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道上的家》:以愛之名行控制之術,冷暴力讓親密關係變得緊張

2020-10-12 新面紗

公眾號:愛深情解讀(XMS-2018Y)

高分日劇《坡道上的家》,看完讓人心頭一驚,不由得感慨,天啊,那說的不就是我帶娃的日常嗎?真實得好像自己就是女主角。

因為真實,扎心,才能引起大量共鳴。

女主裡沙子本來在家專心帶娃,女兒小文很快就準備上幼兒園,到時裡沙子可以重新出來工作,開啟新生活。

沒想到竟然被選上當國民陪審員 安藤水穗是案件的被告,被丈夫安藤壽士控告殺了八個月大的女兒,案件引起社會轟動。

裡沙子剛接觸案件的時候,根本不敢相信,一個母親怎麼會那麼狠心殺了自己的親生女兒。

隨著案件審理的進度越來越深入,真相逐漸水落石出,裡沙子驚訝地發現,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水穗之所以走到這「絕情」的一步,一定有不為人知的一面。

裡沙子一邊要兼顧工作,一邊要兼顧孩子,身體逐漸吃不消,壓力越來越大。伴隨著婆婆對小文的溺寵,丈夫對自己的不信任,婆婆對她無形中的施壓,裡沙子的行為出現了反常現象,她開始吼孩子,開始酗酒,開始無精打採。

直到有一天,她對案件沉思太入迷,將自己的影子與水穗重疊起來,下地鐵的時候,猛然發現,女兒還在車上。

裡沙子嚇壞了,連忙求助地鐵工作人員,女兒平安下車。裡沙子擔心又被丈夫陽一郎教訓批評,連哄帶求的讓小文保密。

小文不聽媽媽的話,哭哭鬧鬧,裡沙子又「靈魂出竅」,精神失去控制了,拿著枕頭捂住女兒的臉,想讓她安靜一會。

幸好社區的兒童諮詢專員趕到,救下小文,才免於一場悲劇,不然,裡沙子就成了第二個水穗。

裡沙子突然領悟到,水穗為什麼會做出這麼匪夷所思的事,她並不是真的想殺了女兒,而是自己長期遭受丈夫的語言傷害,精神控制,長期的冷暴力讓水穗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才會在失去對自己行為的控制,將女兒丟進水裡,淹死了。

冷暴力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卻又常常被人忽視,它不像家暴那樣,拳頭打在人身上,看得見的受傷。

冷暴力會讓你的心理受傷,讓你的精神受挫,一點點地擊垮你的心理防線,漸漸的,你就被對方控制住了,這就是情感控制。

一:冷暴力有什麼表現:

冷暴力最常見的表現是否定、傷害、貶低,控制對方

裡沙子白天忙著陪審,儘管只是個兼職陪審員,但依然每次公審都要出席,法院距離家裡比較遠,每次都要坐地鐵來回奔波,下班還會去婆婆家接孩子,回來還要給丈夫陽一郎做飯。而陽一郎回家連啤酒都要裡沙子拿給他,坐下來就只管看電視,不幫忙做飯也就罷了,還要抱怨妻子這麼晚才做飯。

陽一郎冷冰冰地告訴裡沙子:「自己能力做不到的事就不要勉強。」讓裡沙子感覺很受挫,好像相夫教子才是女人的本分。

小文鬧脾氣,不想自己走路,裡沙子下班回來已經很累了,就假裝走開,嚇唬一下小文。沒想到陽一郎剛好下班回家,看見這一幕,堅信裡沙子故意丟開孩子,虐待孩子,甚至懷疑裡沙子趁自己上班去了毆打孩子。

裡沙子怎麼解釋陽一郎都不接受,否定,不信任,貶低,傷害就這樣將親密關係推到懸崖的邊緣。

裡沙子一點點崩潰,自我懷疑,是不是自己跟別人不一樣,是不是就如丈夫所說自己不正常。

當裡沙子總是陷入自我懷疑的時候,她的精神已經不受自己控制了,會做出超出自己想像和控制的行為出來,也就不難理解了。

二:冷暴力的危害:

冷暴力的危害非常大,表面上看起來,犯錯是你一個人造成的,但實際上,之所以會逼得你犯錯,還得從源頭上說起,一切歸咎於那個不斷向你施展冷暴力的人。

水穗為育兒苦惱不已,她的丈夫安藤壽士只管呼呼睡覺,貶低她:「跟我母親處不好的人,就帶不好孩子。還不是因為你看起來像個會虐待孩子的人,孩子才總是哭。」

水穗長期遭受來自丈夫的冷暴力,漸漸的,自己就覺得自家的孩子不如別人家的好,自己也不如別人會帶孩子,自己身上一無是處,不配做母親。

1. 自尊受損

冷暴力會讓受害者自尊受損,常常自我否定,變得不自信,不敢堅持自己的看法。

裡沙子本來是一個很有主見的女人,就算在陪審團裡,也能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

但因為在家裡長期遭受陽一郎的貶低,讓她信心受損,就跟我們今天常說的,一個孩子長期被打壓著成長,長大後變得不自信一樣道理。

裡沙子在陪審團裡被其他成員嘲笑幾句,就不敢再發表自己的意見了。直到最後一次公審,裡沙子受兒童諮詢專員的啟發,終於鼓足勇氣,大膽說出自己的心聲,替水穗說話,水穗才真正得到眾人的理解和認可。審判長向她點頭,告訴她,你所犯的錯雖是一個人的行為,但責任卻由丈夫和婆婆共同承擔,因為他們對你進行了「施壓」。

2. 損傷幸福感

我們常說,不要吝惜誇讚。因為誇讚能讓一個人開心,夫妻之間也是如此,親子關係中也一樣。

長期貶損,否定,傷害對方,就會讓幸福感大大降低。施暴者或許呈口舌之快,話一說出口,就感覺很爽,卻沒想到,給對方造成怎樣的傷害。

長期被打壓的那一方,幸福感是比較低的,很難在對方身上得到認可,甚至會懷疑,對方愛我嗎?如果愛,為什麼要這樣打擊我?如果不愛,為什麼又不讓我離開。

裡沙子發現自己的問題很嚴重,決定離家出走,孩子交給丈夫照顧,然後申請離婚。她已經無法在這段婚姻中,感覺到幸福,相反,只覺得在一起是個傷害。

3. 親密關係變得淡薄

裡沙子跟母親的關係一直比較緊張。母親來到裡沙子的家,各種嫌棄。小文都不認識外婆,因為從未見過。裡沙子結婚,母親也不同意,看不上陽一郎,覺得結婚住在公寓裡太丟臉了。

裡沙子的婚姻出了問題,想離婚,母親表現得一切都在自己的意料之中的樣子。

裡沙子才突然醒悟,原來自己的母親從小就開始控制自己啊。小時候考到東京的大學,前腳對別人的誇讚滿臉自豪,後腳就對裡沙子進行貶損。

無論裡沙子上學,結婚,離婚,生活,母親都不滿意,原因是沒有按照她設想的那樣來進行。

裡沙子衝破母親的控制,不再受她的幹擾,才重新做回自己,也幫水穗找到了犯錯的原因。

總結:

母親愛孩子,不應該以愛之名行控制之術,丈夫也不能因為妻子有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圈子,擔心會離開自己就進行打壓式教訓,這種冷暴力只會適得其反,讓親子關係,夫妻關係變得緊張。

真正愛一個人,想要她好,就要尊重她的自由,尊重她的選擇,鼓勵她,支持她,讓她真正成長起來。

-end-

相關焦點

  • 《坡道上的家》:「你與常人不同」,情感控制正悄悄擊垮你的底線
    高分日劇《坡道上的家》,看完讓人心頭一驚,不由得感慨,天啊,那說的不就是我帶娃的日常嗎?真實得好像自己就是女主角。因為真實,扎心,才能引起大量共鳴。水穗長期遭受來自丈夫的冷暴力,漸漸的,自己就覺得自家的孩子不如別人家的好,自己也不如別人會帶孩子,自己身上一無是處,不配做母親。1. 自尊受損冷暴力會讓受害者自尊受損,常常自我否定,變得不自信,不敢堅持自己的看法。
  • 《坡道上的家》坡道上的家
    《坡道上的家》由柴崎幸、水野美紀、伊藤步、真島秀和、田邊誠一等主演電視劇。從《我要準時下班》到《坡道上的家》,兩部日劇自播出後便好評不斷,尤其其中涉及的現實問題,在中國也引發共鳴。前者將加班文化直白真實地刻畫出來,並以堅持準時下班的女主反襯加班的深重積弊。而《坡道上的家》則直陳育兒之難,演繹了一段當代主婦們的絕望群像故事。
  • 《坡道上的家》,深度解讀日本媽媽的育兒之殤
    《 坡道上的家》就是這樣一部劇。劇情介紹:主角裡沙子,在外人眼裡,她是合格的全職主婦:對女兒足夠耐心,事事親力親為,又有個還算體貼的丈夫,生活可謂十分美滿。直到她被選為一起虐童案的替補陪審員,原本平靜的生活被徹底打亂。
  • 《親密關係》中愛的本質「心之所向,無問西東」
    讓我們體會到,世上最可貴的愛,是真心;最難得的愛,是心之所向,尋得一生之靈魂伴侶。愛,在哪裡?愛的模樣在你心裡,無需多言。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愛的模樣,這個模樣我們從孩提時就開始刻畫,並且不斷完善。只是我們刻畫的總是美好的一面。我們忘了,愛情不是「我」一個人控制的,當我們刻畫的樣子變了呢?真實的他/她,會聽從我們的意願,繼續刻畫這愛情的模樣嗎?
  • 《坡道上的家》比暴力更可怕的事冷暴力
    用在新聞報導上看到家庭暴力,看得到這些有形的東西,傷痕,行為一點點展現出來,贏得別人同情,譴責,而更多的是看不到的冷暴力。幾乎沒有人不曾忍受過冷暴力,學生時期,朋友之間的爭吵,冷戰。時常會看到一個班上的風雲人物帶領一大堆人不理會另一個人,讓他陷於孤寂,無助當中,而他們以為這不過是小孩子之間的遊戲罷了。
  • 《坡道上的家》觀後感
    在世俗的偏見、精神控制(PUA)、和常見的喪偶式育兒中,是逆來順受?奮勇抵抗?亦或最終作出無法挽回的遺憾?沒有一個母親不愛自己的孩子,結局無法改變,需要思考的只是誘因。很慶幸自己不像《坡道上的家》中男主人那樣,因為我愛著自己的孩子,也愛著我的妻子[愉快] ——家庭生活必看劇集
  • 《坡道上的家》:全職媽媽在面對「惡意」時,別忘了保持「自我」
    然而前兩天恰巧看了《坡道上的家》才明白:我不是矯情,只是在他人的評價中,差一點丟失了自我。《坡道上的家》是由日本作家角田光代創作的一本現實題材的小說,2019年被同名改編為電視劇登上大螢幕,播出後引起巨大的反響,一度被封為「不婚不育保平安宣傳片」。
  • 聊日劇《坡道上的家》
    《坡道上的家》豆瓣:9.2導演:森垣侑大主演:柴崎幸/水野美紀/伊藤步/真島秀和類型:劇情/家庭>製片國家/地區:日本上映時間:2019年簡介:在這部坡道上的家劇情/家庭片中,改編自直木賞作家角田光代的同名小說。
  • 【親密關係】親密關係之權力爭奪期
    年輕夫婦不了解中年夫婦的爭吵、諷刺、吼叫和暴力行為都是多年權力爭奪期不斷重演的熟練劇本,他們其實自願爭吵不休,而且樂在其中! 性慾和權力爭奪性能量是源於嬰兒期的不安全感,在第十六章「性慾和關係」中,我們會進一步討論。
  • 《坡道上的家》:是不是社會越進步,人類越矯情?
    《坡道上的家》是先看完日劇,再看的小說。同一個故事,用不同的媒介表達出來,體驗也有不少的區別。拋開網上那些關於恐婚恐育的論調不談,這個故事,講述的是失敗者的自我掙扎。坡道上的家:角田光代女性崛起之路一、關於為什麼別人可以,但我不行?
  • 《坡道上的家》以愛之名
    陪審員生活中多多少少都有案件的投影而女主重合度最高丈夫和母親一次次以愛之名將女主逼入絕境因為是愛的人他們的意見和否定被無限放大也許一句不經意的話就會摧毀女主女人變得歇斯底裡,丈夫會更加遠離社會對女人的過於苛刻要成為完美女兒 妻子 母親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選擇出軌你情我願 各取所需 無所謂責任一部很真實的婚前教育片
  • 哀莫大於心死|冷漠是婚姻的大忌,冷暴力是親密關係的頭號殺手
    哀莫大於心死|冷漠是婚姻的大忌,冷暴力是親密關係的頭號殺手原創/靜月荷婚姻裡,時間久了,對於朝夕相處的伴侶,很容易產生審美疲勞。其實,不是誰要辜負誰,而是彼此太熟悉了,以至於在日常生活中,已習慣相對無言,默然以對。
  • 《坡道上的家》坡道上的家隨想
    坡道上的家蠻好看的,因為正好也快處於這個階段,所以很難得耐著性子看完了這部劇。說下最大的感受,不想結婚生孩子了。一個人過得挺快樂,何必折磨自己,尤其是劇裡小孩子,想想就要瘋掉。社會對女性看似寬容,其實都是帶著歧視意味的寬容。比如平時重活怎麼能讓女生幹之類的做法,與此相同的,還有對母親的偏見。
  • 《坡道上的家》:面對滿屏的「惡意」時,全職媽媽應時刻保持自我
    在世俗的目光裡,都希望母親這個角色是超人,能夠上得廳堂入得廚房,無論家裡家外都是一把好手。但是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完美的,即便是媽媽這個角色也是如此。但是大家似乎並不願意理解這些,所以但凡當了媽媽的女性身上出現一些瑕疵,便會引來諸多的非議,甚至遭到家人的責罵。
  • 《坡道上的家》:別再用不稱職來指責女人,為母則剛是最大的謊言
    看完豆瓣高分日劇《坡道上的家》,心情無比壓抑,久久不能平息。這些看似平常的話,實則都是「冷暴力」。施暴一方對受害方進行否定、貶低、控制,就是冷暴力,心理學上有個術語叫「情感控制」。裡沙子正在經受丈夫陽一郎的冷暴力而不自知,陪審結束回家,已經筋疲力盡,去婆婆家接女兒小文回家,女兒不聽管教,將食物當玩具,婆婆溺寵,非常心煩。儘管如此,婆婆還硬是要將兒子最喜歡吃的食譜硬塞給裡沙子。可能在婆婆的心裡,女人就該照顧丈夫的飲食起居,別勉強自己出去當什麼陪審員吧。
  • 宇宙之愛:從靈魂佔星揭露親密關係的奧秘
    通過本書的啟發,你可以意識到那些一直以來都在幹擾你親密關係的態度、反應和行為,甚至選擇放下它們。通過採納針對特定南北交點人群的建議,你會打開一扇門,與那些對你來說很重要的人一起,創造更偉大的愛與親密。「愛」,在本書中所指的是那無條件的、無處不在的、每個人都有的、普適的愛的暖流。
  • 《坡道上的家》日劇 | 恐婚人群恐的究竟是什麼?媽媽們看完都後悔結婚生娃麼?
    日劇《坡道上的家》以一起母親(安藤)將孩子溺斃的案子開頭,女主裡沙子則被選為這起案件的候補參審員。《坡道上的家》女主柴崎幸竟然是中田英壽的妻子,對,就是那個號稱「「亞洲小貝」,」亞洲大羅「的****,好暴露年齡,而女主也已經38了,剛開始是衝著凍齡女主去的,後來發現這部和過去的絕大部分日劇一樣,給你慢慢揭開了人心的醜陋和瘡疤
  • 《坡道上的家》現象級的劇 身邊的犯罪
    一個下午看完了《坡道上的家》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毫無疑問,劇情對於東亞文化的婦女來說足夠真實,生活化中的犯罪也讓人意識到犯罪距離我們並不遠。 作為藝術作品,該劇將各方面矛盾描繪至極致,最後結局也就有了合理性。生活中,也許並不是所有的因素都會具備。
  • 去上話看《玩偶之家》,在一段「親密關係」中看清自己
    近日,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上演的易卜生戲劇作品《玩偶之家》再次在觀眾中引起熱議,在婚姻所營造的「親密關係」中,如何真正看清對方眼中的自己?  該劇由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製作出品,王歡執導,龔曉、沈磊、楊寧、溫陽、王也農、王華聯合主演,將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戲劇沙龍上演至2020年1月5日。
  • 《與人親密》:3年之痛,7年之癢,你與愛人的關係該如何保鮮
    你相信你們在一起就會感覺親密嗎?你相信世上有完美的親密關係嗎?如果以上這些問題的答案你都回答是的,那麼你失望的可能性很大。因為在相處中你會發現,為什麼一有矛盾,TA就冷暴力?在《與人親密》中還會教你如何清除長久以來的積怨,重新點燃你的激情,從而使你和伴侶的關係煥然一新。情侶們經常抱怨,他們「無法像從前那樣感受到愛」。蓋伊·芬利指出,若想讓愛開花結果,就必須不斷地使之煥發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