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留學生的艱難處境:失業、食品不足、沒錢買票回家

2021-01-08 土澳的生活

受新冠疫情影響,許多墨爾本的留學生都面臨著諸多挑戰。

Tiyon Novaidin和他的妻子在墨爾本的生活原本很順利,兩人都有穩定的工作,Novaidin正在完成他的會計碩士學位。然後,疫情爆發,改變了他們的生活。

由於維州的限制令,他的妻子失去了全職保潔工作,而Novaidin僅靠兼職保潔工作,難以支付房租和養家餬口。

Tiyon Novaidin(圖片來源:澳洲廣播公司)

他說:「一切都發生得太突然了,不得不依靠我兼職所賺的收入求生存。此外,我們還得到了朋友們的幫助,他們關心我們,理解我們的處境。」

Novaidin於2017年7月來到墨爾本留學,兩個月後,他的妻子帶著他們九歲的女兒也來到了墨爾本,並在第二年生下了一個兒子。

他一度擔心,如果繼續封鎖,他和女兒的教育將受到影響。

Tiyon Novaidin及其家人(圖片來源:澳洲廣播公司)

他說:「當時我們期盼著向印尼的家人尋求幫助,但因為世界上幾乎每個國家都受到了疫情的影響……他們也受到了影響。」

在封鎖期間,這個年輕的家庭得到了來自非營利組織和一位家庭朋友的食品雜貨和其他幫助,以維持他們的日常需求。

他說,多虧了維州租賃法的臨時修改和州政府的支持,他們才得以有棲身之所。這周,他的妻子也在一家餐館開始了新工作。

又一批維州人面臨食品不足問題

留學生是疫情期間受打擊最嚴重的群體之一,許多人失去了工作,無法回國。

Foodbank Hunger最近的一份關於飢餓的報告發現,留學生和臨時工很容易因疫情而陷入糧食不安全的境地。為了滿足這一日益增長的需求,維州食品銀行(Foodbank Victoria)為留學生開設了一家臨時商店,他們可以免費領取新鮮農產品和主食。該商店於10月21日開業,每天約有500名學生前來尋求幫助。

(圖片來源:澳洲廣播公司)

維州食品銀行的營銷和交流經理Alexa Viani表示,留學生是受封鎖影響最大的群體之一。她告訴澳洲廣播公司:「他們從事的很多行業(招待業和清潔服務)都關閉了,斷了收入來源。」

Viani表示,留學生真的急需幫助,他們無法回到家人身邊,與世隔絕,沒有工作,也沒有支持網絡。

來自哥倫比亞的留學生David Nocua已經來過這家店三次,他表示這項舉措很有幫助,尤其是在他失業了三到四個月的情況下。

Alexa Viani(圖片來源:澳洲廣播公司)

「這幫助我們獲得一些基本品,我們無法從自己的國家或這裡獲得任何收入,因為所有東西都關門了,我們無法工作。」

Nocua最近終於在招待業找到了一份工作。

沒錢買票回家

在獨自在墨爾本生活了一年後,Sri Dila Riwu說,她夢想有一天,她在印尼的丈夫和孩子能和她一起來澳洲。

但當夢想成為現實之時,大流行襲來,把這家人關進了布倫瑞克的家中。她說:「當我的家人來的時候,我感到很緊張,因為那是在封鎖期間。」

Sri Dila Riwu(右起第二位)及其家人(圖片來源:澳洲廣播公司)

由於缺乏工作機會,她丈夫最初想要打工養家的計劃落空了。正在RMIT大學攻讀實驗室醫學碩士的Riwu表示,這對她衝擊很大。

這個家庭只能依靠Riwu的獎學金津貼和社區團體提供的免費雜貨度日,他們還申請減租以保住住處。上個月,她的丈夫在維州偏遠地區Cobram的一個農場找到了一份工作,這讓她感到欣慰。

然而,她仍然擔心丈夫的收入不足以支付他們下個月返回印尼的機票。「我的機票已經得到了獎學金項目的資助,但我們還需要再支付四張票,而回古邦的票太貴了。」「而我沒有任何積蓄來支付這筆費用。」

留學生住在擁擠的房子裡

在墨爾本的郊區,留學生也面臨著類似的困難。非營利慈善機構300 Blankets的副總裁Susan Hendra表示,她收到了許多來自留學生的詢問——主要是墨爾本西部和北部郊區的學生——關於愛心包裹。

每周,該組織都會送出包裹,裡面裝著食品,比如牛奶、麥片、果醬、新鮮水果、麵包和雞蛋。請求幫助的家庭通常有兩到六個人,但 Hendra表示,可能更多,因為她「感覺學生們不願透露」家裡到底有多少人。

收到300 Blankets幫助的留學生(圖片來源:澳洲廣播公司)

她說:「但你可以看到屋內非常非常擁擠,這些留學生不是來自印度就是來自尼泊爾,這是我們接觸到的。」

據悉,留學生每年為澳洲經濟貢獻400億澳元,提供25萬個工作崗位。維州在這方面的貢獻巨大,上個財政年,國際教育為該州創造了126億澳元的收入,並提供了約7.9萬個就業崗位。

今年早些時候,聯邦政府宣布對籤證進行了五項修改,以確保國際學生不會因疫情而受到影響。

代理移民部長Alan Tudge在7月的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是一個受歡迎的國家,擁有世界一流的教育體系,是世界上新冠感染率最低的國家之一。學生們想來澳洲學習,我們希望在安全的情況下,以一種安全、慎重的方式歡迎他們回來。」

儘管維州政府已宣布對留學生提供支持,包括向提供免費餐食和雜貨的組織撥款,但Hendra認為,還有更多事情可以做。

相關焦點

  • 中年失業的處境有多艱難?他們都懂!
    隨著某都市職場劇的熱播劇中充滿話題度的社會事件引發了很多網友的關注與熱議而最近被討論得比較多的話題就是「中年失業的處境有多艱難
  • 印度農民工疫情下艱難返工 宗教和民族問題都比不上失業
    薩爾曼所在工地的宿舍 疫情下艱難的返工 薩爾曼的經歷並不特別。很多比哈爾邦的農民工,都在過去半年經歷了艱難返鄉、無望失業、無奈復工的心路歷程。 5月初的勞工專列才剛開了幾天,邦政府受到建築商的遊說暫停了專列,勸說農民工在疫情中復工。薩爾曼和來自比哈爾邦、賈坎德邦、奧裡薩邦和西孟加拉邦等北部地區的1800名工人被留在了宿舍,大門被上鎖,最後在媒體和NGO的幫助下才獲得自由。
  • 疫情下回家的路變得如此艱難
    當新冠狀病毒席捲全球的時候,人人自危,每天都很惶恐,出行變得很艱難。身在外地求學的學子們,有些不得不被迫留在求學地,過起了屬於自己人生經歷中一段難忘的生活。去樓下小超市買吃的的時候,發現超市阿姨很關注時事新聞,和國內外動態,就和阿姨聊了兩句,細問之下才知道阿姨的女兒在美國求學,由於疫情的原因學校停課了,回家的路危險係數挺高,不得不被迫留在求學地。為了讓遠在美國的女兒過的好些,阿姨唯一能做的也只有多給女兒打些生活費,安慰下女兒……一份親情的牽掛,讓我想起了兒行千裡母擔憂。有時事情的發展變化是很無奈的,是不一定隨著你的心意變化的。
  • 疫情下在美留學生的艱難求職路:300封簡歷投出無音信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疫情下在美留學生的艱難求職路:300封簡歷投出無音信,矽谷「碼農」一職難求投出300封簡歷,一個網測機會都沒有;矽谷幾大巨頭,凍結應屆畢業生招聘;剛入職兩個月,遭遇整組被裁員
  • 新冠疫情衝擊日本傳統僱傭制度:「內部失業」VS人手不足
    另一方面,一些特殊行業人手不足的問題也會因此而愈發深刻。疫情的長期化將會給日本傳統的僱傭制度造成巨大衝擊,加速人才資源的再分配。 傳統制度下「內部失業者」多 疫情將加速人員重組 實際上,早在疫情爆發前,日本傳統的僱傭制度就正在面臨一場劇烈的變革。
  • 疫情下留學生怎麼保險?
    □實習記者 於文哲2020年3月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發。當前,疫情雖然已在國內得到控制,在海外仍持續蔓延。數據顯示,截至本報發稿,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超過2300萬例,死亡病例超過80萬例。中國留學生人數最多的美國,感染數、死亡數都佔全球總數約1/4。
  • 泰國大象因疫情「失業」,徒步150公裡回家……連叫聲都變輕快了!
    然而,在疫情的不斷衝擊下,大象營地裡面已經有幾個月沒有再見到遊客的蹤影,沒有工作就沒有收入,不僅僅是那些營地的工作人員,連這些大象本身,也跟著「失業」了...."這些大象已經有20年沒回家了。它們一到家,就表現得很開心,不僅發出歡快的聲音,還跑到村子附近的小溪邊戲水,和我們的孩子們一起玩耍。"Serichevee看到這一切,也如釋重負了起來。
  • 疫情下的香港:失業基層每日吃三個麵包維持生命!
    (大公報記者 伍軒沛、胡家俊)新冠肺炎疫情下,物價不跌反升,基層市民生活更苦,甚至三餐不繼、無飯落肚。疫情爆發後不久,他自二月起失業,不料疫情至今未平息,每月要支付9000元房租、父子二人3000元夥食費,積蓄已用了近七成,接近山窮水盡。他上月起轉做貼街招的散工,過去月薪二萬元,現時時薪只有45元,開工做足十小時,一日僅450元收入,而且未必每日有工開。
  • 大批境外輸入留學生回國,疫情下:留學生該不該回國?
    「留學生」一詞近幾年也被我們熟知,留學生顧名思義,就是指在其他國家留學的學生。近期,不論是我國還是在國外,疫情越發的嚴重,甚至一些國家的疫情比我國還嚴重,留學生也紛紛回到我們的祖國,這就使我國的疫情狀況面臨了一大問題「境外輸入留學生」。國外的留學生對我國發展起到重要建設作用。
  • 疫情下的留學生生活—英國&愛爾蘭篇
    4月10日,澳帆直播間邀請了四位正在歐洲英國、愛爾蘭留學的澳帆學子,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疫情下的留學生生活。四位同學兩位來自「翡翠島國」愛爾蘭,兩位來自英國。這兩個在歐盟地區英語為母語的國度,目前的疫情也比較嚴重。 首先直播主持人周老師給大家展示了最新關於疫情狀況的統計。
  • 受新冠疫情影響 美國「食品銀行」需求激增
    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報導,受新冠疫情衝擊經濟的影響,美國依賴「食品銀行」領取免費食品的人越來越多。這其中,不僅有低收入人群,越來越多的失業中產階級人群,也加入了領取「救濟糧」的行列。 失業者 何塞: 生活艱難,太艱難,我該怎麼生活,我還得養活我的家人呢,尤其是小寶寶,我有個小寶寶。
  • 疫情下的美國經濟:「紓困斷崖」不可承受 兩黨談判艱難前行
    來源:央視原標題:北美觀察丨疫情下的美國經濟:「紓困斷崖」不可承受 兩黨談判艱難前行當地時間12月9日,正努力就新一輪紓困計劃達成妥協的兩黨議員小組,敲定了一項規模達9080億美元法案的主體框架。不過,兩黨領導人仍在企業責任保護以及州和地方的援助問題上爭論不休。
  • 「五星機長」領銜,接小留學生回家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4月1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考慮到當前英國疫情形勢以及當地中國留學生面臨的各種困難,外交部正在積極協調民航等部門,增加臨時航班,為確有困難的海外學子歸國提供便利。比如,中國駐英使領館準備了近20萬個愛心「健康包」,裡面含有口罩、消毒水和防疫指南等,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在與同學們連線時表示,每個留學生都有;在疫情較為嚴重的義大利,大使館不僅幫中國留學生籌集到了口罩,還準備了4500盒蓮花清瘟膠囊,分裝後寄給他們;駐科威特使館給中國留學生發放的「健康包」裡裝有體溫計、一次性手套等全方位防疫物資
  • 留學生疫情中的暑假依然豐富
    不過,這段疫情下的特殊時期,留學生們也想盡辦法不讓寶貴的假期荒廢掉。「失去了幾個月的上學時間,我們也在慢慢尋找能適應後疫情生活的方式。」《環球時報》記者採訪了多個國家的中國留學生,了解到他們在這次假期的種種安排。 從大學生的角度來說,暑假不僅是一段休息的時間,更是一個脫離校園歷練自我的機會。對於已經停課幾個月的留學生來說,今年的暑假更不是「瘋玩」的假期。
  • 疫情下中國留學生生存圖鑑:回國還是留下?
    上周,我在微博向世界各地的留學生徵稿,希望他們記錄下所在地疫情的情況和留學生們的生活狀態。消息發出後,收到了很多小夥伴的回信,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等珍貴記錄,大家居家、囤糧、在線上課,每個人也遇到了多多少少的煩惱。這些遍布世界的鮮活記錄,讓我們切身感受到這場疫情的影響下,海外華人與國內同呼吸共命運的真實樣貌。
  • 越不過的深圳灣:深圳孩子艱難回家路
    與此同時,這也是上萬深圳籍留學生回家的大門。01這幾天歐美疫情爆發,而國內疫情緩解,滯留各國的留學生和華僑紛紛搭機回國,即便是高達十幾萬元一張的天價機票,也擋不住歸鄉之路。一時間,北京、上海等地機場人頭攢動,擠滿了等待檢查檢疫的入境人員。
  • 陳時中向留學生喊話不要回臺,自己兒子最近從歐洲回臺在隔離中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全球,滯留歐美等疫情嚴重地區的臺灣留學生,處境愈加艱困,許多人急忙趕在這幾天回臺。不過,臺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19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呼籲海外留學生「不要回來」。他的說法是:飛機是高風險的區域,留學生為了回臺而搭飛機,風險可能更大,呼籲留在當地。
  • 倫敦小留學生生活艱難,家長又求祖國包機接回,家長為何不去照顧
    倫敦中國小留學生又面臨困難,又有家長求祖國幫忙回國》。大意是說年初的時候因為疫情,小留學生在國外面臨生活困難。國家當然有義務在天災時,保護國民的安全。理應幫助家長把小留學生接回來。但是現在因為倫敦出現病毒變種,英國採取嚴格的防疫措施。這個時候小留學生出現的生活困難就已經不是天災了,而是人禍。
  • 北美觀察丨疫情下的美國經濟:「紓困斷崖」不可承受 兩黨談判艱難...
    「我們一直處於疫苗和疫情消息之間的大拉鋸戰中。」美國國民證券公司首席市場策略師亞特·霍根稱,「在這場拉鋸戰中,決勝因素無疑是國會在回家過節之前出臺紓困措施的可能性。」美國目前仍是受疫情打擊最嚴重的國家,由於新一輪紓困計劃遲遲未能出臺,導致經濟學界對於近期經濟前景的判斷日趨悲觀,令兩黨議員承受的壓力與日俱增。  路透社對多名經濟學家的調查顯示,美國經濟增長將在本季度和下一季度失去動能。在11月30日—12月8日的調查中,經濟學家下調了對當前季度和下一季度增長前景的預估。
  • 包機接回的留學生隔離結束,著急買票「逃離」中國,原因是什麼?
    對於他們的需求,我們在自身還沒有「絕對安全」的前提下,還是選擇把他們接了回來,因為畢竟是我們中國自己的「孩子」,我們做不到眼睜睜的看著,讓他們處在國外隨時可能感染新冠肺炎的境地!4月2日,英國倫敦,188名英國小留學生登上了臨時包機,踏上回國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