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下格瓦拉,《摘金奇緣》11月30日在中國公映。這部電影的引進還是很快的,畢竟,美國上映才三個月,日本上映才二個月。
這是一部現象級的影片,八月底在美國得了票房冠軍。在電影上映之後,朋友輾轉搞來電子版圖書,我周末剛剛看完。
好多朋友一聽劇情就下斷語:瑪麗蘇。的確,灰姑娘的故事經久不衰,誰不想一步登天嫁入(入贅)豪門呢?電影的譯名直接點題,摘金(Gold Digging)特指那些為入豪門處心積慮的人。參考人物包括堅定坐頭等艙的鄧文迪,和傳說中的奶茶妹妹。
事實上女豬腳新加坡落地的第一天就被當成這樣的人,畢竟,她是經濟學的博士,而經濟學,在大眾心目中不就會算帳嗎?
而一臉懵圈的女豬腳,從頭到尾(真地直到快結尾)才知道了男友(和自己)的複雜家世。所以大家看重點,重點是奇緣。劇透我是不會的,即使我看過書,我應該也會去貢獻一回票房。
原書真正的重點是「瘋狂的亞洲富豪」 (Crazy Rich Asian),不知道電影是不是能原版體現:
Crazy瘋狂:由於長期的有錢,整個價值觀已經被扭曲。或者說,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有錢人的舉動在我看來就是各式瘋狂。比如:
打車一樣打飛機,覺得馥芮白(Flat White)只有澳洲正宗就打飛機去喝一杯(嗯,我最近到處喝馥芮白);
嚴重見到的所有人都在圖謀著自己的錢財,所以要交給專業的律師和理財師(我其實是不信的);
單身party是要到自己家的島上去(女方)或者要到賭場裡自己家的房間、自己家的遊艇(南方);
自己家最牛逼的遊艇不是新的,是上上個世紀販鴉片的帆船改過來的;
在船上做的最重要決定是收購前女友老公的小破公司,只要前女友開心。
(我就是沒錢,有錢估計也會打飛機去喝咖啡吧?)
Rich富裕:富裕的程度隨著年代增長。隨著孩子越來越少,財富在向著一個人集中。男豬腳在被問到自己有多少錢的時候,完全不知道答案,因為,他從小不被允許談錢問錢,而且從來沒有缺過錢,而且,從來不和沒錢人玩耍。你要是錢不夠,都沒法成為他的朋友/同學。要不是他隻身出國讀書,估計男女主面都見不上。
錢多到數不清,花不完,這才是真有錢。
Asian亞洲人:書裡面有錢人都在亞洲,搞得美國人都不好意思了。這才是票房好的原因嗎?其實一方面亞裔貢獻了很多票房,很多美國人看電影也是獵奇,我想有錢美國人可能都不看電影吧?至少,書裡面的約會都不看電影的,最多到大巴扎吃個夜宵已經被家裡罵死了。
亞洲人之間還有鄙視鏈,東南亞的看不起香港/臺灣,香港臺灣看不起大陸,這種New Money(新錢)和Old Money(老錢)的較勁,在《了不起的蓋茨比》裡面已經展現無遺。蓋茨比的悲劇才有現實性,而《摘金奇緣》還是用了俗套的大團圓,也算是尊重華人文化圈的玩法吧?
「你們這幫瘋狂的亞洲富豪」,其實是女豬腳氣急了罵出來的話。她看明白了,這群人由於生下來就在這個環境裡面,想著錢、掙著錢、花著錢、護著錢,生命圍繞金錢展開,完全不可理喻。
這其實是美國價值觀和華人價值觀的衝突,亞洲人由於集體主義盛行,在資本主義展開後並沒有形成多元價值觀,而是變成了一元的「金錢至上」價值觀。
錢本來該是度量的刻度,是交換的工具,是保存的手段,是交易的潤滑,現在變成了所有人的目的和最終嚮往。這才是悲哀所在!
男女豬腳最後終成眷屬,會不會從今以後幸福一生呢(Happily Ever After)?正確答案其實是不會。書裡面的副線就描寫了有錢人的婚後生活。
和沒錢人一樣,婚姻生活充滿了雞毛蒜皮和婆媳矛盾、夫妻不調。貧賤夫妻百事哀,富貴夫妻哪能免俗?只是,可能,被金錢的光環掩映,外人不太看得出來,罷了。
幸福才是目的,金錢只是手段。
願你們都能從電影裡面看到悲哀,懂得仁慈,善用金錢,終獲幸福!
感謝掃下圖二維碼(具體操作:長按圖片、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蘇皖行。也可以點開題頭公眾號藍字,直接關注。
喜歡就幫忙多多轉發、評論和點讚,你們的鼓勵和支持是我堅持的力量所在。右下角是點讚,點讚就好,打賞隨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