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肺炎衝擊或加速日本傳統僱傭制度崩潰,圖據《現代商業》
據日本《現代商業》報導,隨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可能會出現長期化的趨勢,日本國內開始廣泛擔憂由此造成的對就業和薪酬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人正在失去工作崗位。另一方面,一些特殊行業人手不足的問題也會因此而愈發深刻。疫情的長期化將會給日本傳統的僱傭制度造成巨大衝擊,加速人才資源的再分配。
傳統制度下「內部失業者」多 疫情將加速人員重組
實際上,早在疫情爆發前,日本傳統的僱傭制度就正在面臨一場劇烈的變革。在去年底舉行的2020年「春鬥」(勞資雙方之間的溝通與談判)上,日本「三大經濟團體」之一的日本經團聯就首次談到了改變日本傳統僱傭制度的話題。
據了解,日本傳統僱傭制度是在二戰結束之後建立起來的一套特殊的僱傭制度,包括三大內容:終身僱用、年功序列(企業內的論資排輩)以及每年都必須招聘剛畢業的學生。這種傳統僱傭制度,催生出日本企業內部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有些員工即便是上班,但實際上沒有工作可幹。這種所謂的「公司內部失業者」在日本是一個龐大的群體,至少有400多萬人,相當於日本國內所有正式員工的10%。
報導稱,把10%左右的員工閒置起來,還給發不錯的工資,對於企業而言無法想像,但在許多日本企業裡,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一直都觀點認為,日本企業裡面的員工數量太多,導致其成為了勞動集約型、生產性低下的企業,跟西方國家企業相比很難再具備競爭力。
日本經濟界早就呼籲要解決這個問題,企業之間基本上也達成了共識,但改革遲遲無法開展。日本經團聯與工會組在2020年「春鬥」裡討論改變傳統僱傭制度,可謂一個轉折點。日本產業界一致認為:日本傳統的僱傭制度開始崩潰,今年將會有許多企業進行大規模的人員優化組合。
現在,企業業績受不斷嚴峻的疫情影響,勢必會推動企業人員重組,從而加速傳統僱傭制度的解體。
人才流動將加速 出現結構性調整
然而,就算傳統的僱傭制度發生崩潰,日本國內也很難出現像歐美國家發生的大量失業的問題。這主要是因為日本人口減少以及老齡化社會造成的勞動力不足。一方面,受疫情影響,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裁員。另一方面,在物流業等行業,疫情衝擊導致的人手不足問題將更加嚴峻。
如果人才流動順利進行的話,許多行業都會得到合適的人才,人才市場的供需雙方都不會崩潰。也就是說,這次疫情對日本所產生的衝擊不是導致大量失業的發生,而是加速了人才的流動。
報導同時指出,雖然不會發生大量失業的現象,但由於疫情會衝擊傳統制度,當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之後,日本企業極有可能會開始積極推進以中老年員工為對象的離退休工作,同時加速晉升一批年輕人才。
而這樣的舉措會造成一種趨勢:一方面,被企業留下的員工工資待遇會較以前有明顯改觀,而那些不得不離開崗位的人,很有可能很難再找到合適的崗位。甚至有人會徹底失業,而靠領取社會救濟金為生。
為貼補家用 「丈夫的零花錢」縮水
另據日本新聞網(NNN)報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不斷擴大,導致日本已婚男性的零花錢大幅減少。日本明治安田生命保險公司每年4月都會對日本的家庭開支做問卷調查。今年的問卷調查發現,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今年日本「丈夫的零花錢」月平均數為33720日元,比去年減少了4000日元,成為了自2008年「雷曼衝擊」以來的最大降幅。
根據統計發現,約70%的受訪對象都對將來的家庭開銷表示擔憂和不安。為了貼補家用,「丈夫的零花錢」不得不被迫減少。
另外,在家庭開銷方面,也有一些支出出現了明顯的增加。其中,一半以上的受訪對象表示用於食品方面的開銷有所增加。另外,為了充實「宅在家裡的生活」,購買書籍、遊戲、健身器材以及孩子教材等的開銷有明顯增加。
紅星新聞記者 王雅林 羅天
編輯 張尋
(紅星新聞V6.8全新上線,歡迎下載)