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電子音樂的人和不聽電子音樂的人就好像兩個世界的人類。
聽的人覺得電子音樂是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沒電子音樂的生活就像通宵加班卻沒有咖啡的清晨,雖然陽光依舊明媚,卻沒有靈魂。
不聽電子音樂的人,會覺得電子音樂 = 潮流時尚勁爆DJ舞曲。
會認為聽電子音樂的人只會去泡吧、心裡只裝著大魚塘。
但其實電子音樂就是音樂,沒有不堪與嘈雜。
它反倒是一種文化,像嘻哈文化一樣有著悠久的歷史。
同樣是一種生活方式和使人快樂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聽電子音樂就一定會打碟?
「你聽電子音樂啊?那你一定會打碟吧?」
「你聽電子音樂啊?那你一定會製作歌曲吧?」
那按照這個邏輯推算,我會寫字一定是作家了!
百大DJ排行榜上也應該有我位置了。
你也聽DJ嗎?
「這種音樂就是DJ吧,好好聽啊。」
雖然隨著電子音樂在國內市場的發展,已經越來越多人知道了DJ的真實含義。
但在電音歌曲的評論下,仍然會看到有人用「DJ」這個詞來當做音樂類型來說。
其實DJ這個詞發展到現在,已經完全是一個職業性名詞了。
所以DJ代表著一個職業,而非音樂風格。
並且DJ也不一定是電子音樂製作人。
會製作音樂又會搓碟的我們通常稱之為Producer。
沒去過世界知名音樂節
你對電子音樂根本就不了解。
無論是哪個領域,總是會有人因為一些經歷而沾沾自喜拔高自己。
只在網絡上聽歌就不能算是愛電子音樂,一定要混跡全球各大知名音樂節,甚至於過內的小音樂咋節去了好像都上不了臺面,沒牌面。
音樂本就是一個無國界的東西,沒有去過TML音樂節,不能代表我不愛電子音樂!
我還在網絡上看到1998年的電子音樂現場呢,當時你也在場嗎?
聽Techno的就是高級選手?
別的不說Techno這個音樂類型已經是國外小眾音樂裡最流行的那一款了。
不然國內電子音樂愛好者真的就那麼多人鑽研音樂去探索自己未知的音樂領域嗎?
8可能的,還不是受眾廣了,流到了自己耳朵裡。
所以聽個歌而已,不要因為自己的小眾音樂的擁護者就歧視聽其他音樂類型的夥伴啦。
聽電子音樂的都「操欄杆」?
Emmmm,其實對於什麼音樂種類都「操欄杆」的人。
真正熱愛電子聽電子、Rave文化的夥伴們也都實名嫌棄。
看到這種現象,就算沒上去給他一拳頭也會在心裡暗暗的罵一句「傻逼」。
其實在電子音樂裡能「操欄杆」的風格主要就是Dubstep。
一拍一鼓才能做出這樣的動作。
而其他音樂種類並不全都具備這樣的特質。
所以能在House Music上做「操欄杆」的人腦袋裡自配一臺碟機吧。
P.S:在銳舞現場的「操欄杆」(其實是由Headbanging衍變過來音樂的,Headbanging是由頭部發力向下甩,而「操欄杆」則是由手法力用力搖,這一點看看銳舞現場前排的安保大哥就懂了。)
如果你還對電子音樂有什麼誤區,或是剛剛入電子音樂坑的小夥伴。
有關任何電子音樂類的問題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