杜鵑來到糖舍,泛舟灕江,漫步山間,為雜誌《卷宗》拍了一組時尚大片。2019年1月,在Ahead Global國際酒店設計大獎上,糖舍PK掉一同參賽的東京虹夕諾雅,斬獲「最佳度假酒店」,並拿下「全球終極大獎」。2019年7月,法國建築專業雜誌《'A'A'》以糖舍為封面,法文標題直稱「建築的根本作用是發現和揭示一個世界的精神」。

英國建築專業書籍《PHAIDON》、德國建築專業雜誌《DETAIL》、義大利建築設計雜誌《CASABELLA》……登上建築類、設計類、生活方式類雜誌的封面報導對糖舍來說已經不新奇,但頻頻得獎,對楊曉東來說完全是意外之喜。

「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別人可能超過三年就不會幹了,我們從頭到尾花了十二年。開船的時候,別人都能跳,你沒法跳,船是你的呀!最後出奇蹟了。」楊曉東坦承,很多國際評獎人並沒有來過糖舍,往往因為幾張照片或一段視頻,便被打動了。

有歷史、有故事的糖舍成了陽朔的地標性建築,懷舊風勁吹的當下,吸引一波又一波人來打卡,對桂北甚至整個廣西的帶動是全方位的。

因為糖舍的成功,楊曉東甚至有了「廠長」的綽號,廣西的老廠紛紛邀他改造,有兩年時間,他輾轉各地探廠,看了不下四五十個。

藝文祭是怎麼來的

風險投資人的身份之外,楊曉東還是一個標準的文藝青年。

2000年,因為喜歡大畫幅攝影,他跑到北京電影學院追隨馮建國學攝影,馮老師說,好的攝影要從電影感悟,他又趁機了解了不少藝術電影,印象最深的就是塔可夫斯基的《鄉愁》。

楊曉東是旅行愛好者,後來,他轉變了旅行思路,開始跟著電影場景去出遊。一開始,他還會自帶攝影設備,三腳架和相機加起來25公斤,被罰了幾次,他再也不敢把設備帶出國了。

「糖舍舊影紀略」

文藝的種子早已埋下。也因此,糖舍問世後,除了日常的功能區,還開闢了許多藝文空間。

例如,大堂裡陳列著三幅裝置,回應桂林山水,再分別與老糖廠、新建築對話,由青年雕塑藝術家吳蔚定製而成。

畫廊裡陳列著劉傳宏的系列畫作「糖舍舊影紀略」,畫家虛構了一位民國人物劉石樵,並從日記的視角,記述了他留學歸國後開建糖廠的家族故事。這些日記看起來和老照片無異,用虛構的人物來講歷史,歷史也變得好玩,不是那麼沉重了。

放映廳裡,每天下午3點會放《劉三姐》,每天晚上8點會放《鄉愁》:前者拍攝於1961年,取景於陽朔,是國內家喻戶曉的民俗風光音樂故事片;後者拍攝於1983年,是糖舍的初心,可以幫助每一位來客了解糖舍的起源。

2020年7月,在有意識的策劃下,糖舍擁有了全新的藝文版塊,演出、展覽、詩歌等活動紛至沓來。7月第一場演出,1969酒吧迎來了歌手Chace、吉他手肖駿、鼓手安雨,三個大男孩玩得不亦樂乎。那時候,《樂隊的夏天》第二季還沒播出,他們還沒有以Mandarin樂隊之名爆紅網絡。

隨著藝文活動越來越密集,「糖火藝文祭」應運而生,一直從2020年10月持續到12月。

戴錦華

「電影是20世紀留給人類最偉大的藝術遺產,而在這份遺產中,塔可夫斯基是王冠上的鑽石。一生中,如果你沒與塔可夫斯基相遇過一次,那是你的缺憾。」2020年11月,戴錦華的講座掀起一波小高潮,她分析了電影《鄉愁》中的許多重要場景,包括與糖舍泳池相似的教堂,「似乎罩在一個鏤空的水泥架殼子裡,這是塔可夫斯基電影最重要的造型特徵。」

塔可夫斯基是公認的「電影詩人」,晚年拍攝的《鄉愁》高度詩意化,門檻很高,「過去20年沒看懂的地方,戴老師一兩句話我就明白了。」楊曉東記得,講座那天到場的觀眾都是文藝界的大咖,這正是文藝的吸引力。

戴錦華、民謠音樂人小娟&山谷裡的居民、大提琴家宋昭等

民謠音樂人小娟&山谷裡的居民、大提琴家宋昭也來了:他們在1969酒吧並肩演奏;他們在灕江上泛舟,以山水為幕放歌;他們漫步於石頭城的石階上,哼起民謠,拉起大提琴,動人的琴聲裡仿佛藏著石頭城舊日的故事,伴隨著琴聲,戴錦華從石牆後走出來,有感而發了一通感想。

「藏香」

2020年12月,已經成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的馮建國,也來糖舍開起了大畫幅攝影展「藏香」。

馮建國是第一個將國外學院派大畫幅攝影教程帶回國的藝術家。2000年前後,他扛著一臺古老又沉重的相機,去西藏尋夢,去邊陲和雪域朝聖,用大畫幅定格了一大批明膠銀鹽照片,此次展覽展出了其中近二十幅作品。

「逆流而上」

同樣是2020年12月,畢業於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的「90後」藝術家劉佳玉,在糖舍喀斯特花園裸露的巖壁上,造了一個「逆流而上」的夢。這是一件山體三維投影藝術作品,遠方的投影打到巖壁上,就像靈動的水流漂浮其上。

劉佳玉2020年7月底第一次來糖舍採風,回房後突然發現,巖壁正對著陽臺,在黑暗中被一束清淡的白光打亮,仿佛看到了水流。那一刻,她靈感迸發,直覺這就是她想做的新作品。真正做起來才發現,巖壁有八九百平方米,投影需要穿過一百米的距離,才能打到上面。經過近半年與倫敦技術團隊的遠程工作,劉佳玉最終以6臺28000流明的高清投影實現了「逆流而上」。

「篝火民謠之夜」

平安夜和聖誕夜,民謠音樂人陳斐「流浪」到糖舍,連演了兩場「篝火民謠之夜」,拉著貝斯和鼓手,他唱起了《沾青》《琥珀》《白馬》……

身前是藍色的泳池,身後是幽靜的灕江、漫天的煙花,旁邊是燒得正旺的篝火,觀眾或是圍著篝火烤地瓜,或是跳著熱烈的竹竿舞……在國內外開過那麼多場音樂會,陳斐還是第一次面對這樣有煙火氣的演出場景,雖然手都被凍僵了,他還是忍不住感慨,「環境太美,太好玩了!」

「入木火塘」

歷史悠久的火塘文化遍布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村落,不僅可以圍爐取暖,還會用來祭祀神明、祈求安泰。跨年夜,建築師郭廖輝為糖舍量身定製的裝置「入木火塘」,在迎風而立兩個月後,燃起熊熊烈火,人們在炙熱的火焰中,告別2020年,邁入2021年。

「這是一個臨時的建築,但我不希望做成禮品盒一樣精緻,還是要能和周邊的環境產生聯繫。」郭廖輝最終設計出一個輕盈、抽象、充滿骨骼感的火塘裝置:上下疊加的三組木方構成了垂直向骨骼;三組黑色麻布的「裙擺」遮擋住了主體結構,遠望像杉樹,像縮小的屋頂,又像過大的雨傘;三層屋頂提供了一個庇護的空間,人們可以躲進木結構下方的空間,圍著篝火席地而坐。

「一個裝置對於一個場所,就像一個建築對於一個城市。」看完「入木火塘」,建築師董功感慨裝置的重要性。

「不同視野、不同角色的人,因為藝術聚集到這樣一方有沉澱的土地上,從各自的藝術視角挖掘這個場地的特質,是有意義的。」郭廖輝這樣評價「糖火藝文祭」。而在跑遍了歐洲的博物館和美術館後,馮建國感慨,藝術的生命力最是持久,只有藝術能代代相傳,滋養後人的精神世界,這也是「糖火藝文祭」的意義所在。

雖然還在摸索階段,楊曉東已經決定,將「糖火藝文祭」固定下來,每年10月到12月舉辦,打造成一個「在地性」的藝術節,「許多人來陽朔看山水,看完山水,也可以來糖舍聽一場音樂會、看一場展覽。」

如今,越來越多音樂人在南方巡演時,會把糖舍列為其中一站,糖舍日常的演出也已經排到2021年6月。

糖舍甚至還有藝術家的「駐留計劃」:藝術家來了,有靈感就創作,沒有靈感,也不會強迫。音樂、舞蹈、聲音、裝置、多媒體……楊曉東對任何形式的藝術都不排斥、都很包容,「這裡有山、有水、有老建築,可以取材的東西很多。」

就像劉佳玉,她的投影藝術是即時的,轉瞬即逝,也沒法收藏,楊曉東請她來時,也不知道她會不會有靈感,會不會有創作成果。結果,她做出了「逆流而上」,彈眼落睛,「一千個人裡面能有一個回饋,對我來說都是驚喜。」

在山水與建築之中,糖舍正在用有趣的藝文活動,活化當地人的生活。

來源:澎湃新聞

相關焦點

  • 4折悅榕莊、5折凱悅、1k一晚的陽朔糖舍……這次Boss直播涵蓋全國範圍
    當然年後再出遊也是可以的,拔草就現在!+ 糖舍住店禮包*1份 + 糖舍尋味晚餐*1份陽朔糖舍一直堅持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完美精妙地結合了環境中的自然和文化元素。酒店由屢獲殊榮的直向建築設計師董功和水平線室內設計師琚賓設計,大堂外觀儘量保持老糖廠的原貌,而內部放了許多60年代糖廠的設備,你能看到製糖機器,古老木雕,老風扇,也能看到來自世界的著名的座椅以及價值幾十萬的抽象畫,新與舊在這帶有德國工業風的大堂裡完美融合。酒店新樓與老建築共115間客房,客房設計用簡單的橫平豎直、黑白相間,帶出莫名的好感。
  • 去不了香港洲際看跨年煙火,我們還可以在糖舍、璞瑄…迎新年!
    往年益田西街上漁火嘉年華的喧囂不知道今年能否延續,但是陽朔卻藏著這樣一家酒店,不僅能給你最奢華的入住體驗,還能獨享頗具特色的跨年活動。🏨陽朔糖舍陽朔糖舍坐落於灕江之畔,酒店由屢獲殊榮的直向建築設計師董功和水平線室內設計師琚賓設計,大堂外觀儘量保持老糖廠的原貌,而內部放了許多60年代糖廠的設備,
  • 春暖花開,在老司機杜蕾斯推薦的這 5 家精品酒店裡滾床單
    極具新古典主義氣息的房間搭配大落地窗,看著國貿CBD的繁華夜景,在這酒紅的沙發上盡情歡娛吧。水療中心以「月有陰晴圓缺」為靈感,auriga品牌已連續3年蟬聯福布斯5星水療。放鬆完畢,回房再戰。在進到阿麗拉陽朔糖舍的大堂之前,磚牆上的四個大字就寫得很明白了,要艱苦奮鬥。
  • 春節前最後一場Boss大促 | 糖舍、柏悅、麗晶等100餘家酒店好價齊上新!
    我按照折扣比例、促銷有效期,給大家推薦下值得下手的好貨,但是請注意部分產品春節期間是無法使用的,或需要補差價:- 必囤爆款 -(適合囤貨、春遊出行)無錫蘇寧凱悅酒店有效期到:2021年3月31日套餐內容:¥999,嘉賓軒大\雙床房2間夜 + 早餐*2(早餐
  • 香港君悅 | 引領香港奢旅風尚30年,還成就了全球最強酒店女將
    早在1969年,鄭家就在彌敦道67號開設了凱悅集團在美國境外的首間分號——香港凱悅。這裡不僅是首屆港姐的舉辦地,還是謝賢、葉德嫻、黃霑、胡楓等人最鍾愛停駐的城中據點。到了1980年,一間極盡時髦的新酒店亮相九龍新世界中心建築群。酒店三面環水、帶有多處退縮式甲板露臺、嵌著長條式玻璃幕,酷似一艘剛靠港的奢華郵輪。
  • 臺東:臺東糖廠、都蘭糖廠
    導語:臺東,臺東糖廠 、都蘭糖廠大家好,我是本文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行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舊稱臺東製糖所,原屬於臺東製糖株式會社,於1996年停閉。至從臺灣製糖產業不那麼盛興之後,現在都改由具有地方特色和相關文化產業的廠商進駐,一方便提供民眾參觀早起糖廠運作的文物館之外,也很棒的結合了咖啡、人文藝術氣息等產業進駐,活化了許多各地於原荒廢的糖廠區域。這是搜尋臺東糖廠,都會連帶出現的關鍵字:檔案咖啡室,哈哈。很可惜當天我們太早去了,整個要等到下午兩點多才有營業阿!
  • 臺灣寫真:青年樂團翻轉百年糖廠
    臺灣寫真:青年樂團翻轉百年糖廠 2014-12-07 18:53:3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社臺南12月7日電 題:青年樂團翻轉百年糖廠  中新社記者 鄭巧 劉舒凌  一度荒廢的臺南仁德糖廠,正在變身成一個新的文化地標。
  • 一半故鄉一半遠方 琚賓改造蔡崇達書中「母親的房子」|明創空間
    2018年10月,蔡崇達文學作品《皮囊》銷量突破300萬冊,他決定改造晉江市東石鎮老家的房子,改建成一座對外開放的圖書館,取名為「母親的房子」圖書館。2020年1月5日上午,是圖書館的開放儀式。此次改造,由東方衛視「夢想改造家」欄目組和著名設計師琚賓(經典力作:陽朔Alila糖舍)全程參與。晉江東石鎮區房屋密集,樓與樓之間相隔最寬處不到兩米,想要在高度密集的建築地形上將舊式房屋改成兼具現代化與文藝氣息的圖書館,難度極高。
  • 一個廢棄的舊糖廠,竟可如此美輪美奐!
    2007年,十鼓文化村選擇臺南仁德糖廠落腳,化身為臺灣第一座鼓樂主題國際藝術村。一個由廢棄糖廠打造的文創園區,夜晚逛起來多了幾分神秘恐怖的感覺。但是,在燈火的點綴下,也多了幾分浪漫的心情。▼一路上都是廢棄糖廠的工作環境,十分有感覺。▼
  • 有一夥韓國小鮮肉正在陽朔拍攝《新西遊記第三季》
    《新西遊記》2015年播出的第一季,是僅通過網絡播出的綜藝節目,開創了韓國綜藝的全新模式。《新西遊記》的節目模式:《新西遊記》的節目模式為遊戲通關模式,遊戲設定參考日本漫畫《七龍珠》。成員需完成各種任務,收集齊七顆龍珠,召喚出神龍,實現最終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